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八路军军装都是灰色调?其实什么颜色都有,灰蓝绿代表三地

2024-07-29历史

在好多抗日题材的影视剧里面,八路军的形象好多都差不多,都是戴着统一的灰白色布军帽,穿着同样的布军装,在观众心里留下了一个不变的印象。

实际上啊,由于抗战那会物资特别紧缺,让八路军统一军装的样式和颜色,那是相当奢侈的。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阶段,八路军的服装颜色都有所不同。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从前线调了好多兵员来跟八路军打仗。与此同时,在敌后抗战的区域招募了大批伪军,多次「扫荡」我军根据地。另外,日军还推行冈村宁次的「囚笼政策」,修了好多炮楼和碉堡,把公路交通线封锁起来,对八路军进行物资和经济方面的封锁。

在日伪持续进攻还搞经济封锁的时候,八路军的物资供应极为紧张和困难。在这种艰苦的时候,部队的军装几乎没法统一。只能让各根据地和战区自己去搞定所在区域的服装。各大战区把军装做出来后,因为物资供应艰难,给军装染色成了大难题。没办法,各种土办法都用上了,军装颜色也就变得各式各样了。

总体来讲,八路军的军装颜色有三类。

首先要说的是八路军总部还有 129 师部队那种灰色系的军装,这是在影视剧里最常见的一类。

这种灰色的军装,其颜色是拿草木灰染出来的。染色办法不难,先把原色布料铺开,接着用上当地百姓家烧完火留下的草木灰,均匀铺到布上,浇上水再用脚踩踩,然后拿碾子不停地碾压,随后把布匹上的杂质用水冲掉。最后集中晒上几天,白布差不多就变成灰色啦。虽说办法不难,可操作起来既费时间又费力气,还特别辛苦,通常都是被服厂的厂长和骨干带头干这活儿。

得说一说,八路军总部的条件还算不错,有个被服厂,要是布料够的话,一天能做 400 套单衣,还能做 200 套冬装。

这一点在电视剧【亮剑】里面是有所呈现的。

不过呢,同期的新四军穿的也是灰色军服,不过是偏灰蓝色的。而且呀,因为染色工艺有差别,八路军那灰色军装染出来的颜色,深浅也各不相同。

其次,晋察冀军区八路军穿的是黄色系的军装。

和八路军总部那种灰色系的军装不一样,晋察翼军区把黄色定为军装的颜色。军区刚成立的时候,人员扩编得特别快,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大量的军服制造需求伤透了脑筋,关键是连染色的染料都缺。幸亏当地百姓知道后,给咱们军队提供了传统的土法染色技术,这才把问题给解决了。

土法染色呢,是把当地的槐花和黄栀子花熬制成染料,然后把灰白色以及白色的布料泡进去。要是想让颜色更偏绿些,就用火碱水再洗一次。这种借助自然植物的染色办法效果挺不错,衣服相对来说不那么容易掉色。

土法染色在晋察翼各部队被广泛学习,1939 年至 1940 年,八路军各部队大面积推广了用土法染色做成的黄色或者黄绿色军服。并且黄绿色的军装跟当时华北地区山地和平原的地貌颜色特别适配。由于军装是黄色的,晋察冀的八路军还被人们称作「黄八路」。

最后,要说的是山东八路军所穿的草绿色军服。

山东八路军的军服颜色比较繁杂。在 1944 年,山东八路军表示军装颜色得统一,还得染上保护色,这样才能更符合作战需求。其中明确夏季军服是草绿色,冬季军服的颜色得根据作战环境变,像平原地区的冬服用土黄色,山地地区的冬服用灰色。

得说一说,虽说都是土办法染色,可山东这边栀子花不多,这儿的八路军就会拿红土来染色。

这么个做法哈,先把挖好的红土撒到铺开的白布上头,再泼点水,然后拿碾子来来回回地碾压,红土的泥水就能渗进布里,把杂质冲掉,晒几天,这衣服就变成黄色的啦。

八路军的这种染色方式终归是土法子,跟工业染色没法比。一开始染完挺好看,可长期在外面打仗,又经风吹、日晒、雨淋,衣服很快就掉色了。

据八路军老战士回忆,出去打仗时,衣服出汗就变红,人身上也会染上颜色,到最后衣服红一块黄一块的,跟迷彩似的有斑点,而且有些黄色军服掉色后就成灰色了,所以那时候八路军的军服颜色差不多就是灰的黄的混一块儿,这正说明了当时抗战条件的艰苦。

在好多抗战剧里面,八路军的军服颜色特鲜明,干净得一尘不染,色调还特别纯正,这根本不符合现实,在那种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几乎是没法实现的。

八路军的军服供给老是特别紧张,为了节省资源,按照原则要求,军服的制作和供应得严格节省,发一件新的,就得收回一件旧的。收回的旧衣服得充分使用,像用来做鞋垫、鞋底之类的。

在日军封锁的极其艰难的时候,能穿上一件新的军服那可是相当奢侈。那时好多首长的衣服都得缝缝补补,各级干部得带头节省军服,能穿就穿,能补就补,尽量把有限的新军装留给新战士。

除了自己生产军服,八路军还会靠缴获敌人的军服来满足需求。就像 1941 年冬天,山东军区的铁道游击队接到命令去拦截敌军的运列车,缴获了 1.8 万匹洋布、800 套军服还有军毯之类的物资,用 200 多只小船满满地运到了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