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排名前十的博物館,每個裏面的鎮館之寶價值連城

2024-07-16文化

10. 遼寧省博物館

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素以藏品豐富,特色鮮明而享譽海內外。建築面積 100013㎡,展廳面積 24000㎡,共有 117,660 件藏品,珍貴文物 63,689 件。其中尤以【曹娥誄辭】【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張旭的【草書古詩四帖】【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北宋徽宗的【草書千字文】【瑞鶴圖】等晉唐宋元書畫精品著稱。

鎮館之寶:玉豬龍

新石器時代的玉器,高15厘米,寬10.2厘米,厚3.8厘米。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它出土於墓葬中,成對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會地位、等級、權力的象征,也是按照一定規格制成的原始「禮器」。這件玉豬龍是已知紅山文化玉豬龍中形體較大,形制最規整的一件。

鎮館之寶:【簪花仕女圖】卷

【簪花仕女圖】卷局部

【簪花仕女圖】:唐代畫家周昉的畫作,縱46厘米,橫180厘米。此圖以工筆重彩描繪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鶴及辛夷花點綴其間。仕女皆體態豐腴、婀娜窈窕,盡顯端莊典雅的貴族婦女形象。這是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畫標本型作品。

鎮館之寶:元青花松竹梅紋八棱罐

元青花松竹梅紋八棱罐

元青花松竹梅紋八棱罐:元代瓷器,高39.7厘米,口徑15.3厘米。此器物直口,高領,斜直肩,鼓腹至底部略收。器型碩大,胎體厚重,略有變形。通體施青白釉,釉層滋潤,青花發色青中泛紫,淡雅柔和。底足砂底無釉。器物自上而下分五層裝飾:頸部裝飾一周錦地紋,頸部以下以八棱為界,分別裝飾折枝花;肩部裝飾一周折枝菊花、梔子花、一把蓮、折枝蓮花、折枝牡丹;腹部主體紋飾是卷草開光內繪畫松、竹、梅、滿池嬌;底部一周繪畫變體蓮瓣紋,各不相連。存世僅有兩件,堪稱國寶級的傳世孤品。

9.河南博物院

始建於 1927 年,其藏品裏商周青銅器最為著名,其次有玉器、陶瓷、石雕等。部份藏品在 1949 年 11 月被國民政府運往台灣,現在的台北故宮博物院有很多藏品都是當年從河南博物院轉移出去的精品。

鎮館之寶:武則天除罪金簡

武則天除罪金簡

武則天除罪金簡:1982年出土於中嶽嵩山峻極峰。金簡呈長方形,長36.2cm、寬8cm、厚0.1cm、重223.5g,上刻有銘文:「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它不僅是研究女皇武則天崇仙仰道思想的直接物證,也是研究武周時期社會意識形態的寶貴資料。

鎮館之寶:玉柄鐵劍

玉柄鐵劍

西周晚期的器物,號稱「中華第一劍」。1990年出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2001號墓(虢季墓)。它玉柄、銅芯、鐵身,集昨天、今天、明天於一劍,其發現標誌著作為社會生產力新代表的鐵器已經萌芽,預示著中國的青銅時代行將過去,宣告鐵器時代即將來臨。器物規格為通長34.2厘米,柄長12.2厘米,劍身長22厘米,葉寬3.8厘米,玉劍莖最大直徑1.8厘米。

8. 湖南省博物院

中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地方共建的八個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總占地面積 4.9 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 9.1 萬平方米,有展廳面積為 2.7 萬平方米,館藏文物 18 萬余件,尤以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書畫和近現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鎮館之寶:大禾人面紋方鼎

大禾人面紋方鼎

大禾人面紋方鼎:高38.5厘米,重12.85千克,1959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寨子山。鼎體呈長方形,口部稍大於底部,口沿外翻,兩耳豎立,鼎腹較深,有四個柱形鼎足,腹內壁近口沿處有銘文「大天」二字。其獨特之處在於四面各浮雕有一個醒目的人面作為主題紋飾,邊角還有象征性的角作裝飾,給人以肅穆崇高的美感。它是目前全國唯一以人面紋為飾的青銅鼎。

