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中医使用连陈汤治疗肥胖T2DM(痰湿内阻型)有什么临床疗效?

2023-12-07养生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被列为世界十大慢性疾病之一。

目前DM全球患病率为10.5%,预计2045年达到12.2%。我国是DM人数最多的国家,成人DM患病率为11.2%,且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DM引起的代谢紊乱可以对各器官系统造成损害,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DM已然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占DM的绝大多数。90%的T2DM患者都表现为超重或肥胖,肥胖是T2DM的先行因素,也是T2DM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长期肥胖的人,患T2DM的风险也增加。

肥胖T2DM病因机制复杂,仍未完全明确,但多被认为是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其关键的病理基础。目前针对肥胖T2DM的治疗,西医主要选择兼有减重作用或对体重影响比较小的降糖药物,如双胍类、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及α-糖苷酶抑制剂,必要时也会行手术的方法达到调节代谢的目的。

这些治疗手段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大都有一些副作用,且在改善症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肥胖T2DM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 调节肠道菌群成为治疗肥胖T2DM的潜在新途径。

中医药治疗肥胖T2DM历史悠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药效温和等治疗优势。多项研究证明,中医药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群、改善肠道通透性、提高肠道免疫功能发挥改善糖脂代谢、减轻IR的作用。 中医药靶向肠道菌群治疗肥胖T2DM成为热点研究方向。

T2DM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仝小林院士结合现代DM的疾病特点和发展规律,将DM重新命名为「糖络病」,将以肥胖为根源的T2DM归属于「脾瘅」的范畴, 并指出其演变大致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

医师基于长期的临床经验,亦认为肥胖T2DM患者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机体处于一种郁滞、壅滞的状态,早期表现以「痰郁」「湿郁」为主,确立了「祛湿化痰、健脾和胃」的基本治疗原则, 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创立「连陈汤」,临床用于治疗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患者。

肥胖T2DM西医病位在「胰」,中医病位在「脾」。脾位居中央为孤脏以灌溉四旁,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脾主运化水液,为水谷精微代谢的主要脏腑。若脾运健旺,则气血充盛,五脏正常运行。若脾失健运,精微不化,输布障碍,不能布散周身,则致水湿停聚,痰饮内生,日久发为肥胖T2DM。

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肾主水,主司开阖,水谷精微代谢亦有赖于肾。 水液入胃后,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对水谷精微布散转输,上归于肺,肺通调水道,宣发将水液布散体表,肃降将水液下输肾和膀胱,肾摄纳水液,通过蒸腾气化作用,一方面将清者再度上输,另一方面将浊者从尿道排出。

肥胖T2DM患者年老体衰,素体肾亏,或病程日久及肾,肾气化失职,开阖不利, 水液转输代谢失常,致清浊难以升降,酿生痰湿,痰湿之邪伏于体内,耗伤正气,阻滞气血运行,瘀于肾络,进一步损伤肾脏蒸腾气化功能。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讲,脾肾功能失调为肥胖T2DM发生、发展的原始动力,痰湿之邪为肥胖T2DM的主要病理因素,并贯穿疾病始终。 研究发现,肥胖T2DM患者以痰湿型最为常见。

经横断面调查及分析指出,肥胖T2DM患者中医体质以痰湿质为主,构成比占27.5%。【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知脾失健运是痰湿形成的关键环节。【灵枢·本输】记载:「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肠道菌群与脾胃生理病理相似相通,互相影响。

在生理方面,肠道菌群居于肠中,其增强免疫、促进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的功能与脾胃调节水液代谢、化生气血的功能相呼应。在病理情况下,肠道菌群紊乱最先表现为脾胃受累,出现腹泻、便秘、纳呆、腹满腹胀等症状,脾胃既虚,水谷精微运化失调, 进一步加剧肠道菌群紊乱,形成恶性循环,为肥胖T2DM的发生、发展提供病理基础。

肠道菌群与脾胃的关系为临床从「调脾」改善肠道菌群治疗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提供理论依据。 医师从事内分泌临床研究二十余年,发现肥胖T2DM患者大多表现为倦怠乏力、头身困重、脘腹痞满、大便粘腻,认为此类患者为痰湿之邪作祟。

肥人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腻,加之骄逸恶劳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损伤脾气,致使水谷精微运化无力,气血津液输布异常,膏浊脂淤积体内,酿生痰湿。痰湿之邪既成,清浊难以升降,壅滞中焦,而成「糖毒浊邪」,发为消渴之症。

医师针对痰湿这一关键致病因素,确立祛湿化痰、健脾和胃的基本治则,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创立连陈汤,临床应用于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连陈汤由半夏、茯苓、陈皮、炒白术、泽泻、黄连、佩兰、荷叶、绞股蓝、红曲、炒神曲组成。

君以半夏,辛温性燥,善于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臣以陈皮、白术、茯苓、泽泻、荷叶、佩兰,陈皮理气行滞,寓有「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与半夏相配,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

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渗湿以助化痰之力,二药合用体现「燥湿渗湿则不生痰」之理。 泽泻甘寒而利湿浊,予邪气以出路,令湿浊从小便走泻,渗利下焦湿邪,荷叶升发清阳,宣发上焦湿邪,佩兰芳香化湿,苦燥中焦湿邪,三药巧除三焦之湿邪,使水液运行得以通畅。

