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邓大军浴血七天反杀黄维:小米加步枪对战精锐摩托化兵团的奇迹

2023-12-13历史

导读

  • 在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是歼敌最多,影响最大的;

  • 面对气势汹汹倾巢而出的黄维兵团,刘邓大军横刀立马毫不畏惧;

  • 没有重武器,刘邓如何奇迹般挡住黄维北进的摩托化部队?

  • 三挡黄维两战浍河,小平同志说:中野就是打光了,这代价也是值得的!

  • 中原野战军猛将精兵尽出,淮海一战定鼎半壁河山。

  • 且让本文为您一一道来!

    一、刘邓大军攻占宿县,扼住了国民党徐州「剿总」的喉咙

    1948年9月,华野解放山东省会济南。同月,东北野战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发动辽沈战役,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歼灭了国民党东北「剿总」的六十万大军,解放了全东北。

    中国革命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不仅超出了全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预期,甚至也超出了毛主席、党中央的预期。

    11月11日,毛主席在给东野首长林、罗、刘、谭的电报中满怀信心地写道: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背叛人民开始,为了这一天,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和党的领导下,已经前仆后继,英勇无畏地奋斗了二十一年!

    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在全国的重兵集团只剩下了盘踞平津的傅作义集团和盘踞徐州一带的刘峙集团。

    总兵力达八十万人的刘峙集团,是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国民党嫡系部队,也是蒋介石赖以打内战、反人民的看家老本。

    毛主席和华野、中野的将士们十分清楚,打掉刘峙集团,就等于打断了蒋介石的脊梁骨,让他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

    淮海战役的构想最初是粟裕大将在济南战役获得全胜之后提出的,即在淮安—淮阴区域内组织一次作战,消灭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徐州,使得山东,江苏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8年9月24日,粟裕大将向军委发电,提出:「为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江边及津浦沿线……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5日,我中原野战军(即刘邓大军)在攻克郑州之后南下商丘,揭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

    此时,由于华野西兵团在豫东战役中消耗很大,东兵团打完济南亟待休整,均不适合连续作战,淮海战役的作战目标仍然是打掉海州、连云港一线的黄百韬第七兵团。

    因此,刘邓南进的意图主要是分散在徐州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的注意力,为华野歼敌创造条件。

    然而,出乎刘邓意料之外的是,中野只不过在商丘以东的张公店打掉了第四绥靖区的一个师,竟然就把在徐州的刘峙吓坏了,连忙命令在商丘的孙元良兵团火速南撤到宿县,同时又命令邱清泉和李弥死守徐州「护驾」。

    此时,刘峙已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心只想保存实力,全然顾不上已经被粟裕包围在碾庄的黄百韬兵团了。

    商丘被刘邓占领后,在淮海战场上出现了中野和华野两大主力夹击徐州的态势。

    刘峙之所以要让孙元良守好宿县,就是因为宿县位于徐州和蚌埠铁路的中段,南距蚌埠只有不到100公里,北距徐州也不过80公里。

    万一徐州战事吃紧,刘司令可以随时南逃宿县。要是宿县也守不住,那么立马逃到蚌埠也是没有问题的!

    自从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刘峙一向畏敌如虎,有「长腿将军」之称,此时淮海战役尚未全面展开,就已经给自己布置好了退路。

    刘峙这样的布置虽然看起来非常窝囊,其实却是无功无过,很不好对付。因为孙元良兵团蹲在宿县,李弥邱清泉蹲在徐州,三个兵团二十多万人马扎堆,加之徐州城坚池深,很不好打。

    如果刘峙带着这一大坨人马跑到淮南,按照当时的情况,无论是中野还是华野都拦不住,敌人主力跑到淮南之后,对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将会造成很大的困难。

    照这样的布阵,除了黄百韬兵团注定走向全军覆没之外,国民党倒不至于输得过于难看。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解放军的神助攻出现了。

    眼看刘司令胆小如鼠,国军扎堆自保,像极了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在南京的蒋介石终于再也坐不住了,11月10日,他命令杜聿明代替刘峙指挥徐州「剿总」所属部队,顺带下达了两道命令:

    一、命令李弥、邱清泉两兵团立即从徐州出发向东攻击推进,去拯救已经危若累卵的黄百韬兵团;

