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宁都暴动的传令员到解放军第17军的军长,再到共和国「导弹元勋」的王秉璋,就可见其不平凡的经历。他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平型关战斗中那几张照片,而在这几张照片中其实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宁都暴动
1914年1月,王秉璋在河南安阳出生。在他15岁时,考入了冯玉祥西北军的学校,结果第二年中原大战就爆发,冯玉祥的军队被蒋介石击败、收编,王秉璋所在的学校也被国民党收编,并改名为了国民党第26路军通信营。
1931年,蒋介石为了「围剿」红军将26陆军调到了江西,驻扎在宁都。没多久,「九一八」事变发生,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浪潮,第26路官兵受这股潮流的影响,主动提出要北上抗日的。但是遭到了蒋介石的阻止,蒋介石还给他们下死命令,叫他们「围剿」红军。
结果,在接到命令的第二天,第26路军就被中央红军击溃,加上共产党已经将一些间谍安插到了第26路军中,第26路军已经被中共引导,做好了宁都起义的准备。
1931年10月,王秉璋从副班长的职位调到了74旅,给旅长季振同当传令兵。当时第26路军计划起义,冯玉祥的心腹季振同和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73旅旅长董振堂三人时常在宁都一个山头上密谈,而王秉璋作为贴身的传令兵负责警戒。
在这期间,王秉璋还经常给他们传递书信。
在12月份,蒋介石发现第26路军的动向不太对劲,经过调查后得知26路军中有共产党员,于是他下令对第26路军中的中共党员进行逮捕。针对蒋介石的这一举动,第26路军中共特别支队决定提前起义,而且为了确保起义成功,中革军委还派了左权、王稼祥等人到宁都城附近的固村指挥起义。
12月14日,赵博生准备在城东的一个教堂中举行宴会,将团级以上的干部全部召来,同时逮捕不同意起义的将领。
会议召开后,全部的军官们都到了楼上赴宴,而他们随行的传令兵都在楼下就餐。席间,王秉璋率领10多名传令兵悄无声息地就将军官们随行的传令兵缴械,动作干净利索,楼上的人完全没有察觉。
随后,王秉璋又带人突然冲到了2楼,上去对着里面的人就大喊:「红军打来了」。楼上一时间陷入一片混乱,宁都起义就此开始。混乱中,王秉璋先保护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还有一些支持起义的团长离开了现场;紧接着74旅1团3营营长严图阁率领如期而至,将剩下的军官全部逮了起来。
之后,季振同等人指挥1.7万余人宣布起义,起义结束后,第26路军被共产收编,后续改编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担任军团长,董振堂为副军团长,赵博生为参谋长,王秉璋也被提拔为了传令班班长。没多久,他再次被提拔为了通信队队长。
一命救一命
1932年,王秉璋被调到了红一军团担任副营长,当时营里面的副教导员是熊伯涛。新中国成立后,熊伯涛被任命为了公安部副司令,并在1955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当时,红一军团与国军正在江西等地战斗,战斗后他们坐船渡江返回驻地,结果渡船的大哥在战斗中阵亡了,这下可坏了,他们当中没有人会渡船。心急的王秉璋便自己上了船,摆弄起了船桨,刚开始船还动了起来,向前慢慢前进。岸边的战士们看见副营长会摆船了,高兴地大叫。
王秉璋感觉自己会渡船了,就用力划船,想将船掉头返回去接他们渡江。结果他这一用劲儿,船不听使唤了,他越着急将船调头,船越是不听使唤,在江中直打转无法靠岸。
这叫王秉璋慌了,因为他是旱鸭子不会游泳。王秉璋在船上手忙脚乱地控制船,结果船越控制晃得越厉害,最后他一不小心失去重心掉了下去,王秉璋感觉这次要死定了。
突然,岸边有一个人跳进了水中,朝着王秉璋使劲游去,这个人就是教导员熊伯涛。由于在水中游得太急,熊伯涛的脚不小心被石头磕伤,但他来不及顾忌,径直游到王秉璋身边将他拖到了岸边。王秉璋缓过来之后对着熊伯涛一顿感谢,熊伯涛笑了笑表示回应。
也许是巧合,在长征的时候,王秉璋被调到了红一军团担任作战科科长。
1935年8月,红一军团开始过草地。一天,王秉璋在经过一条小河时,他发现河边躺着一个人,他过去查看,这个人竟是曾经救过自己的恩人——熊伯涛。