少佐黄连,其性苦寒而化痰浊,防温燥之品生热之弊端;绞股蓝、红曲、炒神曲健胃消食、泄浊降脂,引诸药入中焦,共为使药。 全方化痰湿而不生郁热,泻浊气不伤真阴,寓补于舒,寓泻于补,虚实兼顾,寒热并调,共奏祛湿化痰,健脾和胃之效。半夏:【本草纲目】记载:「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半夏。

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研究发现,半夏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类、甾醇类、氨基酸类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祛痰、抗炎、抗菌、抗肿瘤、降脂等多种药理学作用。

医师在研究半夏及其炮制品对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时发现,半夏可显著抑制TNF-α、IL-6等炎性因子的分泌,其作用强度与炮制和提取溶质有关。 此外,有研究发现,以半夏为君药的半夏泻心汤有效降低T2DM大鼠血糖,改善IR,修复胰岛β细胞损伤,并恢复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调节肠道菌群紊乱。

陈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根据产地的不同分为陈皮和广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陈皮主要活性成分包括: 黄酮类化合物、多酚、挥发油类、生物碱,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发挥了重要的药理活性作用。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的作用。研究发现,黄酮类主成分对代谢也产生一定影响,经过实验证明, 黄酮类主成分可通过上调与能量相关的肠道菌群丰度,促进肠道菌群产生丁酸,进而调节脂质代谢。

陈皮的挥发油类、生物碱、多酚等有效成分也被证明具有化痰平喘、氧化脂肪、降压等功能。 白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衍义】言其:「粗促,色微褐,气亦微辛苦而不烈」,归脾、胃经,【药性赋】曰:「其用有四:利水道,有除湿之功,强脾胃,有进食之效,佐黄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实有消痞之妙」,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

白术含有挥发油类、多糖类、氨基酸、内酯类等有效成分。 这些有效成分表现出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包括降糖、调节免疫、改善胃肠道功能、抗炎、抗肿瘤、保护肝细胞、保护神经等。

有研究显示,白术煎剂有效抑制病菌生长,主要影响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之功,是民间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 在临床中广泛用于医治小便不利、心悸不宁、痰饮、水肿等病症。

茯苓的药理成分以三萜类化合物和多糖类化合物为主。在探究茯苓多糖对T2DM大鼠MAPK通路及IR的影响实验中发现,茯苓多糖可以降低T2DM大鼠血糖,改善血脂水平,减轻IR。 此外,茯苓多糖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抗炎、护肝等重要作用。

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发挥利尿、抗肿瘤、镇静等药理活性。泽泻:【神农本草经】曰:「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并将其列为上品。【药类法象】言其为「除湿之圣药」, 【药品化义】载其:「除湿热,通淋浊,分满痞透,透三焦蓄热停水,为利水第一良品」。

泽泻的主要药理成分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有益的药理作用, 包括抗炎、抗补体、抗高血脂、降糖、抗肿瘤、利尿等。从泽泻提取出来的糖类成分被证明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作用,进而改善血糖、血脂。

研究证明,泽泻通过多个靶点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糖尿病作用。 佩兰: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之功。

【用药法象】云:「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木犀草素、豆甾醇、β-谷甾醇为佩兰的主要活性成分。 研究证实,木犀草素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改善IR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豆甾醇具有显著的抗炎特性,可以通过NF-κB和NLRP3炎症小体介导炎症因子的分泌。β-谷甾醇具有抗炎、降脂、调节免疫、保肝、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肿瘤等作用。 荷叶:味苦辛,性凉,归心、肝、脾经,具有清暑利湿、健脾升阳之功效。

【本草纲目】言:「荷叶服之,令人瘦劣」,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多糖等,具有减重调脂、抗氧化、抑菌、降糖等多种药理学功能。 红曲:红曲是一种以粳米为原料,利用红曲霉菌发酵而成的特殊产品。

药理学研究发现,红曲具有调节胃肠道、降压、增强人体免疫力、抗骨质疏松等多种生物学作用。红曲富含天然的他汀结构,能够降低血浆中TG、TC、LDL-C含量, 并且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屏障、肠道炎症、抗氧化等多种途径发挥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除此之外,红曲也被证明具有抗肥胖、降血糖、抑菌的作用。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包括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其中以小檗碱含量最高。

研究表明,小檗碱参与调节各种代谢过程,例如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IR、抑制脂肪生成、减轻肝脏脂肪变性、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等。 小檗碱还发挥抗癌的活性,抑制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黄连碱在黄连中的含量仅次于小檗碱,与小檗碱具有相同的母核,具有抗炎、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胃黏膜等活性。 绞股蓝:味苦,性寒,归肺、脾、心、肾经,具有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之功。

绞股蓝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等,具有调脂、降糖、降压、保护神经、调节免疫、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通过实验证明,绞股蓝皂苷可以降低肥胖小鼠体重,抑制脂肪细胞肥大,并且降低厚壁杆菌与拟杆菌比例,增加有益菌群丰度,进而改善代谢紊乱。

神曲: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本草新编】:「下气调中,止泻,开胃,化水谷,消宿食,破症结,逐积痰」。 神曲富含消化酶、维生素B复合体、麦角甾醇、挥发油等活性物质。

研究发现,神曲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胃排空速率,刺激胃酸产生和胃肠蠕动,明显改善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郑敏思研究证实,神曲改变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并引起SCFAs变化,发挥调节免疫的作用,并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