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戰結束後,為何閻錫山比老蔣還急,在和談期間帶頭進攻根據地?

2024-01-24歷史
在解放戰爭中,當時我軍的主要作戰物件是得到美械裝備加強的老蔣中央軍。無論是初期在東北的杜聿明,山東的王耀武以及陜北的胡宗南,都是黃埔中央系天子門生。但除了這些中央軍之外,在山西的閻錫山集團也是我軍在戰爭初期的勁敵。早在1945下半年,我軍和老蔣正在為和平進行談判,解放戰爭還沒正式開始時,閻錫山以及他的晉綏軍就經常主動挑事,悍然破壞和平攻擊我軍,率先打起反動「第一槍」。

那麽為何一向和中央軍不和的閻錫山以及他的晉綏軍,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會立即跳出來搞摩擦,充當破壞和平的「出頭鳥」呢?

我軍被迫反擊

早在抗戰時期,閻錫山的晉綏軍就經常喜歡在山西破壞抗戰統一戰線,1938年,雖然在太原戰役後只能龜縮於晉南地區,但閻錫山並沒有積極抗日,反而將矛頭對準山西境內的我八路軍部隊,居然聯合中央系背景朱懷冰等人公然襲擊境內的八路軍。我軍被迫進行還擊,一舉消滅朱懷冰等反動力量。不過為了團結抗日,我軍還是選擇和閻錫山繼續合作抗日,而這也讓其在後續的抗戰中消停了一段時間(主要是讓我軍打怕了,而且當時的晉綏軍因為傅作義自立門戶很虛弱。)

但和平未能長久,1945年意識到日軍已經江河日下的閻錫山,也在抓緊時間擴充地盤。在抗戰結束後,閻錫山一方面利用其在山西和河南的威望招兵買馬,以所謂正統的形象接收太原、大同等城市,並積極擴軍備戰;另一方面他還利用和日軍的關系,收留那些不想歸國的日軍,為其賣命,矛頭也直指晉冀魯豫周邊的我軍。

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戰時期閻錫山被日軍打得只剩下晉南的幾個地盤,兵力最弱的時候才不過3萬人,但到了1945年抗戰結束後,經過擴軍以及收編偽軍、日軍,閻錫山的晉綏軍雖然編制從8個軍被裁撤到5個軍,但是閻錫山還建立了很多警察部隊和日軍組成第10總隊,人數在10萬左右,1946初期人數達到巔峰為4個集團、8個軍、24個師達到了15萬人。

但想要爭奪地盤的閻錫山顯然打錯了算盤。

積極帶頭搞摩擦的晉綏軍不斷挑釁著我軍忍耐極限,最終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晉冀魯豫和華北各軍區進行了正義的反擊。閻錫山不僅沒能收回地盤,反而讓其主力被我軍全殲。

1945年8月,全國人民還處於戰爭喜悅中的時候,胡宗南出動9個軍渡過黃河,進入豫西和晉南,同時為了配合胡宗南行動,閻錫山也調集部隊前往同蒲路北線,沿途占領運城、太晉中、太原和大同等地接受日軍第一軍投降,同時收編沿途的偽軍隊伍,並挑起爭端和我軍對峙。

當時上黨地區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是晉東南的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而閻錫山為了打通和西北胡宗南以及中原的聯系,也在謀劃著如何占領上黨。8月25日,在當地投降日軍的帶領下,閻錫山命令心腹史澤波的19軍3個師17000多人占領了上黨核心的長治、屯留等地區,就連我軍剛解放的襄垣縣也被占領,而一旦上黨被占領胡宗南和閻錫山不僅能練成一片,當時我軍太嶽和晉冀魯豫軍區也將被分割。

因此面對晉綏軍咄咄逼人的攻勢,我軍也展開了反擊。

晉冀魯豫野戰軍政委鄧公在戰前動員會上說道:

「(上黨)根本問題是抗戰勝利果實落到誰手裏的問題。老蔣、閻老西伸手來搶,決不能讓他們搶走」,隨後劉帥也補充道「他們伸開爪子向我們撲過來了。我們要守住大門,保衛華北解放區。如果敵人入侵上黨,我們背上有把刀子,脊背就發涼嘛。如不迅速殲滅上黨之敵,時間久了以後我們將腹背受敵。」,在這個大基調下,我軍有條不紊地展開反擊」

8月30日,太行軍區部隊率先向襄垣縣展開進攻,全殲晉綏軍暫編38師1個團。

9月10日,我軍進攻屯留,消滅晉綏軍暫編38師大部。

9月13日,陳賡發動對長子的進攻,在炮兵掩護下全殲閻錫山2縱隊司令白映瞻以下2000人被全殲。

9月20日,我軍進行圍點打援圍攻長治,在老爺廟地區伏擊晉綏軍2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率領的2萬多援軍,除2000多人逃回太原外,其余部隊皆被我軍全殲。

10月14日,看到援軍無望的史澤波只能率部突圍,卻不想被陳賡太嶽縱隊一路尾追,史澤波以下6000余人被俘。

至此上黨戰役結束,劉鄧以5萬正規軍和民兵,全殲參戰晉綏軍3.4萬人,繳獲山炮20門,迫擊炮80門,輕重機槍1500挺,步槍8000多支的重大戰果。而將近3萬精銳的損失也讓閻錫山元氣大傷,只能被迫采取守勢。

劉鄧在晉南的攻勢硝煙尚未散去,在晉北的我軍晉綏軍區部隊也展開自衛反攻,賀老總帶領部隊在晉北大同等戰役對晉綏軍進行了反攻,收復了晉綏邊區將近20多個縣,消滅敵軍10000多人。

因此在1945-1946年,雙方還在談判桌上博弈的時候,閻錫山和他的晉綏軍早就被我軍南北兩個攻勢打趴,只能龜縮在晉中和太原一帶。失去了與我軍決戰的根本。

從抗戰結束時跳得最歡,不到半年就只能龜縮防守,這讓一向自負的閻錫山可謂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為何閻錫山要出頭

再回到之前的問題上,按理來說除了中央軍,國軍的地方部隊一般都不會和我軍死磕,那為何閻錫山要搶著當出頭鳥,日本人剛一走,不用老蔣動員就率先和我軍搞摩擦,甚至比很多地方的中央軍還要積極呢?

