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晕机的空军司令刘亚楼:让战鹰在祖国天空飞翔,故居却深夜被强拆

2024-02-07历史

被称为「雷公爷」的刘亚楼,是毛主席钦点的新中国首位空军司令,这名陆军出身的指挥员让中国空军从无到有,曾经让美军在朝鲜上空频频折翅,更是如今和平生活的缔造者之一。

然而,谁又能够想到,刘亚楼曾经的故居,却曾经在深夜被人强行拆除。

主席让「雷公爷」当司令

刘亚楼是解放军中为数不多的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高级指挥员,也是能文能武的优秀战将。

青年时期的他曾经在当地当小学教师,也是在那时候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并加入了校长刘克模率领的 锄奸「铁血团」

1929年进入红军学校学习的时候,刘亚楼还很年轻,但当他以满科优秀的成绩从红校毕业之后,人生就如同「开挂」一样,从连长到红二师政委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这并不是因为刘亚楼在古田会议时给首长站岗获得了首长的认同,而是完全凭借他的战功「打出来」的名声和官职。

第三次「反围剿」时他曾经用「回马枪」消灭了张辉瓒的追兵,第四次「反围剿」活捉国民党师长李明,就连毛主席都称赞刘亚楼「战功卓著」。

1938年,刘亚楼受毛主席的指派到苏联「工费学习」,虽然初期时因为语言不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刘亚楼凭借打仗的「攻必克」精神,靠着自己的刻苦和俄语「作战」,不仅战胜了俄语,还用俄语作为工具在付龙之军事学校学到了更多的军事知识。

刘亚楼在苏联学习时,曾经准确预判德国将会采用装甲兵集团突进的方式和进攻路线,然而当时却并没有被斯大林所采纳。不过这也证明了刘亚楼的眼光颇具远见和战略高度。

刘亚楼真正扬名还是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就连 林彪「战神」 称号也有一半的功劳都要归属刘亚楼。

当时东北野战军队的绝密编号林彪是101,罗荣桓和谭政分管政治工作是102和103,刘亚楼则是具体的实施工作,他也是在那个时期因为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被人称为「雷公爷」,甚至还有 「死不怕、苦不怕,就怕雷公来训话」 的口头禅。

也正是因为东北野战军中有刘亚楼这样一个懂军事、能执行、会管兵的「雷公爷」,东北野战军才凭借强大的军事执行力打出了诸如占领锦州、夺取天津等出人意料的胜仗,在奠定部队在解放军的主力位置时也让刘亚楼「勇将」的名声被人们所熟知。

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之后不久,毛主席直接找到刘亚楼,让他放下手中的十四兵团司令工作,去为新中国组建空军部队。

刘亚楼对于毛主席这个决定毫无准备,甚至可以说是大吃一惊,当时他就对毛主席表示自己恐怕难以承担起这个重任。

其实,不仅刘亚楼没有信心,刘亚楼的「老领导」林彪也向刘亚楼发电报,称 「希望谨慎选择」 ,同时也向毛主席「哭穷」,希望能够把刘亚楼继续留在他的手下。

但毛主席选择让刘亚楼筹建空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解放前夕,国民党空军曾肆无忌惮空袭北平南苑机场,当时周总理就向毛主席提议解放军需要一支自己的空军队伍。

解放军当时虽然有数百万陆军,但是却没有空军专业或进行相关学习的将领,但刘亚楼却是一个例外。

他本身的学习能力很强,还在伏龙芝进行学习,这两点能够帮助刘亚楼和苏联方面及时沟通和快速掌握空军管理的关键。

最重要的一点,是 他曾经担任过东北航校的校长,对航空事业并不陌生 ,也能够更快让空军的建设走上正轨。

尽管刘亚楼并不知道当时毛主席选择他担任空军负责人的具体想法,但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他还是成为这个没有空军的「空军司令」的「空头司令」。

从无到有的空军

刘亚楼对于筹建空军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并没有急于建军,而是在原有的东北航校基础上在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等地先后建立了7所航空学校,从部队中选拔大量的储备人才到航校,在苏联支援专家的帮助下学习航空知识。

