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監護室作為醫院中最神秘且緊張的科室,這裏充滿了醫護人員與時間賽跑、與死神較量的緊張氛圍。門內,監護儀的跳動、輸液器的滴落、呼吸機的節奏共同構成了這個特殊戰場的獨特旋律。門內,醫護人員在此不僅要全力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還需及時為門外的家屬提供心理慰藉和支持。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重癥監護一科主任雷黎明教授,雖為一名「80後」,卻已憑借深厚的從醫經驗,深切體悟到重癥監護工作的艱巨與挑戰。在無數次搶救患者的危急關頭,她之所以能從容應對,背後凝聚的是她不懈的學習與實踐。每一次成功救治,都是對生命尊嚴的崇高敬意與堅實守護。為了能在生死攸關之際挽救更多生命,雷黎明教授帶領團隊緊跟醫學前沿,不斷學習最新醫療技術,不斷提升自身及團隊的專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患者在重癥監護室得到最有效的救治,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多元素滋養成長
深耕心血管重癥監護領域
自醫學生時代起,雷黎明便對心臟泵功能的奧秘及心血管疾病的復雜性產生了濃厚興趣。200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作為麻醉學專業出身的她,在心血管外科重癥監護領域更是得心應手。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這個擁有66年光輝歷程、在國內心血管領域舉足輕重的研究所,深深吸引了她的註意。尤其是得知前輩羅征祥院長與自己同為華西畢業(雷黎明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現四川大學),這種淵源更堅定了她加入這個團隊的決心。
來到這裏後,雷黎明感受到了科室整體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創新的科研精神。更讓她堅信這裏不僅有著輝煌的歷史和成就,更有一支專業、高效的團隊,以及開放的國際視野和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這些元素為她提供了豐富的成長土壤,使她在心血管學科重癥監護領域不斷深耕,茁壯成長。
當有機會前往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波士頓兒童醫院做存取學者時,雷黎明毫不猶豫地抓住了這個寶貴的機會。在國外的1年半時間裏,她廣泛接觸前沿的醫療技術和理念,這些經歷極大地拓寬了她的視野,也對她回國後的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波士頓兒童醫院,她不僅接受了系統的科研訓練,提升了多工處理能力,還學會了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和專註。
這段訪學經歷讓雷黎明更加堅定了在心血管病學科領域的追求。「我在實驗室裏深入學習了基礎科研的方法和技術,與頂尖的科學家們交流思想,拓寬了視野。這段經歷不僅提升了我的科研能力,也讓我更加明白了科研與臨床相結合的重要性。」
她深知,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這個富有歷史底蘊的學科。因此,回國後,她將自己在國外學到的科研知識融入日常醫療工作中,為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病學科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當患者轉入監護室後
我的「戰鬥」才真正開始
心外科重癥監護室,是專門收治危術後重癥並給予精心監測和精確治療的病房。是心外科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是救治急危重癥患者的重要環節,集中利用先進的儀器裝置和訓練有素的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監測和有效的救治。手術成功當然需要醫生精湛的技術,但若無良好的監護,醫生的努力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雷黎明告訴【醫師報】記者,心外科重癥監護室在這場生命保衛戰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從術前評估到術後恢復,監護室團隊全程參與,為患者量身客製監護計劃。手術期間,他們與外科、麻醉科、體外迴圈團隊及手術室護士等團隊緊密協作,力求確保手術順利進行。術後,當患者被安全轉交至重癥監護室,這裏成為了他們走向康復的關鍵一站。
「在重癥監護室,我們面臨著諸多挑戰,因為心臟疾病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要求我們必須具備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快速反應能力。接收到術後患者第一時間,我們如同接力賽的最後一環,對前序治療進行全面審視,重新評估治療重點,預測潛在風險,並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多年的訓練使我們能夠預見病情的發展趨勢,而整個團隊也緊密配合,共同為患者的康復努力。」
雷黎明認為,目前中心已形成完善的閉環,得益於團隊強大的凝聚力和共同的目標——確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恢復,順利過渡到病房並最終出院。「當團隊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時,溝通協作便水到渠成,共同為患者築起一道生命的防線。如今,隨著移植技術和心室輔助裝置的日益發展,重癥團隊面臨的挑戰也在不斷升級。
她指出,心外科重癥監護室雖然主要處理的病種相對單一,包括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病、冠心病(如搭橋手術)以及主動脈夾層等,但這些疾病背後卻涉及到一個深層次的體系問題。特別是在瓣膜病領域,中國與已開發國家的情況存在顯著差異。在開發中國家,由於經濟條件限制,許多瓣膜病患者往往在疾病早期無法得到適當的治療和照料。因此,當這些患者來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已經處於疾病的終末期。
