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最大第三方獨立影像公司開卷,最終能否翻過公立醫院這座大山

2024-06-23健康

最近,在一家社交媒體網站上,有使用者分享了一則訊息, 稱某地區的一家獨立醫學影像中心承諾在兩小時內提供檢查結果

這位使用者認為,這家第三方影像中心有效地解決了公立醫院資源緊張的問題。

實際上,十年前,政策的積極推動是為了實作一系列美好目標: 降低醫療財政支出、緩解公立醫院放射科的壓力、增加公立醫療機構的社會資本投入等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第三方影像中心並未達到這些高期望,發展之路充滿挑戰,最終能夠持續營運的機構寥寥無幾。

想要越過公立醫院的影像科

這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第三方影像中心前景廣闊

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也被稱作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是一類獨立於醫院體系之外的醫療機構。這些中心運用包括X射線、CT掃描、磁共振成像(MRI)、超聲波檢查等現代醫療影像技術,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它們會綜合考慮患者的病史、臨床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並最終提供專業的影像診斷意見。

在美國,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醫療診斷領域,並且是一個快速發展和高度關註的市場。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

美國大約有6800家這樣的獨立影像中心,整個影像市場的估值高達一千億美元。

在這一龐大的市場中,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占據了約40%的市場份額,顯示出其在美國醫療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和技術的進步,這一領域的發展潛力仍然十分巨大。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高開低走,國內影像中心發展乏力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總診療人次達到了77.4億,但這一龐大的數碼背後,僅有408.6萬名醫師,每千人口醫師數為2.9人,這表明 醫療資源嚴重不足 。特別是就業報告指出,影像科是醫生資源最為緊缺的科室,人才缺口高達70萬。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進一步揭示了中國在CT、MRI及PET/CT等關鍵醫療影像器材方面的不足。

與日本和美國相比

  • 中國的每百萬人CT裝機量分別是4.5倍和1.8倍的不足;
  • MRI裝機量分別是5.0倍和3.6倍的不足;PET/CT裝機量更是分別達到7.7倍和9.2倍的不足。
  • 面對醫院內影像檢測需求的激增和醫療資源的不足,獨立的第三方影像機構憑借其先進的器材和專業的服務,提供了差異化的使用者體驗和解決方案。這種將醫院無法滿足的需求轉移到院外的做法,已成為行業的常態,同時也讓影像醫生能夠更好地實作其專業價值。

    此外,中國的醫療財政投入相對有限,醫學影像專業人才也面臨較大缺口,這些因素共同導致基層醫療服務難以滿足廣大民眾的需求。自2013年起,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支持第三方影像中心的連鎖化和規模化發展,特別是鼓勵在縣級行政區域建立區域性的第三方影像共享中心。

    在公立醫院的強勢競爭下,第三方影像中心要想從公立醫院手中吸引患者並非易事。近年來,受疫情影響,公立醫院的流量優勢進一步凸顯。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

    2021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到 84.7億 ,其中公立醫院診療人次高達 32.7億 ,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人次為 42.5億

    盡管全國民營醫院數量超過40萬家,但它們的總診療人次僅為6.1億,民營醫療機構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基層醫療機構承擔了大部份民眾的就醫需求,但它們使用的影像器材相對簡單,醫院自行配備並不困難。因此,第三方影像中心在民營醫療和基層醫療領域的生存空間有限。

    收入更多來自器材銷售和配套服務

    該三方影像機構最初的想法是透過為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提供影像診斷服務,以及透過區域共享型服務緩解大三甲醫院的排隊壓力。公司還計劃利用自身打造的專家會診平台,靈活運用專家資源。然而,它最終未能越過公立醫院影像科的壁壘,新路並不好走。

    2019年

    公司開始拓展新業務"影像賦能解決方案",為醫療機構客戶提供器材選擇、采購、基礎器材改造、培訓服務、維修保養等一系列服務。

    這實際上相當於醫療器材維護供應商的角色。僅一年時間,這一業務就為一脈陽光帶來了1.5億元的收入,到 2022年已增至2.69億元 ,占公司收入的三成,服務超過80家醫療機構。

    然而,近年來的政策導向似乎與影像中心最初的願景越來越遠。政策正在不斷推動醫療器材的下沈。

    2023年3月21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釋出的大型醫用器材配置特許管理目錄(2023年)意味著大型醫療器材采購限制逐漸放開,尤其是3000萬以下的CT、MR器材不再需要配置證,醫院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采購。

    隨著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千縣工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縣域次中心等"新基建"專案的推進,基層醫院的器材配備水平普遍提升,這無疑會減少三方影像中心的市場空間。目前,上文提到的影像中心服務中,收入占比超過50%的主要是面向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區域共享型影像中心。

    在醫療市場中,公立醫院的競爭力始終非常強大。第三方影像中心、跨區域跨級別醫院轉診、醫療機構間診斷結果互認等政策一直難以大規模普及。這決定了在公立醫療體系的光環下,三方影像中心要想脫穎而出,面臨諸多挑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