当时新中国的空军不仅仅是面临着没有飞机可用的窘境,更主要的是没有可用的人才。在 开国大典上飞过广场上空的26架飞机中,有9架野马飞机是飞过一次之后又重新飞一次。

其实当时我国不仅有美制野马飞机,而且还有英国的蚊式以及各式飞机159架,只不过因为没有维修人才和技术只能勉强凑出17架飞机参加大典阅兵。

刘亚楼首先选择建设航校,就是要让空军有人能用、有才可用。有了人力基础之后,刘亚楼先后多次前往苏联,购买了各种型号的飞机586架,在苏联陆续交付之后我国的空军也已经初具规模。

在刘亚楼赶往苏联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插曲」。以前刘亚楼往返苏联都是从东北或新疆走陆路,而这一次却是坐着苏联人的飞机飞到苏联。在场的人都没有想到, 刘亚楼这个空军司令竟然晕机。

这件事情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插曲,不过这些并没有影响刘亚楼建设中国空军的进度。

1950年6月,新中国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正式成立。刘亚楼并没有按照苏联方面的建议配备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比例,而是根据我国现有的情况重新把歼击机、轰炸机以及地勤人员的比例进行重新调整,创建了我国特有的航空部队编制。

他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我国空军当时的特殊情况决定的,也就是和他一样,战士们大多都是陆军改空军,所以设立空军初期刘亚楼就有意把编制向陆军看齐。

当时曾经有新征调到空军部队的人说 「空军是老子、陆军是儿子」 ,这句话传到刘亚楼耳朵里之后他非常生气,在一次开大会上说「没有陆军哪有空军?哪里分什么老子和儿子?」

正是因为有刘亚楼的这次决定,空军之中有了陆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不久之后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也让美国飞行员见识到了中国空军的「拼刺刀」精神。

1951年1月21日, 美军空军首次和志愿军的空军在天空上相遇便损失了一架轰炸机和战斗机 。要知道,美国空军的飞行员都是飞行数百甚至一千小时的「老兵」,而志愿军的飞行员则大多只是飞行十几个小时并且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

志愿军正是在这种「边学边打、边打边学」的状态下,涌现出了击落美军9架战机的战斗英雄王海、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的张积慧、在三架敌机夹击情况下还击落一架击伤一架敌机的林虎等战斗英雄,取得了击落330架击伤95架的惊人战绩。

面对这样一支空军力量,美国空军参谋长用 「中国一夜之间成为了空军强国」 这样的话来描述中国空军,这不仅仅是给对中国空军做出评价,也是对刘亚楼最客观的肯定。

可以说,新中国空军的起飞与刘亚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在新中国首次大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刘亚楼却并没有来得及看到空军继续辉煌。

1965年,刘亚楼因患肝癌去世,当时的年龄只有55岁,英雄仙逝,强拆故居又是为何?

被「强拆」的旧居

2016年,有记者陆续接到了一些黑龙江网友的发帖,透露当地一处老旧房屋正在进行棚户区拆迁,但却出现了在夜里强拆的情况。但这些被强拆的所谓「棚户区」并不是普通的「老破小」,而是刘亚楼曾经居住过的旧居。

得到消息之后,记者们很快就与当地政府机关进行了沟通,也得知了这一次强拆事件的一些关键资料。

1948年中旬,当时东北野战军的总指挥部就设立在哈尔滨,前线指挥部设在现在的哈尔滨双城区街道,刘亚楼的住所就在指挥部东北大约二百米的一处住宅中,战后俘虏廖耀湘之后,刘亚楼也曾经在这里短住。

刘亚楼的住所附近,还有当时指挥部警备连连部、独立团团部、还有卫生所、炊事班等多个机关单位,还有一部分商户和百姓的住宅。

1987年,双城房产部门将所辖区域内的一些民国时期的百姓自建房、日本商户建筑都以市场价进行出售,百姓购买之后这些房屋产权属性就已经划分为私有财产。

这些购买房屋的百姓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房屋进行修缮,有一些房屋的墙体也进行改动。

