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美國最愚蠢的錯誤,韓戰真相時刻:板門店談判秘聞

2024-07-23歷史

大家好,歡迎來到 @ 視覺傳達 本期咱們繼續講述發生在板門店的故事。本期為第27期。

板門店談判地點

一、板門店:新的談判地點

1951年10月25日,雙方再一次坐回了談判桌前。這一次,雙方談判的地點,從此前的開城來鳳莊改到了一個名為 板門店 的村莊。

1951年10月24日,9輛聯合國軍卡車駛到了三八線附近一處不起眼的村莊—— 板門店 ,在一片土房子前停了下來。隨後,40個人從車上卸下了帳篷和石油爐,並快速建起了一處由幾座帳篷構成,配有地板、照明設施和保暖器材的營地。這處顯得有些簡陋的營地,就將是此後近兩年裏韓戰交戰雙方代表進行停戰談判的地方。

板門店位於開城東南面,距離開城談判的地點只有8公裏。

與開城不同的是,板門店剛好處於雙方戰線之間的間隙中,距離兩軍戰線的距離相等。那麽,為什麽交戰雙方會將板門店選定為新的停戰談判地點呢?在雙方恢復停戰談判後,談判又將如何演進下去呢?

二、此前談判行程的回顧

1951年8月22日,進行了一個多月的開城談判宣告破裂。中朝代表提出以三八線為邊界停戰,遭到了聯合國軍代表強硬的拒絕。

當時,盡管雙方 以開城為中心,劃定了半徑為8公裏的圓形區域為中立區,但是在8月19日淩晨,誌願軍排長 姚慶祥 帶領戰士們在巡邏時,遭到了美軍和韓軍偷襲,姚慶祥被殘忍殺害。

姚慶祥

然後8月22日晚10點20分, 一架美軍轟炸機在 中朝代表團的駐地進行了掃射並投擲了9枚炸彈!

為此,中朝代表團果斷地中斷了談判。

1951年8月18日 聯合國軍 發動了一場攻勢,但是陷入了血腥的山地戰中。尤其是東線戰場上的「血染嶺」、「傷心嶺」兩次作戰。到10月中旬,盡管聯合國軍攻占了這兩個山嶺並向前推進了12公裏,但付出了非常沈重的代價。就在山地戰進行期間,雙方再次恢復了接觸,開始商定恢復停戰談判的事宜。

1951年9月6日,聯合國軍總司令 李奇微 向中韓方面首先發出了提議,表示希望雙方能夠更換談判地點、繼續進行談判。

對此,9月13日,毛澤東致電金日成、彭德懷,表示「應掌握主動,提議或同意在開城復會」。在9月24日—26日之間,交戰雙方的聯絡官舉行了為期三天的會議,但對於在何處重開談判的問題沒有達成任何共識。

9月27日,李奇微致函彭德懷和金日成,提出將處在雙方戰線之間的板門店作為新的停戰談判地點。10月7日,彭德懷、金日成致電李奇微,同意在板門店復會。

從10月10日起,雙方的聯絡官在板門店以北搭起的一頂帳篷中開始磋商。12天後,聯絡官們終於達成了一項復會協定,決定將以板門店談判地點為中心、半徑為1000米的圓形區域劃為中立的「會場區」,由雙方數量相等的官兵共同組成軍事警察隊。

此外,在板門店附近,分別由雙方控制的開城和汶山裏也被各自作為圓心,劃出了兩個半徑為5公裏的圓形區域。在這兩個圓形區域內,連同 開城—板門店—汶山裏 之間的通道兩側200米的區域中,禁止雙方武裝人員的一切敵對活動。 ——(中國「軍事科學院」編:【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三卷第九章)

在這樣的背景下,聯合國軍在10月24日這天建成了供雙方談判的營地。

10月25日,在板門店的停戰談判帳篷內,雙方代表再次隔桌而坐,恢復了談判。此次談判,盡管部份代表的人選有所變動,但雙方的首席代表仍然分別為美國遠東海軍司令 端拿·喬伊 與北韓大將 南日

三、第二項議程的解決:劃定軍事分界線

早在1951年7月26日的開城談判時,雙方曾達成過五項停戰談判會議議程,分別是:

1、透過(會議)議程;

2、確定一條軍事分界線,並建立非軍事區;

3、為實作停火與休戰作出具體安排,包括成立一個監督停火休戰的機構;

4、關於戰俘的安排問題;

5、向雙方有關國家政府建議事項,即對外國軍隊的撤出及政治上解決的各個問題提出建議。 ——(貝文·亞歷山大:【北韓:我們第一次戰敗】第五十七章【喋血山嶺】;日本陸戰史普及會:【韓戰】第九卷第二章)

在五項議程中,第一項因為議程的確立已獲自動透過。而在圍繞第二項議程的爭論中,中朝方面希望以北緯38度線為雙方軍事分界線,而美國不同意,導致了此前談判的破裂。

此次重開談判,雙方立即展開了圍繞著第二項議程的交鋒。

在重開談判首日的下午,雙方的副代表,即美第8集團軍副參謀長 霍迪斯 和北韓 上將軍 李相朝 就爆發了一次激烈爭吵,兩人都試圖讓對方首先拿出關於軍事分界線的主張。這次冗長而缺乏意義的爭吵持續了近一小時。以下,讓我們回顧兩人爭吵中的一個片段,看一看當時雙方互不相讓的立場:

李相朝 :將軍閣下對軍事分界線有什麽意見?

霍迪斯 :我方在休會前的最後一次會談結束時曾征求過貴方的意見。貴方能夠提出什麽意見來呢?

