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消失的荔市水府廟

2024-05-08歷史

【來源:株洲日報數碼版_株洲日報】

譚金良

茶水蜿蜒至茶陵高隴荔市境,匯巖水,收芝水,水量激增。

明季,在茶水上穿行的鴨婆船,最後一個碼頭就在荔市街下。碼頭上一條斜街,店鋪林立,商賈雲集。經潭州(今長沙)、衡州(今衡陽)來的日用貨物,廣東來的食鹽,匯集於此,復經商人肩挑馬馱,散入茶鄉各集鎮,更多的則流轉到江西永新、蓮花等地。本地產的茶葉、桐油、木材等物,又隨商家的舟船下湘江入洞庭,運往全國各地。

明崇禎十年(1637年)正月初十,徐霞客一行由贛入湘,自皇雩仙下,憩於荔市。他的同伴靜聞法師由此坐船下衡陽,他則攜顧仆步行至火田沙江上的雲嶁寺盤桓一番後,也搭船到茶陵東門。徐霞客在茶陵遊歷八天,留下八千多字遊記,在他的【楚遊日記】裏,這裏被稱為艻子樹下。

貨物南來北往,商家多在水裏討生活,不免有些厄難。為佑得平安,明萬歷年間,在碼頭西側,當地士紳出資建了一座廟宇,祭祀水神,名水府廟。廟坐西南朝東北,因地勢較低,夏汛時,河水常漫入寺內,浸濕香案,水退卻後,廟宇也無甚損毀。每年農歷十月,商戶及香客們會在廟前祭祀水神,舉行廟會,搭台唱戲。茶鄉原生的商家名士蜂擁而至,潭州、衡州、吉安的商賈遊客也會慕名而來。

水府廟大門聯懸的是本地廩生彭西原集的唐人句:「迸水定侵香案濕;恩波應許洞庭歸。」「水浸香案」點出廟,「波歸洞庭」則貼切水府,自然天成。

此聯上聯出自王維【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一詩:

無著天親弟與兄,嵩丘蘭若一峰晴。

食隨鳴磬巢烏下,行踏空林落葉聲。

迸水定侵香案濕,雨花應共石床平。

深洞長松何所有,儼然天竺古先生。

「迸水」為佛教典故,言東晉高僧慧遠定居廬山、扣地得水事——【高僧傳】卷六載:「遠於是與弟子數十人,南適荊州,住上明寺。後欲往羅浮山,及屆潯陽,見廬峰清靜,足以息心,始住龍泉精合。此處去水太遠,遠乃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棲立,當使朽壤抽泉。’言畢清流湧出,後卒成溪。」

下聯則出自李白的【送賀監歸四明應制】一詩:

久辭榮祿遂初衣,曾向長生說息機。

真訣自從茅氏得,恩波寧阻洞庭歸。

瑤台含霧星辰滿,仙嶠浮空島嶼微。

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

彭西原將「恩波寧阻洞庭歸」中的「阻」字改為「許」字,一字之差,意境全變。遊子在外,家人去廟裏燒香還願,讀著這副對聯,便少了許多憂慮,內心頓會安寧。

可惜的是,一直香火鼎盛的水府廟毀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廟前數百年來無數信客遊子留下墨點的青石,也已是布滿青苔,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此地曾有過如此繁榮場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