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99年,曾是毛主席俄语翻译的李景贤,记录普京的讲话:句句中的

2024-01-25历史

1999年,曾是毛主席俄语翻译的李景贤,记录普京的讲话:句句中的

外交事务的基础建立在翻译工作之上。在我国成立初期,外交部拥有许多翻译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为我国外交业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景贤大使是我国杰出外交官的代表。年轻时,他曾担任毛主席的俄文翻译,后来在我国驻苏联和俄罗斯担任大使多年,全程见证了中苏关系的紧张缓和以及中俄关系的逐步发展,被誉为中苏和中俄外交的「活化石」。

多年后,作为我国外交使节,他在一次会议上与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有过交往,亲身感受了这位后来被尊称为「普京大帝」的政治家的风采。

李景贤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是,在那次会议上,普京的发言简短而有力,每句都富有说服力,堪称「一击中的」。

今天,让我们深入了解李景贤大使的外交生涯和他与普京的缘分,通过外交官的视角,更好地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作为毛主席的俄语翻译,领略了伟人的语言魅力

李景贤于1939年出生在广东开平,由于家庭条件艰难,他勤奋学习,14岁时前往台山县读高中,三年后以卓越的成绩考入北京俄语学院。

他对语言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在学校学习了大量俄语专业知识,从而成为了一名俄语翻译。

在上大学期间,我国与苏联的关系相对稳定。众所周知,在我国建国后,苏联向我国提供了共156个全套工业项目的援助。

为了跟上援助的步伐,我国急需俄语翻译,而李景贤自然成为了国家培养的重要俄语翻译人才。

李景贤不负众望。1960年秋,他以「全优」的成绩从俄语学院毕业,全部科目都获得了5分满分,相当于现今的100分。

当时,外交部选派人员参加俄语翻译班的第三期,而李景贤作为成绩最优秀者,获得了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本科和研究生班学习的机会。

尽管在此期间中苏关系因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态度急剧变化而陷入紧张,但俄语人才的培养并未受到影响。

毕业后,李景贤正式加入外交部,开始在翻译处的俄文组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实习。他对苏联和俄语的热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且并未因中苏关系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点非常难得。

回忆起选择学习俄语的原因,李景贤表示,在高中时,他所在的县城处处可见与苏联友好的标语,这激发了他学习俄语的兴趣。

然而,他认识到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真正重要的是传达外交思想。在外交部担任翻译期间,李景贤最难忘的经历之一是为毛主席担任俄语翻译。在毛主席身边,他深刻感受到了伟人的外交风采和主席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1964年国庆节,是他第一次为毛主席担任俄语翻译。

当时是国庆15周年,苏联作曲家图里科夫访华,周总理邀请他来观看国庆焰火表演。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与外国来宾握手问好,当面对图里科夫时,后者激动地用俄语说:「您好!」毛主席微笑着回应:「你好。」

这短暂而真挚的交流成为了李景贤首次担任毛主席俄语翻译的重要瞬间,尽管简短,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1965年春天,苏联总理柯西金访问越南之前,首先抵达北京。在与毛主席的会晤中,柯西金提议改善中苏关系,呼吁停止双方的公开论战。

当时由李景贤担任翻译,对于毛主席和柯西金之间的对话,李景贤多年后依然深刻记忆:

毛主席:「论战只不过是文笔之战,不致伤及生命。原则上的争论还将持续,但中苏关系应该得到改善。」

柯西金:「这争论要持续多久?」

毛主席:「一万年。」

柯西金:「...这太长了吧?」

毛主席:「为了给你面子,减去一千年,从一万年减到九千年。这是我们最大的让步,没有商量余地!」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曾向我国提供重要帮助。

然而,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不会改变。毛主席无法接受苏联的修正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他绝对不能同意让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所谓的「让步」实际上是毛主席在与赫鲁晓夫严正表态,让柯西金无言以对。

多年后,李景贤回忆道:「主席在说这番话时表情平淡,甚至带有一些戏谑。然而,他坚定的语气流露出‘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

此外,毛主席对翻译工作十分关照。在首次为毛主席翻译之前,李景贤曾向同事请教,担心听不懂毛主席浓重的湖南口音。

同事告诉他:「主席说话比较慢,对翻译非常照顾,完全不用担心。」

毛主席曾经特别强调翻译工作的重要性:「翻译工作对我们的外交至关重要,翻译质量必须与中国的声望相匹配。」毛主席理解翻译人员的困难,也认识到翻译工作的战略价值,强调培养翻译人才的广泛必要性。