李相朝 :我們願意先聽聽您的意見。

霍迪斯 :我方已多次闡明了我們的意見,並且征求過貴方對我方意見的看法。這次是貴方提出舉行副代表會談的,因此期望貴方拿出意見。請吧!

李相朝 :閣下曾經講過,貴方提出過新的意見,但我們聽不出裏面有任何可以打破僵局的新內容。

霍迪斯 :您說對了。但貴方也是如此嘛。

李相朝 :我方為了打破僵局,已經成立了一個小組委員會。只有當我們拿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意見時,才有可能打破這種僵局。

霍迪斯 :不錯。貴方有何建議可以打破這種僵局呢?

——(禾特·G.赫姆斯:【停戰談判的帳篷與戰鬥前線】第六章【恢復談判】)

此時,聯合國軍關於軍事分界線的看法與之前相比有了變化。

在李奇微的要求下,聯合國軍代表在提出雙方大致以實際戰線為分界線的同時,應將戰線最西側、處在中朝手中、位於三八線以南不遠處的開城劃給聯合國軍。作為交換,聯合國軍可以讓出戰線中部和東部的兩塊突出部。

第二天, 北韓 代表就此進行了激烈的反對,要求聯合國軍結束在1951年8月—10月間奪取的土地,而這又遭到了聯合國軍代表的拒絕。

在此後的十幾天裏,雙方一直圍繞第二項議程進行著反復的爭論和討價還價。

不過,此時 北韓 代表改變了談判策略。盡管仍然拒絕聯合國軍以雙方實際戰線為軍事分界線的提議,卻不再堅持以三八線為分界線了。

另一方面,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也在11月6日認為,李奇微索要開城的提案不利於雙方達成協定,並提醒李奇微,指出「公眾的情緒並不贊成因開城而中斷談判」,使李奇微只得放棄了索要開城的主張。

11月7日,中朝代表終於同意了聯合國軍以實際戰線為軍事分界線的提案,並認為雙方應各自後撤兩公裏。

不過,強硬的李奇微又提出應當以停戰協定正式簽訂時的戰線、而非以當時的戰線作為雙方的分界線,由此引發了雙方代表的又一輪爭吵。

最終,參謀長聯席會議在有杜魯門總統和艾奇遜國務卿支持的情況下進行幹預,要求李奇微接受中朝代表的新提案,李奇微只得奉命。

11月27日,經過雙方參謀人員連續4天的地圖作業,雙方終於劃定了軍事分界線。令雙方爭吵不休、一度談判破裂的第二項議程,即軍事分界線問題,至此總算有了結果。

四、第三、第五項議程的解決

雙方於1951年11月27日劃定的軍事分界線。(來自禾特·G.赫姆斯:【停戰談判的帳篷與戰鬥前線】第六章【恢復談判】)

接下來,雙方開始就第三項議程,也就是「 為實作停火與休戰作出具體安排,包括成立一個監督停火休戰的機構」 這一問題展開了下一輪談判。在圍繞第三項議程的談判中,雙方就各種細節問題進行了細致而瑣碎的爭論。其中,最激烈的爭論發生在兩個方面,也就是飛機場問題和中立國監察停戰問題。

聯合國軍代表認為,停戰後雙方應維持各自保有的飛機場現狀,以保障停戰能夠順利進行,防止雙方利用機場增強空襲對方的能力。中符號代表認為 「限制恢復和重建飛機場,是嚴重地幹涉內政」 。由於在其它問題上都能讓步,只有在飛機場這一點上一步不讓,雙方只得將飛機場問題擱置。

此外,雙方也在選擇哪些中立國對停戰進行監察的問題上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矛盾。中朝極力主張將蘇聯選入中立國監察機構中。而對這一要求,聯合國軍方面無法妥協。在這一問題上,由於聯合國軍代表態度強硬,雙方一度陷入了無話可說的窘境。在1952年4月14日這天,雙方的會談甚至只有短短的15秒鐘。

以下全文抄錄雙方代表的對話:

中方代表解方 :貴官方面有什麽想說的話吧?

聯合國軍代表哈裏遜: 沒有。

中方代表解方 :由於貴官方面沒有意見,本代表提議在明天的規定時間以前休會。

聯合國軍代表哈裏遜: OK!

——(日本陸戰史普機會:【韓戰】第十卷第四章)

最終,直到1952年5月2日,雙方才就第三項議程達成妥協,相關爭論以中朝不再堅持將蘇聯選入中立國監察機構、聯合國軍不再幹涉北韓機場建設而告終。

此外,在關於第三項議程的討論開始後不久,雙方於1951年12月11日和1952年2月6日分別開始了關於第四、第五項議程的談判。

其中,第五項議程,即 「向雙方有關國家政府建議事項,即對外國軍隊的撤出及政治上解決的各個問題提出建議」 這一項進行得特別順利,雙方在2月16日就達成了協定,決定「 在簽定停戰協定並開始生效後的三個月內,由雙方分別指派代表舉行較高級的政治會議,透過談判解決從北韓撤出全部外國軍隊的問題和和平解決北韓問題等。」—— (禾特·G.赫姆斯:【停戰談判的帳篷與戰鬥前線】第八章【一攬子建議】)

至此,停戰談判似乎就只剩下不怎麽起眼的第四項議程,也就是 「關於戰俘的安排問題」 了。

然而,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恰恰就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問題,使得雙方爭論了足足一年多的時間,成為了最棘手的問題,也將導致更多生命消失在北韓半島中部的山地。

敬請關註第28篇:韓戰真相時刻:真實的上甘嶺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