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林彪提一建議,眾人都贊高明,唯獨毛主席反對:這麽辦就中計了

2023-12-21歷史

1935年的遵義會議,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命運的重大轉折。然而,在遵義會議之後的茍壩會議,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若非毛主席的警覺和堅決反對,中央紅軍或許就會在國民黨的圍剿中覆滅。當時,林彪提出了一個攻打鼓新場的計劃,這個計劃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認同,唯獨毛主席堅決表示反對。毛主席的警覺反對,最終避免了紅軍的覆滅。但當時林彪的建議究竟是什麽?毛主席又是如何看出它的險惡呢?

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取得了重大勝利,擊潰了多個國民黨師團,引得蔣介石親自指揮部隊企圖殲滅紅軍。毛主席透過中國共產黨截獲的國民黨情報得知,意識到接下來將會是一場艱苦的戰鬥。於是,中革軍委召開會議來商討紅軍的下一步行動。會議提出了向打鼓新場和三重堰發起進攻的建議,隨後林彪和聶榮臻發來緊急電報,提出四個具體的建議。會議進行討論,大家就是否向打鼓新場發動攻擊提出了各自的意見。

雖然紅軍曾在這裏與敵軍交戰並多次獲勝,而且敵軍技術和裝備明顯落後,大家普遍認為攻打鼓新場應該很容易,隨後紅軍可以將其作為新的革命根據地。然而,毛主席卻持反對意見,他認為這很可能是敵人的陷阱,集中兵力攻打鼓新場可能導致全軍覆沒。毛主席指出,敵人必然會察覺到我們的計劃,因蔣介石一直在調兵向鼓新場集結。盡管缺乏具體數據,但據情報顯示,可能有多達一百個團的敵軍調往此處。

盡管毛主席提出了有力的論據,但會議上的其他與會者並不認同他的觀點。很多人認為毛主席膽小,猶豫不決可能會讓紅軍失去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甚至有人懷疑毛主席是否因為土城失利而畏首畏尾。面對批評,毛主席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蔣介石在謀略方面的能力不可低估。因此,雙方就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在會議陷入僵局時,必須做出決斷。

由於之前判斷失誤,最終決定服從多數,撤銷毛主席的前敵司令部政委職務,由其他人帶領隊伍進攻鼓新場。然而,毛主席並未放棄,擔心此舉會影響紅軍的命運。因此,毛主席決定征求其他人的意見,獨自前往周總理的住處。在深夜,毛主席向周總理陳述了自己的分析,強調攻打鼓新場已不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真正的情報顯示了蔣介石軍隊的動向。

周總理在動搖間,軍委二局送來新情報,表明國民黨軍隊正在向鼓新場聚集。在此情報下,大部份同誌放棄了進攻的想法。盡管如此,黨內問題並未徹底解決。博古被撤職後,為做出更妥帖的準備,每項軍事決定都必須召開會議討論,導致決策行程拖延。因此,經過一系列事件後,會議規模逐漸縮小,由毛主席、周總理和王稼祥三人組成小組會議。

毛主席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彰顯,指揮的戰役大獲全勝,紅軍也擺脫了國民黨的圍剿。毛主席的威望不斷提高,他的政治眼光和軍事才能也得到了眾人的認可。最終,事實證明,毛主席是偉大的領袖,帶領中國革命走向了勝利,付出了艱辛和貢獻。在這個過程中,毛主席的堅定和睿智,為紅軍避免了一場可能的災難。他的決斷和分析能力,成為紅軍戰勝困難的關鍵。

這段歷史也提醒我們,在面對重大決策時,需要充分的思考和周密的分析,以避免可能的風險和損失。毛主席的經驗和智慧,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學習。最後,你在面對重大抉擇時,是不是也需要深思熟慮,進行周密分析,以避免可能的風險和損失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