    二、命令孙元良兵团从宿县北上,接替邱李兵团防守徐州。

    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美事,宿县可是国民党徐蚌战略布局的枢纽,位居河南、安徽、江苏三省交界要冲,不仅贯通南北,而且连接东西。

    原来孙元良兵团五六万人盘踞在宿县,对于刚刚出山没多久的刘邓大军来说并不好打。结果蒋介石硬把孙元良拉走之后,宿县就剩下一万来人。

    11月15日下午17时,中原野战军3纵(司令员陈锡联)在9纵一部协同下开始向宿县发动进攻,只打了不到12小时就攻占宿县,国民党守军25军第148师、交警16总队等1.2万余人被歼灭,「津浦路护路副司令」兼宿县防守司令张绩武被活捉。

    宿县落入刘邓之手,切断了徐州和蚌埠之间的联系,并造成从南面包抄徐州的态势。

    中野攻占宿县,使得原定在淮阴、淮安、海州地区展开的会战,发展为在以徐州为中心,陇海、津浦线两侧广阔地域内进行的大规模决战。

    杜聿明刚到徐州就收到一份惊喜,宿县丢了,这可是要命的大事!欲哭无泪的杜聿明只好命令已经进至阜阳的黄维12兵团立即出发夺回宿县,击败中野。

    整个淮海战场的中心已经不知不觉间从碾庄转移到了宿县,这时,对刘邓大军来说真正的强敌出现了。

    二、劲敌黄维兵团登场

    自从新一军、新六军在东北战场覆灭,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歼灭之后,黄维兵团拥有当时位列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以及第10、第14、第85军加快速纵队。全兵团共4个军11个师,加上战车团和工兵等特种兵,共约12万人。

    尽管之前和刘邓大军交手已经遭到一定损失,黄维兵团的火力依然强大,共装备24辆美制M3轻型坦克,10余辆装甲车,2个装备12门美制105mm榴弹炮的炮兵营。

    此外,黄兵团各军还装备了32门大口径榴弹炮,79门山炮和野战炮,40门战防炮,847门60mm以上口径迫击炮,各种型号汽车约500辆。

    作为黄维兵团骨干的第18军是国民党「三鼎甲」陈诚的起家部队,装备和训练都是国军中登峰造极的,堪称嫡系中的嫡系,其战斗力犹在同为「五大主力」的邱清泉第5军之上。

    18军是蒋介石打内战的急先锋,其骨干部队整编第11师在解放战争初期在章逢集曾经被刘邓大军打掉了一个团,此后在师长胡琏指挥下与华野多次交手,从来没有吃过大亏。

    而刚刚出山的刘邓大军重装备少得可怜。根据时任中原野战军参谋长的李达(55年开国上将)回忆,全军一共就2门野炮,42门山炮,4门战防炮,207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每炮可用的炮弹数量不超过10发。

    没有办法,毕竟当年为了千里跃进大别山,还是晋冀鲁豫野战军时期的刘邓大军把绝大部分的大炮都炸掉或者埋起来了。

    不仅刘邓大军差不多把所有的重武器都丢完了,随后加入中野的陈赓兵团部分兵力(编为第4纵队,约3万人)也只携带了很少的山炮和野战炮。

    这是因为之前陈赓带着部队在陕南豫西跟国民党军兜圈子时认为带着重家伙不方便,把大部分缴获来的重装备都交给了华野和徐帅指挥的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

    黄维兵团跟中原野战军相比,野炮数量16:1,山炮数量47:42,战防炮数量10:1,迫击炮数量4:1,榴弹炮和坦克完全碾压。所以至少在杜聿明看来,由黄维去击退中野问题是不大的。

    1947年7月,刘邓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不要后方,不要重装备,千里跃进大别山,此后又在鄂豫皖三省和白崇禧指挥的33个旅的国军硬刚了大半年,毕竟元气大伤。

    此次中原野战军参加淮海战役的七个纵队基本上相当于东北野战军师的规模(中野一个纵队下面只有2-4个旅),一个纵队少的一万二三千人,多的也就三万人。

    可以说,黄维兵团的人马数量和中原野战军相差并不大!

