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民國將領之川軍楊幹才

2024-01-30歷史

民國時期,劉湘是大名鼎鼎的「四川王」,是民國的梟雄之一,在四川透過一系列的混戰,成為四川最大的軍閥。

劉湘雖然被稱為「四川王」,但他並沒有真正統一四川,只是四川軍閥的盟主,因為在四川還有劉文輝、鄧錫侯、楊森、李家鈺等軍閥,雖然他們單打獨鬥不是劉湘對手,可聯手起來劉湘未必打得贏。在劉湘成為「四川王」前,最大的兩個對手是楊森和劉文輝,其中楊森在之前是完全有能力統一四川的。

楊森是四川的實力派軍閥之一,他透過北洋軍閥巨頭吳佩孚的幫助,打敗了當時四川最強的軍閥熊克武,在打敗了熊克武後,楊森有了統一四川的野心,導致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等人,聯手來對抗楊森。在雙方交戰激烈的時候,楊森手下的大將王纘緒、範紹增等人,突然叛逃到劉湘那邊,最終楊森戰敗,失去統一四川的機會,部下們的背叛,很大原因是因為楊森用人唯親。

楊森成為四川軍閥巨頭後,他為了牢牢控制部隊,把自己的很多親戚還有同鄉好友,都安排到部隊中,所以導致其他將領的不滿,因此不少人選擇脫離楊森。楊漢域和楊幹才是楊森最重用的兩個同族晚輩,當時楊森的看家本錢是國民黨的第二十軍,二十軍軍長的職務長期是楊森本人擔任,等他退居幕後的時候,楊漢域和楊幹才都當過二十軍軍長。

楊幹才是楊森的侄孫,他從軍校畢業後,就一直跟隨楊森南征北戰,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就已經是川軍教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楊幹才隨軍出川抗日,參加了「淞滬會戰」,後來又在安徽和湖南打過日本人,在抗戰中有過很好的表現,是一個有血性的軍人。

解放戰爭時期,楊幹才當上二十軍軍長,率兵和解放軍作戰,等「渡江戰役」爆發,二十軍被解放軍殲滅,楊幹才本人也自殺,他也是解放戰爭中,因為兵敗自殺的最高級別川軍將領。

1900年,楊幹才出生於四川廣安,他的原名叫楊臣棟,他的父親是一個地主,楊森是他的幺爺爺。由於當時楊森在川軍中混出來,所以在老家很多楊姓的後輩,都選擇學習軍事,以後跟著楊森一起奮鬥。

1918年,十八歲的楊幹才在縣城讀完中學後,跑去投奔幺爺爺楊森,在楊森的安排下楊幹才進入瀘州的講武堂學習。楊幹才從講武堂畢業後,到楊森的部隊裏面擔任排長,然後跟著楊森在四川打了幾年仗,升為了營長。

1924年,楊森被熊克武等人趕出四川,於是楊幹才等人跟著楊森逃到湖北宜昌,在北洋軍閥吳佩孚的幫助下,楊森重新組織部隊反攻四川,這一次楊森聯合劉湘、鄧錫侯等人,一起打敗了熊克武。等打敗熊克武後,楊森成為四川最大軍閥,楊幹才也升為團長,這時候楊森有了統一四川的野心。

1925年,為了對抗楊森,劉湘等四川軍閥聯合黔軍的袁祖銘,組建成聯軍攻打楊森,這時候王纘緒等人也背叛了楊森,最終楊森戰敗失去統一四川的機會。

1926年底,北伐戰爭時期,楊森率部歸順國民政府,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第二十軍,楊森擔任軍長。

1935年,楊幹才擔任二十軍第三團團長,當時紅軍長征經過四川,楊幹才率兵一路追擊紅軍,從四川追到貴州,還被蔣介石嘉獎過,因此被升為二十軍第一混成旅的副旅長。

1936年,在楊森的操作下,楊幹才擔任二十軍的四零二旅旅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楊幹才率兵參加了「淞滬會戰」,他率領手下的兩個團在大場鎮一帶和日軍交戰。在和日軍血戰二十個小時後,楊幹才部收復橋亭宅、頓悟寺兩處陣地,蔣介石聽到這個訊息後,親自給楊幹才發去嘉獎令,說他打出了川軍的血性。

1938年10月,楊幹才當上二十軍第一三四師師長。

1939年4月,楊幹才正式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率兵到安徽和日軍作戰。

1941年,楊幹才率兵進入湖南,參加了第三次「長沙會戰」,會戰期間楊幹才部負責長沙外圍的防守,專門偷襲日軍的後方,使日軍在前線的戰鬥分神。

在抗日戰爭末期,楊幹才一直率兵駐守在貴州,楊幹才也升為二十軍副軍長。

1945年,抗日戰爭剛結束,當時楊森擔任貴州省主席,二十軍軍長楊漢域升為集團軍副司令,楊森為了控制二十軍,利用自己的關系讓楊幹才當上二十軍軍長。

1946年,解放戰爭前夕,蔣介石統一改編部隊,二十軍被改編為整編二十師,楊幹才擔任師長,只是改了個番號,部隊規模沒有變。10月,楊幹才率領二十師進入山東,準備和解放軍作戰。

解放戰爭正式爆發後,楊幹才率兵在山東棗莊和解放軍作戰,接著又到沂蒙山進攻解放軍,給沂蒙山帶來很大破壞。

1947年底,楊幹才率兵在河南和解放軍作戰,在確山和解放軍交戰三天,最終解放軍戰略撤退,面對楊幹才的「戰績」,「剿總」司令白崇禧對他進行嘉獎。

1948年8月,楊幹才兼任第十四兵團副司令, 他率兵進入湖北襄樊地區,在那裏進行保甲制度,蔣介石對他的表現很滿意。11月,國民黨把整編師恢復成軍,楊幹才重新擔任二十軍軍長。

「淮海戰役」爆發後,蔣介石把楊幹才調往南京,任命他為南京衛戍總司令部滁縣指揮所主任職,這時候蔣介石的壓力很大,他希望楊幹才有出色表現。在「淮海戰役」後期,蔣介石讓楊幹才率領二十軍參戰,楊森知道這件事後,讓楊幹才故意拖延行軍速度,使二十軍沒有被解放軍殲滅。

蔣介石不甘心失敗,在長江一帶布置防線,在蕪湖附近布置了三個軍,其中楊幹才的二十軍在蕪湖、魯港、三山街一線防守。

1949年4月,在解放軍渡江之前,湯恩伯跑來蕪湖,給楊幹才打氣,口頭任命他為司令,讓他掌管二十軍和九十九軍。

4月21日,解放軍開始渡江,面對解放軍的進攻,楊幹才一邊死守陣地,一邊向湯恩伯求援,湯恩伯派出九十九軍來支援。可惜九十九軍還沒有到,蕪湖防線的八十八軍和六十六軍,已經被解放軍沖破防線,潰兵們開始逃跑。

22日夜裏,做好善後工作後,楊幹才下令二十軍撤往灣沚,企圖通往那裏再到宣城。24日淩晨,楊幹才的部隊經過灣沚的時候,遭遇解放軍的阻擊,楊幹才以為這只是解放軍的小股部隊,於是下令繼續朝宣城進發。

當戰鬥越來越激烈,楊幹才手下的師長李介立感覺不對勁,讓楊幹才下令丟掉重武器,部隊輕裝分散突圍。但楊幹才不聽,非要集中火力開啟一個缺口,並且親自督戰,最終二十軍被解放軍包圍,楊幹才在突圍無望情況下,選擇開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