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休寧·有滋有味 | 第十九篇:萬千石蛙龍王潭

2024-02-02美食

說到棘胸蛙,知者寥寥;再提起石蛙,不少人知道,因為叫聲像雞鳴,在徽州的民間,則管叫它石雞。

既為雞,總是拿來吃的,前面有一個「石」,必是山野之物。

幼時,長輩們聊徽菜,無不認為最好吃的是石雞,其鮮美,無出其右。他們津津樂道,我在一邊聽著,下意識地咽著口水。

一天,真拎回了兩只黑乎乎濕漉漉的家夥,其狀相當醜陋,一眼看過去,與癩蛤蟆長相甚近;仔細瞅,卻有不同;背部更黑黝、有小刺,頭寬、下唇突出…….

家裏人說,這就是石雞,難得吃到的,得用火腿燉。

我當時再有想象力,也很難想象這副模樣的東西能做成一道好菜。

燉了一缽,全家人吃得頗有儀式感,一招一式都挺莊重。我吃了一只腿,喝了半小碗湯,還有兩片火腿。

確實是好吃無比,要不然半個多世紀前的事情能記憶猶新?

家人都說我這個夏天不會生痱子、長疥子了。我聽了似懂非懂。

水韻 江玉斌 攝

父親還回憶起他小時候在老家下汶溪的山澗裏捉石雞的情景。它們喜歡生活在溪水邊的陰涼處,那些終日沒有陽光的仞壁上或石縫裏。怕光,一見光就趴著不動了,點著火把,一逮一個準。

在以後的日子裏,也吃過幾回,或清燉或紅燒,請吃的人都要眉飛色舞地隆重推出,還特別強調:道地野生的。

一桌人都作專註傾聽狀,吃時亦很小心,生怕漏灑一點。

現在,野生石雞是國家保護動物了,進入了【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可不能再捕捉、食用了。

隨著圈養繁殖技術的發展,石雞也實作了圈養繁殖。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飯店餐館都能吃到石雞,盡管它是一道傳統的徽菜。倘若紅燒,十來個客人,也就一人一筷子吧。

看來,它的養殖技術含量高,門檻不低啊!

這也引發了我對石雞圈養繁殖的好奇。

於是決定去一趟休寧的源芳鄉,聽說那裏的龍王潭有一個相當規模石雞養殖場,主事的人被稱為「石雞王」。

養殖場在一個山塢裏,一條小路曲曲彎彎地進去,路寬僅容一車。

山不高,林木蔥蘢;塢不深,流水淙淙。養殖場門口有一橫跨,上書:龍王潭石蛙。養殖大棚有數排,錯落有致。

我突然發現,這裏再沒有「石雞」二字出現,皆以「石蛙」稱之。在這樣一個正規的養殖基地,當用學名。到什麽山唱什麽歌,我也立馬改了口。

主人是王積祥、王國勇父子,兩人都有軍教生涯,真正的上陣父子兵。或許是那段經歷的熏陶,也可能是石蛙養殖的要求使然,這裏一切看上去都井然整潔清爽。

白墻上畫有鄉村風俗畫,與周邊的環境相映成趣。一面墻上繪有石蛙的幾種做法:清蒸、沸騰、功夫……有的我聞所未聞。

王國勇不在家,他一直在外面忙市場;王積祥快七十了,精神矍鑠,忙個不停。看來是兒子主外、父親主內的格局。

老王看我是個外行,就帶我從小蝌蚪看起。

大棚屋裏,幾縷微弱的陽光有氣無力地透漏進來。蝌蚪們如一個個小黑點,密密麻麻地伏在潮濕的地上,它們吃蔬菜,當然要剁得碎碎的。

一旦成為幼蛙,夥食就不一樣了,吃黃粉蟲,又叫麵包蟲,也是養殖出來的,營養豐富。

成蛙除了黃粉蟲,還吃蚯蚓。一般長到二兩,就可以賣了。龍王潭這裏的銷售量一年是三萬多斤。

「每斤多少錢?」

「一百五十元。」

想想飯店裏選單上一份石蛙(無論清燉還是紅燒)後面的「時價」二字,我真想在這裏大吃一回。

整個養殖場裏靜悄悄的,我想「聽取蛙聲一片」而不可得。老王笑著說:四月這裏最熱鬧,石蛙交配期,整個山塢裏一片叫聲,像多少面鼓在敲打。

池子裏怎麽都有一個地方蓋著一塊塊像木板一樣的東西?

老王見我奇怪,彎下身子,嘩啦一下將東西掀起,哇,像開了鍋一樣,藏在下面的幾百只石蛙轟一下躍起,四下奔跳,看得我眼花繚亂。

「石蛙怕光,整天躲在下面,像住進了房子,有安全感。只有在清晨天麻麻亮時和晚上天快黑時才爬出來。池子裏是黑黝黝的一大片,烏亮烏亮的。」

我註意到每個池裏都有一根管子在細水長流,另一根管子則把水排出。

水質對石蛙的養殖之重要我略知一二。兩年前,我曾采訪過一位環保工作者,他說:能養活石蛙的水是最沒有汙染的。

巍峨源芳 王麗秀 攝

這股山泉一路下來,鳥語花香,草深林密,無人之境。

光有水還不行,空氣、光照、雨水、溫度…….要模擬石蛙的野生環境何其難啊!

小王那年不知跑了多少地方,終於找到了這塊「寶地」。

他是個執著的人。本來在屯溪做生意,也能賺些錢;一癡迷上養石蛙,就一發不可收了,全家兩代人都成了養殖戶。

想起創業之難,老王感慨不已。2013年,一下損失了兩萬多只石蛙,後來才知道是經驗不足,池子是水泥的,沒有消堿,把石蛙燙傷,導致感染死亡。

百萬元的家當都在裏面啊,全家人哭成一團。

這是一種怎樣的絕望啊!

第二年,又遭遇老鼠鉆進來,把石蛙全部咬死。

經歷過這些,終於也都挺了過來,這對父子可真不簡單。

龍王潭石雞 聞雞起舞

休寧狀元宴裏把燉燒石蛙這道菜稱為「聞雞起舞」,意在表達古時讀書人的刻苦,我覺得形容他們父子的勤勞堅韌也妥帖,在養蛙的日日夜夜裏,也不知他們度過多少聞雞起舞的時光,其艱辛,一般人難以想象。

做成一件事談何容易。

這也是養石蛙雖附加值高,但養殖者小眾之緣由。

說起小王,老王口氣自豪:現在大事由他來定,他眼光看得遠。

鄉裏也很支持,幫助解決了許多困難。

龍王潭的石蛙現在是供不應求,發往京滬與南方的居多。在養殖場裏面的一眾包裝盒裏,最小的只有一只石蛙,二三兩重,不知在遠方有哪個老饕在等著接收?

一個古色古香的小盅,加幾片火腿與姜片,文火燉兩個時辰,盅蓋輕揭,清湯如許,香氣裊裊,肉質鮮美。

這滋補、這味道、這享受,非文字所能描寫。

許若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