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面「春」而「生」

2024-03-05文化

登春台五階,讀好書一本。今天分享作者十余年在普洱茶領域「深耕」得來的成果【生熟有道】,@薄荷實驗出品。

中國是茶的故鄉,無論是「琴棋書畫詩酒茶」,亦或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茶」的身影總是位列其中,從未遠離中國人的生活。唐代陸羽在【茶經】裏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每逢驚蟄一到,生長於南方大地上的叢叢嘉木便綠芽萌動,先報春來早。全世界已發現百余種茶樹,在中國就有60種以上,而又以地處北回歸線南北附近,屬副熱帶雨林氣候地帶的雲南省為最多,這裏天公作美,高峻的地勢,起伏的山巒,造就最適合茶生長的環境。

每當我們聊起雲南茶,許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因產地雲南普洱而得名的普洱茶,中國特色名茶之一,是雲茶亮麗的名片,獨特的地理孕育與寒、溫、熱的環境變化間,孕育了一杯馥郁滋味,湯如琥珀,古老而溫潤,茶香入口,口腔遍生津,可清飲或混飲,經久耐泡的特性也生出品飲藝術 。其歷史也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的先民濮人就以茶獻給周武王,古濮人馴化栽培的茶樹遺留也成為了「活化石」。

簡單的一品「茶」味,竟融合了空間與時間、用水與火候、器具與溫度,從而成了「道」,雲南紅土高原上的普洱,升騰起獨特茶氣氤氳,因制作工藝,特別是發酵程度的不同,成就出湯滋味、口感等各美其美的普洱「生熟之道」。物質、飲食、消費和影視人類學為主要研究領域的張靜紅教授,以敏銳的目光和種種工作契機看到了中國普洱的價值和特殊性,開展了深入的調查研究,也深度的經歷了普洱國內的「黃金年代」。

對於90後一代應該是有些印象,跨世紀前後的十年多時間裏普洱曾紅遍大江南北,悠久的茶馬古道及歷史是普洱茶深厚的文化積澱,獨特的功效灌註健康改變,讓其成為最具歷史感、最神秘、最原生態、最具品飲價值的中國茶,更是跨界投資和收藏領域,大量民眾瘋狂追捧,也令普洱因炒作而價格飆升,對比今天的跨界來看,可謂遙遙領先。正是這個時期之後,張靜紅教授形成【生熟有道】首版,呈現其全面、細致的研究成果。

【生熟有道】英文首版獲國際亞洲研究學者大會 (ICAS)2013-2015年度英文社會科學傑出圖書獎,在相關主題作品中可謂得到最大的認可,也讓國際學術界看到了這一領域的重要研究價值。ICAS的頒獎詞說到,「該書引領讀者遊歷茶山、茶館和茶市,運用經典人類學方法進行敘述並輔之紀錄片再現。作者以‘江湖’為主題,引喻式地反映現實,並借此有效聯結起了當代中國正在發生的與消費、階層、知識表述乃至網路群體相關的諸多事件。」

自獲獎十年來,張靜紅教授從未停止她對普洱的繼續研究,將更新的研究成果書寫在茶山田野,對【生熟有道】進行了大振幅的修改修訂,近期中文版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薄荷實驗出版團隊出版,作為一個多年的飲茶和研究愛好者,我第一時間買來閱讀,也是第一次閱讀到以人類學研究手法記述的茶文化書籍,全新的視角,更深刻的呈現,豐富了個人的普洱茶知識積累,也感受到關於普洱茶更加值得期待的未來正在悄然來臨。

可能也是賴於中國茶的豐富與多彩,茶的各大類別一直以一種「潮汐」式的火爆走進百姓生活,幾年綠茶中的某幾個品種當道,幾年又換紅茶的幾個類別流行,亦像是一年的四季交替,【生熟有道】以「春生、夏熱、秋愁、冬藏」四季分四部份,八章內容富海研究邏輯的呈現,對普洱進行了一個全景式的展現,也對上一輪普洱茶的火熱進行了「追溯式」呈現並「解剖式」研究,明白了更多背後的邏輯,杯中小小一撮茶,暗藏玄機。

無論你是愛飲一杯者,還是投資收藏家,這本書是你深入普洱茶的最佳途徑,茶自身有著萬千奧妙,本就值得好好品嘗一味、研究一番,而茶本身之外的價值所在,更是充滿文化、商業等諸多元素碰撞的火花,其中充滿大量智慧與思路,「茶馬古道」依舊在,今時茶客商賈各不同,歷經四季輪轉,現在正是「冬」有所「藏」,不光越陳越香,亦是面「春」而「生」的又一時間節點,更是獨具時代特色的全新出發,一切都值得期待,【生熟有道】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