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1898年3月5日出生,但很遺憾,他在1976年1月8日永遠離開了我們。
朱老總比周總理大12歲,但他和周總理卻在同一年去世,時間差距非常短。
在這張令人感動至深的照片中,90歲的朱老總正在向周總理的遺體致以崇高的敬意。他的舉動充滿了莊嚴和肅穆,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朱敏說:「在我的記憶中,我爸從來沒有這麽傷心過。」
朱敏表示,「周伯伯和我爸爸幾十年來一直風雨同舟,他們既是革命戰友,更像是一對彼此尊重、互相鼓勵、相互扶持、互相關心的親兄弟。」
朱敏還說:「我爸這一輩子都在軍隊裏度過,這是他最後一次以軍人的身份向大家敬禮了。」
【結緣於萊因河畔】
1922年11月的一天,兩個中國人輕輕地敲響了萊因河旁的一棟公寓的門,這裏正是周恩來在德國柏林暫住的地方。
看到這兩位風塵仆仆、意外出現的客人,周恩來微笑著、客氣地問:「你們好,我就是周恩來。請問你們來找我,是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嗎?」
其中有個身強力壯的男子很激動地介紹自己:「嗨,我叫朱德,也可以叫我玉階,我來自四川儀隴。」
他接著指向身邊的一位朋友,介紹道:「這位是孫炳文,我的好朋友。我們特地來到柏林,就是想親自來拜訪你。」
之前周恩來和朱德並不認識,但朱德的大名他早就如雷貫耳了。他知道朱德曾經做過護國軍的旅長,還跟著蔡鍔將軍一起討伐過袁世凱。雖然兩人從未謀面,但周恩來對朱德的成就和事跡早已了如指掌。
在周恩來的臨時住所,周恩來與朱德、孫炳文進行了徹夜長談。
朱德和孫炳文跟周恩來分享了他們關於救國救民的想法,同時也說了陳獨秀不讓他們進門的事情,感覺非常失望。
朱德直接向周恩來提出了想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沒有拐彎抹角。他坦率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周恩來能幫他實作這個願望。
周恩來沒有馬上回應朱德的問題,但他聽得非常認真,偶爾還會問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你覺得咱們國內現在的情況怎麽樣?」或者「你對國際上那個共產主義運動有啥看法?」他透過這種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朱德的想法。
那時候,24歲的周恩來就已經是「中共旅歐支部」的大頭目了,而36歲的朱德還在組織的大門口徘徊呢。
初次見面,朱德就對這位充滿才華、熱情洋溢的青年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舉止間流露出一種非凡的氣質,讓人不禁對他另眼相看。
周恩來對朱德這位年長自己12歲的軍人印象深刻。他覺得朱德為人樸實、忠厚,對於革命理想的追求既執著又充滿熱情。這些品質讓周恩來非常欣賞和敬重朱德。
當時周恩來就有了一個想法:咱們組織裏的人大多都是知識分子,但革命不只是靠寫寫文章那麽簡單,以後的革命還得靠拿槍的。
什麽樣的掌控者適合拿起「槍桿子」,這是我們的黨必須盡早面對的問題。
周恩來抱著這樣的念頭,趕緊去找「旅歐支部」的張申府,跟他說了說朱德和孫炳文的情況。
在仔細考慮後,周恩來和張申府決定一起擔任朱德和孫炳文的入黨介紹人,代表黨組織歡迎他們加入黨的大家庭。
自此刻起,周恩來和朱德結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深厚革命友誼。這份友誼歷經風雨,卻從未動搖,成為了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佳話。兩人不僅在政治上有共同信仰,而且在生活中也互相關懷,彼此扶持。他們的友誼不僅體現在工作上,更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政治上的鼓勵,還是生活上的照顧,都彰顯了這份深厚的情誼。這份友誼不僅是中國革命的寶貴財富,更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的人間真情。
【共事於南昌起義】
朱德作為「特殊黨員」入了黨後,他先是去蘇聯莫斯科進修了一段時間,後來按照組織的安排,在1926年5月回到祖國參加了北伐戰爭。他這一路走來,真的是不容易,但他始終堅守初心,為革命事業奮鬥不息。
在短短半年裏,朱德先是成功鼓勵了川軍楊森部隊改變旗幟,支持北伐。之後,他又和楊闇公、劉伯承一起成立了中共重慶地委軍委會,一起策劃了四川瀘州和順慶的武裝起義。
1927年1月,按照黨的指示,朱德在江西南昌建立了一個叫「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的地方,並且他還成了這個教育團的團長,同時他還兼任了南昌市的公安局長。
由於朱培德在江西執行「清共」政策,朱德被迫離開南昌前往武漢。幾個月後,這一事件導致朱德不得不離開南昌,前往武漢。雖然這兩個表述方式略有不同,但它們的含義是相同的。都表達了因為朱培德的行動,朱德被迫離開南昌去武漢的事實。
在「南昌起義」快要開始的時候,朱德接到了任務,要他回到南昌參加這次武裝起義。後來,在起義的總指揮周恩來的建議下,朱德就成了第9軍的軍長。