鎮館之寶:素紗襌衣

素紗襌衣

西漢長沙國利蒼的妻子辛追夫人的隨葬品,1972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辛追墓。它以素紗為面料,由蠶絲織造,沒有襯裏和顏色,絲縷極細,織作精美。整件衣服僅重49克,長132厘米,通袖長181.5厘米,可謂薄如蟬翼,輕若煙霧,是西漢時期紡織技術的巔峰之作,也是存世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藝最精湛、最輕薄的服裝珍品。

7. 山西博物院

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培育物件,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共有藏品 50 余萬件,以青銅、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畫、書畫等頗具特色,其中珍貴文物 40282 件(組)。

鎮館之寶:晉侯鳥尊

晉侯鳥尊

晉侯鳥尊:高39厘米,長30.5厘米,出土於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114號墓。尊作佇立回首的鳳鳥形,頭微昂,圓睛凝視,高冠直立,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特巧妙,裝飾精致豪華。鳥尊的蓋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彜」,表明它是晉侯宗廟祭祀的禮器。晉侯鳥尊是西周中期晉國重要的禮器,也是中國青銅藝術寶庫中的珍品,於2013年入選國家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名錄。它身上藏著「晉」從何來的秘密,據考證,其主人是第一代晉侯燮父,它代表了晉文化的源頭,也是山西博物院院徽的原型。

鎮館之寶:刖人守囿青銅挽車

刖人守囿青銅挽車

刖人守囿青銅挽車:1989年山西聞喜上郭村西周墓地出土。廂式六輪車,車廂頂有蓋可啟,蹲猴形蓋鈕,四角各立一只可轉動的鳥。前有帶活動插銷的車門,門旁立一刖人(砍掉左腳的犯人)。車廂四角和側面正中有伏獸。兩小輪被伏虎抱於腹中。全車有14種鳥獸形象,與【周禮】「刖人使守囿」的記載相吻合,全車能轉動部位達15處,構思奇特,制作精巧。

6. 陜西歷史博物館

於 1991 年開放,是新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2008 年被列入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是西北地方唯一一座央地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館藏文物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 1840 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

鎮館之寶:鴛鴦蓮瓣紋金碗

鴛鴦蓮瓣紋金碗

1970年出土於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共兩件。兩碗器壁捶作出上下兩層向外凸鼓的蓮花瓣紋,每層十片,上下輪廓相合,每一個蓮瓣單元裏都鏨刻有裝飾圖案,上層主題是動物紋,下層是單一的忍冬花裝飾圖案。兩碗內壁分別墨書「九兩半」「九兩三」。其可能是皇室用酒器,是已出土的唐代金碗中最富麗堂皇的。

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

鑲金獸首瑪瑙杯

1970年窖藏出土於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6厘米。由紅、棕、白三色相雜的瑪瑙雕成,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畫細微精確。它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還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被列入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5. 上海博物館

其陳列面積共計 12000 平方米,一樓為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和展覽大廳,二樓為中國古代陶瓷館等。館內藏品數量達 1020220 件,其中珍貴文物達 144142 件。鎮館之寶有大克鼎、子仲姜盤、上虞帖草書唐代慕本等。

晉侯蘇鐘

晉侯蘇鐘

晉侯蘇鐘:1992年出土於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共16件,其中14件被盜墓賊販賣給香港的文物販子,後被國家追回並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晉侯蘇鐘可分為兩組,每組8件,大小相次,排編成兩列音階與音律相和諧的編鐘。鐘上共刻銘文355字,詳細記載了晉侯蘇隨周厲王親征東夷部落的時間和功績,是對西周史料的重要補充。