    从西南边的阜阳到东北边的宿县,步行路程是180多公里,这个距离部队急行军两天也能到了,对于黄维的摩托化兵团来说,更是不用半天。

    但这只是图上作业的理论数据,事实上蒋介石给黄维安排的路线河流密布:颍河、西淝河、芡河、涡河、北淝河、浍河、沱河……一共7条河流。

    不出意料的是,河上所有的桥梁都被解放军和民兵武装炸断或者拆毁了,在这样的地方摩托化部队的机动优势难以发挥,不仅需要工兵架桥,还要应付中野随时发起的袭击。

    首先黄维在阜阳的颍河渡口遇到了中野7纵20旅的阻击,根据中野司令部的命令,20旅原先在庙湾地区准备截击黄维,但得知黄维已经向南直扑阜阳之后,旅长吴忠果断决定,全旅南下,到阜阳堵黄维去!

    从庙湾到阜阳有几百里的陆路,全是弓背路,但刘伯承司令员早已命令7纵副司令员张国华在界首准备船只,让吴忠的部队能够顺河而下。

    好风凭借力,11月15日天麻麻亮的时候,20旅终于抢在黄维前面赶到了颍河渡口,顺带干掉了12兵团过河侦查的一个连。

    吴忠清楚地知道此刻聚集在河对岸的国民党军人数是他的15倍,但他的20旅也不是好捏的柿子,当年在章逢集,18军的那一个团就是他干掉的!

    就在12兵团密密麻麻的橡皮艇接近颍河东岸时,中野的各种火力猛烈开火,子弹嗖嗖地擦着河面飞过,迫击炮也打得又狠又准,橡皮艇毕竟不是登陆舰,中了机枪子弹或炮弹片之后立即翻的翻,沉的沉,就算侥幸有一些国民党士兵游到对岸,也成了20旅的俘虏。

    黄维在河对岸眼看进攻受挫急得跳脚,在他的命令下,12兵团数百门各种大炮一齐开火,无数弹雨划过河面,把20旅的阵地打成一片火海。

    打了整整一天,20旅的阵地岿然不动,12兵团多次渡河都告失败,黄维想不通这些解放军战士到底是什么材料做的,但他又不愿再和20旅过多纠缠,于是悻悻然命令全军掉头南下,想从南面几十里的涡流集过河。

    让黄维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吴忠简直就成了块粘着国军不放的牛皮糖,黄维走到哪他跟到哪,双方在涡流集又打了一天,黄维看着对岸的吴忠只能干瞪眼。

    20日早上,由于后续部队阻击阵地已经完成,也为了保留实力准备围歼黄维,吴忠主动让开一条路,让12兵团过了颍河,但没走多远,只听一声炮响,涡河畔又杀出一彪人马,原来是中野1纵2旅的部队已经等候黄维多时了。

    黄维毕竟不是菜鸟,他早知中野有备而来,再加上之前和20旅的交手已经学乖了,于是对着2旅的阵地就是一顿排炮,并出动大队人马佯攻,同时悄悄派出几个团从下游渡河,企图包抄2旅。

    2旅没防到这一招,阵地南侧的黄家庄被敌人占去,4团虽经奋力搏杀夺回了黄家庄,但也伤亡惨重,团长与政委身先士卒双双阵亡。

    由于原本作为二线预备队配置的4团损失很大无力再战,阵地正面的5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此时国民党军蜂拥而至,防不胜防,战斗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多处阵地爆发白刃战,鲜血洒满了涡河河岸。

    到21日黄昏时分,渡过涡河的敌军已有一个多师的兵力,5团被迫退守二线阵地,此时,几张轻飘飘的白纸出现,使得战况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已经被12兵团攻克的一线阵地上,黄维捡到了许多中野事先印制的传单,上面大书「活捉黄维」、「国军弟兄们,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解放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等口号。

    由于2旅拼得太猛,国军在涡河边尸积如山,河水为之变赤,使得黄维疑心1纵的主力就在附近,一旦和刘邓手下头号大将杨勇的1纵缠上,那么要脱身绝非易事。

    12兵团顿兵涡河南岸不敢擅动,又等了1天,直到22日早上收到蒋介石催促收复宿县的电令才再次出发。

    三、中野三挡黄维两战浍河,终于把敌人逼到了双堆集

    这一次,黄维又在淝河边遇上了杨俊生的1旅。

    杨俊生此人生性好斗,狂得不得了,当年任晋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7团政委兼团长时,动辄叫嚣「老子的团是天下第一团」。

