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二十四節氣·清明丨清明尋味,春茶一杯最相思

2024-04-04文化

清明

廿四節氣

我們從來都不擅長告別,

連一句「珍重」都藏在尾頁。

山嵐與清風執筆思念,

漫山的新芽欲說還休,

念念清明,春暖斯人。

清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凈明潔。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大多記氣候、物候、時候,

唯有清明,以形容詞「清」和「明」來定義。

清明既是節氣,也是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雙重內涵,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一天和暖清新,祭祀故人,踏青納新。

清明節物候

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鴽;三候虹始見。

桐始華,桐是指白桐花。意為清明來到,白桐花開,清芬怡人。

田鼠化鴽,鴽屬鵪鶉類。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鳥兒則開始出來活動。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虹始見,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常常浮現。

清明節習俗

改火:新耕作期開始

改火,即遠古時期大火星崇拜的一種演化。農人曾將大火星看做農耕開始的星辰,暗示春耕前的放火燒荒。

【說文解字】中對「龍」字有「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的解釋,

寒食節禁火也就被解釋成害怕火盛而傷龍以致失雨的行為。

寒食:反映食物的匱乏

寒食節被認為與火燒介子推有關,山西的寒食曾長達一個月。

古代寒食節主要吃什麽呢?「寒食之日作醴酪,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紅煮作粥。」

直到唐宋時期,人們仍在食用這種涼大麥粥。

此外,還有用青艾等作飯食的,演化至今,就是網紅青團。

唐宋以後,清明節逐漸代替了寒食節,成為全國性節日。

祭祖踏青:盡孝不必悲戚

清明節的核心是祭祖掃墓,郊野踏青則是副產品。

據【嘉定縣誌】記載:清明前後十余日,士女拈香,樓船野舫,充滿溪河。

參照【清明上河圖】,就可想象當年的繁華盛景。

人們在掃墓的同時,也伴以折柳踏青,「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

春風催新芽,一杯最相思,

蟹小姐安吉白茶,漫山的思念種成詩,

愛茶人的春天,大抵是離不開這一杯的。

遙遠的思念與清新的春光在味蕾裏遠足,

仿佛莫奈的印象派油畫,

是告別也是啟程,是追憶也是新生,

原來,春天,是一刻也不能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