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兒科中醫葉冬蘭。
來我門診上看病的,不管是治什麽,鼻炎還是抽動癥,多數孩子都存在脾胃虛弱的狀況。平日裏不敢碰涼的食物,稍吃一點就會 腹瀉、腹脹、腹痛,並且舌質淡白,伴有齒痕。
家長表示健脾祛濕的藥物、各類補品沒少給孩子吃,然而依舊未見好轉,這究竟是何緣故?
孩子呈現上述情形,意味著應當補充陽氣了。唯有陽氣充裕,孩子方能身體健壯,成長更為迅速。
那應當如何補充陽氣呢?
此前門診有個 8 歲的孩子,起初只是眼花耳鳴,可後來越發沒精神,時常感到疲倦、乏力,抵抗力 也逐步下降。於是家長便開始給孩子進補,期望改善體質。
結果,孩子進食之後食欲變得糟糕, 頻繁出現積食、腹脹、腹痛 的問題。此時家長才意識到自己的失誤,趕緊線上上聯系了我。
孩子的調養關鍵需順應陽氣的潛藏,以 補斂陽氣 為根本。孩子脾胃功能欠佳,倘若盲目進補會損傷脾胃。
「進補」誤區需明晰!
1、匆忙進補
進補的前提條件,是消化狀態優良。若在積食時進補,會導致積食化熱。
2、進補多吃肉
肉類難以消化吸收,長期大量食用,會給脾胃帶來負擔,更容易引發積食。
3、越補越多
具有補益功效的食物往往難以消化,大量食用,會使脾胃滋膩,還會產生
積食郁熱
。
升陽健脾有良方
針對此類狀況,我的調理準則為: 調理脾胃、健脾升陽。
藥方: 黃芪、太子參、炒蒼朮、陳皮、茯苓、懷山藥、雞內金、杜仲。
方解: 黃芪,能夠補氣升陽、益氣固表、健脾利水,能夠增強孩子的免疫力;太子參,具有益氣健脾、補益氣血之效,與懷山藥協同,為孩子補足陽氣;
炒蒼朮,能夠散寒祛風、燥濕健脾,協助孩子清除體內的寒濕。
整個方子,有補有瀉,有發有斂,陰陽平衡,臟腑功能恢復正常,機體的免疫力自然而然也就隨之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