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明朝最牛的王爺朱瞻墡:三次差點繼承皇位,歷經七朝六帝而得善終

2024-05-08歷史

前言

在明朝的歷史中,有一位王爺堪稱最為「牛」,他就是朱瞻墡 。這位令人驚嘆的王爺,不僅三次差點繼承皇位,更是經歷了七朝六帝的更替,最終卻得以善終。

他的一生,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承載著無數的榮耀與傳奇。 然而,這位明朝最具爭議的人物,究竟是如何在政治旋渦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與尊嚴?他的命運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與心路歷程?

尊貴身世,皇權圈外的絕佳位置

襄王朱瞻墡,明朝最傳奇的王爺,其人生軌跡堪稱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身為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的親弟弟,朱瞻墡生而尊貴。然而,天可憐見,他的皇位之路似乎從一開始就被堵死。

朱瞻墡的長兄朱瞻基,自幼就被祖父朱棣欽點為皇太孫,皇位繼承人的身份坐得穩穩當當。面對註定遙不可及的皇權,朱瞻墡選擇了安分守己,在皇權旋渦之外,尋得一方恬靜天地。

朱瞻墡的母親,是朱棣的兒媳婦誠孝皇後張氏,朱瞻基的生母。在朱瞻基被立為皇太孫後,張氏成為當今少有的母儀天下之人。在這樣一個家庭中長大,朱瞻墡自幼耳濡目染,深諳循規蹈矩、謙遜恭順的重要性。

他明白,作為皇子,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註,稍有差池,便可能招致殺身之禍。因此,朱瞻墡始終保持低調,埋頭學習,博覽群書,修身養性。

他不爭不搶,安分守己,在皇位爭奪的血雨腥風中,巧妙地為自己找到了一個絕佳位置。他遠離權力中心,卻又近在咫尺,隨時準備為大明王朝效力。這種超然物外又心系社稷的情懷,成為朱瞻墡一生的寫照。

危難時刻,兩度監國護佑社稷

誰料天有不測風雲,朱瞻墡雖不爭皇位,卻兩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明仁宗朱高熾駕崩之時,太子朱瞻基遠在南京,兒皇帝尚未歸,群龍無首,眾臣惶恐。

生母張太後慧眼識珠,命朱瞻墡監國,以鎮黨議。這位謙恭有禮的親王,以過人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處事能力,平定朝堂,直至朱瞻基順利歸京繼位。

王爺監國,前無古人。朱瞻墡開創先例,贏得聖上信任。當朱瞻基遠征平叛之時,他再次受命監國,與鄭王朱瞻埈共同處理朝政。朱瞻墡不負眾望,再次化解危機,社稷安瀾。

在朱瞻墡的心中,大明江山社稷,是他畢生守護的信念。他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每一次出手,都事關國家安危、百姓福祉。他審時度勢,運籌帷幄,以超凡的智慧和睿見,將一個個危機化為轉機。

他的名聲,也因此傳遍朝野。然而,朱瞻墡並未因此自滿。他明白,名聲越高,嫉妒和猜忌也就越多。在那個充滿爾虞我詐的年代,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因此,他始終保持謙遜低調,將功勞歸於兄長,歸於君王。他不求名利,只求盡忠,這種崇高的品格,更加彰顯了他的非凡人格魅力。

皇位迷局,兄終弟及的誘惑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朱瞻墡兩次監國,雖贏得美譽,卻也落下爭權奪位的嫌隙。他的兄長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繼位者朱祁鎮年僅九歲。朝堂嘩然,有大臣私下勸太後改立朱瞻墡為帝。

對於野心家而言,這無疑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然而,朱瞻墡深知權力遊戲的殘酷。他當機立斷,上書表明心跡,力挺幼主朱祁鎮繼位。一紙書信,化解嫌隙,朱瞻墡巧妙周旋於矛盾的政治漩渦中,避開致命危機。

在這場皇位迷局中,朱瞻墡展現出了超凡的政治智慧和深沈的人性洞察力。他明白,自己雖有賢名,但在朝中支持者寥寥。一旦接受勸進,必將引來腥風血雨的殘酷鬥爭。到時候,不僅自己性命難保,就連母親和幼弟也可能受到牽連。

朱瞻墡深知,權力的代價是沈重的。為了一己之私欲,置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他選擇了退讓,選擇了大局,選擇了對社稷和百姓的責任。這一決定,不僅化解了眼前的危機,也為他日後在朱祁鎮心中埋下了忠誠的種子。

土木之變,再次徘徊於帝位之側

天不遂人願,朱祁鎮在位時,竟釀成土木堡慘敗,自己也被瓦剌俘虜。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後欲召朱瞻墡入京主持大局。久經沙場的朱瞻墡深知進京握權的風險,此時的他已是獨狼,失去母親的庇佑,稍有差池,必死無疑。