他曾言:「外交人员务必加强外语学习,年过六旬者可自由学,六旬以下者务必学。培养外语人才要从七八岁的孩童开始。」

李景贤是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学习外语的杰出翻译人才。

创下驻外使节时间的纪录,与俄罗斯总理普京会面

自成为外交官以来,李景贤先后在苏联、俄罗斯联邦、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工作,担任多个职务,包括中苏谈判办公室副处长、副司级参赞、公使、政务参赞、驻俄罗斯使馆公使、驻格鲁吉亚大使、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等。

这些国家都与李景贤的俄语专业高度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李景贤保持了一个记录:他在外工作的时间长达36年,是中国外交部驻外机构中驻外时间最长的外交官。

当然,这一记录受到特殊时代背景的影响,包括中苏谈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客观因素。在国际局势不断动荡的时期,驻外大使需要更深入了解派驻地的政治环境,频繁更换大使不利于我国外交事务的稳定。

李景贤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对所在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了解,这才是他成为一名杰出外交官的基石。

由于长期从事与苏联和俄罗斯的外交工作,李景贤曾接触过一些苏联和俄罗斯的高级官员,包括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甚至与俄罗斯前总理、现任总统普京有过交往。

1999年,他担任中国驻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大使。当年底,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理访问乌兹别克斯坦,使得李景贤有幸与普京会面。

在塔什干机场,普京的到来受到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的热情欢迎,其中包括多国驻乌兹别克斯坦的使节,李景贤也在其中。

在欢迎仪式前,各国使节提前半小时聚集在广场上,纷纷讨论即将见到的这位年仅47岁的俄罗斯新总理。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叶利钦,但由于叶利钦的健康状况堪忧,以及俄罗斯经济的困境,他被迫将更多的权力交给总理。普京因为得到叶利钦的信任而成为总理。在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宣布辞职,并任命普京为俄罗斯代总统,由此开始了普京的领导时期。现在来到塔什干的普京,在接过俄罗斯最高权力的不到一个月之前。然而,这只是后话。

当看到各国外交官聚集在一起讨论普京时,李景贤像其他人一样,对这位尚未见面的俄罗斯新总理充满好奇。

很快,普京的车辆抵达了国宾馆广场,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亲自迎接普京,并向在场的所有外国使节介绍他。

李景贤回忆道:「普京身材不高,但他那双湛蓝而深邃的眼睛让人敬畏。在场的人无人敢直视他的眼神,我只是试着直视了大约百分之一秒,就下意识地避开了。他的眼神非常有力量......

他逐一与在场的使节握手,对每个人都用俄语有礼貌地说:‘你好!’」

由于工作原因,李景贤曾见过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前苏联或俄罗斯领导人。他们的风格通常比较轻松,特别是在与使节握手时会寒暄几句。

例如,戈尔巴乔夫曾问李景贤:「你的俄语是在哪里学的?」「为什么没去苏联留学?」叶利钦甚至会问他:「你们的总书记叫什么名字,发音应该怎么读?」

但普京不同。也许是因为在场的使节太多,他无法一一寒暄,但更可能的情况是,普京的风格与之前的苏联或俄罗斯领导人不同,他是一个沉默寡言、低调冷酷的人。

因此,李景贤对普京的第一印象是:「严厉」。

记录着普京的讲话,他以简练而有力的措辞引起共鸣。

晚上7时,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为普京举行国宴。普京依然与各国使节一一握手,神情依旧冷酷,不苟言笑,频频说着「你好」,与之前没有太大变化。

宴会开始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首先致欢迎辞,他依稿念了大约半小时,然后,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普京快速走向讲台,一边走一边说:「我也来说两句!」

普京是前苏联情报工作者,即我们熟悉的「克格勃」成员,身手矫健,健步如飞,给人一种十足的力量感。

「俄罗斯总理即将讲话,我迅速从兜里拿出小笔记本,准备记录下他的发言,看看普京是否真的只打算说‘两句’。」

作为翻译,当发言对象准备发言时,李景贤自然准备好记录下来,然后再将讲话内容翻译成目标语言。

一般而言,主宾的演讲通常以开场白和礼貌的称呼语开始,即所谓的客套话。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普京的讲话没有过多的开场白和礼貌辞令,而是径直进入主题:

