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为什么慈禧太后能执政数十载无恙,载沣却执政三年清朝就灭亡了?

2024-04-14历史

前言

满清的最后几年可以说让人感到极为困惑,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之后,整个大清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

慈禧毕竟执政多年,她在朝堂上的影响力非常巨大。溥仪年幼登基,再次出现主少国疑的情况,但令人遗憾的是,摄政王载沣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魄力和能力来拯救大清,事实上,他之后采取的三项举措反而加速了满清的灭亡速度。

一、变样的内阁

说起来,载沣实际上是一个擅长发掘机会的人。作为庶子,他原本没有资格继承爵位,但谁曾想,他的兄长继承了皇位,而其他几个兄弟也相继辞世。爵位不能空悬,所以庶子载沣便登上了王位。

值得一提的是,当载沣继承爵位时只有七岁,尽管他年纪小,但身份显赫,因而享有很高的地位。

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初发生了德国人被义和团杀害的事件,慈禧太后便派遣载沣前往道歉。这无疑是一件严重的事情,派遣的人必须身份显赫,作为亲王的载沣则成为了最佳人选。随着这一任务的完美完成,载沣逐渐获得了慈禧的赏识。

随着光绪帝病情恶化,慈禧太后开始着手选定下一位皇位继承人,最终目光锁定了载沣之子溥仪。于是,溥仪的身份由一名普通的亲王,一下子晋升为权势熏天的摄政王。

目前的清政府可以说是站不稳脚跟,载沣刚刚上任,自然要着手改变现状。改革被认为是改变现状最佳途径,即使多数人认为无法挽救大清,但仍然渴望一试。

随后,载沣开始邀请各地代表前往北京共同商讨大清当下应采取何种对策。我们还历历在目晚清时期的首次改革——戊戌变法,这一改革受到慈禧干预中止。然而,戊戌变法的最终目标是效仿西方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众所周知,君主立宪制下皇帝的权力基本上都被内阁一把手所掌控。慈禧对于权力的重视不言而喻,可以想象她是绝对不会接受这种情况的。然而,当前的大清已不复存在像慈禧这样專斷掌權的统治者。而且,年幼的皇帝使得这种局面得以继续保持下去。

各地代表们都认为,如果最初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失败了,那么现在可以学习英国的体制。

英法两国当时都采用议会制度,即使载沣反对也无能为力,毕竟局势已经如此严峻。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尽管面临如此局势,载沣仍然显示出一些贪欲权力的迹象,这导致了一众支持议会制的人产生了不满之情。

作为摄政王,载沣可以说是整个大清的最高掌权者,在内阁成员的选拔中,最终权力自然而然地掌握在他手中。

内阁人员名单的构成令人费解,总共只有十三人,其中仅有少数汉族成员,而其他九人则为满族和蒙古族。从这一点就可见内阁人员构成的不公平。

在这九人中,有五位都是皇室宗亲,这使得情况与未设立立宪制时有何异?大清目前依然是由你们爱新觉罗家掌控。

既然情况如此,何必再绕着弄这内阁呢?可以说一经名单公布,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导致众人对载沣的举动感到不满。

民间愤怒迅速蔓延,面对众人的反对声,载沣不得不做出退让。同年年底,他宣布解散皇室内阁。由于之前内阁的种种原因,导致载沣在民众中的声誉骤降,总而言之,他已经无法压制局势,只得无奈地召回袁世凯。

二、被排斥的袁世凯

为什么要用「召回」这个词呢?我相信大家对袁世凯与载沣之间的恩怨大致也有所了解。如果问载沣在朝中最鄙视的大臣是谁,他肯定毫不犹豫地会提到袁世凯的名字。

两人之间的矛盾产生有诸多原因,最为重要的是袁世凯当年背叛了光绪帝,向慈禧太后告密,导致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致死。载沣对于自己的亲哥哥遭受如此磨难,都将责任归咎于袁世凯,因而对他心存不满。

当然也有人声称袁世凯得到慈禧的特别看重,已经对载沣在慈禧眼中的地位和恩宠产生了影响,因此两人之间存在着权力和地位的竞争。

袁世凯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汉人,却拥有着如此强大的军权,这让载沣等满族宗亲们感到无法平静。

慈禧逝世后,载沣即位摄政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罢免袁世凯。两人在慈禧在世时就一直在明争暗斗,现在载沣终于有权力,自然会对袁世凯采取行动。

当然,袁世凯早已意识到载沣对他并不喜欢,因此已经有所准备。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载沣的这一举动有些轻率。在慈禧在世的时候,袁世凯备受宠信,长期掌握大权,而且他非常善于处世,在朝廷中声名显赫,他的轻易罢免必然会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

当谈及政治手腕时,载沣显然有所欠缺,他的莽撞简单很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与其如此,倒不如效仿慈禧太后的明察秋毫,暗中施展手段。当时的汉臣大多将袁世凯视为首要依靠,因此要争取汉臣们的支持处理袁世凯对载沣来说也非常棘手。

然而,载沣也是个富有想象力的人,既然无法得到汉臣的支持,索性就不依赖于汉臣。

三、朝堂失衡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政权通常对其他民族存在内在排斥。在大清这几百年的历史中,极少有汉族臣子能够在朝中权倾朝野。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八旗失去了重要性,他们不得不转而重用汉人。当然,与此同时,慈禧太后也在培养满人,她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朝廷的整体平衡。

无论满臣多还是汉臣多,都不利于实现平衡。然而,载沣上台后开始大量任用满臣,并持续打压汉臣。同时,被誉为「四大中兴之臣」的张之洞也于1909年逝世,而袁世凯则被载沣罢免。

在当前的朝堂中,可以说汉臣的影响力已经相当有限了。当然,这对满族来说是叫人高兴的事,但从整个大清的长远利益来看,这未必是件好事。

尽管如今满族人口仍然只有汉族人口的1/10,但大清的军政大权却仍然掌握在皇室宗亲手中。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汉族官员并非没有值得信任和重用的人。载沣的大权独揽导致大清失去了汉族官员和地方的支持。

结语

尽管载沣内心渴望改变当下状况,但实际上他却毫无能力,既缺乏政治智慧,又缺乏决断力,正如后人所言。

尽管大清的覆灭不能完全归咎于载沣一人,但必须指出的是,他上台后实施的一些错误措施直接导致了大清的走向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