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在三国时期,道德观念到底有没有用,实话讲:既有用,也没有用

2024-02-05历史

前言

在三国这样的时代,道德到底有没有用,老实讲:既有用,也没用。当我们深入探究三国历史的种种细节时,会发现无论是英雄好汉,还是奸佞小人,最终获胜的永远是那些既懂得运用武力,又明晓道德规范,能够灵活应变的政治家。今天,让我们来说说刘虞和公孙瓒的故事,看看这段典型的三国惨剧如何上演。

一、公孙瓒与刘虞:矛盾的根源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何进、袁绍等人废掉年仅8岁的刘辩,改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当时天下已是山崩地裂,军阀混战,献帝的皇权也仅限于名义。

与此同时,幽州牧刘虞手下有一名勇猛善战的军阀公孙瓒。公孙瓒并非出身高门望族,他从小家境贫寒。但公孙瓒自幼体魄强健,又性格果敢,已经很早便同龄人中的领袖人物。由于刘虞长年征战,政事繁杂,对此人物印象并不深刻。公孙瓒见识短浅,也不及时和幽州主官证明身份和功绩。这就为日后埋下的隐患。

公孙瓒本是袁绍手下名将,后来在袁绍的支持下占领冀州,成为实际掌权者。袁绍本期望公孙瓒能长期把守冀州,为自己打下坚实的根据地。谁知作为年轻气盛的武将,公孙瓒更想建功立业,谋求更大的发展。他并不愿意就这样困守一城。

此时,他注意到幽州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于是在得到刘虞首肯后,公孙瓒带领部曲叛离袁绍,前往幽州投奔刘虞,并协助刘虞抵御来自西北各族的威胁。此举令袁绍大为光火。他本来对公孙瓒寄予很大期望,结果公孙瓒不但不领情,还背叛自己北上投奔刘虞。袁绍认为公孙瓒严重有负于自己,心中一直记着此仇。

此后十余年间,公孙瓒与袁绍在幽州一带长期混战,难分难解。这其中也夹杂着袁绍个人对公孙瓒的怨怼。这场仇怨不仅牵扯了这两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更给整个幽州百姓带来长期战乱之苦。而刘虞则深感两难。公孙瓒的助力使他得以稳固幽州,对抗来犯异族。

但公孙瓒骁勇善战的性格也让他担心难以掌控。更让他头痛的是,公孙瓒与袁绍之间长期不死不休的恩怨斗争。这严重影响到地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自己做为幽州主官,有责任遏制此祸。这成为日后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二、刘虞与公孙瓒:争斗达到高潮

公元193年冬,刘虞终于忍无可忍,亲自前去劝说公孙瓒,希望他停止与袁绍的争斗,共谋幽州大计。然而公孙瓒态度傲慢,声称并非自己主动挑衅袁绍。刘虞对他多次训诫也不听从。

刘虞心中十分恼火。他认为作为手下武将,公孙瓒理应听从自己指挥。哪怕不完全服从,也该礼貌周到,不应公然抗命。可是,自己一直忙于政务和军务,也确实忽略了公孙瓒。以公孙瓒的野心,一定会坐不住。刘虞反思自己确实也有责任。于是他悉心劝解,希望公孙瓒能为大局着想,息事宁人。

但公孙瓒并不领情。他认为自己立下赫赫战功,为刘虞铲除了不少祸患。而如今刘虞不仅不感激自己,反而要自己甘居人下,听命于袁绍。这让公孙瓒感到十分不平。

见无法交涉,刘虞只能命令削减公孙瓒军队的粮草供给,意图通过经济制裁迫使公孙瓒屈服。然而公孙瓒并不惧怕,他性格桀骜,根本不吃这一套。他直接带人强占百姓田地,搜刮民间粮食,以维持军队开支。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双方的矛盾激化到了极点。

这时的刘虞内心十分矛盾。他明白公孙瓒立下不少战功,对幽州防务助力很大。但是他为人难制,又与袁绍长期积怨,严重危害地方太平。放任他这样下去,自己迟早会被他撼动统治。终于,刘虞决定向汉廷告发公孙瓒的作为,希望朝廷出面制裁。而公孙瓒也立即反击,同样向献帝控告刘虞剥削自己。

本就是形势动荡之时,这点小事也值得上书皇帝?汉献帝早已名存实亡,根本无力处理幽州内讧。他只能大骂两人不识大体,随后装作一副关切的样子,派遣心腹段训前往幽州,表面上调解矛盾,实则窥探双方底细。

三、刘虞覆灭:武力至上

面对两难局面,刘虞终于选择武力解决问题。他迅速组织十万大军,径直攻入公孙瓒辖区。其实刘虞心中也十分矛盾,他并不情愿用这样激烈的手段对付公孙瓒。但是形势所迫,自己必须夺回主动权。否则公孙瓒早晚会把自己赶下台,取而代之。

公孙瓒防不胜防,只能率几百人固守城池。眼看大势已去,刘虞突然下令,不许伤害其他人,只捉拿公孙瓒一个。其实这只是刘虞的权宜之计,他希望通过捕获公孙瓒来结束这场纷争,避免更大规模的屠杀和破坏,从而恢复幽州的和平发展。

然而公孙瓒立即识破了刘虞的用意。他决定孤注一掷,纵火烧城,趁乱突围逃生。正因为深知刘虞有道义包袱,不忍大开杀戒,所以公孙瓒敢于这样孤注一掷。果然刘虞军队为救火而忙乱之时,公孙瓒成功汇合自己部下,反过来大败刘虞军,更俘虏了刘虞全家。刘虞武力解决问题的决策证明失败了。

此时段训也到达幽州,奉命调停矛盾。但为时已晚。公孙瓒立即对段训施压,声称刘虞此前与袁绍密谋称帝。段训本就是奉命前来的,并无私仇。但面对公孙瓒的逼迫,他也只能忍痛以朝廷名义处决刘虞全家。段训内心也十分痛苦,但是当时关键时刻,他别无选择。这就是三国乱世的残酷与无奈。

结语:武力与道德的矛盾

时至今日,刘虞覆灭的惨剧已过去两千多年。但那段历史依然在提醒我们:在乱世里生存,武力固然重要,道德规范也绝不能忽视。缺一不可。刘虞本可克制公孙瓒,结束幽州战乱之苦,但他在关键时刻软化了态度,最后导致自己覆灭。

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刘虞作为一个乱世政治家,道义和权谋的把控还远远不够。他过于自责和自我设限,才会在公孙瓒面前屡屡让步。如果他也能像公孙瓒那般不择手段,哪怕暂时抛弃道义,先稳住局面,再考虑其他,也许结果会完全不同。

所以,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会发现无论是雄才大略的英杰,还是奸佞小人,那些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政治家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使用武力和运用道德之间,永远能找到最佳平衡点。

这也许可以给我们以启发,虽然当下社会已日趋文明,但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仍需提高警惕,时刻准备好应对各种意外。唯有做到这一点,方能安然度过这场看不见硝烟的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