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史海鉤沈:陳孟熙率川西師管區起義經過

2024-02-05歷史

引子

*本文摘自【武侯文史資料選輯】第六輯,作者丁晨濱、張韌,原標題【陳孟熙率川西師管區起義經過】

陳孟熙(1899—1986),四川樂至人,陳毅胞兄。1919年考取官費留法生,同年8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9月回國。翌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曾參加北伐戰爭。1929年以後,被派到川軍工作,曾任二十六師政治部主任、一六四師參謀長、川西師管區少將副司令官等職。在川軍任職期間,曾支持和掩護過陳毅的革命活動。抗日戰爭時期,主張國共合作、共同抗日。1949年12月,在四川樂山率部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擔任四川省政協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團結委員會委員等職。1986年4月,在四川重慶病逝。

正文

四川愛國將領陳孟熙將軍是陳毅元帥的大哥,早年有誌報國,但因服役於國民黨部隊而難遂意,後在擔任川西師管區副司令時,終於策動部隊起義成功。茲將有關情況記敘於後。

一、陳氏弟兄在四川

川中樂至人陳敦厚娶妻黃氏,有子三人,長子陳世祿,次子陳世俊,老三陳世勛。

1908年,他們舉家遷住成都東門外望江樓下河心洲,租佃土地經營農業,三兄弟並在裴野堂老師館內讀書。裴老師很器重他們,特按孟、仲、季的次序為他們改了「學名」。從此,陳世祿改名為陳炎,字孟熙;陳世俊改名為陳毅,字仲弘(據【四書集)),「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故取字號為仲弘;陳世勛改名為陳季讓。陳孟熙1919年和胞弟陳毅一同到法國勤工儉學,在法國期間參加過工運工作,組織巴黎工人大罷工;又參加反帝愛國活動,並在法國同中國留學生一起積極開展革命活動,成為革命的活躍分子,由此引起法國政府不滿,後被強行押送回國。回國後意誌更堅定,繼續鬧革命,於192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二、北伐戰爭時期參加敢死隊

辛亥革命後,為了反對軍閥割據,反對列強侵略,振興中華,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黃埔創了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陳孟熙又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五期,他一面學習軍事知識,一面繼續與革命愛國人士聯系。畢業時,正逢北伐戰爭。當時系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一致打擊封建勢力,帝制殘余和軍閥割據,陳孟熙被派遣到武昌城內,組織武裝力量作內應。

他不顧個人安危,化裝潛入武昌後,以挑水賣水掩護身份,秘密偵察敵情,千方百計的做策反工作,以收裏應外合的效應。臨到攻城之日,陳孟熙又將敵軍的地形、陣地、兵力配備、通訊所、指揮部等情況牢記在心,潛回部隊匯報,對制定該役戰鬥計劃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攻城戰鬥進行最激烈時,陳孟熙不顧個人生死,毅然參加了敢死隊,以必死之決心勇敢地投入了戰鬥,在北伐軍攻克武昌城的戰鬥中作出了貢獻。

三、抗戰以後

陳氏弟兄與黃埔軍校,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皆有不解之緣。陳毅曾擔任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生隊的政治指導員(羅瑞卿大將曾是他的學生),在抗戰時陳毅是新四軍的領導人,在解放戰爭時是第三野戰軍的司令員,建國後授軍銜為元帥。

陳的堂兄陳修和系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曾留學德國,專學兵器制造,成為兵工專家,曾任國民黨政府重慶長江兵工廠廠長。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後,奉派接管沈陽兵工廠並擔任廠長。1948年解放沈陽時,努力保護了全廠器材的完整和工人的安全,後來又對生產大有建樹,多次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與嘉獎。現為國務院參事室參事。陳孟熙系黃埔軍校五期畢業,以北伐和抗戰軍功提升為126師少將參謀。陳季讓系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抗戰勝利後回原籍工作兼營農業,對革命亦有貢獻,建國後為樂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省政協常委。

1945年抗戰勝利後,陳孟熙的部隊被裁編,調任重慶策26軍官總隊副總隊長,所率領的是一批非中央嫡系部隊編余的候差人員,總隊長為郭勛祺。郭系四川瀘洲人,曾擔任國民黨軍隊軍長、集團軍總司令。陳、郭兩人對抗戰勝利後蔣介石不著手進行國家建設,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而悍然發動內戰極為不滿,因此,兩人思想相近,私感甚篤。但在眾多特務耳目的監控之下,縱有所圖,亦無能為力,只能待機而行,互相心照不宣而已。

