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大家說】徐穎宏:揚州美食「絲」露話語

2024-01-03美食

【來源:揚州網_揚州文化】

徐穎宏

在中國,當地餐飲與「絲」有千絲萬縷聯系的恐怕要數揚州了。揚州人在吃上重形講味,以刀工成形的各種「絲」是餐桌上的一道風景。

所謂「絲」,一定是比「條」更細,業內一般認為細於0.3厘米的細長料為絲。根據原料不同,采用疊切式、鋪切式和卷切式切成,對刀工的要求是粗細一致,避免大小頭和蜂腰出現,刀刀利落,防止連絲和碎頭。

幹絲是揚州「絲菜」中的頭牌,名氣既大又久遠。在清乾隆年間,揚州席上有一種菜肴叫「九絲湯」,豆腐幹絲外加火腿絲、筍絲、銀魚絲、木耳絲、口蘑絲、紫菜絲、蛋皮絲、雞絲等八種配料,由於豆腐幹絲在九絲當中未占「主角」位置,所以九絲湯只能看作是大煮幹絲的前身。

揚州幹絲聲名鵲起是在清末民初,當時的茶社幹絲供不應求。富春茶社不僅有大煮幹絲、雞汁煮幹絲、脆鱔煮幹絲,還做了提煉,將精切的幹絲用沸水反復澆燙,佐以嫩姜絲、蝦米、加入醬油、芝麻油等,既提升了供應速度,又以清淡爽口和價格稍低贏得茶客叫好,成為早茶桌上的當家「花旦」。

可燙可煮、可葷可素,是揚州幹絲贏得各地男女老幼喜愛的主因。揚州幹絲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原料以選用本地老字號「維揚」方幹為佳,淡黃方正,質地密實,彈韌兼具,豆香清純。刀工是幹絲菜品的精髓,煮的幹絲切成長柄火柴桿狀,燙的幹絲還得再細一些。煮幹絲講究帽子(配料)和湯汁(高湯)及湖蝦籽進行燒煮,使鮮味充分融入幹絲,風味極佳。上世紀末,富春茶社大煮幹絲被公布為「中國名菜」。多年來,大煮幹絲已成為淮揚菜的標識,是揚州廚師出訪表演的重要一環。歷史上,文人名家對揚州幹絲贊美頗多,朱自清曾寫道:「揚州是吃得好的地方。燙幹絲就是清得好,不妨礙你吃別的。」著名烹飪理論家陶文台贊曰:「清清淡淡質姿美,縷縷絲絲韻味長」;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題寫:「明月揚州有二分,幹絲揚州獨一份」。

揚州美食「絲」露話語,核心在刀工。文思豆腐是與幹絲齊名的揚州刀工菜,百年爆品。它的絲更細、湯更清、形更雅。此菜由清乾隆年間揚州天寧寺文思和尚首創,是將嫩豆腐切出若幹細絲與清雞湯配伍而成的羹湯,如今已成為淮揚菜刀工的代表作,揚州店家常常派出名師做巡回表演或席間演示,技藝欣賞與趁熱品嘗相結合,賦予淮揚菜更加迷幻的魅力。著名詩人楊煉曾數次陪同外國詩人來揚州領略美景和美食,他每次都提出要有刀工表演,這是揚州的「地方語言」,也具有「世界性詩意」。他吟句贊文思豆腐「砧聲聞如雨,腐絲品卻無。」如今,文思豆腐刀工也在演進,有青年廚師從表演的效果出發,練出蒙眼切豆腐絲,令觀者驚嘆。更多的廚師練出整體絲形花刀工,「菊花豆腐」眼下也呈怒放之勢。

揚州菜肴絲狀多見,不僅廚師刀工了得,許多家庭主婦也以刀工見長,切個肉絲、幹絲、茄絲、黃瓜絲、馬鈴薯絲、海帶絲手到擒來。盡管現在農貿市場有代加工,但不少家庭仍保留手工刀切,這裏有廚藝傳承,更有一份屬於老揚州的煙火情懷。家常菜中,韭菜炒肉絲、藥芹炒肉絲、雪菜炒肉絲、瓜姜魚絲、青椒馬鈴薯絲、青蒜百頁絲等都是滿口菜,很下飯。

館子裏的「絲菜」有不少上品。小覺林素菜館的三絲皮松就是一道純素美味。豆腐皮切絲與冬筍絲、香菇絲、木耳絲合匯烹製,色澤老黃、軟韌相濟、鹹鮮回甜。此前,我時常下班順路買一份回家,老少皆喜。

曾與一位老廚師閑聊傳統淮揚菜中的三絲皮松,他又說到三絲炒鴿松、三絲鱖魚卷,我一聽就樂了,這簡直是「三思」而行啊。他說,揚州廚師習慣用「絲」,很多叫三絲的,有時也不止三絲,但不管怎樣,雞絲、火腿絲、筍絲、冬菇絲、蔥絲、紅椒絲、瓜姜絲等都是常用的。

在揚州面點中,蘿蔔、南瓜、蓮藕等常常被切成絲,制作成包子、酥餅、爛面燒餅、春卷、油端等,絲絲入口,各美其美。揚州渡江路、甘泉路、國慶路、望月路沿街及周邊多家老牌砂鍋牛肉粉絲、鴨血粉絲店四季顧客盈門,以粉絲吸「粉絲」,硬是將世界美食之都揚州推向美食「絲」路。

作者簡介:

江蘇省烹飪協會副會長、揚州市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揚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富春集團總經理。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信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信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