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盛世到亂世會有哪些前兆?只有明白了這些,你才能讀懂【水滸傳】

2024-01-12文化

網上時不時都會有人攻擊【水滸傳】,說它是一部強盜殺人放火的「毒書」,不配名列「四大名著」之列。

這些攻擊【水滸傳】的人,會告訴你這部書歌頌濫殺無辜;會告訴你這部書「侮辱女性」;甚至會告訴你這部書的「心理陰暗變態」。

就事論事地講,雖然現在時代進步了。可現代人跟古人比道德感,那屬實有點關公面前耍大刀,魯班門口賣家具了。

古代中國是一個人口流動很小的農業國家,傳統就是道德高於法律;違法都不一定死,違反道德十有八九會被同鄉活活罵死。

古人玩科技肯定比不過現代人,但論道德水準,現代人肯定比不過古人。為什麽道德戒條那麽嚴苛的古代,黑粗暴力的【水滸傳】還能存活下來?

古人文盲率雖然很高,可勝在少而精,肯定是看過原著之後才會發表意見。現代社會識字率雖然高,量大,精純率卻不高,根本上根本沒有看過【水滸傳】原著,只是看了點電視劇片段,甚至是看了篇網貼就跟風鬧騰起來了。

【水滸傳】原著中故事發生的年代,大概是從宋徽宗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到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的16年期間

這16年正是大宋王朝經濟和軍事的巔峰時代,正史記載中此時大宋人口已經突破了一億大關,國民生產總值也幹到了當時的世界第一。

大家所熟知的【清明上河圖】,正是出自這一時期。

為什麽【水滸傳】寫到宣和六年左右就結束了呢?因為宣和七年發生了一件不管熟不熟悉歷史,都肯定知道的大事——靖康之變。

前一年還烈火烹油,蒸蒸日上的大宋,第二年就被打的落花流水,滿地找牙,真是褲衩子都給打沒了!

知道了這個時代背景再看【水滸傳】,才能明白其中蘊含的種種深意。

【水滸傳】的本意不是寫英雄好漢,更不是殺官造反,而是對一個王朝從鼎盛到瞬間崩塌前夜的素描,告訴後世之人盛世崩潰之前,一個社會將出現哪些痕跡。

這一點在書中的開篇人物太尉洪信身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來。

作為放出一百零八個魔星的罪魁禍首,你覺得洪信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沒讀過原著的人,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說他是一個壞人。讀過原著的人,反而會有一些猶豫,讀的越深,就會越覺得不好確定。

為什麽會這樣呢?

洪信雖然放出了一百零八位魔星,但與後來正文中的貪官汙吏們相比,他真沒幹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甚至相對來說還是講道理的。

皇帝讓他去龍虎山傳旨,他一路馬不停蹄,一路吃素從汴京趕到江西。

你說老洪夠不夠意思?

反而是龍虎山的道士們有點不太地道;老洪跑了幾千裏來傳旨,道士們卻告訴他:想見天師也可以,你得焚香沐浴,自己一個人上山頂去跪請。

洪信為了完成任務,答應道士們的要求,一大早自己一個人背著聖旨往山上爬,累的跟死狗一樣。

一個沒受過苦的官爺,累了心裏不過是心裏發幾句牢騷,就被天師又是老虎又是蟒蛇的戲弄一通,臨了還被天師當面戲耍一次。你說這擱誰心裏能過的去?

傳旨之前是道士們拿捏洪信;見不到天師就傳不了皇帝的旨意,他的任務就算失敗了。為了完成任務,洪信雖然是太尉,也得聽道士們的擺布。

傳完旨之後就不同了。

這天師一接旨,洪信的任務就算完成了,滿山的道士加一塊兒,也沒他的官兒大。

來而不往非禮也。傳旨的時候道士們拿捏洪信,傳完旨洪信耍耍小性子,拿捏一下道士們也不過分吧?

再說原文中洪信逼道士們開魔王殿時說的話:「胡說!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這等去處,假稱鎖鎮魔王,顯耀你們道術。我讀一鑒之書,何曾見鎖魔之法。神鬼之道,處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內。快疾與我開啟,我看魔王如何!」

以一個無神論者的角度來看,洪信這話說的有毛病嗎?完全沒有!

大家不要以為無神論是現代人的專利,早在東漢時王充就提出了唯物主義的「形神論」,以相當詳盡的理論證明人死了之後,不會有什麽靈魂。

實際上古代的儒生對鬼神之類,大多也是延續了孔子「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態度,甚至普遍不怎麽相信鬼神之說。

理由正如洪信所言;你說有鬼神,弄來一個給我看看!