其實這個原因也不是很難猜。

首先,山西是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

這一點很好了解,在戰爭年代對於地方軍閥們來說,確保自己能活下去的手段就是地盤,而對於閻錫山來說山西就是他的地盤。當初他成為軍閥們在北方的話事人,也是靠著山西一省之力的供養,山西擁有豐厚煤炭、石油等資源,太原、大同等地發展不輸南京、重慶等地區,而且山西還是當時華北的工業中心。閻錫山苦心經營的「晉人治晉」也得到了很多山西人的擁戴,拋開其他不談,山西鄉紳和上流對於閻錫山的感官並不差。山西在閻錫山的建設下也是全國著名的模範省。

不過日本人來了之後,閻錫山被迫只能在晉南的茍且度日,其地盤上的大中城市已經被日本人占領,而山西廣大的山區和邊遠縣城也成了我軍的根據地。而對於抗戰結束後的閻錫山來說,陜西早已是胡宗南的中央軍地盤,中原河南和河北地區有孫連仲和龐炳勛等人,自然不會讓他去染指,除了山西他哪也去不了。

所以在閻錫山看來,自己本身之前在山西就有很深的基礎,趁著日本人投降,拿回自己抗戰前地盤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而在抗戰結束後我軍的解放區主要集中在華北、山東和華中以及中原地區。早在抗戰開始後,我軍就長期在山西境內活動,這裏儼然是我軍的後方之一,特別是是抗戰結束後山西處於我晉綏軍區、晉冀魯豫軍區和晉察冀軍區三大軍區的交界處,同時山西也是溝通陜北和晉察冀的一個戰略樞紐,對於我軍來說同樣重要。

故而,山西即是我軍的後方,也是閻錫山的「前任地盤」,必然成為敵我雙方爭奪的橋頭堡。

其次,是閻錫山還亟需呼吸權。

在閻錫山來看,1945年的山西是很不安全的,處於我軍三大軍區包圍的自己,想要在我軍和老蔣的博弈之間賺取更多的籌碼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地盤,而經常和我軍打交道的閻錫山自然知道,當時的我軍缺乏重武器,在硬實力上不如老蔣。此時他率先在上黨地區發難就是想鞏固地盤,利用晉南和晉北作為太原的門戶,驅逐山西境內的我軍,謀求山西「獨立」。

同時閻錫山還知道,雖然和老蔣不對付,但他更適應不了我軍,閻錫山認為晉綏軍不可能會和我軍實作和談或者聯合的可能。一方面,雙方在抗戰時就有矛盾,另一方面,雙方在階級和綱領上的差異,也讓其肯定是站在我軍的對立面。

面對雙方已經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不率先發難,一旦談判破裂,位於我華北根據地腹地,被我三大軍區包圍下的山西,勢必會成為第一個被吃掉的目標,所以率先發難,進攻上黨地區可以打破我軍在戰略上對山西的包圍,打通和胡宗南的聯系,一旦我軍進攻山西,西面的胡宗南以及兩河的國軍也能進入山西境內增援作戰。

最後一點,是閻錫山低估了我軍的實力

閻錫山認為,在重慶和談期間,處於劣勢的我軍肯定不會冒著「破壞和平」的風險和晉綏軍作戰,甚至於還會采取忍讓的策略,畢竟在抗戰時我軍就為了大局著想,經常對晉綏軍各部采取包容的態度。在晉南率先發難,也是想利用晉南以長治為首的堅城,在和談期間守住我軍進攻,等談判結束後名正言順占據這個地盤。

事實上,閻錫山猜對了一半,當時參加晉南戰役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劉鄧)裝備確實不算好,剛從遊擊戰出來的劉鄧部隊,全軍參戰兵力雖然有5萬人,但山炮以上火炮不過6門,有很多部隊甚至還有長矛和大刀,裝備很差。再加上晉綏軍本來就善於守城,這一點從圍攻史澤波在長治的作戰中可以看出,劉鄧對其的評價是:

「各城角設石碉,城角外設低碉,低碉外建三個以上之暗碉(以地道與低碉或城內交通),配以地雷。……強調發揚其優勢火力,求得殺傷進攻者於碉外、城外或城內」

實際上我軍在進攻長治的作戰中一度停滯不前,如果不是史澤波提前跑路,我軍可能需要花費更大的代價才能攻占長治。

但他也猜錯了另一半,就是雖然我軍裝備劣勢,但依然是敢打敢拼。火炮不行我軍就靠土工作業,用突擊隊和炸藥包炸開他們的城墻,攻堅不行,就利用圍點打援打擊晉綏軍援軍,利用運動戰消滅他們。

而在我軍不斷打擊下,低估我軍勢力,率先扛起「反動」大旗的閻錫山自然也是自食其果……

雨田君說

事實證明,1945年抗日戰爭剛一結束,閻錫山就主動挑事向我軍進攻,也反應了其實真的「急了」。地盤心思太重的他,卻沒有好好掂量自己的實力,貿然進攻,反而一上來就遭到了慘敗,完全是其太自滿低估我軍反擊決心所致。

以至於解放戰爭還沒正式開打,晉綏軍就已經宣告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