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治療慢性腎衰竭的有效方法,進行血液透析的先決條件是建立並保持有效的血管通路,目前臨床上常以動靜脈內瘺作為首選血管通路。下面由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專家為我們介紹動靜脈內瘺的相關知識。
什麽是動靜脈內瘺?
動靜脈內瘺是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必要通道,是尿毒癥病人維持血透的生命線。動靜脈內瘺術就是經外科手術將表淺相鄰的動靜脈作直接吻合,使靜脈血管血流量增加、管壁動脈化,形成皮下動靜脈內瘺。
內瘺使用的長與短和疾病護理等多種因素有關,為了確保內瘺的長期使用,腎友除了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原發病、防止低血壓外,還要學會進行內瘺的自我護理。
透析治療前
1.透析前一天熱敷內瘺處,可用40~42℃的溫毛巾熱敷內瘺處。
2.註意體重控制,體重增加不可超過幹體重的5%,脫水過多導致血壓降低可直接影響內瘺功能。
3.貼身衣物可將內瘺處加裝拉鏈,方便透析時使用。
4.堅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透析前用肥皂水清洗內瘺側肢體,以降低感染風險。
5. 堅持配合護士,遵循「穿刺方案」,變換穿刺部位。
透析治療中
1.透析過程中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以便護士巡視,觀察穿刺部位情況。
2.透析中保持穿刺手臂勿亂動,自然放在固定部位,避免發生血腫。
3.穿刺時如有腫脹、疼痛、滲血現象,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透析治療後
1. 透析針頭拔出後,輕壓穿刺部位止血,壓追強度以不出血且能捫及震顫和聽到血管雜音為宜,停止壓迫後註意觀察有無滲血;
2.透析結束後12小時去除創可貼。
3.透析結束後24小時使用溫水清洗內瘺側肢體並擦幹,塗擦外用藥物15分鐘至吸收,註意避開針眼及皮膚破損處。
4.若出現紅腫熱痛、流膿、麻木感時,需立即就醫就診。
5. 不要在內瘺或移植血管側佩戴手表、首飾,避免衣袖過緊;不要在內瘺或移植血管側肢體攜帶重物;不要在睡覺時壓迫內瘺;
6. 堅持觸摸內瘺有無搏動、震顫,傾聽瘺管雜音;
哪些情況提示內瘺可能存在問題?
1、透析血流量不足
一般透析泵控制血流量在200-250ml/min,如果經常出現內瘺血流量不足200ml/min,提示內瘺可能存在狹窄等問題,需及時檢查。
2、內瘺震顫減弱或消失
正常情況下,震顫在吻合口最強,越往上越弱,如果內瘺震顫明顯減弱甚至消失,則提示內瘺血流量不足或血栓形成。
3、穿刺困難
血管內有附壁血栓,穿刺時剛好穿刺到血栓處;內瘺血管與皮膚之間有瘢痕組織、血腫等,導致穿刺困難。
4、內瘺疼痛
透析時內瘺側肢體疼痛,是內瘺給我們的一個訊號提示。常見的疼痛原因有滲血、血腫、血栓、缺血等因素。
常見內瘺相關並行癥及處理方法
1、血栓形成
1)常見原因
早期血栓多由於手術中血管內膜損傷、血管外膜內翻吻合、吻合時動靜脈對位不良、靜脈扭曲、吻合口狹窄旋轉等及內瘺術後包紮過緊,內瘺受壓;
自身血管條件差,如靜脈炎、動脈硬化、糖尿病血管病變或上段血管已有血栓;
患者全身原因,如高凝狀態、低血壓、休克、糖尿病等;
藥物影響,如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套用,使血細胞比容上升,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險;
反復低血壓發生;
反復定點穿刺導致血管內膜損傷;
壓迫止血不當,內瘺血管長時間受壓。
2)預防血栓形成方法
嚴格無菌技術,正確手術方法、規範術後護理;避免過早使用內瘺,一般內瘺成熟期在6~8周,最好是在內瘺成熟後再使用;
