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杨林
缘起黟酒坊
去年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好友张华跟我说,张家山要拆了,你是不是要去画一画?他这么一说,老张家山似一帧帧画面在我脑海中浮现,充满着青春年少的记忆!是啊,那是一个太值得画的地方了!于是我便和他约好,来年在最美的秋天去写生,画一幅大的对景创作,但又担心是不是到了秋天张家山已经拆掉了,他说没有那么快,于是心中有了一份期待……
张华是我的中学同学,那时我喜欢画画,他喜欢摄影,我们是非常好的玩伴,经常在一起切磋交流。我们学生时代的很多回忆,都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我大学三年级,在芜湖书画院开个人作品展,展览活动中的所有照片,都是他拍摄的,为我留下了人生中非常珍贵的影像。
80年代玩摄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需要很多条件支撑,但他仍然执着而痴迷,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和支持。
中学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然而,缘分又让我们相聚在黄山黟县,他在那里有自己的黟酒厂,我建有自己的黄岳画院,我们又走到了一起。
那是在我大学毕业回到芜湖工作后不久,张华便约我去黟县玩,他那时承包了黄山黟县的轴承厂,说黟县那边的古民居非常好,适合画画。
当时坐落在黟县的西递与宏村,没有现在这么知名,老同学盛情邀约,我应邀前往,那次黟县之行,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为我后来在黟县购置老屋,建立画院埋下的伏笔。后来我黄岳画院在建造过程中,张华也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至今仍十分感激。
他乡是诗和远方,故乡是心安之处。数年前,张华把他父母在张家山的老房子改造成了一个供朋友聚会和玩的地方,名曰「黟酒坊」。我便经常去喝茶聊天,时间久了,发现黟酒坊,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芜湖艺术沙龙。
张华为人豪爽、性情耿直、热爱艺术,且和很多书画界名家都是朋友,酒坊虽坐落在老旧小区之中,交通不便,也没有豪华的装潢,但却有着极强的文化氛围,质朴而亲切,很容易勾起人们对往日的回忆,墙面上布满了芜湖很多知名书画家的作品,大家经常在这里青梅煮酒论「艺术」,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酒坊楼上张华还特意租下给朋友们作为工作室使用,他喜欢瓷器,买了小窑炉,放在工作室中,供前来写字画画的朋友修身养性之用。 我们的同学黄海亭也参与其中帮助打点着。
黟酒坊不仅有书画艺术文化,还有酒文化和美食文化,虽只有四、五个房间,一个小院,每天只做三桌饭,而且只是晚餐,但主打食材地道,所有山珍,几乎都是从黄山黟县采购而来,其他菜肴也十分注重品质,所以口感极佳,得到了美食者的赞誉。
锦上添花的是,这里的酒免费畅饮,所有的酒都张华自己酒厂生产的,纯粮食酿造,因此人气火爆,不提前预订一席难得,一时名声在外,真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呢!然而它即将随着城市改造徐徐谢幕,我怎能不将它以笔墨镌刻成美好的历史呢!
