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詩經171南有嘉魚押韻、註釋、古音、今韻

2024-06-25文化

(備註:□ = 非韻、■= i韻、●=o/u韻、◆=ng韻)「」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o

□□□□,□□□◆。□□□□,□□□□□◆。ng

□□□□,□□■□。□□□□,□□□□■□。i

附註:

1、本詩押韻整齊劃一,為偶數句押韻,或24句押韻。

2、前兩闋是末字押韻,後兩闋為倒數第二字押韻。在編寫【周音】時,我誤以為第四闋的韻腳為:思。這是錯誤的,當時應該沒有意識到:思=兮,古音di,是語氣詞。

第四闋的韻腳:來-又,押韻i。其中,來今韻ai,與i相去不遠,但又今韻ou,顯然經歷了i o二象性。

在詩經中,又-有-友為i韻。可能經歷了o→i→o的元音迴圈。這種迴圈情況並不罕見,例如,國從或,或從戈,在詩經年代,國-或為i韻,今韻國uo-或uo屬於o韻。但在南陽方言中,國-或為uai韻,可視為i韻的一種變型。又-有-友今韻iou,可視為o韻的一種變型。

這又引出了一個猜測:詩經年代是否存在io或oi的雙元音?或許,但一旦濫用這種多元音的思維,就會墮入高王的密碼化迷思。

3、第三闋的韻腳:累-綏,應為i韻。也好理解,因為累今音lei,綏今音sui,南陽方言綏sei,可推定古音為i韻。但是,綏從妥,妥從手,古音do。說明綏也經歷了i o二象性,也可能存在雙元音。

4、在編寫【周音】時,我認為每一闋的奇數句也押韻,也即,13句押韻。但是,現在看來未必。

第一闋的奇數句:魚-酒,可以押韻o/u。

第二闋的奇數句:魚-酒, 同上。

第三闋的奇數句:木-酒,可以押韻o/u。

第四闋的奇數句:鵻-酒,現在看來應該不押韻。鵻從隹,古音di,例如,誰。但也不排除鵻存在o元音的時候,例如,售從隹。但詩經中並無鵻在偶數句作為韻腳的例子,因此,尚無法判定鵻在詩經年代為何韻,因此,鵻-酒不可視為押韻。

這一點需要更正。

(備註:□ = 非韻、■= i韻、●=o/u韻、◆=ng韻)「」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o

□□□□,□□□◆。□□□□,□□□□□◆。ng

□□□□,□□■□。□□□□,□□□□■□。i

附註:

1、嘉=佳,美好之義。嘉魚=佳魚=美味、好吃的魚。嘉賓=佳賓=好朋友、好客人。

2、前兩闋寫的是有魚,詩人招待朋友吃魚。第三闋寫的是樹上結了瓜,詩人招待朋友吃瓜(瓠瓜、葫蘆)。第四闋寫的是鳥兒飛來,詩人用鳥兒跳舞招待朋友,而非吃鳥兒。

尤其是第三闋,寫到葫蘆在樹上結,這個在詩經中用來比喻君臣關系,君為喬木,臣為葛藟,臣依附著君而生存,猶如葫蘆藤攀援在喬木上寄生。例如,詩經第4篇【樛木】:

  1.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2.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3.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本詩也用了樛木一詞,以前考證過,樛木=漆樹,能長很高,可以用來割漆、割膠,在中國古代是重要的經濟樹種,和桑樹一樣普及,但現代少見。

同時,本詩也用了綏字,看來,本詩與【樛木】一詩的作者可能為同一人,其意象也相似,都是比喻君臣關系。

此外,前兩闋也提到了用魚肉招待客人,這符合詩經第170篇【魚麗】的說法,而且魚麗那篇也是用魚多而美比喻人才濟濟,國君賢明能用人才,那麽,放在本詩中,魚=人才,瓠瓜=人才,鳥兒=人才,都是可以為國君和嘉賓服務的,而國君=周天子,嘉賓=諸侯,這在本詩中也是適用的。

因此,本詩也是贊美詩、明君詩,比喻國君賢明,人才皆為周天子與諸侯所用。

3、累-綏,與【樛木】一詩的含義相同,累=攀援、拖累,綏=妥協、和平相處、綏靖。

4、衎,在詩經中出現多次,例如

①詩經第301篇【那】: 奏鼓簡簡,衎我烈祖。

②詩經第220篇【賓之初筵】: 籥舞笙鼓,樂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禮。

在這兩首中,均提到用鼓聲衎(動詞)祖先。可見,衎是一種聲音的動作,有可能=驚醒、喊醒、用鼓聲敬獻祖先。同時,驚(驚)-喊-敬的古音為cong,衎從幹,古音cong,從行,古音cong、cing,與驚-敬的古音尤其相似。