四、為革命走馬川西

1946年後,軍官總隊的一些候差軍官,有的被調入建制部隊去打內戰,有的安排被轉業於行政、警務、農墾、交通等部門的工作,該總隊後被撤銷。此時,陳孟熙奉調為川西師管區少將副司令。司令是黃占春中將(保定軍校第八期畢業)。

該師管區司令部駐樂山縣月兒塘,其任務是征集兵源,訓練新兵和輸送士兵給彈頭隊,抗戰時的師管區,屬於兵役部。兵役部撤銷後改屬國防部,並且轄區也由原來的1-2個縣市而擴大為2-3個專區。師管區之下設有司令部、警務部隊和3個團管區。因駐地較廣,含川西地區,聯系面寬,與建制部隊,保安團隊和地方政府都有接觸,並且協助當地擔任城防。陳孟熙認為川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水陸交通方便,又連蛾(邊)、雷(波)、馬(邊)、屏(山)山區,更與川軍駐地交錯,利於策反起義工作,為了達此目的,便欣然走馬上任。

五、陳毅帶信叫他搞策反

1949年夏,陳孟熙接郭勛祺密信後相約,帶親信少校軍械官丁晨濱由樂山趕至成都,按時在少城公園(今人民公園)鶴鳴茶社與郭相晤。

百年老店——鶴鳴茶社

當時郭勛祺剛從解放區回川,回川前先後與聶榮臻、羅瑞卿和陳毅等同誌見過面,他們指示他返川以後可以組織力量和做川軍的工作為革命建功。陳毅還特別帶口信叫陳孟熙和陳季讓,積極開展策反工作,發動川軍起義,迎接解放。郭、陳彼此早年就意誌相投,這次見面,十分高興。

同年9月,陳氏弟兄去早年曾在望江樓河心洲受過教的老師裴野堂家看望其子裴先章,原來裴先章也是黃埔軍校十期學生,畢業後曾擔任國民黨國防部上校處長,抗戰勝利後,奉派擔任北平軍調部國民黨方面的代表,與中共方面代表葉劍英常有接觸。由於國民黨堅持繼續內戰,而美方代表又一貫偏祖和支持國民黨,邊談邊打,終於調處無效,談判破裂。裴先章調回部隊任高級軍官在戰場上被俘,先後見到了陳毅、聶榮臻等解放軍的領導同誌,又透過學習,受到教育和啟發,認清形勢,提高覺悟,願為革命建功,受派由香港飛返四川。行前,陳毅叫他回四川去找陳孟熙、陳季讓和郭勛祺共商策反大計。陳孟熙與裴先章密商之後,又和陳季讓與中共四川地下黨取得聯系,得到支持和配合,於是,更加增強了策反起義的決心。

六、山雨欲來風滿樓

1949年11月,川西地區風雲突變,兵荒馬亂,人心惶惶不安,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這時,胡宗南派335師童學椿師長率部去樂山地區布防,宣布全區進入戰爭狀態,同時又邀集樂山縣參議長徐光普(原系國民黨少將師長)、(四川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王陵基的三哥王××,住樂山縣府堂巷,擁有地方武裝),樂山總舵把子劉祉洲,樂山縣參議員魯醒群(沫江煤炭公司總經理)等頑固派,積極組織地方武裝備戰,並作三手應變準備:一是憑樂山地勢險要,死守;二是破壞工廠之後隨部隊去台灣;三是萬不得已時上大山區打遊擊。

樂山城老照片

面對這種形勢,陳孟熙首先做通了川西師管區黃占春司令和李彥生副司令的工作,他們都一致同意待機起義。黃占春是廣東梅縣人與葉劍英是同鄉、同學,有一定私感,因此,對陳孟熙提出的起義行動竭力支持。但就在這時,黃占春司令的秘書朱融(民盟成員)突被成都憲兵第三團特高組抓捕了,黃占春亦因此被撤職。四川軍管區司令鄧錫侯遂派其參謀長謝崇階接任川西師管區司令。謝崇階上任初,還有所作為,將簡陽、邛崍、嘉定三個團管區編成步兵團,把多征的新兵編成兩個補充團,任命原師管區參謀長張繼寅為補充一團團長;傅樂康為補充二團團長,丁晨濱為中校副團長(未到職),目的是想擴為5個建制團,把部隊集結於樂山,好負隅頑抗。於是,樂山城內城外,大軍雲集,戰爭一觸即發,陳孟熙的策反起義工作也更加忙碌起來。