    不过,狂有狂的能耐,狠有狠的底气,1944年5月,杨俊生的7团夜袭鬼子盘踞的清丰县,一口气消灭了4000多伪军加300小鬼子。

    八路军阵亡12人,受伤的不到百人。

    再次遇到好勇斗狠的主,黄维也急了,没想到这次遇到的对手一个比一个难缠!他把兵力梯次配置,向1旅的阵地发起一波一波狂澜巨浪似的冲击。

    国民党军被打垮一个营,上来一个团,被打垮一个团,上来一个师!炮弹打得像冰雹一样,仗着人多势众,不给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

    这一天打到中午,打头阵的1团已经渐露疲态,逼得杨俊生不得不把作为预备队的3团调了上来,这个黄维真是不好缠哟!

    杨俊生恨恨地把帽子攥在手里,这时纵队司令部的电话来了,杨勇司令员对杨俊生说:你们务必再坚持12小时!

    司令员都打电话来了,20旅、2旅都已经打过了,现在全纵队都在看咱们1旅的,那还有什么说的,打!

    杨俊生攥着驳壳枪带3团上了战场,在血与火的修罗场上,把10多个师的敌人硬生生拖了12个小时,战至午夜时分,1旅根据纵队的命令向板桥集西北方向撤退,让出了道路。

    到11月22日,黄维7天总共前进了140公里,距离到达宿县只有一步之遥,而碾庄的战斗在这一天已经结束了,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华野得以腾出手来,这使得黄维兵团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就在黄维坐失战机之际,在总前委驻地永城县周殷圩的刘、邓、陈首长已经对他磨刀霍霍了。11月22日晚上,刘、邓、陈决定再阻击黄维两天,到24日以后适当时机将其包围消灭之。

    12兵团通往宿县的最后一关叫做南坪集,但黄维绝不想知道的是,防守南坪集的是中野4纵,而4纵的司令员是他在黄埔的大师兄陈赓。

    黄维只觉得这股共军布阵有点邪门:竟然大剌剌把部队摆在浍河南岸,这不是摆明了要和国军背水一战吗?

    就凭共军区区几门山炮,焉能阻我?11月23日清晨,12兵团以10军在左,14军在右,18军居中,85军殿后,在空军和坦克掩护下,向南坪集的4纵阵地猛烈进攻。

    陈赓确实是有备而来,针对黄维的强大火力,他对所有支撑性火力点或指挥所做了特别加固,所有能走坦克的道路都布置了路障,路障后面有地雷,还有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

    打头阵的18军上午对南坪集展开2次集团冲锋,炮火和炸弹迅速将南坪集夷为一片平地,但4纵的主力根本就不在南坪集的民宅里,而在民宅以南的田野里。

    想当然的18军打错了方向,在冲向假想的「共军阵地」时遭到埋伏在田野中,以逸待劳的4纵11旅突袭,步兵惨遭血洗,而坦克面对11旅临时燃起的火障无可奈何,只能在外围打转。

    无他,只因轻型坦克底盘低,装甲薄,坦克兵害怕点燃油箱给坦克陪葬。

    此时黄维和陈赓在这个小小的南坪集都已经用足了吃奶的劲,下午2点,据守杨庄的31团2营6连全部伤亡,阵地被18军占去,然而攻入村子的国军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31团团长梁中玉就带一个连杀到,刺刀对刺刀地把敌人撵了出去。

    同时,黄维派出向南坪集侧后迂回的2个团也遭到守在那里的11旅32团痛击,不逞而退。

    23日当晚,由于各纵主力已先后赶到,刘、陈、邓首长作了大胆部署:令4纵放弃南坪集,转至徐家桥、朱口、伍家湖、半埠店一线,在浍河北岸让出一块地方,诱黄维兵团进入预设在宿县西南的袋形阵地。