朱瞻墡再次以臣子之禮回絕太後,力勸立皇長孫朱見深為太子,由郕王朱祁鈺監國,以召勤王義士,共禦外敵。太後最終立朱祁鈺為帝,朱瞻墡再次避過爭儲危機。他遠在藩地,卻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不得不令人佩服。

此時的朱瞻墡,已然成為明朝王室中一個獨特的存在。他雖身在藩地,卻時刻關註朝堂動向。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有人敬仰他的才華,有人忌憚他的聲望,更有人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

然而,朱瞻墡始終以國家利益為重,不為私欲所動。他明白,自己若在此時進京,不僅無法力挽狂瀾,反而可能成為各方勢力角力的籌碼,給國家帶來更大的動蕩。他選擇了隱忍,選擇了遠觀,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

這種大局觀和忠君愛國的情懷,在當時的王公貴族中實屬罕見。朱瞻墡以他的行動,詮釋了什麽是真正的忠誠和擔當。他不求名利,只求盡忠,這種品格,讓他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奪門驚變,兄弟鬩墻的腥風血雨

然而天道無常,瓦剌放回朱祁鎮後,他與弟弟朱祁鈺爆發了奪門之變。朱祁鈺先發制人,軟禁朱祁鎮,並廢黜其子朱見深太子之位,改立己出。君王無情,骨肉反目,令人不寒而栗。

朱瞻墡雖遠在千裏之外,卻對朝堂戲劇性的變化了如指掌。他深諳治家之道,上書規勸朱祁鈺善待朱祁鎮。這封信如石沈大海,朱祁鈺對朱祁鎮的防範之心與日俱增。

一年後,朱祁鈺暴斃,朱祁鎮復辟,血洗朝堂,大開殺戒。擁立朱祁鈺的大臣紛紛遭到清算。朱瞻墡雖從未參與奪門之變,卻也在劫難逃,淪為朱祁鎮猜忌的物件。此時的朱瞻墡,已三次與帝位擦肩而過。

朱瞻墡心中苦澀無比。他一生忠君愛國,卻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至親手足相殘,江山易主。他多次勸諫,卻無力阻止這場腥風血雨。在這場奪門之變中,朱瞻墡再次展現了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性光輝。

他明白,自己若貿然表態,不僅無法改變局勢,反而可能成為朱祁鎮的眼中釘。他選擇了沈默,選擇了等待,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個支離破碎的家族。

朱瞻墡深知,在這個充滿背叛和欺騙的年代,忠誠和善意是多麽寶貴。他不願意看到兄弟鬩墻,骨肉相殘,但他也明白,有些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他能做的,就是在風暴中保護自己,等待時機,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個王朝帶來一絲安寧。

忠言逆耳,化幹戈為玉帛

朱瞻墡以謙恭的態度和純忠的言辭,化解猜忌。他不卑不亢地向朱祁鎮講明利害,表達輔佐之心。兩封言辭懇切的信函,字字珠璣,句句肺腑。冷酷多疑的朱祁鎮被朱瞻墡的真誠打動,十分感念其叔父之情。

朱祁鎮宴請朱瞻墡,叔侄把酒言歡。離京赴藩時,朱祁鎮親自將朱瞻墡送至城外。這一老一少,相視淚下,依依惜別。在這亂世中,至親之間難得如此坦誠相見、豁然相對。

這一幕,讓人動容。它展現了朱瞻墡超凡的情商和說服力。在那個充滿猜忌和算計的年代,能讓一個心狠手辣的君王放下戒備,這是何等的不易。

朱瞻墡用自己的真誠和智慧,化解了叔侄之間的隔閡。他明白,朱祁鎮雖然殘暴,但骨子裏還是有著對親情的眷戀。他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用自己的言行,打動了朱祁鎮的心。

這場叔侄相見,不僅化解了朱祁鎮的猜忌,也為朱瞻墡贏得了尊重。它讓朱祁鎮看到,在這個充滿背叛和欺騙的世界裏,還有一個人,始終對自己保持著真誠和忠貞。這種感動,是金錢和權力所無法替代的。

朱瞻墡用自己的方式,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他沒有兵馬,沒有權勢,但他有智慧,有情商,有一顆赤誠的心。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一個又一個強敵,最終為自己贏得了平安和尊重。

高壽善終,傳奇落幕

自此,朱瞻墡遠離是非漩渦,在藩地頤養天年。即便明英宗朱祁鎮駕崩,其子明憲宗朱見深繼位,都沒有動搖朱瞻墡在宗藩中的地位。

這位睿智而豁達的親王,以他的遠見卓識、謙恭有禮贏得了至高的尊重。朱瞻墡終以73歲高齡謝慕,被追謚襄憲王,堪稱圓滿。

結語

縱觀朱瞻墡的一生,他曾三次徘徊在皇位邊緣,兩度監國,名滿天下,卻始終謙恭自守,不失本心。

在那個充滿血腥和陰謀的年代,他以謙遜和智慧完美地遊走於權力的潛規則中,最終完成了一次華麗的政治轉身,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