七、莫跟閻錫山跑,緊跟共產黨走

1949年11月27日閻錫山、張群在蓉召開應變會議,陳孟熙的親信丁晨濱,乘此機會憑山西小同鄉的關系,去找到閻錫山(當時系行政院長)的張副官,了解時局和戰況。張甚重鄉誼,熱忱相待,並給了兩張去台灣的飛機票,告訴丁說:「現在戰爭吃緊,上峰已決定台灣為反攻大陸和復興的基地,你到台灣找閻院長提拔當有前程」。:「這兩張機票非常不易獲得,必須是次日去新津軍用機場使用。」丁晨濱揣著機票去約陳孟熙同行,陳孟熙一笑置之,並語重心長地對丁晨濱說:「丁老弟呀,西南解放指日可待,全國解放已成定局,國民黨兵敗如山倒,逃去台灣小島,豈能反攻得逞,」又說:「台灣比起全國來說,不過是彈丸之嶼,國民黨軍政內部派系甚多,互相勾心鬥角,將來閻錫山的位置都難保住,你老跟他,又有多大前途?」最後對丁展濱說:「您今年才28歲,又懂一些軍用技術,起義以後,解放軍是會重用的,為革命事業報效,才真有前途」!丁未再動搖,打消了去台念頭,又繼續在陳孟熙領導下開展策反工作。

八、密約17師和保安1團起義

四川部隊17師師長劉樹成原是劉湘的舊部,因地方軍與中央嫡系部隊種種待遇懸殊太甚,矛盾甚深,蔣介石屢次裁編,均因該部遠駐雷、馬、屏一帶山區,地勢險要而復雜,故未裁編。但互相結怨甚深。陳孟熙熟悉川軍情況,且與劉有相當交往,便親往犍為縣清水溪17師司令部與劉樹成師長密談起義計劃,約定在解放軍未到時,先維護好地方治安,保護好工礦企業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待解放軍一到,立即接頭宣布起義。劉後來果然如約實作了起義。

四川省保安一團三營營長楊威駐樂山五通橋竹根灘一帶,這是樂山至自貢、內江、瀘州、宜賓的咽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陳孟熙也透過說服和寫信的方式動員楊營長相機起義,楊威和丁晨濱系黃埔軍校同期同學,思想趨於進步,後來在解放軍臨境時,也已率部起義(現為市民革黨員)。

九、策反趙司令起義

川西師管區的5個團(3個團由團管區改編,另由新兵擴編了兩個團)。這時候已經裝備完畢。陳孟熙已分頭向4個團做了策反工作,但對嘉定團管區改編的步兵團放心不下。該團駐在樂山東南方向的牛華溪,是樂山水陸兩路通往川中、川南的樞紐,距城區和師區司令部僅20華裏,又擔任著城東南外圍一線的防務。在大佛寺、烏尤寺、桂榜山、徐家灣一帶均有陣地,其防區與師管區本部只一江之隔,如果頑抗,影響必大。陳孟熙先打電話給該團管區司令兼團長趙惠嘉,詢問了軍務情況之後,更著意了解對於時局的看法和想法。趙司令似如迷途之馬,正在探索方向,當即表示說:「願隨老長官行動,請派員來加強聯系」。次日,陳孟熙寫了一封密信叫丁晨濱送交趙司令親自收閱。丁去時,趙司令正召集營連級以上軍官開會,講述時局和戰況,商議應變之策。當趙司令看了陳孟熙囑其相機動員官兵,提高警惕,嚴防收編並吞和突然事變,同時加強聯系,聽令待機起義。趙見信後,明確了方向,決心倍增,喜於言表,當即在會上作了準備起義的動員講話。未料,話音剛落,第一營高營長(原為一大隊長,人稱高大麻子)突然拔出強力式手槍,沖出會場,奔向在隔壁房間聽候回音的丁晨濱,槍口對準丁晨濱破口大罵:「姓丁的,你是共產黨的尾巴,休想把我們的隊伍拉走……」!其他營連長見狀,也湧出會場到丁的房間,齊聲吼道:「不準胡來,聽趙司命令!」從人群中走進屋來的趙司令,先是喝令高營長把手槍放在桌子上,叫警衛把他拉到另一間屋子去「休息」(實際上是監視和軟禁):然後又安托眾營,連長各回營房,堅守崗位,聽命行事;最後草寫了一封密信托丁晨濱呈交陳孟熙。陳孟熙詳看了回信,又聽了丁展濱的匯報後,很欣慰地說:「趙司令願同我們走一條路,我就更放心了!」後來該團果然在陳孟熙的領導下如期起義,接受了解放軍的安排和部署。