澡堂里重温记忆中的张家山
听张家山这个名字,肯定以为他是一个山,也许过去是,但从我记事起,感觉他最多只是一个小土坡,但这里留给我曾经的记忆却是那么鲜活和难以忘怀。
张家山坐落在九莲塘的旁边,离我上学的芜湖三中很近,加上又有同学住在张家山,所以也就经常有机会去那里玩,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经常去张家山电影院看电影,看电影是那个时代孩童非常难得的文化娱乐活动。
因此只要有好看的电影,我们总是寻着法子去看。记得电影院坐落在张家山山坡上,门前广场很开阔,顺着一条很宽阔的水泥上坡路爬上去,也是要费点劲的,但如果骑自行车溜坡的话,那就是非常开心的事了。
路的两边有很多已经记不起名字的店铺,电影院广场的斜对面是当时的地区百货商场,印象中在那个百货商场的橱窗中,我看到了梦寐以求的摩托车……长长的斜坡路留下了满满的回忆,如今电影院已不复存在,那条斜坡路也不可寻了。
印象较深的还有小吃街、裴师傅弹棉花店、电玩城以及张家山标志建筑老芜湖气象局。当然不能不提的当属张家山的老浴池!那个年代洗澡不方便,大多都到公共浴池去洗澡,张家山澡堂子,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去处。让我感到一丝安慰的是老浴池仍然存在,而且还在营业中,这也可能是目前芜湖仅存不多的老浴池了吧。
大雪时节傍晚比较冷,那天写生完毕,我便约画友刘忠文一起去澡堂子洗把澡,最后体验一下老浴室的感觉,重温旧时的记忆。 即将拆迁的老浴池确实破旧,只能说免强维持着经营,老板很热情,见到我们来便说,抓紧洗吧,可能今年是最后一年了。
买完澡牌,步入老澡堂,那种特有的味道扑鼻而来,还是那种热气腾腾的感觉,只是觉得又小又破旧,特别难得是,这个澡堂仍然是烧着锅炉的,泡在大水池中,听着锅炉扑通扑通的声音,仿佛回到了从前。
浴池中的水很热,冬天泡在里面很是享受。我一边泡澡,一边和搓澡的老师傅聊着天。他告诉我,老板很辛苦,每天早上四点钟就开始起来烧锅炉,因为现在环保,只能用气烧,一大池的水,需要烧几个小时,烧到早上八点多,池水和淋浴的水,正好烧好,九点钟就开始营业了,一直要到晚上八点钟才关门。
早期这样的澡堂是烧柴,后来是烧煤,现在是烧煤气,目前芜湖大部分的澡堂已经没有锅炉了,都是从四褐山电厂,拉发电用的热水来用,既经济又实惠,但老浴池中的那种蒸腾声和氛围感已经没有了,很多都变成了各种集吃喝娱乐为一体的洗浴中心,大部分老百姓是不可能经常光顾的,不禁感叹斗转星移,世事变迁。
泡完澡自然是要搓个背,搓背老师傅的手法非常娴熟,身上也不知怎么,就会给他搓出很多的泥球,最后再用几声响亮的拍打结束搓背,一顿操作下来,感觉浑身红彤彤的,冲个淋浴后,顿觉神爽气清,浑身充满了活力。临近傍晚,洗澡的人也多了,不大的澡堂中,人来人往,熙熙嚷嚷顿时热闹起来。
虽然现在每家洗澡都很方便,但是他们仍然愿意来到这里,我想他们图的不仅是经济实惠,还有那人情味的温暖吧。仔细观察,洗澡的大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还有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是这里的常客,几十年了,每年冬天,他们都会如约而至地到这里来泡澡,这已经成为他们冬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的老者还买了月票,每天都来,泡完澡在躺椅上看看手机,看看电视,聊聊天,这也是老城区的一种人间烟火气吧!如今这样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且随着这一代人的离去,最终将淡出我们的视线。
画说张家山
当我如约来张家山写生时,虽时已小雪,但今年气温偏高,秋天的浓墨重彩尚未褪去,冬日的苍凉感似有又若无,一切都刚刚好!