衣袖宜寬松,避免內瘺受壓。避免透析間期漲水過多,超濾過多容易導致低血壓,形成血栓。
計劃套用內瘺血管,切記定點穿刺,提高內瘺穿刺成功率,力爭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復穿刺引起血腫形成;
根據患者情況,指導患者用大拇指及中指指腹按壓穿刺點,註意按壓力度,彈力繃帶不可包紮過緊;
避免超濾過多引起血容量不足、低血壓;
穿刺或止血時發生血腫,先行按壓並冷敷,在透析後24小時熱敷消腫,血腫處塗抹喜遼妥並按摩。
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內瘺手臂不能受壓,夜間睡眠尤其要註意。
2、感染
1)常見原因
如果發現內瘺位置出現局部表現為紅、腫、熱、痛,有時伴有內瘺閉塞,全身癥狀可見寒顫、發熱,嚴重者可引起敗血癥、血栓性靜脈炎。
手術切口感染;
未正確執行無菌技術操作,穿刺部位消毒不嚴或穿刺針汙染;
長期使用膠布和消毒液,致動靜脈穿刺處皮膚過敏,發生破損、潰爛或皮疹,用手搔抓引起皮膚感染;
穿刺處接觸汙染液體引起的感染;
穿刺不當或壓迫止血不當致血腫或假性動脈瘤形成引起的感染;
內瘺血栓切除或內瘺重建。
2)預防及處理
腎友們在每次透析結束後24小時內應避免穿刺部位觸水,可以有效預防感染發生,如果發現穿刺點有輕度發紅和局部硬結時,應及時聯系醫護人員。
平時必須註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保持內瘺手臂位置潔凈。
避免在血腫、感染或破損的皮膚處進行通路穿刺,提高穿刺技術,避免發生血腫;
皮膚過敏者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防止因消毒刺激發生皮膚破損、潰爛,引起皮膚感染。
做好衛生宣傳教育,讓患者保持內瘺手臂皮膚清潔、幹凈,透析後穿刺處勿沾濕、浸液。
3、血流量不足
1)常見原因
反復定點穿刺引起血管壁纖維化,彈性減弱,硬結、瘢痕形成,管腔狹窄,而未使用的血管因長期不使用也變得狹窄;
內瘺未成熟過早使用;
患者本身血管條件不佳,造成內瘺纖細,流量不足;
穿刺所致血管機化壓迫血管;
肢體受冷致血管痙攣、動脈炎癥、內膜增厚;
動靜脈內瘺有部份血栓形成。
3)預防及護理:
內瘺成熟後有計劃地使用內瘺血管;
嚴格執行正確的穿刺技術,切忌反復定點穿刺;
提高穿刺技術,減少血腫的發生;
囑患者定時鍛煉內瘺側手臂,使血管擴張;
必要時手術擴張。
4、動脈瘤
1)主要形成原因
由於靜脈內壓增高,動脈化的靜脈發生局部擴張並伴有搏動,稱為真性動脈瘤;穿刺部位出血後,在血管周圍形成血腫並與內瘺相通,伴有搏動稱為假性動脈瘤,動脈瘤的發生一般發生在術後數月至數年。
內瘺過早使用,靜脈壁太薄;
反復在同一部位進行穿刺致血管壁受損,彈性差或動脈穿刺時離吻合口太近致血流沖力大;
穿刺損傷致血液外滲形成血腫,機化後與內瘺相通。
2)預防與處理
有計劃地使用內瘺血管,避免反復在同一部位穿刺,提高穿刺技術,穿刺後壓迫止血力度適當,避免發生血腫,若內瘺吻合口過大應註意適當加以保護,減少對靜脈和心臟的負擔。
小的血管瘤一般不需要手術,可用彈力繃帶或護腕輕輕壓迫,防止其繼續擴大,禁止在血管瘤處穿刺。
如果血管瘤明顯增大,影響了患者活動或有破裂的危險,可采用手術處理。
日常檢測內瘺方法
1、養成習慣:養成早、晚自我檢測內瘺的習慣,在服用降壓藥後、腹瀉後、睡醒後也需要進行監測。
2、檢查方法:將2~3個手指指腹放到吻合口近心端,感覺血管震顫或用對側耳朵聽血管雜音。
3、當自我檢測時,發現內瘺震顫或雜音減弱或消失、吻合口疼痛時,應該立即到血管通路門診、腎內科血透室就診,當內瘺切口局部出現紅、腫、熱、痛時,也需要及時聯系血管通路醫生,立即就診!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直中醫醫院 血液凈化中心 周茗關註@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