在三河壩那一仗裏,朱德帶著3000名勇士,他們的任務是守住三河壩,給主力部隊南下創造機會。這些勇士們可真是了不起,他們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還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戰績。
在那之後,朱德帶著起義軍的剩余部隊,在贛粵湘的邊界地區四處征戰,一直進行遊擊戰。到了1928年1月,他領導並行動了著名的「湘南起義」。然後,就有了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井岡山會師」。
在第四次反「圍剿」的戰鬥中,王明和博古決定讓毛主席暫時離開核心領導團隊,於是周恩來就接手了紅一方面軍的總政委工作。
在毛主席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周恩來和朱德緊密合作,互相支持。他們之間的默契配合使得黨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這種團結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在主席遭遇逆境時,周恩來與朱德並肩作戰,相互扶持。他們的密切合作確保了黨的各項工作得到有效執行。這種團結一致的精神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傳承的寶貴財富。
他們聰明機智,在關鍵時刻識時務者為俊傑,果斷地改變了上級的錯誤決策。他們仍然堅持毛主席的戰略戰術,巧妙地與敵人鬥智鬥勇。
最終,紅軍成功擊敗了來襲的敵人,抓獲了超過一萬名俘虜,還繳獲了一萬多支槍。這是紅軍第四次反「圍剿」鬥爭的偉大勝利,真是太了不起了!
這也算是他們在軍事上的一次完美配合。
【一條打滿修補程式的毛毯,一種畢生難忘的情意。】
國家博物館裏有一件很特別的毛毯,上面縫了好多修補程式。這毯子看起來挺舊的,但每個修補程式都承載著一段故事,讓人不禁好奇它背後的歷史。雖然它不如那些華麗繁復的展品顯眼,但它獨特的魅力也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畢竟,一件物品的價值並不只在於它的外觀,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這條毛毯看起來挺普通的,但它的經歷可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1931年春天,董振堂將軍和趙博生、季振同帶領17000名第26路軍的官兵,發起了「寧都起義」。他們決定不再跟著國民黨軍隊混了,而是選擇加入中國工農紅軍。這個決定讓他們的隊伍更加強大,也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董振堂第一次見到紅軍總司令朱德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董振堂真的沒想到,紅軍的總司令竟然穿著普通的衣服和草鞋,和士兵們一起吃飯,住在一起。他原以為總司令會是個高高在上的人物,但眼前的景象完全顛覆了他的想象。
董振堂在深受感動之際,決定將個人的一條淡粉紅色的毛毯贈送給朱德總司令。這一舉動體現了董振堂對朱德的深厚情誼和對革命的堅定信念。這樣的慷慨行為讓人心生敬佩,也展現了革命戰士之間的深厚友誼和團結精神。
朱老總帶著這條毛毯經歷了五次反「圍剿」,後來又陪著他一起走了二萬五千裏長征。可以說,這條毛毯見證了朱老總和他的隊伍一路上的艱辛和奮鬥。
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在西安搞出了個大動靜,就是那個著名的「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張學良將軍邀請周恩來過來幫忙處理後續的事情。周恩來接到邀請後,立馬就要動身去西安了,他得幫忙處理完事變後的一大堆麻煩事兒。
那時是深冬,陜西的天氣冷得不得了,平均溫度都降到零度以下了。
在周副主席啟程前往西安之前,朱老總從身邊拿出那條陪伴自己多年的毛毯,二話沒說就直接塞給了周恩來。他希望能用這份小禮物為周副主席的旅程帶去溫暖和關心。
朱老總對我說:「你這次去西安,任務很重,路也很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千萬別讓自己凍著。」
周副主席感慨地說:「這不行,這不行,我年紀比你輕12歲,你其實比我更需要這個。」
「咱們心裏都明白,這個是你冬天裏唯一的保暖寶貝,你把它給了我,那你自己豈不是要挨凍了?」
朱老總笑著說:「你放心吧,我會有辦法的。你在外面跑,其實比我更需要它。」
周副主席一直拒絕,但朱老總就是堅持要給他。來回推讓了好幾次後,朱老總終於說了一句非常感人的話:
你總是強調我比你大12歲,那我就給你講講我們老家的傳統吧。在我們那裏,如果兄弟要出門遠行,無論家裏多窮,都會盡力讓他吃得飽飽的,穿得暖暖的。我們不會讓他在外面挨餓受凍,這是我們的規矩,也是我們的心意。
警衛員回憶說,聽了朱老總的那番話後,周副主席沒有再推遲或拒絕,而是悄悄地從朱老總手裏接過了那條毛毯。
警衛員說,朱老總的那番話讓周副主席深受觸動,雖然他沒說什麽,但我們都感受到了他們之間那份深厚的兄弟情誼。
1937年4月25日上午,周副主席乘車前往西安進行談判,當他們開到離延安大約30多公裏遠的勞山時,突然遇到了一群武裝匪徒的襲擊,這些匪徒總共有209人之多。
