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茶葉耐不耐泡,到底看的是什麽?3分鐘講清楚茶葉耐泡度的秘密

2024-07-25美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正選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重翻【文化苦旅】,如同再次踏入一條悠長而深邃的歷史長廊。

每一步都踏著歲月的回響,每一頁都彌漫著文化的沈香。

猶記得當年青澀時,對大部頭與名著總是有著向往與好奇。

直到年少時的一位恩師,贈予【文化苦旅】,言語間充滿了對這本書的贊美。

摩挲著書皮時,滿心是期待;翻著書頁,嚼著生硬的文字,也津津有味。

書中的文字,將那些遙遠而輝煌的過往,鋪展在眼前。

閱讀間,仿佛能聽見古剎晨鐘的悠揚,看見古道西風的蕭瑟。

重讀的體驗,又大有不同。

從前,淺顯吃力地咬文嚼字;而今,情緒深入文字當中,總與余先生一同惋惜。

仿佛漫步在敦煌的壁畫前,站在長城的烽火台上;

驚嘆於敦煌飛天的靈動,遙望曾經氣吞萬裏的疆土;

文化遺產的消逝,卻如同一聲警鐘,敲中了臣服於美景中的自己。

懷揣敬畏之心,合上【文化苦旅】,堪堪也有所悟。

好的文字,無論何時捧讀,皆能觸動心弦,激蕩靈魂之海。

如同靜夜中的一抹亮光,穿透歲月的迷霧,直達心靈的幽徑之處。

擁有能跨越長河、啟迪人心,蘊含深刻思想的文字,即為好書。

正如好茶的標準,要看產區、工藝與儲存。

品質好的茶,香氣綿長,口感絲滑,反復註水沖泡,依舊風味不減。

【2】

說到沖泡,想起曾有人在討論茶葉耐泡度的時候,提到了如下的觀點:

「茶葉耐不耐泡,跟茶葉的工藝關聯最大。」

他們認為,茶葉的產區是沒法更改的,儲存是後期可控的,茶葉產出最為重要的環節便是工藝。

而工藝一旦差了,茶葉的口感一定不好,耐泡度也會降低許多。

這種說法,太片面,也太絕對了。

一款茶耐不耐泡,溯其根源,自然要從 產區 開始看起。

茶葉的「出生地」決定了其先天條件,不同的地理位置、氣候、土壤、海拔;

影響著茶樹的生長情況,進一步影響茶樹的內質含量高低。

在高山雲霧繚繞之處生長的茶葉,自出生開始,就面對著晝夜溫差大、雲霧滋潤的優良環境。

在優質環境的滋養下,體內的茶多酚、茶胺酸等物質更加豐富。

飽滿的內含物質,穩穩當當地住在茶葉的身體裏,自然使它更加耐泡一些。

這就像那些飽讀詩書的名人作家,大腦裏的知識豐富無比,自然能打磨出優秀的作品。

此外,茶的 儲存環境 ,同樣對於茶葉的耐泡度有著一定的影響。

濕度、溫度、光照、異味等因素,都會影響茶葉的品質變化。

儲存不當,茶葉受了潮,變了質;就算是再好的茶,耐泡性也會大幅下降。

曾經測評過一款存了一年,存壞了的荒野牡丹王的滋味,茶泡到第五沖,湯水就變得寡淡無比。

要知道,正常品質的一年陳白茶,扛七八沖,香氣滋味依舊綿長,不會出現寡淡的情況。

荒野牡丹王因著品質高的特點,也只能扛到第五

可惜,太可惜了,白白浪費了好茶啊!

【3】

一款茶葉耐不耐泡,和你會不會泡茶也有關聯。

例如,去年的一位茶友在泡2023鵲橋仙(一級白牡丹)的時候,打來電話問:

「為什麽泡了三沖就苦了?後面的湯水都不能喝了,是不是假茶啊?」

於是,幫著這位茶友尋找問題,看了幹茶外觀形態顏色沒有什麽變化;

再問儲存,是剛到手就拆封沖泡的茶,並且泡的還是第一泡,個人存茶的影響不大;

再問沖泡,茶友支支吾吾地,說起自己在泡茶時走開了一會……

這便是原因所在了。

人走茶涼,茶葉坐杯悶了許久,內質都在悶杯的時候盡情釋放,後續再泡怎麽還會有滋味?

所以,要想茶葉的耐泡度能夠高一些,泡茶的手法也是極為重要的。

正確的泡茶方式,投茶量要準,5g茶量,要搭配110ml的蓋碗。

投茶量若是過少,茶水淡薄,很容易錯誤地認為是茶葉不耐泡,好茶也得背上一口大鍋。

而後,要用上沸水沖泡,沖泡時快速出湯,謹記不坐杯,不悶泡的原則;

每泡完一沖都要瀝幹茶湯,不要讓余水留在蓋碗裏。

否則,底部的茶葉泡在水中,茶葉內部物質同樣在不斷釋放,耐泡度自然也會下降。

要想茶葉耐泡,買了好茶,還得專心、認真泡茶。

若是像這位茶友一樣,泡茶不專心,導致茶葉悶泡,損耗了內質;

縱使買了高品質的茶葉,也無法發揮出其耐泡的優勢!

【4】

曾聽聞有的商家吹噓道:「我家的白茶,泡到30沖以上,都依舊有滋味!」

30沖依舊有滋味的茶,太過於誇張,老茶客們聽了,連連擺手,避之不及。

然而,一些新入門的朋友,聽到這款茶如此耐泡,立馬動心下單。

到手之後,沒喝幾沖,滋味就已變得平平無奇;

這才意識到,原來是踩坑了!

現如今,市面上以耐泡度做噱頭的商家有許多許多。

但這些商家,真的有好好測測自家茶葉的耐泡程度嗎?

大多數是沒有的。

那麽,如果已經買到了一款茶,想知道這款茶的耐泡度是否符合商家宣傳,該怎麽做呢?

很簡單,保證泡每一沖茶的手法都是正確的,控制好每一沖茶的水溫、投茶量;

一沖又一沖,比較香氣和滋味,便能知曉茶葉大致泡到第幾沖,還能維持好滋味。

對於耐泡度有著較高要求的茶友,在選茶的時候,可以選擇品質優良的老白茶。

用上正確的沖泡方式,品質好的老白茶,可以沖泡到15沖以上(但沒30沖那麽誇張)。

甚至,沖到第15沖,還能將茶底煮一煮,激發出茶葉剩余的滋味。

待所有芳香物質與營養物質釋放完畢,這泡老白茶,至此也完成了它的使命。

【5】

所以,茶葉不耐泡,並非只和制茶工藝關聯最大。

若是來自不好的產區,縱使用上好工藝,保證了良好的儲存條件,耐泡度依舊不高;

若是產區好,工藝好,但在儲存的時候跑氣受潮,茶葉略有變質,耐泡度也會降低許多。

具體茶葉的耐泡程度,都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得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多個方面,才能得出評價。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耐泡度方面,好茶肯定是有自信的。

在選白茶的時候,選擇品質好的高山白茶,或是更為耐泡的老白茶;

在一沖又一沖順滑柔和的茶湯裏沈淪,無疑是舒爽而又美好的體驗!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註【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