    24日早上,12兵团渡过浍河,分路向4纵10旅防守的朱口、伍家湖、徐家桥阵地进攻。

    10旅旅长周希汉是陈赓麾下的第一号大将,当年还在太行山386旅时期周希汉就是陈赓的参谋长,周希汉身材高瘦,人称「瘦子」,与「瘸子」陈赓相映成趣。

    就是这样的瘦子、瘸子和政委王新亭「瞎子」组合,把山西的鬼子打得几乎崩溃,恼羞成怒地在装甲车上刷出了「专打386旅」的标语。

    10旅的打法比11旅更刁钻,放过坦克专打步兵,而浍河北岸的道路简直是一片泥泞,即使坦克再多也无用武之地,失去步兵掩护的坦克瞬间变成了任人宰割的菜鸡。

    从驻马店千里迢迢赶到阜阳,连渡7条河流,又与中野1纵、4纵连番激战,此时12兵团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就算最强的18军也军心动摇。

    黄维登高而望,发现4纵的阻击阵地从浍河以北连绵展开,不见边际,心头如压了一块大石。

    与此同时,各军纷纷上报,兵团侧后方陆续发现解放军大部队,显然是中野14万大军正从四面八方追击而来。

    黄维并不怕中野,但他却怕如陷入与中野的持久战会遭到华野的夹击,于是掉头撤回了浍河南岸,并向东南方向撤退。

    奇葩的是,在一片混乱之中,黄维发现自己司令部的作战处长突然不见了,是投共了?还是迷路了?还是被俘了?为了找到这个作战处长,十多万大军竟然在原地等了一天。

    兵贵神速,而在黄维看来行军打仗却如同儿戏,为此后来18军军长杨伯涛在回忆录中对黄维十分不满。

    刘邓首长立即命令全军转守为攻,以7个纵队加两个独立旅的兵力趁夜色全面出击,混战至25日夜间,终将黄维兵团包围在宿县西南的忠义集、王朱庄、马家楼、双堆集一线东西不到10公里、南北不到5公里的地区。

    11月25日,是一个淮海战役中十分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杜聿明向蒋介石建议,从浦口方向再加强五个军,再加上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的力量,和黄维兵团实施南北对进,夹击宿县。

    如果杜聿明的意见得到贯彻,那么中原野战军的兵力再增强一倍,也势必难以承受国民党近20个军的合力围攻。

    但是,蒋介石承诺给杜聿明的3个军最终没有兑现—原定投入淮海战场的宋希濂第14兵团被白崇禧借故扣留在汉口,桂系从来和老蒋不是一条心,此时乐得看他出丑。

    为了实现中央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的意图,遵照总前委指示,中野毅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在华野协同下,与黄维兵团进行决战。

    四、双堆集残阳如血

    黄维是兜住了,但他横下心用坦克和大炮布成铁桶阵,等待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救援,中野的火力不足,打不动他的乌龟壳。

    在得到华野7纵、13纵和炮兵的增援后,刘邓首长于12月5日下达对敌人的总攻命令,各部队提出:哪怕1个旅编成1个营,也要为全歼黄维兵团战斗到底!

    双堆集一战事关淮海全局的成败,敌人虽然强大,但中野除了硬打别无选择。

    邓小平政委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歼灭了南线敌军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可以取得全国胜利!这代价是值得的。」

    12月6日下午4点30分,中野、华野各纵队在炮兵强大火力掩护下开始向黄维发动总攻。至12月14日攻占了黄维的核心阵地。15日黄昏,黄维乘坐战车向西狼狈突围,因车辆故障最终被我军俘虏。

    经过20天的血战,国民党军第12兵团全部被歼灭,此时,纵横不过十余里的双堆集尸横遍野,遍地殷红,落日西沉,犹如血染。

    从11月8日南下阜阳到12月15日全军覆没于双堆集,国民党反动派当时最强大的兵团只存在了一个多月就从淮海战场上彻底消失了,12万人基本被全歼,而中原野战军和参战的华野部队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解放战争最惨烈的一役当属淮海战役,而淮海战役最惨烈的一役莫过于双堆集。毛主席在淮海战前即高瞻远瞩地预言:「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果然,双堆集战役结束后不过二十多天,淮海战役即胜利结束,又过了十余天,平津战役胜利结束,至此国民党在长江以北再无可战之兵,而蒋介石亦于淮海战役结束后六天黯然「下野」。

    蒋介石赖以反人民搞独裁的老本,在淮海战役中输了个精光。

    向在淮海战役中,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们致敬!共和国烈士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