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圓明園被毀幾次?為什麽列強癡情於它,熊熊烈火的焚燒,終被銘記

2024-05-08歷史

在歷史的長河中,圓明園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回憶,因為它在中國領土上,受到帝王們的青睞,然而,這顆明珠卻在1860年的大火中黯然失色,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段慘痛的記憶。

那麽,圓明園為什麽會被焚燒,列強又為什麽青睞於它,受到三次摧毀的它,究竟魅力何在?

一、圓明園被焚的原因

1860年,中國正處於清末,那個時候的中國,經濟已經衰退不堪,各國勢力正在瞄準清政府,準備大撈一場。

此時,英法聯軍以「亞羅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亞羅號事件」是指中國當時使用商船「亞羅」號,在這個過程中,逮捕了幾名海盜和水手,而此時的英國,認為該船是他們自己的,對於誰是否使用,自己有決策權。

於是就要求葉名琛釋放中國在此船逮捕的犯人,並註重向英道歉,沒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定義這些人的罪行。

而實際情況是,此船的執照早已到期,中國對於這一行為,不需要向英國做出解釋,乃至道歉。

至於「馬神甫事件」,是在同期發生的,據說是法國神甫馬賴非法進入中國境內,勾結當地的官府,對百姓進行搶劫,掠奪,更為甚至欺負良家婦女。

新任知縣張鳴鳳抵達後,對待這一行為,秉承對百姓負責的態度,逮捕馬賴等不法教徒,並處決了一眾人等。

法國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取得教會支持,打著「為保護聖教而戰」的口號,聯合英國出兵,向中國發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當時的清政府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經濟早就大不如前,在工業發達的列強面前,只能任人宰割。

當列強的輪船大炮闖入中國境內,清政府弱小無助,從沒獲得科技更新的戰船,即使雄心壯誌,但也無力抵抗。

自和珅之後,清朝內部早就破敗不堪,雖然嘉慶帝在當時竭力阻止官員的腐敗,但在早已成風氣的環境裏,還是難以徹底拔除。

英法聯軍突發重圍,闖入境內,面對不曾見過的稀世珍寶,他們早早就垂涎欲滴。

而當時圓明園中,存放著許多珍藏品和藝術品,便成為他們掠奪的物件。

這些珍寶和藝術品是民族尊嚴和文化遺產的象征,列強摧毀這些,便是對我們源遠流長的文化的摧殘,不可一世。

二、經歷三次洗禮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對清朝皇帝喜歡的圓明園,進行燒殺搶掠,在三天三夜的殘酷焚燒中,園內寺廟建築大部份被大火燒為灰燼。

從1860到1900年,圓明園中的大量木材、銅、鐵被盜,持續了大約四十年。

1900年後,八國聯軍侵占北京,西郊的皇家園林再次遭受災難,經過又一次的洗禮後,圓明園早就被洗劫一空,曾經的繁茂早已破敗不堪。

文化大革命時期,圓明園再次遭受嚴重破壞。在此期間,圓明園遺址有的被拆除,拓土開耕,建築地基被挖入三尺。

一些單位進入圓明園占地、建房,對圓明園自然風光和石材建築景觀造成嚴重破壞。

三、巨大的損失

圓明園足足燒了三天三夜,這座曾經被譽為「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在大火的照耀下變得滿目瘡痍。

除了被封為神的建築物,圓明園內的文物也遭受了嚴重損失。

據不完全統計,被盜文物數量高達150萬件,金額現在的億衡量,是無法估量的,因為他們歷經千朝萬代,才保留下來,已是無價之寶。

這些文物包括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的字畫。

據說在圓明園被燒的過程中,有近300名太監、宮女和工匠在火海中喪生。這些無辜的生命在戰爭中成為了歷史的犧牲品。

四、圓明園的神奇之處

圓明園作為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瑰寶,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精美的園林景觀吸引了西方列強的註意。

一共用了150年的時間,起初康熙是賜給尚未即位的雍正的,供他遊玩娛樂,打發空閑。

後來雍正即位後,拓展圓明園,乾隆年間,又對其進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嘉慶年間,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

他們一到夏季,就喜歡到圓明園避暑,在沒有空調的年代,這裏成為他們的仙居,有時候也只是指定相關的嬪妃,也能同皇帝一同前往圓明園避暑,可見圓明園的確不一般。

五、影響

圓明園被燒的歷史事件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警醒。

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只有不斷發展和壯大自己,才能在國際舞台上立足。

同時,圓明園的悲劇也讓我們認識到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我們應該珍惜和保護好自己的文化遺產,讓它們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