十、勸說335師投誠

樂山江河縱橫,交通方便,經濟發達,民康物豐,歷為兵家必爭之地。胡宗南深知樂山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迅速派遣裝備精良,兵員充足,且有作戰經驗的335師馳赴樂山布防。該師師長童學椿率部趕到樂山後,立即在外圍渡口、磚頭、交通要道和制高點構築工事,又在城周深挖戰壤,還在高北門,嘉樂門、水西門、肖公中嘴、老肖頂各處建立防禦體系,就連繁榮的玉堂街,土橋街等地,也堆砌了沙包和土袋,輜重、通訊、交通、工兵、爆破和噴火器部隊等亦緊密配合。全城實行戰時管制,在樂山擺起了戰場。當時335師氣焰十分囂張,已通知川西師管區移防到郊外去準備參加外圍戰。為防部隊之間發生沖突,當時師管區商定由謝崇階司令和李彥生副司令率師管區本部及各團向犍為移動,陳孟熙副司令和丁晨濱等少數人員則移駐大佛寺擔任留守和聯絡事宜。此種決定,正中陳孟熙之意,因他介於城鄉之間,中央部隊與地方部隊之間,前沿陣地和後防陣地之間,正好進行策反工作。

335師原駐晉、陜地區,曾參加太原戰役,但五戰五敗,大損兵員,補充五次,正好這次都是川西師管區征集的新兵來補充的。每次交兵接兵,兩部隊官員均有接觸,接觸次數多了,就更熟悉了,因而陳孟熙副司令與童學椿師長也有一定交情,相見時,免不了要談時局,但陳每次向童暗示宜棄暗投明,舉旗起義時,童則盼望蔣介石的大軍反攻,心呈僥幸,還想孤註一擲。後來,解放軍進軍神速出現在岷江西岸,在大佛寺可以聽到零星槍聲了,陳孟熙最後再寫信給童師長提出了三條:一是立即起義為上策;二如確有困難時,也可佯戰而後降;三是勿搞破壞,勿擾百姓,並應迅速撒出城區該信由丁晨濱渡江投送,在童學椿接到這信的第二天,335師果然撤離了城區,解放軍乘勢渡過泯江、銅河、青衣江,解放了樂山城,還切斷了成嘉公路和樂西公路,335師被解放大軍層層包圍,師長童學椿終於被迫率部投城。

十一、解放樂山以後

1945年12月13日下午樂山市區解放,陳孟熙就在當日同解放軍30師的領導張力行接上了頭。當時因一些起義部隊不了解政策,見到解放軍就逃跑。陳孟熙和丁晨濱聯合速向原師管區和各團管區及保安1團寫信,交待政策。信送張力行看後指示:每一封信內都要附上解放軍的宣傳檔。送交上述各收信者手中後。解放樂山基本上沒有發生大的戰鬥,樂山城鄉也未遭到大的破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政策的英明和偉大。特別是張力行的教導和啟發,起到很大的作用。

樂山解放後,凡是起義或投誠的官兵,都給予了出路,均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後來,陳孟熙為四川省政協委員、重慶市文史館館長;丁展濱為布拖縣政協副主席。至於那些反動的頑固分子,則都受到了人民的懲罰。

原文註: 此文得到張力行、陳孟熙、裴先章等同誌提供相關情況,謹此鳴謝!

資料來源:

【武侯文史資料選輯】第六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