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毛主席独特的外交风采,曾穿补丁裤子接见外宾,被提醒后也不换

2024-07-23历史

作为我国优秀领导者—毛主席,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战略家,更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尽管只有两次出国访问记录,却几乎全部会见了当时国际社会上的重要人物

毛泽东对待外交就如同他的性格一样,不拘小节,但是又让人感到风趣与幽默,这与他谈话的艺术离不开关系。因此,毛主席也在外交活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4年8月24日,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前往北京拜访毛主席,一身中山装,一条打满补丁的裤子就是毛主席此次见面的装扮。看见毛主席着装的工作人员劝毛主席换一条裤子,毛主席却毫不在意。

事实上不管是对内或者对外的活动,毛主席的着装从未改变过,不同于西装,毛主席偏爱灰色的中山装,不过唯一不同的是,毛主席的中山装是缝纫师傅根据他的身材、脸型以及气质量身定做的,衣领处偏低,领尖阔而长

西方在面对重大的礼仪活动时,出席的领导人一般身着黑色服装,穿黑色硬底皮鞋,保持严谨的习惯作风。但是毛主席却不同,他认为外宾要见的是他毛泽东,而不是那一套依照各种惯例打扮的一丝不苟的服饰。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方便毛主席会见外宾,中央人民政府典礼局想要给毛主席定制一双黑色硬皮尖头皮鞋,谁料却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他仅有的几双皮鞋也是以厚重圆头为主,到晚年时,毛主席更是以布鞋参与外事活动。

1956年,毛主席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穿着一双厚重的棕色皮鞋以及灰色中山装,陪同的罗瑞卿提醒主席应当穿黑色皮鞋,毛主席道,我们中国人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就好了。

1972年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毛主席穿着一双圆口布鞋在书房接见了他。不过虽然毛主席不喜爱这些外交的束缚和迎接外宾时的繁文缛节,但是毛主席非常熟悉那些外交礼节,甚至中国几乎看不见的西方吻手礼,毛主席也运用自如。

1974年9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伊梅尔达来到中国的湖南长沙,替她的丈夫作提前准备。在双方正式见面后,面对外国友人,毛主席一改以往的握手礼,而是行她们盛行的吻手礼,这让伊梅尔达终身难忘。

不止如此,毛主席崇尚人人平等,对待一切友好来访的客人,毛主席不管肤色和地位,一律以最高的礼仪接待他们,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他的不拘小节、洒脱大度给外宾留下难忘的印象,毛主席接待客人的房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书房,有时客人会被他领进接待室,身为东道主毛主席却邀请客人坐主坐,可见毛主席的洒脱。

毛主席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饮酒,整日都在处理公事,为国家进步思考对策。但是在出席外交宴会时,为了使客人尽兴,毛主席会给自己倒上满满的一杯酒以尽地主之谊。

正是毛主席的热情好客,使得西方对中国的封锁逐步削弱,最终做到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共同进步。

1967年,非洲领导卡翁达第一次来到中国。毛主席热情的接待了他们,那时对黑人的歧视依旧存在,毛主席却毫不在意,在交流中,毛主席直言不讳的表示,中国重视亚非拉国家,并且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

1974年2月22日,感受到中国诚意的卡翁达第二次访问中国,这一次与他一起的除了他的夫人,还有一众女宾。二人在北京再次握手见面,此时的毛主席已经八十一岁,双方相处十分融洽友好,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亲切。这让卡翁达十分感动,他的夫人以及女宾为了表示对毛主席的敬重,纷纷对他行非洲最高礼节屈膝礼。而谁能想到,毛主席以同样的礼仪回敬她们。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见面,更是毛主席对非洲人民释放的诚意,毛主席的所作所为给卡翁达和众多女宾留下难忘而又美好的印象。

通过多次外交中,国际纷纷认识这位热情好客的东道主,同时新中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一步步登上历史的舞台。正是有毛主席才有如今的中国,才有现在繁荣昌盛富强的祖国。

而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他的外交与毛主席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风趣幽默,在原则问题上强势不退让。

