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若非慈溪阻攔,這個人計劃直搗東京,日本或將變成中國的一個省

2024-07-28歷史

慈禧太後,這個清末的掌權者將中國治理的一塌糊塗。

慈禧當政時,有一個人要率領艦隊直接攻打日本,並將其變成中國的一個省份。

但慈禧得知後卻大力阻攔,最終,這個能足以改變中國近代史的戰略設想沒有實作。

那麽,提出這個設想的人是誰呢?他又有著怎樣的遠見呢?

甲午的屈辱

按照中國流傳千年的幹支紀年法,一八九四年是甲午年。

這一年對於清廷的統治者來說似乎與往年一樣,他們在宮廷裏盡情的享受著民脂民膏,思考著該如何最大限度的享樂。

可日軍的艦隊已經開到了中國海上,他們野心勃勃,想要在海戰中徹底摧毀清朝廷的海軍力量。

894年,甲午中日海戰爆發了,統領北洋艦隊的清軍將領驚恐地發現,兵艦裏甚至連足夠的彈藥都沒有。

戰鬥打了很久,日軍軍艦一艘未沈,北洋艦隊已經十去七八。

民族英雄鄧世昌就是在缺炮少彈的情況下,才不得已撞向了日軍的吉野號。

這一戰結束後,清朝廷喪失了在海上的主權,並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台灣全島就這樣被割讓給了日本,一個彈丸小國能將中國欺辱到這種地步,不得不說,慈禧太後當權的清朝廷已經無能到了極點。

日本的野心在吞並全中國,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甚至已經規劃好了進軍中國的路線。

但慈禧太後認為,日本在甲午海戰中占夠了便宜,不會再對中國下手了,她覺得高枕無憂,於是繼續過起了紙醉金迷的生活。

朝中的大臣也都認為,日本得到了巨大的好處,應該與中國相安無事了。

這時,一封奏折呈給了慈禧太後,奏折上的言論讓她感到震驚。

呈上奏折的是宋育仁,他是進士出身。

看到當時被列強欺辱的中國,宋育仁心中很是憤慨。

他明白中國的落後,宋育仁渴望朝廷能來一次大變革,大力的發展教育,學習西方的科技。

宋育仁曾多次受清廷的指派到歐洲各國存取,當看到歐洲各國的發展水平時,他深感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之落後。

尤其是甲午戰爭爆發後,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更讓宋育仁痛心不已。

北洋艦隊已經苦心經營了十余年,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盼著這支艦隊能打一次大勝仗揚眉吐氣。

讓人沒想到的是,僅在一戰之下,看似強大無比的北洋艦隊就全軍盡沒於海上。

從此,列強的戰艦在中國的海上肆無忌憚了。

瘋狂的計劃

當時的情況內憂外患,朝廷內部的官員們只想搜刮民脂民膏,為自己謀好處,外有列強虎視眈眈,窺測著中國的每一塊土地。

宋育仁渴望統治者能清醒起來。看到日益猖獗的日本侵略者,宋育仁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戰略構想。

當時,日軍將主要兵力都放在了中國以及北韓,而反觀其本土卻守備空虛。

宋育仁想要在此危急存亡之際用奇兵對日本首都東京來一次突襲。

這個想法非常瘋狂,但經過數次模擬後,他發現這個想法實施起來有很大的可能效能成功。

於是他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自己的戰略構想,並呈給了慈禧太後。

朝廷的改革派大臣張之洞對宋育仁這個看似瘋狂的想法非常支持。

在張之洞的支持下,宋育仁向英國銀行貸來了一筆經費,他用這筆經費買兵艦和快艇。

宋育仁深知清軍的戰鬥水平之低下,於是他招募了2000多名澳洲僱用兵。

在他的努力之下,一支水師組建完成。

說幹就幹,宋育仁立刻帶兵向菲律賓出發,他意圖從菲律賓繞道直插日本東京。

他以保護商隊的名義在海上航行,日本正忙於對北韓的侵略,也沒有起疑心。

宋育仁做好了一切準備,為了使僱用兵更好地地投入戰鬥,他還借了一大筆錢用於這些人的軍餉。

宋育仁的願望是好的,他認為艦隊快接近日本時,朝廷的進攻命令也應該就下來了;

到時候自己直接發起進攻,將這個釘子徹底拔除。

令他沒想到的是,正當他準備進攻時,慈禧太後卻命令宋育仁馬上帶領船隊回國。

宋育仁沒有想到,自己苦心釀造的進攻計劃就這樣胎死腹中了。

看著近在咫尺的日本,宋育仁不禁感到一陣失望,無奈之下,他只得帶著艦隊回國。

回國的路上,宋育仁深感國家命運之渺茫,於是提筆寫下了一篇「借籌」記錄這件事情。

為了這個計劃,宋育仁搭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如果按照他的計劃來進行的話,其實對日作戰的不利戰局是完全可以逆轉的。

生不逢時

不幸的是,宋育仁生不逢時,慈禧太後只在乎自己享樂,她並不關心百姓的死活和國家的尊嚴。

她統治時期,中國陷入了無比的黑暗之中。

回國之後的宋育仁被慈禧太後撤了一切職位,他之前苦心經營的艦隊以及外籍士兵全部被朝廷沒收打散。

宋育仁心灰意冷,他知道,清朝廷憑一人之力是難以再扶正了。

為了鞏固民心,朝廷給了他一個閑職,讓其懷揣著為國為民的遠大抱負整日黯然傷神。

而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拿著清政府的巨額賠款大力發展工業,發展軍隊,為後來全面入侵中國的邪惡計劃奠定了基礎。

清政府無底線的割地賠款無疑是在「割肉養狼」,這給近代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宋育仁堪稱是晚清時期最富有民族氣節與擔當的知識分子之一,他力求改革,想要實作國富民強夢。

但那時的清政府從根上腐爛了,即使他再怎麽努力,也不可能挽大廈之將傾。

生不逢時這個詞是對宋育仁一生最好的概括,腐敗的時代淹沒了他的雄心壯誌。

這位清末時期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只能在無盡的憂憤中看著晚清時期的中國被列強踐踏。

雖然他的抱負終沒有實作,但他愛國愛民的理想卻永存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