要不是洪信在前文中又是齋戒沐浴,又是虔誠提香跪拜的話,他這話一說還真沒啥毛病。

不過有了前文的鋪墊,洪信再這麽說話的用意就很明顯了;道士們先前在傳旨的時候有意無意地為難他,現在風水輪流轉,他洪太尉要發威了。

道士們和洪信無冤無仇,可從一見面開始,就開始互相交鋒試探鬥心眼兒了。

即使是面臨像京師瘟疫盛行,急需做法事這樣的大事正事,雙方表現的其實都不夠認真負責。

道士們沒有表現出該有的悲天憫人,洪信也沒有表現出該有的敬畏之心。

兩幫人都在幹嘛?

通常我們會把做不出功而消耗的能量,稱之為「內耗」。

道士們和洪信作為大宋朝庭的精神信仰階層和官僚階層的代表,他們都把心思放在了內耗上,對正經事反而都不關心。

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話說,就是「扯淡的事情很專業,專業的事情很扯淡」。

一百零八個魔星不是洪信自己放出來的,是他跟道士們一起專業地扯淡扯出來的。

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跟外國作品最大的區別,就是從來沒有什麽想要淪陷世界,或想要讓世界陷入黑暗的純反派人物。

一切惡要麽源於一些人的貪婪;要麽就像洪信和道士們一樣,本來只是想扯個淡而已,沒想到卻引發了自己也控制不了的惡果。

洪信和道士們固然都算不上好人,可也難稱是什麽壞人,他們只是一群德不配位的小人而已。

世界從來不是簡單的黑白二色,用簡單好人或壞人來評價洪信或道士們,都有一些失準——他們確實造成了一些惡果,可這惡果又不是他們自己想要的。

洪信和道士們雖然人品不行,但他們都還算不上真正的壞人,所以他們只是埋下了魔星出世的禍根。

真正讓魔星們燥起來,還是得像高太尉那樣的壞人。

高俅的圈子

從某種意義上講,【水滸傳】的第一主角,應該是書裏最大的反派高俅。

水滸的故事,是從高俅以一個破落戶往上爬的經歷開始,結局也是他把水泊梁山的兩大頭領毒死。

能不能讀懂【水滸傳】隱藏的深意,就在於是否能理解高俅這個靈魂人物的意義。

高俅的發跡之路,就很有啟發性。

高俅的身份是「破落戶」。

啥叫「破落戶」呢?就是他家本來有些產業,後來由於某些原因家道中落了。

這樣出身讓高俅十分多才多藝,原著裏是這麽說的:「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頗能詩書詞賦」。

這一點很重要的。

高俅不是很多人想象中那種不學無術的草包,他不但能文能武,甚至在音樂上也有一定的造詣。

以高俅的能力來看,別說在古代他能混起來,即使是在當今社會,當個網紅應該也是沒問題的。

然而高俅雖然很有才,品行卻十分低劣;「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

一個人如果品行不端,越是有才危害越大。高俅這個破落戶就是這樣;他一開始在汴梁城,幹的就是「幫閑」的活兒。

啥是「幫閑」?

「幫閑」就是幫有錢人花錢買樂子,帶他們吃喝嫖賭尋開心。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幫人敗家的。