「乌兹别克斯坦的朋友们,在伊斯拉姆·阿卜杜加尼耶维奇身上,你们拥有一位具有远见卓越、果断坚定、强硬立场的政治家,在这种‘强硬’之下,却蕴含着深思熟虑。

俄罗斯的领导人希望他能够成功。伊斯拉姆,请相信,在北方,您有一位可靠的朋友!」

这段表达仅由32个俄文单词组成,却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首先,「伊斯拉姆·阿卜杜加尼耶维奇」是卡里莫夫的名字和父亲的名字,俄语中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是为了显示对对方的尊敬;

其次,他赞扬卡里莫夫的「强硬」和「深思熟虑」,结合当时乌兹别克斯坦与俄罗斯进行棉花贸易的背景,乌方受到了西方世界的干扰,但普京代表俄罗斯政府仍然坚定支持乌方,保持了两国友好贸易往来关系;

「北方」指的是俄罗斯本身,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乌兹别克斯坦以北,即所谓的「北方朋友」,表明俄罗斯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可靠的朋友)。

短短32个俄文单词传达了「你是我们的朋友」「具有远见卓识」「我们将支持你」的三层意义,简洁而有力,巩固了乌方与俄方长期进行棉花贸易的合作基础,同时向外界传递了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保持友好外交关系的积极信号。

在宴会上,普京还与几位同俄罗斯友好的国家使节进行了简短交谈。作为中国驻乌大使,李景贤也与普京进行了对话。

「普京总理告诉我,由于当时总统叶利钦正在访华,他留在莫斯科‘看家’,在处理完政务后才得以前往塔什干,所以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天。他还表示,叶利钦总统对于访华非常满意,在中国的行程是一段愉快的旅程。」

李景贤回忆道:

「宴会散场后,各国使节开始议论普京的讲话,无不赞叹不已。短短的三句话32个词,实在是言之有物,远胜过泛泛而谈的千言万语!」

这也与我们对「普京」的印象相符,言语简练有力,言之凿凿,一言一行都彰显出他的果断风格。

在随后的几年中,李景贤再次与普京多次相遇,此时普京已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普京掌握俄罗斯最高权力后,眼神更加犀利,风格更为沉稳,步履间散发出一股永不停歇的风。尽管身材不高,但无论他身在何处,众人的目光总会被他吸引。

此外,普京不止一次访问中国。在其他国家,他通常会与当地领导人进行象征性的握手和交谈,然而在中国,他的面带笑容,目光变得温和。

普京曾从总理职务转变为总统,再从总统职务转回总理。然而,不论身份如何变化,中俄关系在这段时间内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持久而深远,实现了互利共赢。

2005年,与苏联和俄罗斯打了一生交道的李景贤退休回到北京。

尽管退休,他并未停下脚步,一直积极参加外交笔会和翻译论坛,并将自己多年在外工作的见闻编写成了引人入胜的回忆录【伏尔加风韵·俄罗斯】。

在书中,他与妻子王佩蒂以及另一位作者朴扬帆记录了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当然也包括众多俄罗斯人物。

在这本书中,李景贤将那位严酷冷峻、一言一行坚定的普京称为「大帝」。据笔者统计,这可能是国内最早使用这个绰号来形容普京的人。

普京本人也意识到,在中国有很多人喜欢他、敬仰他,私下里称呼他为「大帝」。他的行事风格与俄罗斯历史上的彼得大帝相似,这也是李景贤称呼他为「大帝」的重要原因。

彼得大帝曾说:「如果上天再赐予我一些年华,我将使圣彼得堡变成另一个阿姆斯特丹(荷兰首都,世界第一大港口)。」

而普京的豪言壮语是:「给我20年,还给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普京无疑是俄罗斯能够从苏联解体的泥潭中崛起,重新成为世界顶级强国的不可或缺的功臣。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俄两国作为邻居和长期的友好合作伙伴,应当紧密携手,共同应对国际上的各种挑战和机遇,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这也是李景贤先生所期望的。

即便李景贤先生已经退休,但我国的外交事业仍需要更多的人才。他之所以「退而不休」,正是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外交工作和后备人才培养贡献一份余热。

年轻一代也应当在各自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明确自己在国家全面发展中的定位,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祝愿李景贤先生健康长寿,愿中俄友谊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