甲骨文金文敬似乎從羊,古音cong。甲骨文敬,似乎從幹,古音cong。

所以,敬-驚(驚)- 衎,古音相同,cong,是確切的。

而且,在現在一些少數民族(例如,苗族、 傣族、佤族、德昂族、阿昌族、景頗族、拉祜族、布朗族),仍然使用擊鼓來敬獻祖先,認為祖先會從沈睡中驚醒,從而聆聽後輩的祈願,從而保佑。

因此,本詩的衎作為動詞,應該是一種擊鼓的動作,與前面的樂(動詞)形成類比。

樂=用絲竹吹奏音樂。衎=用鐘鼓擊打節拍。而古人鐘鳴鼎食,說明吃飯時,擊鼓是常見的娛樂方式。

而且,樂(樂)的甲骨文從絲,可能指代絲竹(管弦樂器),從白、從木,為聲符,古音bo。

甲骨文樂,最初聲符為木,後來木音演變,又添加白字作為聲符,古音bo。在詩經中,曾通假:飽。見: 詩經138-2衡門註釋3 ;

5、以,表示方式。在本詩中,以樂-以衎,表示兩種進餐的方式,一個是音樂,一個是擊鼓。而非先賢釋讀的:樂=娛樂、歡樂;衎=安樂、娛樂。

(備註:□ = 非韻、■= i韻、●=o/u韻、◆=ng韻)「」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o

□□□□,□□□◆。□□□□,□□□□□◆。ng

□□□□,□□■□。□□□□,□□□□■□。i

附註:

上一節分析了,本詩為贊美詩、明君詩,歌頌周天子善於利用人才,與諸侯分享人才,共治天下。詩中的魚、葫蘆、鳥兒,都象征著人才,為周天子和諸侯所享用,食材+助興。

這裏接著分析其他次要難點:

1、烝,升也,登也(見: 詩經164-2棠棣註釋2 ;),古音dong,指的是魚兒跳躍。前賢多理解為:眾。也是可以理解的,古音均為dong。

然而,眾的甲骨文上部似乎從丁(頂),古音ding。前賢文字學家多將該部份理解為:日,實在不妥。

從古音上講,雖然烝的古音也可能是ding,但烝從丞,丞從人,古音cong,所以演化為古音dong的合理性更強。所以,我優先選擇:烝=登、升。不過,眾從人,也可以出現cong→dong的演化。

2、罩從卓,古音do。從網,表義。指的是一種捕魚的竹籠。

汕從山,古音dong。指的是一種捕魚的抄網,有兩種說法:

清 嘉慶刊本【爾雅音圖】 罺謂之汕

清 彩繪本【黔苗圖說】中的抄網

但無論是哪一種抄網,總歸是一種帶提手的漁網,可以自由收放。

在本詩中,汕汕-罩罩,這種重復都是表達不同的詞性:第一個字表示名詞,這種漁網。第二個字表示動詞,用這種漁網捕魚。和現代漢語用法相似:汕汕=用抄網抄住。罩罩=用罩子罩住。

3、綏,妥協、將就。累-綏形成對比。這種對比在【樛木】一詩中已經註釋過,見上一節。累=拖累、連累、依附。綏=妥協、將就、迎合。

在本詩中,詩人迎合嘉賓,猶如喬木迎合攀援的葫蘆一樣。前賢多將綏=安定、安樂,應是錯誤的。

4、烝然來思=烝然來之 or 烝然來兮。 嘉賓式燕又思= 嘉賓式燕又之 or 嘉賓式燕又兮。

對應於上一闋: 甘瓠累之。……嘉賓式燕綏之。

那麽可以理解為:來之(兮) vs 累之。又之(兮)vs 綏之。

來-累均為自動詞,主語是前面的事物。來=鳥兒來。累=葫蘆累(攀援)。

又-綏同理,主語為前面的君子,賓語為後面的賓客。

葫蘆攀附在喬木上,喬木不埋怨。賓客依附在君子身上,君子不埋怨。

鳥兒翩翩,來到庭前伴舞。賓客宴飲大醉,君子陪他一醉方休。

這裏,又應為通假字,=右(佑),表示在一旁扶持。又-右的甲骨文存在相同的階段。

但在這個層面上,也可以理解為:又=友,不過,甲骨文友=兩個又,通假的可能性更小。

我傾向於認為:又=右=佑。但如果真的是通假的話,說明本詩寫作的年代不是周朝,而是商朝,因為右字周朝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話,本詩贊美的君子不是周天子,而是商天子。

5、翩翩者鵻,烝然來思。

這裏的烝,顯然不是升高跳躍之義,而是眾多之義。由此可見,本詩的烝=眾,而非登、升。對前面的分析做出訂正。

(備註:□ = 非韻、■= i韻、●=o/u韻、◆=ng韻)「」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dong di co du, ding dong do do. cong di di do, co bing di cong di bo.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dong di co du, ding dong dong dong. cong di di do, co bing di cong di cong.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

dong di bo bo, cong cu di di. cong di di do, co bing di cong di di.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bing bing du di, ding dong bi di. cong di di do, co bing di cong di di.