按正常情況來說,這種人到哪兒應該都不會有人喜歡。但【水滸傳】卻揭示了一個十分深刻的現象:高俅這種「幫閑」,越是社會底層越討厭,越往社會高層反而越招大人物喜歡。

高俅因為帶著王員外的兒子狂賭爛嫖,被告到開封府打了一頓板子,東京附近的人也都討厭他,把他趕了出去。可見東京中底層的人們,對高俅這號人有多反感。

後來高俅遇赦回到東京之後,開藥店的董將士和小蘇學士也都因為他的出身,對他很不喜歡。

有意思的是,董將士和小蘇學士雖然都不喜歡高俅,可他們倆對高俅卻都十分客氣,不願意得罪他。

董將士是個開藥鋪的小老板,他把高俅往小蘇學士那裏送,這是往上擡了一級;小蘇學士把高俅送給小王太尉,又往上擡了一級。

董將士和小蘇學士心照不宣地明白,高俅這種人越往社會上層越吃香。

事情的發展趨勢,也果然如董將士和小蘇學士預料的一樣;駙馬爺小王太尉一見高俅就非常喜歡,不但把他留到自己的府裏,甚至還讓他當了自己的親隨。

更有意思的是,高俅不但在小王太尉跟前混的風生水起,還是端王的宋徽宗一見他也是喜歡的不得了,竟然親自擺下宴席向小王太尉要人。

一個在民間受人唾棄的臭流氓,到了高層居然成了搶著要香餑餑。這在書中雖然只是偶然提了一筆,卻足以揭示那個社會的高層有多麽不正常了。

從董將士到端王這一系列人物,是高俅一步一步爬上去發跡的道路,也是他爬進當時社會頂層圈子的過程。

高俅當上太尉之後,從逼走王進到陷害林沖,又是一個當時社會各色人等的圈子。

這一段高俅雖然不是主角,卻是劇情的重要推動者,類似於人們常說的「看不見的大手」。

王進和林沖這兩個直接被高俅迫害的人,非常立體生動的揭示了高俅這種小人,爬上高位後的危害性。

第一個被高俅迫害的王進,是【水滸傳】中唯一一個完美受害者。

論能力,王進能教出史進那麽優秀的徒弟;論品行,他事母至孝又知恩圖報;論智慧,他在得知高俅當了自己的上司之後,明智果斷地選擇跑路。

大家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以為高俅容不下王進,是因為他當無賴時被王進打過。原著中王進沒有打過高俅,打高俅的是王進的父親王升。

據王進回憶,高俅曾經跟他父親王升學槍棒,在學習的過程中高俅被王升一棒打翻,在床上養了幾個月才能下床。王升把高俅打傷的這麽厲害,是出了教學事故,還是有意打高俅?這個我們無從得知。

高俅對曾經的師父王升懷恨在心,是可以肯定的,他剛一見王進時就說:「你爺是街市上使花棒賣藥的,你省的甚麽武藝!」

「尊師重道」是傳統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底線,高俅一上位就這麽著急「欺師滅祖」,可見他的人品有多差。

【水滸傳】用王進和林沖倆人,被高俅陷害時大家的反應,非常立體的展現了,高俅這種小人得誌之後對環境的危害性。

高俅要陷害王進的時候,太尉府的眾將都替王進求情,力證王進是真的病了,沒有藐視高俅的意思,逼的高俅不得不暫時放過王進。

最有意思的,是被高俅派去監視王進的兩個排軍。

高俅以服侍為名,讓他們監視王進母子。王進把這兩名排軍支開,自己帶著老母親逃離了東京。

這兩名排軍當天下午就發現王進母子不見了,可他們並沒有向高俅報告,而是自己找了一下午,第二天又去王進的親友家尋訪了一天。到第二天晚上,他們才向高俅報告王進母子逃走了。

高俅為啥讓兩名排軍監視王進,他們倆心裏肯定非常清楚。

王進以上香還願為名支開兩名排軍,他們當天下午到廟裏不見人,就應該知道王進母子倆是跑了。

這倆排軍以尋訪為名,楞是拖延了一天半,才告訴高俅王進跑了。一天半的時間,就算王進帶著老母親,也跑幾百裏外去了。如果他們當天下午就告訴高俅王進跑了,帶著老娘的王進,估計連東京跑不出去就被抓回去了。

這時候的殿帥府,從將領到排軍,人心還都是暖的,大家還都願意或明或暗的為正義出一點力。

王進逃出東京之後,在史進家住了半年多。史進結交朱武等人,後來又遇到魯達,從魯智深這條線再到林沖和高俅,這中間至多不過三兩年的時間。

借著林沖這條線再回到東京,整個社會風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高俅陷害林沖用的寶刀,很多人都知道是高俅的私人珍藏;陷害林沖重要的謀士,是林沖的好朋友兼同事陸謙;陷害林沖的地點是殿帥府的辦公重地「白虎節堂」。

把這些連起來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高俅連掩飾都懶得掩飾了,等於明目張膽地告訴所有人: 本官就是在陷害林沖!

這麽明顯的陷害,除了林沖的老丈人張教頭之外,有一個人為林沖說好話嗎?並沒有。

那些一力替王進求情的將領,拖延時間放走王進時溫暖的人性,都到哪裏去了?

高俅憑借一己之力,改變了殿帥府;甚至整個東京的社會環境,把心懷善念,據理力爭的風氣徹底消滅,變成了一塊烏煙瘴氣的禽獸聚集之地。

社會中上層如此暗無天日,上行下效之下,底層百姓做什麽都不值得大驚小怪了。

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水滸的故事開始越來越無法無天,出現的角色也一個比一個生猛。

追根溯源,好漢們的墮落,大多都源於社會環境,而造成整個社會環境墮落的根源,還是北宋朝廷。

表面光鮮亮麗的大宋,早就從高層開腐朽的千瘡百孔,看似烈火烹油的盛世,其實就是一個小人聚集的汙穢之地。

多才多藝花活兒玩遍的宋徽宗,究竟還是頂不住直來直去,不通風雅的金兵。

讓中原王朝視為奇恥大辱的「靖康之恥」,不是敗於實力不足,也不是敗於沒有人才!而是敗於小人占據高位,有才能又忠心耿耿的人,要麽被殺了,要麽心灰意冷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