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那些堪称封神的秋日绝美诗句"

2024-08-21国风


你要写初秋,就不能只写初秋。

要写夜长,写微凉,写燥热难忍后的清风送爽。



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释义: 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王勃出生于儒学世家,自幼聪慧,六岁能写文章,九岁作【指瑕】十卷纠【汉书】错漏,十六岁应幽素科试授朝散郎,因才华入沛王府任修撰,深受器重,仕途顺遂。


但 19 岁时,他为讨沛王欢心写【檄英王鸡文】,触怒唐高宗李治,被逐出王府、削职为民。


离开长安后,王勃漂泊巴蜀,后补授虢州参军,却因才华外露、孤傲自负遭人陷害入狱,被判死刑,幸遇大赦,但其父受牵连被贬。


次年,王勃前往交趾侍奉父亲,路过南昌,逢滕王阁竣工。都督阎伯屿设宴,欲让女婿吴子章出风头,事先备好赋。


宴上,阎伯屿邀众人作赋,众人推辞,王勃却毫不谦虚接过纸笔。便有这篇千古流传名动天下的【 滕王阁序】。


雨后天空乌云消散,阳光照耀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


这两句对仗工整,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


同时,孤鹜是「点」,落霞是「线」,秋水与长天是「面」,点线面巧妙结合,写景极富层次感。此外,还具有色彩美、动态美、虚实美、立体空间美以及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释义: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王维写这首诗时,正处于他晚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的时期。当时,他经历了人生的诸多波折。


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也逐渐冷却,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


而王维本人在安史之乱中,由于没来得及跟随唐玄宗逃走,被叛军抓住带到洛阳,并被委任了伪职给事中。


这一事件对他打击很大。虽然唐肃宗平定叛乱后他保住了性命,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此后,他虽仍在做官,心思却已不在官场,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句诗,描绘了一场新雨过后,山谷中格外清新宁静的景象,初秋的傍晚,天气也变得凉爽宜人。


「空山」两字点出山中人迹罕至,宛如世外桃源,而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更显美妙。


王维将自己的心情感慨融入到诗歌当中,诗中所描写的自然山村,实际上也是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环境,远离官场的纷扰,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淳朴的生活气息。




3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唐代·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释义: 离别之时秋风吹拂着渭水,残叶飘洒落满了都城长安。


贾岛未中进士前在京城长安时结识了一位隐居不仕的吴处士,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乘船到福建一带,贾岛很思念他,便写了这首诗。


秋风乍起,于渭水之上泛起层层涟漪,那凉意仿佛能穿透人心。落叶纷纷扬扬,铺满了古老的长安街巷,每一片落叶都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这景象,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曾经的繁华如过眼云烟,如今只留下这萧瑟与寂寥。


想起曾经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欢声笑语犹在耳畔。而如今,他们或许已散落天涯,如同这随风飘零的落叶,不知归处。


这两句诗深受后世评论家好评,也被许多诗词大家引用。如宋代周邦彦 【齐天乐】 和元代白朴的 【梧桐雨】 ,都是化用此句而成,足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4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代·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释义: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唐顺宗继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积极参与其中。然而,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刘禹锡则被贬为朗州司马。


刘禹锡在朗州苦苦等待了十年,对古代文人来说,贬官是重大的坎坷,对曾经有过荣耀的刘禹锡而言,这种屈辱感更甚。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因此颓废,而是利用闲暇时间博览群书,发愤著述。


在面对瑟瑟秋风时,他依然豪气万丈,吟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句。


在古代文人心中,秋往往是伤感、萧瑟、冷寂的象征。但刘禹锡却一反常态,他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这样开阔的景象引发了他的诗情。这里的「鹤」,既可能是以「鹤」自喻,也可能是他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刘禹锡的这首诗,展现出他阔大的胸襟、激越向上的诗情,以及对秋天的独特感悟和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刘禹锡一生多次被贬,但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敞亮和胸怀的宽畅。


他的后半生虽然在贬谪之路中度过,但从民间生活中获得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成就了「诗豪」的名号。




5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释义: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日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两人友情甚笃。


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当时杜牧身处北方,而扬州在长江北岸,气候风物与江南相似。


他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通过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为后面想象中的生活图景提供了美好的背景。


同时,首句中山、水相对,「隐隐」「迢迢」迭用,以及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的转折,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也隐约表达出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