□□□□,□□□●。□□□□,□□□□□●。o

□□□□,□□□◆。□□□□,□□□□□◆。ng

□□□□,□□■□。□□□□,□□□□■□。i

附註:

1、甲骨文南=鐘的本字,古音dong,畫的是用來敲打的鐘。以前分析過多次,見: 南=鐘本字考 ; 詩經101-3南山崔崔上古音大概 ;

2、烝,留存的古文字極少,金文從登,應該登-烝同源。以前分析過,見: 蒸的甲骨文舉例錯誤,曾=蒸/甑本字考 ;

但在本詩中,烝=眾,更合理些。不過,甲骨文眾從丁,古音ding。這裏存在i o二象性。眾今音zhong,可推定古音dong,但甲骨文從丁,古音ding。可能在詩經年代,烝-眾讀作dong,而非ding。

3、樂從木,從白,古音bo。發生了b→l輔音邊化。這種邊化雖然少見,但不罕見,例如:留從卯,古音bo,今音liu,發生了b→l輔音變化。嫪寥繆謬,發生了b→l輔音邊化。

4、衎從幹,從行,古音cong。

5、綏從妥,妥從手,古音do。但在本詩中,綏押韻i,可推定古音di,發生了i o二象性。但也許當時綏是雙元音oi,但不建議密碼化分析。

6、思從十,古音di。但上古十-思存在鼻音化階段,見: 思-怱-悤-總同源考、思=想本字考 ; 十古音ding,與日耳曼ten、希臘deca同源 ;

不過,在本詩中,思已經不存在鼻音,是較為可信的。但也許上古為鼻化元音,或兼卷舌音。見: 鼻音與兒化音關系密切 ;

7、又從手,古音do。但在詩經年代,又-有-友押韻i。可能發生了i o二象性。而在現代漢語中,又-有-友均為ou元音,可推定古音do。這裏存在o→i→o的元音迴圈。這種元音迴圈或輪回並不罕見。以前分析過,見: 詩經170-3魚麗上古音大概 ; 詩經74-3丘中有麻上古音大概 ; 詩經71-2葛藟註釋1 ; 詩經129-3蒹葭上古音大概 ; 詩經152-2鸤鳩註釋1 ; 詩經74-4丘中有麻今韻 ;

(備註:□ = 非韻、■= i韻、●=o/u韻、◆=ng韻)「」

南有 魚, 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南有 魚, 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

翩翩者鵻, 然來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 佑兮

□□□□,□□□●。□□□□,□□□□□●。o

□□□□,□□□◆。□□□□,□□□□□◆。ng

□□□□,□□■□。□□□□,□□□□■□。i

附註:

1、嘉→佳。通假字。美好。

2、烝→騰(登)、眾。騰(登)=跳躍、升騰。眾=眾多。在本詩中,似乎眾多更合適。通假字。古音dong。

3、思→兮。通假字。古音di。

4、衎→敬。通假字。古音cong。

5、又→佑。通假字。護佑、扶持之義。

以上只考慮古今字、通假字,並未考慮古今音變。可視為版本一。

6、第三闋的韻腳:累-綏,在現代漢語中,仍然押韻ei,因為綏ui=wei。不必修改。

7、第一闋的韻腳:罩-樂,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押韻。需要修改至少一個字。

樂→陶。在表達快樂時,為近義詞,樂陶陶。這樣,在現代漢語中,罩-陶押韻ao。

樂→簫。在表達管弦樂器時,蕭為一種管弦樂器。在現代漢語中,罩-蕭押韻ao。

8、第二闋的韻腳:汕-敬,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押韻。需要修改至少一個字。

敬→獻。近義詞。在現代漢語中,汕-獻押韻an。但無論敬、獻,均失去擊鼓的內涵。

如果要突出擊鼓之義,應替換兩個字:

汕→罟。近義詞,都是捕魚的工具。

獻→鼓。表示擊鼓進獻。在現代漢語中,罟-鼓押韻u。

9、第四闋的韻腳:來-佑,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押韻。需要修改至少一個字。

佑→待。待客。近義詞。而且侍-待的義符均為寺,寺從止,古音di。也可視為:待=侍通假。在這個侍候的義項上,更符合本詩意境。在現代漢語中,來-待押韻ai。

於是出現版本二,20240618 下午17:06

南有 魚, 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

南有 魚, 罟罟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

翩翩者鵻, 然來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 待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