张家山的改造是一期一期地进行的,驱车前行的路上,一面是前两期已经改造后的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小区,一面是三期即将改造的老房子,残墙断壁上写着各种各样即将拆除的编号,耳边不断传来敲墙拆房和挖掘机的声音。
大部分住户都已经搬离,拆迁队已经进驻,很多人在即将拆迁的楼房中来回穿梭,大小不同的三轮车,一车一车地将拆除的物品拉走,看着院里院外丢弃的沙发、桌椅板凳等物品,想着不知有多少故事在这里发生……
各种植物野蛮地生长在一些搭建的棚架之间,有的点缀在残垣断壁之中,盘枝错节,肆意生长,因已入冬,有些已经枯萎,营造出一种寂寥和残缺的美,但仍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引人幽思……
举目皆是非常难得的写生画面,很难在现代建筑和小区中找到,让我有了强烈的写生与记录下这段历史的意愿,我兴奋不已,觉得应该再早点来。
我是喜欢历史的人,历史蕴含者丰富的文化。虽然这里大多早已人去楼空,慢步其中,秋冬时节老屋门前落叶飘零,偶见红门绿树的院落,也曾经有精心的修建,如今故人虽去,却也留下别样的风景。
很多使用各种材料乱搭乱建的临时建筑,构建了错落有致的生活场景,这样的场景是喜欢写生人的最爱,由于使用了不规整及杂乱的材料,又是临时的,就有了破旧古老的质朴感,作画时笔墨自然能放得开,以求一种苍厚的笔墨效果。
张家山是一个小山坡,这些房屋大多是依山而建,自然就有了层次,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而且过去建房,也不像现在控制与规划得这么严格,在密度不大的空间中,自然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这也是我喜欢这里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这个地方还残存着过去的生活影子,这是在现代城市小区中看不到的,所以几天的写生里,每每坐在一个地方,随便换个角度就是一幅画,如【老城区中的百姓生活】这幅作品,就是我看到的一幅生动的、儿时的生活场景,触景生情,便情不自禁地画了下来。
在一处临时搭建的建筑前,一丛老的香椿树,虽然已无枝叶,却看得出生长得非常好,想必每年一定会给主人带来时令美味,后面的老房子屋面上,落满了金黄色的银杏叶,旁边的一棵老柿树还挂着几只红红的大柿子,可能是主人临走时特意留下的红彩头吧,一排刚洗完的衣服,随便凉挂在旧电线上,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美好!
居住的大妈70多岁了,端茶倒水很是热情,还要让我们中午在她那里吃饭。她是仅存不多,还住在这里的住户了,正等着拿到拆迁款后,买个新房过上新生活呢,这就是老城区,市井中的百姓人家。
张华的黟酒坊,就在张家山山坡上的最高处了,这里既有层次感也极具代表性,也因我和张华的关系,以及和酒坊曾经的诸多美好记忆,而显得更具纪念意义和价值。
酒坊前面是几栋曾经令人羡慕的红砖楼与灰砖楼,当年是地委专员级别的干部住宅楼,稍小一点的是科局长楼,在那个年代,一户就有100多平方的面积。如今已是人去楼空, 早已被人遗忘,那一代的老人大多都已离去,然而他们的子女,都是在这里出生和长大的,现在也都已五六十岁了,对这里一定有着不可名状的感情。
这几栋红灰砖楼,本就是一幅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风景画,在冬日的暖阳中,显得更加古朴与苍凉。黟酒坊的院门不大,是在老院墙的基础上,根据徽派建筑的风格改造而成的,意境悠远。
不远处有颗很大的老树,仿佛正默默见证着这即将发生的一切。青瓦白墙、残垣老屋和古朴健挺的大树,带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我兴奋地在大树前支起大画板,开始了对景创作。
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时有朋友们前来观画,老同学张华也在一旁品茗感怀。中午稍事吃饭顾不得休息,便继续作画,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作品完成后,晚上朋友们一起把酒言欢围炉烹茶,虽无诗文之风雅,却也是尽兴而归。
在【张家山黟酒坊】这幅作品创作中,为了增加画面的气势,我让右边的大树冲出画面,前面自然生长的树根边野草,笔墨表现要自然松动,夹杂在中间的建筑杂物,正好增加了草丛的空间变化,留白作为气口,右边的一段残墙是从后面移到前面来的,残墙上面的拆迁编号清晰可见,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残墙后面的灰色老楼,用虚的手法处理,只表现了一部分,主要是突出画面中部的黟酒坊。黟酒坊整个建筑部分,作为画面的主体,在笔墨的刻画上相对细致一点,但不能过于拘谨,以与周边的环境和氛围协调一致。为了突出作品的季节感,左上部增加了一些枯枝和老树,色调以赭绿色为主,增加了怀旧的氛围,作品完成尚有感觉,也似乎印证着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
老张家山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如今即将翻开一段新的历史篇章,期待并相信他的未来更加美好。然历史与发展可兼得乎?
2023年大雪杨林于芜湖
后记:
大雪时节,江城夜降首雪,我意犹未尽,一早起来再去张家山,推窗赏雪,与它作心中的道别:
瑞雪消融
似繁华飘零
如流星划过夜空
记忆却
停下了脚步
驻留在
秋冬的璀璨里
杨 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冷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冷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冷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