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枕戈待旦,是「誰」阻止了解放台灣計劃

2024-02-03歷史

共產黨軍隊在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上取得的完全性勝利,標誌著歷時四年之久的解放戰爭正式結束,同時也宣告了國民黨集團在大陸計劃的破產。兩個黨派在經過二十多年的較量後,終於迎來了不同的結局:在人民戰爭中獲得偉大勝利的共產黨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中國,而不得人心的國民黨集團則不得不敗退台灣,開始了據島為生的日子。

但是,台灣歷來都是中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幾千年來便是如此。新中國成立了,新的政權誕生了,要想使祖國重新完整起來,怎麽能少了台灣呢?

因此,解放並收復台灣一直以來都是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

台灣

其實,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台灣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建國以來,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提高和人民對完全統一的渴望,各位領導人也曾多次想要收復台灣。

1950年,在國內外環境都十分有利的情況下,毛主席大手一揮,委派粟裕將軍擔任解放台灣總指揮,準備集結強大的武裝力量向台灣開進。

經過對敵我雙方實力的分析,粟裕集結了多個戰區的軍事力量,共計六十五萬大軍。彼時彼刻,只需中央一聲號令,六十五萬大軍便會在瞬間湧向台灣。

粟裕

但是,這個計劃最終卻被一些其他因素阻止了,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解放台灣的決心

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台灣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份,記錄著我們國家的文化和歷史,也承載著我們的精神和力量。

十七世紀的時候,荷蘭有著極為強悍的海上軍事力量,憑借著這一力量,荷蘭占領了長期以來屬於中國的台灣島。彼時中華民族實力雖有所下滑,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朝廷派出鄭成功,親自率隊從荷蘭殖民者手中奪回了屬於我們的台灣。鄭成功也因此被成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極受人民愛戴。

鄭成功收復台灣

到了清朝的時候,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海上軍事力量的不振,被隔壁的日本欺負了很久。民族實業家李鴻章為了捍衛國家尊嚴,大力造船。隨之而來的便是甲午海戰的爆發,數年集結之海軍力量毀於一旦,而作為戰敗國的清政府,也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屬於我們的台灣島割讓給了日本。

所以,民族情感告訴我們,我們必須收復台灣。

1950年,在經歷了上一次戰役的慘痛教訓後,中國共產黨總結了許多經驗與教訓,準備為下一次的戰鬥做好準備。在同年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親自作出了勢必要解放台灣的重要指示,並委派了粟裕大將作為該次戰役的總指揮。

此等重要的任務,粟裕大將怎敢怠慢?粟裕大將很快開始對敵我雙方的實力進行分析,並制定了許多相對應的戰術策略。

粟裕大將

得知共產黨軍隊很快就要再次打過來,蔣介石連忙做出了戰略部署,彼時國民黨自身的兵力並不多,但台灣有著八百萬左右的人口,為了應付這場戰役,蔣介石開始在台灣進行大規模的征兵,許多台灣原生的青壯年都被強制拉到了部隊,進行軍事訓練。除此之外,蔣介石還把各地的兵力集中調往台灣,東拼西湊,蔣介石終於湊出了五十萬的軍隊。

而粟裕這邊,也在全國範圍了對軍事力量進行了整合規劃,他在三野整軍的基礎上,抽掉了四野的四個軍,再加上其他的一些部隊,粟裕這邊也集結了六十五萬的兵力。

除了在兵力上的較量,還要考慮敵我雙方的軍事武器。

蔣介石那邊,不惜花費重金在美國手中購得一些戰艦,另外,蔣介石也明白,台灣是一個小島,有著特殊的地理環境,所以一定要著重采取空軍和海軍的力量。考慮到這些,蔣介石又從美國那邊搞來一些戰鬥機,並親自花錢修建了許多可供戰鬥機起飛降落的機場。

蔣介石在台灣

雖然粟裕大將愛打「神仙仗」,但這種規模的戰役,必須要確保萬無一失,因此,粟裕也是做了十分充足的準備。

粟裕同樣也清楚,想要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海軍和空軍是必不可少的,他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彼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軍事和經濟都還在重建階段,自然是沒有戰鬥機和軍艦的,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武器,那麽就會與蔣介石的軍事力量產生巨大懸殊。

該怎麽辦呢?

