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你聽說過嗎?那位叱咤風雲、雄才大略的曹操,居然被後世的千古一帝李世民給"diss"了一把!
話說公元645年2月,唐太宗李世民率大軍遠征高句麗。行至冀州鄴城時,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突發奇想,要去拜謁曹操的墓地。站在曹操的墳前,李世民若有所思地說道: "曹操啊曹操,你雖然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但也就是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啊!"
這評價可謂一針見血,直戳曹操的軟肋。那麽,究竟是什麽讓李世民得出這樣的結論呢?
公元201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這一仗可謂是驚天動地。要知道,袁紹可是兵強馬壯,號稱"十萬大軍",而曹操呢?就那麽點兵力,居然還能反敗為勝, 這波操作簡直神了!接下來的四年裏,曹操乘勝追擊,把袁氏殘余勢力、河北各州郡統統收入囊中,一統北方。
友情提示:廣告完全免費!完全免費!完全免費!後續情節更精彩,僅需觀看5秒即可繼續解鎖,請求各位觀眾老爺動動發財的小手,感謝理解!
然而曹操並沒有就此止步, 公元207年,這位梟雄北征烏桓,收降遼東, 可以說是威風八面。緊接著,他就把主意打到了南方。只見曹操一聲令下,大軍集結,水軍訓練,目標直指荊州!
荊州牧劉琮一看這陣仗,嚇得腿都軟了,二話不說就投降了。曹操這一波操作,簡直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啊!眼看著天下統一在望,曹操的野心也越發膨脹。
公元208年初,曹操從烏桓凱旋歸來,剛到鄴城就開始籌劃南下大計。這位老謀深算的梟雄可不是鬧著玩的,他讓人挖了個叫"玄武池"的大水塘,專門用來訓練水軍 。
但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同年8月,曹操率領二十萬大軍順長江而下,與孫權、劉備的三萬聯軍在赤壁相遇。這一仗,註定要載入史冊。
赤壁之戰爆發於12月,曹操的二十萬大軍遭遇了淪陷性的失敗。這一敗,慘不忍睹。曹操引以為傲的大軍,就這麽灰飛煙滅了。
這次失利的原因可就多了去了: 北方士兵不習水戰,荊州水軍未經整訓,與曹軍主力磨合不夠,再加上曹操太過心急,操練水軍的時間根本不夠充分。更要命的是,曹軍士兵還飽受饑餓與瘟疫的困擾。 這麽多因素疊加在一起,曹操這次南下註定是要栽個大跟頭的。
赤壁之戰後, 曹操雖然元氣大傷,但並沒有就此一蹶不振 。公元211年,他又率大軍進攻割據西涼的軍閥馬騰。誰知天有不測風雲,馬超和韓遂趁機起兵攻破了長安。曹操派出曹洪、徐晃前往潼關防守,可曹洪這個莽夫不聽勸告,非要輕敵出戰,結果潼關就這麽淪陷了。
這一波操作,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不過,曹操畢竟是曹操, 他用了四年時間穩定關中,平定隴右,總算是把局面給穩住了。
曹操的對手們也沒閑著, 公元214年,劉備趁機奪取了益州。 曹操一看,這可不行啊,於是在215年親自統領數十萬大軍南下攻打漢中的張魯。這一仗打得漂亮,張魯兵敗投降,漢中落入曹操之手。
眼看著形勢大好,曹操的統一大業似乎又有了希望。可天不遂人願, 公元219年,關羽突然北伐 ,把曹仁打得落花流水,還來了個"水淹七軍"的絕招。這一仗,可真是給曹操上了一課。
就在曹操還在為這次失利懊惱時,命運給了他最後一擊。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帶著未竟的霸業離開了人世。
回顧曹操的一生,不得不說,這位梟雄確實有過人之處。他能在危急關頭制定對策,能料敵先機設下奇謀,這些無不體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然而,正如李世民所言,曹 操在統禦天下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
比如說,曹操在用人方面就存在不少問題。 他過於重用宗族成員, 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而對張遼、徐晃、張郃、於禁、樂進等能力更強的將領卻不夠重視。這些宗族將領普遍存在剛愎少謀、急躁冒進的毛病,多次因為輕敵而導致戰敗。
更糟糕的是,即便這些宗族將領屢屢犯錯,卻並未影響他們的地位和升遷。這種用人不當的做法,無疑影響了曹操統一大業的行程。
再說曹操的統禦方式, 他過於親力親為,導致手下將領很少有獨立領兵的機會 。這種做法雖然在短期內能保證軍令暢通,但從長遠來看,卻不利於人才的培養和軍隊的發展。
相比之下,劉邦、李世民、朱元璋等千古一帝在用人和治民方面就高明得多。他們善於識人用人,能夠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時也註重培養人才,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
曹操在赤壁之戰和漢中之戰中錯失了兩次統一中國的大好機會,這不得不說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如果他能在這兩次關鍵時刻把握住機會,也許歷史就會覆寫。正是這些失誤,暴露出了曹操在統禦天下方面的不足。
所以,當李世民站在曹操墓前發出那句"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的感慨時,我們似乎能理解他的用意了。 李世民作為一個成功統一天下的帝王,他深知統禦天下需要的不僅僅是軍事才能,更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宏大的戰略眼光。
曹操無疑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臨危不亂的能力都堪稱一流。 但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千古一帝,僅僅依靠軍事才能是遠遠不夠的。統一天下後的治理之道、長治久安的戰略規劃,這些都是曹操欠缺的。
反觀李世民,他不僅在軍事上有出色表現,更重要的是,他在統一天下後能夠制定長遠的治國方略,建立起強大而穩定的帝國。這就是為什麽李世民能成為千古一帝,而曹操只能是一代梟雄的根本原因。
歷史總是在不斷地給後人以啟示,透過李世民對曹操的評價,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正偉大的領袖,不僅要有出色的軍事才能,更要有治國安邦的智慧。這個道理,放到今天依然適用。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或許不需要上陣殺敵的將才,但我們依然需要能夠統籌全域、運籌帷幄的領導者。他們需要在危機中保持冷靜,在變局中把握方向,在發展中謀劃未來,這不正是李世民所說的"萬乘之才"嗎?
所以當我們回顧歷史,品評古人時,不妨多一些理解和同情。曹操的成就和局限,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他的功過得失,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輕易否定。
歷史總是在不斷重復,又在不斷創新。我們今天回顧曹操的故事,品味李世民的評價,不正是為了從中汲取智慧,指導我們的現實生活嗎?讓我們 銘記歷史,學習先人的智慧, 在新的時代創造出更輝煌的成就!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