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居住在这里几十年的百姓中,一些年纪大的老人极少数听说这里曾经有过驻兵,但是具体是什么机关、有谁住在这里都不知道,也基本上都不知道这里是文物单位。

根据这里的老住户介绍, 这里的房子毕竟已经老旧,经常需要修理,政府也曾经派人到这里解决房子地基下陷和排水不畅的问题 。在2006年附近修建景观大道时曾经对其他文物单位进行标注,但这里却一直没有人通知,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住的破房子竟然是文物。

根据当地老住户反映,虽然这里是他们居住几十年的老宅,但是房屋的情况实在不容乐欢,当时已经有很多人都从这里搬出去,这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老房子在周围的楼房映衬下,和那些几十年的老树一样显得孤孤零零。

与这里的落寞相比,西南方向的东北野战军指挥部则「光鲜」得多,那里已经被改为纪念馆,是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旅游景点,而且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两者相距不过两百多米,可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当地居民向记者介绍,这一片接近5万平方米的地区内,有260户居民,因为附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双城区将这里列为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动迁」,并且还作出了 「拆1还1.2」 的优惠政策作为对百姓的补偿。

一直到这时候,居住在这里的百姓也不知道这里是文物单位。

如果这样看起来,似乎是双城区没有把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房屋定为文物单位。那么,当真是双城区政府的过失吗?

根据双城区文物单位人员的介绍,我国在2007年曾经进行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当时有省里专家到当地,通过各地县志、记录,结合百姓口口相传进行调查,如果认为有价值、有必要进行保护的单位,就会进行「立牌子」保护,如果认为没有保护必要或者已经受损到无法保护的单位,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保留「遗址」。

在那一次普查中, 双城区有140多处文物单位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名单 ,其中就含有这次被拆除的刘亚楼旧居以及周边的7处被定为「尚未定级」的文物。

根据相关规定,「尚未定级」文物并不是说明这些并不是文物,而是暂时无法确定属于市级、省级或者相应级别的文物,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审查和日后工作中的不断发掘文物价值。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条款规定,「尚未定级」和「不可移动文物」都属于当地政府承担保护和修缮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这些文物应当由双城区文物部门修缮或保护。然而双城区的专项预算又很少,不仅不能进行修缮,就连日常看护的费用也难以维持。

对于刘亚楼旧居在内的这些文物,双城区在2015年末就已经向上级文物部门递交过尽快定级的申请,在这一次动迁的公告中,也明确表示了「不可移动文物」不在动迁范围之内,并且还开过一次现场办公会,决定暂时不对这一片有文物在内的区域拆迁,等到文物部门出具意见说明之后再做决定。

然而文物的确定需要流程和时间,也正是在这一段等待的时间内,出现了拆迁公司违规拆除的「强拆」事件。

事件发生之后,当地区、市相关部门马上予以重视,纪委部门也及时介入调查,最终作出了对包括区委副书记、区长、住建局副局长、征收办副主任等人在内的政府人员进行党内 严重警告、警告以及撤职处分 ,同时也对拆迁公司负责人、铲车司机等事件直接参与人转交司法机关并发起公诉。

不过,虽然找到并处罚了事件的责任人,但文物的损坏是无法修复的,尤其根据文物法规定:不可移动文物损毁之后不可以原地重建,可以视损毁程度进行遗址保护。但这一片已经被推倒成为一片废墟的遗址,已经无法再去修复。

结语

刘亚楼遗址被毁,并非是一个偶发事件,而是 从中透露出流程化办事弊端问题,更多的则是商人甚至百姓对于革命历史事件、人物的忽视。

2024年开年731部队遗址的走红,表明了人们对爱国主义的自觉认同感正在增强,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不过我们还应当呼吁大家多多关注革命先辈的事迹和革命遗址,以便更多了解革命的历史,同时也避免类似刘亚楼旧居遗址被毁的相似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