面對這些終末期患者,心外科重癥監護室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由於患者的生存預期不佳且手術風險較高,我們需要對患者病情進行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評估。這包括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進行必要的檢查以評估心臟功能,以及預測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和並行癥。
除了術前評估外,術後的照護也是至關重要的。胸外科重癥監護室需要為患者提供精密的監測和有效的治療,以確保患者在術後能夠盡快恢復。這包括使用先進的醫療裝置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並行癥,以及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復指導和支持。
另外,隨著心外科技術的不斷進步,對監護團隊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與其他綜合ICU的患者相比,心臟病患者和主動脈夾層患者更為特殊,護理難度更大。在這方面,我們的團隊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依托強大的產科和新生兒科實力,我們成功處理了許多孕婦夾層病例。
「在過去,面對孕婦夾層,通常的做法是保大人而犧牲小孩,或者即使大人小孩保住,子宮也難以保全。然而,我們的團隊秉持著保大人、保小孩、保子宮的理念,透過精細的手術安排和團隊合作,成功完成了多台主動脈夾層的高難度手術。在緊急情況下,團隊迅速行動,僅在10分鐘內完成剖宮產手術,並透過在子宮內放置水囊壓迫止血等創新手段,確保了患者的安全。」雷黎明告訴記者。
心外科技術的進步對監護團隊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但這也促進了我們學科的發展和團隊能力的提升。這種良性迴圈不僅體現了我們學科的特色,也是其他綜合重癥團隊難以比擬的優勢。透過不斷最佳化和整理這些成功案例,我們將繼續推動醫療護理水平的提升,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存品質。
不輕言放棄
以科研創新帶動臨床發展
面對重癥監護領域中的經濟困境與患者救治,雷黎明深知這是一個復雜且敏感的話題。她接收的不少患者因經濟條件限制,往往在疾病晚期才尋求治療,這使得救治過程尤為艱難。她卻始終總團隊強調,在每一步治療中,都需將患者的傷害降至最低,確保最高的安全性,並助力他們盡快度過手術難關。
重癥監護醫生經常面臨這樣的困境:患者仍有救治可能,但家庭經濟壓力已至極限。在這種情況下,既要考慮患者的生命安全,也要顧及家屬的經濟承受能力。當面臨難以抉擇的時刻,醫生的承受力都受到極大挑戰。
「對於經濟特別困難的家庭,我們會進行初步判斷。如果預後悲觀,且家庭經濟確實無法承受,我們會尊重患者的選擇。但若我們認為仍有救治希望,即使患者已無力支付,我們也會不會因欠費問題,而放棄患者,總會透過各種方式解決來費用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科室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既考慮治療效果,也兼顧患者的經濟實際。」雷黎明說道。
現階段,心血管外科重癥監護領域面臨著病種集中、高度專業化及要求快速反應和高技術水平的挑戰。雷黎明成為科室執行主任後,不僅帶領團隊在多器官功能高級機械支持、心血管大數據套用及機器學習輔助診療上構建了獨特優勢,還始終緊跟醫學最新進展,透過持續教育、跨學科學習、技術精進及參與研究等多元化途徑,不斷提升團隊及個人的專業水平,有力推動了醫學知識的進步。她深知團隊強大的重要性,因此註重科室的人才培養與引進,明確發展目標,強化團隊與文化建設,同時緊密結合科研與臨床,以科研創新帶動臨床發展。
雷黎明教授
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重癥監護一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
現任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心血管外科圍術期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體外生命支持與迴圈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癥專業委員會青年工作群組組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心臟重癥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臟重癥分會常務委員及青年專業組組長、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臟重癥與康復技術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重癥分會委員。
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波士頓兒童醫院存取學者。
主要從事心臟發育相關基礎研究及心血管疾病圍手術期並行癥的發病機制研究,對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的圍手術期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重大計畫子課題1項,主持完成省自然、市科技計劃及廳級科研計畫多項。近年來在國內外專業學術刊物包括Intensive Care Medicine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SCI論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