在那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中,有11名同誌不幸當場犧牲。而為了保護周副主席能夠安全脫險,周副主席的副官陳友才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犧牲是壯烈的,他的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後來趕來的同誌們動作很快,一下子就把匪徒打倒了。大家看到陳友才的身體下面,有一條毯子,上面布滿了子彈孔,還被血給浸透了。看著就讓人心痛啊……
1937年9月4日,朱老總帶著八路軍過了黃河,急急忙忙地趕到華北前線,去和日本鬼子打仗。
周副主席在要出發的時候,把那條毛毯送給了朱老總,當作一個小禮物。
周副主席說:「現在前線的戰事很緊張,生活肯定會過得很艱苦,所以老總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啊!」
朱老總擺擺手說:「這條毛毯你留著用吧,哪有送出去的東西再往回要的道理?」
周副主席笑著說:「老總啊,這次你就聽我一回吧,咱們這就叫‘物歸原主’,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那天晚上,警衛員把毛毯拿出來給朱老總蓋上。朱老總一看,驚訝地發現那天的毛毯竟然像新的一樣,完好無失真。
朱老總當時並不知情,周副主席在勞山遭遇危險後,鄧穎超當天就迅速地把那條毛毯給拿回來了。
她把那件毛毯洗得幹幹凈凈,然後用針線仔仔細細地縫補好,再把它小心翼翼地放進了箱子的最底下。
直到朱老總出征那天,周副主席才把那件毛毯找出來,親自把它還給了朱老總。
這條毛毯從那時候開始,就成了朱老總身邊不可或缺的好夥伴。不管是從太行山到延安,還是從延安到西柏坡,甚至是後來從西柏坡到北京,這條毛毯始終伴隨著朱老總。可以說,朱老總走到哪裏,這條毛毯就跟到哪裏,真的可以說是形影不離了。
朱老總去世後,他的家人決定把這條毛毯捐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這個決定讓這條毛毯有了新的歸宿,也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朱老總的事跡和精神。現在,這條毛毯已經成為了博物館的珍貴展品,向世人展示著朱老總的光輝歷程和卓越貢獻。
【朱老總的遺憾:「這怎麽對得起恩來?」】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周恩來總理卻得了癌癥,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然而,面對這樣的困境,周總理依然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態度,他與病魔進行了頑強的抗爭。盡管他的病情日益嚴重,但他仍然堅持工作,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最後的貢獻。直到生命的最後階段,他才不得不告別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的西花廳,來到醫院接受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他始終保持著堅強的意誌和樂觀的精神,贏得了廣大醫護人員和家人的深深敬意和愛戴。雖然他最終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看到周總理的身體日漸消瘦,朱老總感到既憂慮又心痛。他的心情沈重而復雜,充滿了對周總理健康狀況的擔憂和對這位偉大領袖的深深敬意。
周總理住院了,朱老總心裏挺著急的,幾次三番地想去探望他。但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能順利去醫院。朱老總心裏挺不是滋味兒的,一直沒能去成。
1975年7月11日下午,周總理對他的警衛秘書說:「你給朱老總打個電話,幫我關心下他的身體怎麽樣了?」
周總理接著說:「之前他本來想來探望我,但那時我身體不太好,他就沒能來。現在我感覺好多了,你去問問朱老總,看他能不能抽空來看望我一次。」
朱老總接到周總理警衛秘書的電話後,二話沒說,拿起拐杖就直奔醫院。
在等待朱老總的時候,周總理在病房裏走來走去,他一邊走一邊對警衛秘書說:「你去把我的中山裝拿過來吧,我要穿那件去見朱老總。別讓他看到我還穿著病號服,那樣不太好。」
五點五十分,朱老總由女兒朱敏陪著趕到了醫院。他們剛走進客廳,周總理就站起來走向朱老總,迎接他的到來。
兩位老人家相互看了看,接著都同時伸出了手。
周總理笑盈盈地說:「都還好,老總,您快請坐,我們一起坐下來慢慢聊。」
兩位老人坐下沙發後,工作人員趕緊為他們送上了熱茶,然後禮貌地離開了會客廳。
在客廳裏,兩個非常厲害的大人物坐在一起聊天。他們在聊什麽呢?外面工作的人員都不知道。
雖然我們不在場,但可以想象得出,這兩位老人在25分鐘的談話裏,肯定聊起了過去和現在的點點滴滴,也一定為國家的未來感到擔憂和不安。
6點15分,周總理送朱老總出了客廳,兩位老人家又一次緊緊地握了手,互相叮囑著「保重身體」。
朱老總坐車離開後,周總理就轉身回了病房。