他的立场就像他对党一样坚定,中国历史上的数次重要外交表态,都是由周恩来决定,比如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一边是援助邻国,一边是需要修生养息的国家,许多人陷入矛盾中。哪怕是被誉为「战神」的林彪,在这一件事情上也保持反对的态度。

美军的强势有目共睹,国民党面对日本人时有多狼狈,美军对待日本人就有多强势,这样一个强力的敌人是大家都不愿意招惹的,然而出乎意料的,毛主席保持战争的态度,周恩来也是如此。

除去对大局的考虑,更重要的一点周恩来总理认为,朝鲜是邻国,中国人不止不能容忍外国对华夏的侵略,也不能任由他们侵占自己的邻人而置之不理。

周恩来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在动员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自愿进入朝鲜对抗美国。

周恩来的友好面向国际,强势也是这样。第二次重要决策在1955年万隆会议,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面对台湾这一棘手的问题,周恩来不卑不亢。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哪怕此刻驻守台湾的武装力量是美军。

「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不要跟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这是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态度,同样也是最后的礼让。

不过,周恩来并不是在所有的外交上都保持友好的态度,他秉承的是公平公正的原则,是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在中美建交前夕,1971年七月,辛格秘密访华,在提到美国侵略越南时,周恩来一改往日的态度,严肃的批判了辛格,对此,辛格一直保持恭敬的聆听姿态。

周恩来总理的外交不止彬彬有礼,同样也在吸取别人的意见,弥补自身不足。面对满怀恶意的外交,周恩来同样有着自己的处理办法。

解放初期,看着满目疮痍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中国,一位外国记者带着天然的优越感问道;中国还有娼妓吗?

这一充满挑衅的提问并未激起周恩来的怒火,他沉思片刻,以平常的语气回答道:「有,在台湾。」现实而又讽刺的话瞬间让他哑口无言,让人不得不佩服。

中美的矛盾一直未得到解决,相较于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一直以发展、平和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在一次采访时,美国记者发现周恩来总理办公桌上的派克笔,好似发现新大陆的美国记者立马揪住这个问题,对周恩来讽刺道:「你堂堂一个大国总理,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

这让众人一时间沉默下来,不过这个刁钻的问题依旧难不倒周恩来,他以幽默的语调回答道:「这支笔是我朝鲜朋友的战利品,被他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恰好我也觉得这礼物很有意义,我就收下了。」

这让美国记者顿时自讨没趣,只得略过话题避而不谈。美国的刁难远不止如此,他们抓住一切可以提问的问题,对周恩来总理发起提问,甚至连马路、走路都可以经过他们,重新转化为一个新的问题。

而周恩来总理也以各种巧妙的回答化解这一次次的尴尬提问,有一次,美国记者向周恩来总理询问道:「为什么你们中国人把脚下走的路叫马路?」

周恩来总理回答道:「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恩主义的路。」

不死心的美国记者继续道:「我们美国人走路都是仰着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都是低着头?」

「有什么奇怪的呢?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起头,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下头。」

周恩来总理的幽默回答让美国记者哑口无言,只得乖乖作罢。

「周总理是将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纯熟结合的成功典范,是我们外交官的偶像。」这是外交官们对他的评价,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对他的评价。

周恩来总理与毛主席的外交礼节不尽相同,同样是以幽默风趣的语调,毛主席更为随和、不拘小节,以巧妙的解释化解种种矛盾,在与蒋介石相处的谈判宴会中,面对记者的恶意提问,毛主席以自己的事迹作为例子,以中国热爱和平但是不屈于任何人为主要基调,回答他的问题。

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更偏向于强势的态度,保持冷静、坚定的立场,不被外界言语左右情绪,以同样的方式回敬他们的不敬,让国际看见中国的强势崛起。

不论是毛主席或者是周恩来总理,他们对中国的贡献有目共睹,他们冲破重重阻碍创立新中国,面对外界的恶意,他们保持初衷,不因为一时情绪被左右立场,在一次次恶意刁难中,他们游刃有余,虽然那时的中国并不强势,但是他们是强势的,他们以不屈的态度向世人展现新中国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