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佛洛伊德之死:因為連線,所以存在,沒有連線,生命不再精彩

2023-12-05文化

今天是日更寫作的第 666/700 天

你好,我是西陸華胥。

今天分享的聽書書目是【缺愛】,這本書指出,現代人普遍缺愛其實是存在感的缺失。

全書基於存在主義心理學,解析了人們的存在感是怎麽形成的、如何缺失的,以及缺失後帶來的痛苦如何減輕。

其實這本書被書名耽誤了,它並不是說缺愛的現象,而是探究了人存在的本質,直譯書名也應該是存在。

本書作者是新銳心理學家勞勃·納伯格,他也是法國知名精神病學家、心理分析師。

1.聽書筆記

01)人同時存在於三個世界。

周圍世界,也就是物理意義上的。

內在世界,指的是內在自我。

人際世界,跟周圍人組成的關系。

02)沒有人可以孤立存在。人必須存在於某一段關系當中。我連線,所以我存在。

每個人,都是眾多身份的集合。而每個身份,又都存在於某一段關系當中。所以,構建關系,本質上就是在構建自己的存在。

03)你跟什麽人,構建什麽樣的關系,這個過程本身就直接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會以什麽樣的方式存在。

04)存在感,是一個人最底層的需求,不管你是誰,曾經經歷過什麽,對存在感的需求,都一直存在。

2.聽書感想

馬克思說,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自然內容是我們生存的基礎條件,而社會內容是我們生活的現實境況,與他人的連線,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然選擇。

一個人終究無法離開群體而獲得更好的生存,一個人可以透過構建人際關系來獲得存在感。

存在感是一個人最底層的需求,不僅是現實世界的基礎,而且是精神世界的基石。

這本書中佛洛伊德的例子恰好可以說明。

佛洛伊德,著名心理學家,寫出【夢的解析】,成為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新基礎,他和榮格、阿德勒被稱為三位偉大的心理學家。

在心理學發展史上如此舉足輕重的巨匠,你知道他的結局嗎?

1923年,佛洛伊德確診患上口腔癌,雖然多次手術,卻依然無濟於事。

到後來,他已然不能正常說話,也就無法參加學術活動、社會活動,所以只能透過女兒安娜與外界聯系。

可是,隨著與外界的連線越來越少,陪伴在他身邊的,只有朋友送的一只牧羊犬。

但是隨著病情加重,佛洛伊德口腔組織壞死,嘴裏發出惡臭,這只牧羊犬也不再陪在他身邊,沒有進過他的房間。

1939年,這位做出劃時代貢獻的心理學家,用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像他的私人醫生說的,牧羊犬的離開,切斷了佛洛伊德與世界的最後一點聯系,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沒有存在感,即便是曾經輝煌,即便是開宗立派,即便是飽經風霜,佛洛伊德的精神世界仍然是崩塌了。

足以見得,存在感對於我們的重要意義。

我們的存在,與他人連線而形成的存在,應該是具有情感價值、實用價值,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有多少連線,有多深入的連線,就有多少價值,人生也就具有相應的意義;反之,價值感就不明顯,存在感隨之減弱。

因為連線,所以存在,我們在與他人的關系中體會到愛,體驗生活的美好。

而阿德勒所說的, 「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系」, 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我們存在於關系之中,幸福感、價值感由此而來,可同時煩惱也隨之而來。

所以,我們既要敞開自己,多去連線,連線身邊的人、社群的人,也要註意避免帶來損耗的連線。

特別是不要把愛抱怨、不作為、負能量的人請進自己的生命中,生活本就不容易,這樣的人會讓腦海陰雲密布,看不到明媚陽光。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