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蒋经国蒋纬国兄弟俩从小感情笃深,分隔十几年重逢时感觉怎样?

2023-12-24历史

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炮轰总统府,情形十分险恶,而这时恰值蒋介石在浙江家居。

孙中山脱险后,急电蒋介石前来,电文是:

「宁波、江北岸、引仙桥、10号:蒋纬国先生。事紧急,盼速来。孙文,巧。」

这时蒋纬国年仅6岁,蒋介石竟把他的名字,留作与孙中山通讯时使用的代号。

孙中山发电报给蒋纬国,就是发给蒋介石,孙中山用蒋纬国的名字与蒋介石联系,对于蒋氏兄弟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骄傲的快事。

然而,蒋介石对蒋纬国的钟爱,由此可见一斑。

蒋经国、蒋纬国虽然是否为亲兄弟不得而知,但幼时两人就情谊甚笃。

1925年以前,蒋介石还只是一位青年将领,蒋经国和蒋纬国两兄弟,有时就被父亲带在身边。

在外作战,有时一切食宿都简陋,蒋介石睡觉时,也仅能睡在临时搭的行军床上,碰到冬天天冷,没有暖和的铺可以睡。

蒋介石的行军床太窄,兄弟二人只能有一个人跟父亲挤在床上,另一个必须睡在冰冷的地上。

每到这个时候,蒋经国都会让弟弟睡在床上,自己睡在地上。以后次数多了,蒋介石过意不去,就协议两兄弟,轮流睡在床上。

有时候,蒋纬国在地上睡了一夜,醒来时嘴唇发紫,蒋经国会上去揉揉他的面颊,拉住他的手,教他跳跃暖身。

两兄弟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感情却很好。

1926年,蒋介石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誓师北伐。

此时,蒋经国赴苏联留学,蒋介石便把次子蒋纬国带在自己身边,和陈洁如生活在一起。

在蒋纬国11岁时,蒋介石与陈洁如宣告仳离,随即陈洁如离开上海赴美国「进修」。

蒋介石又把蒋纬国交给姚冶诚,带到苏州,拜吴忠信、王唯仁夫妇为「干爸」「干妈」。

他起先住在吴家,蔡贞坊七号院的房子盖好后,姚冶诚便带纬国住进去。蒋纬国从此进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小学、中学就读。

1927年,蒋纬国被送到苏州托养给吴忠信夫妇不久,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这样,在蒋纬国的家庭生活中,又多出个「继母」。

苏州求学的八、九年间,是蒋纬国生活较为安定的一段时日,幼年时代的颠沛流离告一段落,正规化的学生岁月开始了。

1931年,16岁的蒋纬国中学毕业,立志从戎,于是打算去报考军校。

不料这一年,他暑假割治扁桃腺,流血过多,遵医生所嘱,暂时不能从军。

蒋介石安慰深感失望的蒋纬国说:「既然决定做一个现代的职业军人,不妨先打好理工基础,懂得政治、经济、社会之后再为伍。」

这样,蒋纬国就进入东吴大学攻读,先在理学院,后入文学院,整整学习了4年。

由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一度失和,蒋经国长期滞留苏联,蒋介石对在身边的蒋纬国给予了深深的父爱。

此刻,蒋纬国还不无回恋地告诉哥哥:

「从小,父亲就是我最要好的师长、最要好的朋友!他只要在家就会教我读书、陪我练字,我们之间无话不谈。

他从不曾打过我或大声责骂,是对是错,他都会清清楚楚的从正面教导我,我们之间没有代沟!

我最记得,每当他在前方打仗打得最危急、最激烈时,或当他遭受国内外各方大压力时,他总喜欢把我叫到他身边,以纾解他所承受的压力。」

知道父亲宠爱弟弟,蒋经国此刻并无嫉妒,由衷地为他高兴。

「后来呢?后来你是怎么过的?」他饶有兴趣地问。

蒋纬国告诉他,1936年他接受了蒋介石的安排,携带着朱家骅介绍函,远赴德国留学,研习军事。

也就在这年年底,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主张「联共抗日」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兵谏」,扣留于西安。

蒋介石一度不抱「生还」之希望,「遗书」于宋美龄:

「对于家事,他无所言,唯经国、纬儿两儿,余之子亦即余妻之子,望视如己出,以慰余灵。」

蒋介石「临终」而牵挂不能释怀者,「唯经国、纬国两儿」。

这时候,蒋经国尚留苏联,蒋纬国亦在德国,蒋介石之「舐犊之情」,跃然于字里行间。

蒋经国现在听到父亲的所言所行,感动得涟涟泪下。

蒋纬国于1936年底抵达德国后,先入柏林大学学习德文四个月,并在一德国贵妇人处熟悉礼仪三个月。

以后又以中国陆军少尉之阶衔,在德国分别随侍国民党「军事泰斗」蒋百里、德国第七军团司令官冯.莱谢劳学习约三五个月,并在德装甲部队见习。

1937年秋加入德国山地兵师第98团受训,从二等兵升至班、排长及教导连连长等职,现在正请假回国。

蒋纬国去学军事,无疑走的是「经武」这条路,蒋经国知道父亲在内心里对于「经文纬武」这一初衷并没有改变,现在既已回国了,他便不再像在苏联那样掩饰自己的思乡思父之情了。

此刻,他更希望尽快见到阔别12年的父亲,至于那苦命的母亲毛福梅,他倒在于其次了。

于是,他不再在香港久留,直接坐船前往上海,再奔南京,去见已经君临天下的父亲蒋介石了。

蒋氏父子【第40期】

蒋纬国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