熊伯涛这时的表情十分痛苦,已经饿得不成人样。王秉璋过去急忙询问情况,熊伯涛这时才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 「两天没吃了」。
王秉璋听后赶快从自己的口袋中倒出了一些炒面,兑了点喝水叫熊伯涛吃,他知道教导营走在队伍的后面,路上能吃的东西早已经被前面的队伍吃完,他们时常吃不到东西。
熊伯涛几口将炒面吃完,缓了一会才有力气站起来。因为还要救助其他人,王秉璋将自己背的30斤炒面、酥油分了一小半给熊伯涛,二人就此分开。之后,二人都成功走出草地,并在哈达铺见面,熊伯涛见到王秉璋就说: 「哎呀,多亏了你的炒面,我才活着走出来,我这条命是你救得」
王秉璋笑着说道: 「你不是也救过我吗,咱俩抵了」
二人哈哈大笑。
没参加平型关战役,为何历史照片上会有王秉璋
长征结束后第二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改编为了八路军,王秉璋成为了八路军115师作战科科长。当时115师在三原进行了誓师,随后就奔赴了前线。115师的主力在晋东北地区开始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而当时王秉璋正与阎锡山就铁路运输事宜进行沟通。
而且在谈好这个问题后,王秉璋准备回到前线,结果他刚到五台山,这里爆发了一场山洪堵住了去路,他只好在五台山住两天。这时的他根本不知道平型关战役的计划,完美地错过了9月25日这场震惊中外的战斗。
等到9月26日,王秉璋才赶到了前线。但是大家为何都认为王秉璋参加了这场战役呢?
这是因为后来很多和平型关战役有关的照片都能看见王秉璋的身影,而这些照片作为宣传平型关大捷的重要宣传方式,早已被人们所熟知。那么身为作战科科长的王秉璋没有参加这场战役,为啥关于平型关战役的照片上会有他呢?
原来,王秉璋在回到指挥部后,向林彪、聂荣臻等人汇报了自己与阎锡的沟通情况。恰巧这时国民党【扫荡报】的记者来到了115师,要拍摄关于这场战役的新闻纪录片。之前林彪一直对国民党的这些报刊反感,这次也打算拒绝。但是聂荣臻说道: 「现在统战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这次也是宣传我们大胜仗的事情,这时好事」
在得到林彪的默认后,王秉璋被安排前去与国民党记者交涉。王秉璋接着向参与平型关战役的周昆等人了解了详情,开始接待【扫荡报】的记者。
王秉璋先带着记者到了战斗现场,但是由于战斗已经结束,现场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记者们便提议希望林彪、聂荣臻可以「复原」战斗时指挥部的情况,就像演电影一样。
既然答应叫记者拍了,林彪一行人也只能配合他们到现场,而且那时的干部普遍都偏年轻,对这电影这些新鲜东西好奇,都来凑热闹,记者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也顺带拍了一些照片,那时拍照的机会十分稀缺,王秉璋便趁机给自己也拍了几张。
当天晚上记者就将这些照片洗了出来,一共20多张给了王秉璋,王秉璋随后将这些照片发给了参与照相的人。后来【扫荡报】记者拍摄的电影没有上映,因为那时的国民党严格禁止给八路军宣传,而当时拍摄的电影个照片也丢失殆尽,只有王秉璋拍的那几张保存了下来。
建国后,研究党史、军史的有关部门开始征集这方面的资料,王秉璋手中珍藏的这几张自己的照片就被当作真实的场景给发了出来。王秉璋做人做事还是非常有原则的,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他将这件事情的真相说了出来。
1960年,王秉璋被「赶鸭子上架」到导弹部队,与刘亚楼一起在第五研究院工作,当时我国面对苏联、美国的制裁以及国内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十分困难。面对如此绝境,刘亚楼和王秉璋等人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与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日以继夜地工作,使新中国在导弹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短短十几年间就从短程导弹发展到了洲际导弹。
只是后来因为社会动荡,王秉璋由于一些原因不得不退出了导弹研究工作的领导岗位,使得他在这方面的许多贡献不被人们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