真的沒想到,這次見面竟然是他們最後一次相聚,兩位老人的告別竟然變成了永別。真是讓人痛心,希望他們在天堂能夠再次相遇。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因病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我們。他的離世讓我們深感痛惜,同時也讓我們更加懷念他為國家、為人民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新中國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周恩來總理在長達26年的時間裏擔任政府總理職務,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樣困難的時期,他也始終堅持顧全大局,任勞任怨地工作著,為保護黨和國家的正常工作以及大批黨內外幹部的安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周恩來總理的一生都在為人民服務,他的高尚品德和革命精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他的逝世讓我們感到深深的悲痛和惋惜,但他的精神和事業卻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朱老總聽到那個不幸的訊息,心裏難過得不行,眼淚不自覺地就流了下來。
朱老總帶兵打仗這麽多年,指揮過成千上萬的戰士,經歷過很多生死離別的場面,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到心痛。
朱老總收到通知,得知要去向周恩來總理的遺體告別,他特地挑了一身幹凈的軍裝穿上,還披了件棉大衣,和他的女兒朱敏一起去了醫院。
朱老總看到周總理躺在鮮花叢中,心裏充滿了敬意和懷念。他幾次想摘下頭上的棉軍帽,向這位曾經並肩作戰的老戰友表示敬意。但每次他都忍住了,畢竟在這種莊重的場合,保持尊重是很重要的。盡管如此,他的內心卻充滿了深深的懷念和敬意。
朱敏在一旁看著父親,擔心他的身體,幾次輕輕地幫他調整軍帽,確保它端正地戴在頭上。
朱老總靠近周總理的遺體時,他的眼睛緊緊地盯著靈床上的周總理,眼淚不停地流下來。可以看出朱老總對周總理的深情厚誼和不舍之情。
朱老總輕聲叫著:「恩來!恩來!」然後他鞠了一躬,挺直身體站在周總理的遺體前,嚴肅地舉起右手,給周恩來敬了一個端正的軍禮。
這個老軍人敬的軍禮,真的讓人動容。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敬禮,更是朱老總對周總理深深的感情和敬意的體現。你看,那堅定的眼神,那筆直的身姿,都仿佛在訴說著朱老總對周總理的敬重和懷念。這份情誼,真的讓人感慨萬分。
朱老總回到家後,好幾天都吃不下飯,心裏非常難過,整個人都被悲傷籠罩了。
朱老總的身體狀況變得更差了,虛弱到雙腿都發軟,根本沒辦法再站起來了。
1月15號是給周恩來總理開追悼會的那天,朱老總坐在沙發上,手裏拿著拐杖,輕輕地敲著地板,臉上露出無奈的表情,嘆著氣說:「唉,我這身體去不了啦,這可讓我怎麽辦才好啊?」
朱敏輕輕地對父親說:「爸爸,你的身體也需要休息,就讓我們代替你去送別周總理吧。」
朱老總心裏很不是滋味,他難過地說:「咱們這麽做,怎麽對得起恩來呢?」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朱老總一直都很不開心。朱敏說:「周總理的去世對父親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從那以後,他的身體狀況就直線下滑。」
在當年的7月6日,我們偉大的人民解放軍永遠的領袖朱德元帥離世了,他追隨著老朋友周恩來去了另一個世界。
【結語】
周總理和朱老總經過長期的革命鬥爭,一起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他們從互相認識、互相支持,到深入了解、互相幫助,共同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他們的感情就像親兄弟一樣深厚,讓人感動。
如今,西花廳周總理的臥室裏,一張小圓桌上還放著朱老總的一張照片,就像過去一樣。這張照片見證了他們的深厚友誼和共事的歲月,也是後人緬懷他們的一個重要紀念。雖然時光荏苒,但這份情感卻歷久彌新,一直留存在人們的心中。
這張照片裏,朱老總戴著老花鏡,正全神貫註地審閱一份檔。照片前面還鋪著一塊帶有紅色花紋的小毯子,就像那種迎接貴賓時會鋪的紅地毯,給人一種莊重和尊重的感覺。
這張照片,是周總理還在世的時候,他自己親手擺放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張照片一直都被保留了下來,直到現在。
周總理和朱老總的關系一看便知,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從這張照片中就能看出來。這張照片可是兩位老人家友情的最好見證啊!
他們的革命友誼,就像是永恒的明珠,將永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這份情誼,不僅僅是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更是他們為了共同理想、共同信仰而並肩作戰的見證。這份革命精神,將會像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中,被後人傳頌不已,永遠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