其實毛主席早就考慮到這個問題了,1949年年底,毛主席存取蘇聯,在蘇聯的幾十天裏,毛主席除了跟史太林討論廢除蘇聯在旅順、大連等港口的權益外,還希望史太林能讓蘇聯向新中國提供一些海軍和空軍的力量援助。

毛主席存取蘇聯

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當時蘇聯承諾會給中國提供戰鬥機和戰艦援助,還會派遣一些蘇聯的軍事人才指導中國人民軍隊使用戰鬥機和戰艦。

因此,在1950年,中國與蘇聯打下欠條,購買了蘇聯兩艘巡洋艦、五艘驅逐艦、四艘踩地雷艦和四百多架較為先進的空中戰鬥機。

除此之外,考慮到軍隊的補給問題,粟裕還向中央要來了幾十億噸的糧食,以此作為戰爭中的補給品。

進行到這裏,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只要中央一聲口令,六十五萬大軍立馬奔赴台灣。但就在這個時候,出了意外。

虎視眈眈的美利堅眾合國

作為二戰後最大的戰勝國之一,美國可謂是賺取了足夠多的戰爭財,不僅如此,戰後的「會議」上,美國更是攫取了在太平洋地區的許多利益。北韓半島一分為二,南韓為美國所掌控,日本也在美國的壓力下成了其支持國之一。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同樣也得到了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援助。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國力得到了極大提升,但貪心的美國並不滿足於眼前的利益,他需要得到更多的權利。

這裏面也有另外一個原因,那便是一戰崛起的蘇聯。

蘇聯軍隊

蘇聯有足夠遼闊的戰略縱深,也有著不遜色於美國的軍事實力。其實這些因素都不足以讓美國為之忌憚,美國之所以懼怕蘇聯,是因為蘇聯有著和美國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這一情況十分有可能讓美國的眾多殖民地陷入不可控的狀態。

所以,美國需要台灣作為其在遠東地區的一塊彈板,以此來控制和掌握日本和南韓。

但是,二戰結束後,美國也試圖拉攏中國作為其陣營的一份子,因為中國毗鄰蘇聯,且有著足以和蘇聯抗衡的戰鬥力。

所以,在二戰後,美國總統杜魯門也曾就台灣問題進行明確的表示:中國和北韓都在美國的防禦圈之外。

杜魯門

這就意味著,美國並不會在有關台灣的問題上做過多幹涉,這無疑是中國完成統一大業的絕佳時機。

但是,美國做出的這一切決定,都是基於在利益上的。

1950年年初,毛主席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這一條約讓美國意識到,中國開始倒向蘇聯的陣營了。

既然如此,美國便不需要再假惺惺地偽裝了,美國政府一改之前的態度:美國第七艦隊將會阻止中國大陸進攻台灣,也不會允許台灣反攻大陸,台灣問題的解決應該等太平洋地區恢復穩定後,由聯合國商討決定。

蘇聯的選擇

作為兩個大國之一的蘇聯,也同樣明白,彼時的美國是他們最大的敵人。

所以,當毛主席提出需要蘇聯為中國收復台灣提供一些軍事援助的時候,史太林答應了。史太林的想法是這樣的:蘇聯與美國相隔一個太平洋,即使美國真的跟蘇聯打起來了,也會因為路途遙遠而無法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但是美國掌握著北韓日本和台灣三個重要地區,這三個地區離蘇聯都很近,都是美國在遠東地區的一塊戰略彈板,如果台灣被解放了,那麽美國就失去了一塊戰略要地。

更何況中國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好兄弟。

中蘇友好宣傳畫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彼時的北韓半島也正風起雲湧,金日成向史太林請求幫助出兵統一北韓。

北韓和台灣,史太林如何抉擇呢?

台灣固然重要,但北韓半島與日本接壤,倘若幫助金日成統一了北韓半島,不僅可以在北韓半島上獲得一些權益,還可以將其作為與日本的一塊緩沖帶,對蘇聯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

況且,蘇聯剛剛放棄了在中國的幾個重要的不凍港,這讓史太林十分無奈。史太林知道,如果蘇聯出兵北韓,美國也一定會出兵,那麽中國也一定會為了保護東北地區而出兵。這樣一來,蘇聯就很有機會重新拿回那幾個不凍港。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權衡了各種利弊,蘇聯最終決定支持金日成發動韓戰。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

於是,在粟裕的六十五萬大軍正要奔赴台灣的時候,一場被兩個超級大國所操控的韓戰爆發了,為了保護中國東北地區的安全,中國不得不將兵力調往東北地區,支援北韓,重新將聯合國軍打回了三八線。

不做大國博弈的棋子

因為這些原因,我們最終錯過了收復台灣的最好時機。在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國力還不強,在國際上沒有足夠的話語權,所以很容易成為大國博弈過程中的一顆棋子。

但是今天,不一樣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世界一流的國家,他有著極高的經濟水平糊先進的軍事實力,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們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強。如今的我們,再也不要看其他國家的臉色了。

解放台灣是我們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也是一個十分迫切的任務。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是民心所向。我們相信,中華民族勢必走向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