鎮館之寶:西周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

又稱克鼎、膳夫克鼎,是西周晚期鑄造的青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它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大盂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並稱晚清「海內青銅器三寶」。鼎高93.1厘米,重達201.5千克,形制厚重,口沿微斂,方唇寬沿,腹略鼓而呈下垂之勢,腹壁厚實,大立耳,蹄足。鼎身的紋飾包括頸部的三組變形獸面紋、腹部的寬大波曲紋以及大立耳外側相對的龍紋等。鼎內壁鑄銘文二十八行,共計二百九十字,其字型特大,字形方整,行列整齊,舒展流暢,秀麗典雅,是西周中期書法的典範。銘文詳細記錄了膳夫克的家族史和因功受周孝王賞賜的故事,是研究西周奴隸制的重要史料。大克鼎於1890年出土於陜西省扶風縣,自1952年上海博物館開館後,便成為該館引以為豪的鎮館之寶,常年在一樓青銅陳列室展出。

4. 台北故宮博物院

又稱中山博物院,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館內藏有翠玉白菜、毛公鼎、散氏盤、快雪時晴帖、【早春圖】、【華子岡圖】、【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稀世珍品。

鎮館之寶: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清朝文物,長18.7厘米,寬9.1厘米,厚5.0厘米。它以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為原料,雕琢成白菜的形狀,栩栩如生,勝在做工精細、寓意吉祥,是台北故宮博物院備受歡迎且極具人氣的文物,也是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鎮館之寶: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創作的書法作品,縱23cm,橫14.8cm。該帖全文僅28字,卻被譽為「二十八驪珠」,被古人稱為「天下法書第一」。乾隆皇帝甚是喜愛,在帖上蓋了170個章。此帖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被乾隆合稱為「三希」,並位列首位。

3. 南京博物院

是中國建立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現為大型綜合性的國家級博物館、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它占地 13 萬余平方米,擁有各類藏品 432768 件,其中珍貴文物 371032 件,珍貴文物數量居中國第二,僅次於故宮博物院。

鎮館之寶:金獸

金獸:1982年出土於江蘇省盱眙縣南窯莊窖藏,是迄今中國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重9100克,含金量達99%。其外形像一只豹子,頭大尾長,眼睛炯炯有神,頸部戴三輪項圈,頭頂還有一環紐,全身遍布不規則圓形斑紋。它將古代金屬鑄造工藝和金器錘擊工藝兩種技法完美結合,實屬罕見,被譽為「國之瑰寶」。

鎮館之寶:透雕人鳥獸玉飾件

透雕人鳥獸玉飾件

1991年出土於昆山市趙陵山遺址77號墓中,為良渚文化時期的產物。主體是一個側身人像,有眼、嘴、鼻,頭上戴著冠帽,冠帽上為一束羽翎,反手拖著一只獸類,頂上頂著一只肥鳥,是中國出土最早的人鳥獸圖案透雕精品,可能與氏族首領主持祭祀的事件有關。

2. 中國國家博物館

簡稱國博,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是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中華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國博藏品數量為 143 萬余件,涵蓋古代文物、近現當代文物、藝術品等多種門類。

鎮館之寶:四羊青銅方尊

四羊青銅方尊

為商代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它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也是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方尊每邊邊長為 52.4 厘米,高 58.3 厘米,重 34.5 千克,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 4 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方尊邊角及四面中心線均置有聳起的長棱脊,使全器渾然一體。其整座器物的花紋精麗,頸部裝飾由夔龍紋組成的蕉葉紋與帶狀饕餮紋,肩部則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它的羊角與龍首是預先鑄好,然後鑲嵌在尊體外範中,再加以澆鑄而成,展現出高超的鑄造水平。

鎮館之寶: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

又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後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 年初春出土於河南安陽武官村。鼎高 133 厘米,口長 112 厘米,口寬 79.2 厘米,重 832.84 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其腹部呈長方形,立耳,折沿,四柱足,形制巨大、雄偉莊嚴、工藝精巧。鼎身四壁沿周緣及其足部皆裝飾有精巧的盤龍紋、饕餮紋等。鼎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它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有「青銅之王」「鎮國之寶」的美譽。

1. 故宮博物院

位於北京,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皇宮紫禁城,現有藏品總量 186 萬余件(套),涵蓋繪畫、書法、碑帖、銅器、金銀器等 25 大類,珍貴文物占藏品總數的 90%。1987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鎮館之寶【步輦圖】

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現藏故宮博物院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內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漢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誼的歷史見證。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博物館也具有很高的價值和知名度,例如三星堆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河北博物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