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首批誌願軍部隊是怎麽樣入朝參戰的?真相讓美軍汗顏

2023-12-17歷史

抗美援朝,中國人民誌願軍將士是如何「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

下面這段珍貴的視訊節選自1951年拍攝的紀錄片【抗美援朝】,畫面展現的正是誌願軍列隊渡過鴨綠江的經典場景。

這段視訊經過了高畫質修復,並透過技術手段,使原來的黑白畫面變成了彩色畫面。

在這段視訊中,誌願軍將士入朝作戰的場面非常壯觀,可謂轟轟烈烈。

事實上,首批入朝參戰的誌願軍將士跨過鴨綠江時的情形是這樣的:

在昏暗的夜色掩護下,誌願軍將士悄無聲息地踏上征程。

鴨綠江中方這一端,沒有歡送的群眾,沒有橫幅標語,沒有軍樂隊,誌願軍將士更沒有高唱戰歌。

可以這麽說,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的行動是隱秘、低調的。

為什麽這麽做?

答案只有一個-保密!

按理說,盡管誌願軍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但是,幾十萬人馬浩浩蕩蕩過江畢竟不是一個小動作。

讓美國人汗顏的是,即便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偵察技術,他們也沒有能夠及時覺察到誌願軍那麽大的舉動。

誌願軍是如何做到的?

依我看,至少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秘而不宣,悄悄過江。

孫子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久經沙場,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在1950年10月19日淩晨召開的軍事會議上,彭德懷司令員指出:

「我們與美軍在裝備上差距巨大,為了確保首戰勝利,必須要秘密、突然、迅速並且安全地讓幾十萬大軍渡過鴨綠江」。

洪學智副司令員也說:「我們大規模集結部隊,已經在邊境地區搞出了很大的動靜,如果我們再大張旗鼓渡江,肯定不利於我們第一次作戰」。

毛澤東主席同日來電,也著重強調了「秘而不宣」的策略。

毛主席在電文中要求,「在目前幾個月內,只做不說,不將此事在報紙上做任何公開宣傳,僅使黨內高級領導幹部知道此事」。

為了保守誌願軍入朝參戰這個秘密,彭德懷司令員命令:各部隊分日、分批秘密渡江,行動時間定為每天18點30分至次日淩晨4點結束。

命令特別強調,已經渡過鴨綠江的部隊必須在5點之前全部隱蔽完畢。

渡江行動開始前,按照要求,戰士們除去了身上所有帶有中國字樣的東西,包括軍裝上的胸牌、五角星帽徽。

甚至連戰士們的茶缸都不允許帶過江去,因為茶缸上印有「八一」字樣。

如此嚴格要求,就是為了盡最大可能,不讓美軍發現誌願軍過江參戰的蛛絲馬跡。

事實上,國內新聞機構確實也做到了「守口如瓶」,直到第一批誌願軍參戰部隊打響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槍,人們都沒有看到任何一篇官方報道。

第二,晝伏夜行,秘密接敵。

電台是調動、指揮部隊行動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

但是,如果使用時機不當,電台也會成為暴露目標的「元兇」。

尤其是面對電子偵察技術先進的美國軍隊,稍有不慎,我軍的行動就可能徹底「曝光」,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因此,首批誌願軍將士開始渡江行動之前,誌願軍總部要求各部隊一律關閉電台。

因此,在整個渡江行動時期,美軍沒有捕捉到誌願軍任何一條電訊資訊。

其次,誌願軍選擇在夜間過江,這樣的做法也是掐準了美軍的軟肋。

當時,美軍的偵察行動主要依賴偵察機。

但是,因為美軍當時還沒有配備夜視器材,也沒有其他有效的夜間偵察手段。

因此,美軍偵察機即便有「千裏眼」,也只能在白天發揮作用。

一到晚上,美軍的偵察機就失去了這個功能,所以,美軍偵察機一般也不會在夜間飛行偵察。

有的時候,美軍會在夜間投放照明彈,以此輔助偵察機進行空中偵察。

但是,誌願軍對此早有預案。

一旦照明彈照亮夜空,誌願軍戰士就會利用樹林等自然條件迅速隱蔽起來。

渡過鴨綠江之後,為了不暴露目標,誌願軍將士仍然是晝伏夜行。

所有部隊都選擇在晚上進行機動,而且,為了更容易隱蔽,部隊的行軍路線也盡量避開大路,選擇更容易緊急隱蔽的林間小路。

天亮之後,誌願軍將士則會全部隱蔽到樹林裏、山洞裏或者老百姓的家裏,等天黑之後再繼續行動。

誌願軍總部還規定,沒有得到上級的命令,各部隊嚴禁與敵人交火。

總部還下達了「不得生火做飯」等具體規定,這一切都是為了不留下痕跡、不暴露目標。

除了上述情況之外,還有一個情況就是:

第一批入朝的誌願軍部隊都是輕步兵,部隊機動方式主要靠步行,運送物質用的是騾馬。

再加上我軍沒有坦克、裝甲車等重裝備,客觀上也減少了被美軍偵察機發現的機率。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在回憶誌願軍悄無聲息渡過鴨綠江這段往事的時候,鄧華將軍總結道:

「秘密接敵,這就是我們突然出現在北韓,打得敵人暈頭轉向的主要經驗。」

由於行動隱蔽、偽裝巧妙,所以,直到誌願軍大部隊渡過鴨綠江6天之後,美軍才偵察到中國軍隊已經開進北韓的確切情報。

即便這樣,美軍也沒有搞清楚一個問題:

開赴北韓的中國軍人到底有多少?

據他們的偵察報告,有一支大約5萬人的中國軍隊正在向南開進。

而誌願軍首批入朝參戰的部隊豈止5萬。

當美軍確認有幾十萬中國軍隊進入北韓之後,他們把責任一股腦兒推卸給了南韓軍。

美軍指責南韓軍作戰能力差,偵察能力更是低下不堪。

對此,南韓軍也反過來指責美軍「後知後覺」,嘲諷美軍「徒有先進的偵察技術。」

客觀地說,美軍對南韓軍的指責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南韓軍的整體作戰素質不高,這是不爭的事實。

要不是美國介入北韓半島,南韓軍也許早就被北韓人民軍消滅殆盡了。

自從美軍介入戰爭之後,南韓軍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美國人身上。

因為有強大的美軍撐腰,南韓軍有恃無恐,他們所謂的「偵察」事實上流於形式,幾乎全部依賴美國的空中偵察。

有一個情況可以證明上述推斷。

剛剛進入北韓時,誌願軍的小股部隊曾經多次與南韓軍隊不期而遇。

無一例外的是,首先發現敵方並迅速采取隱蔽措施的都是誌願軍戰士。

南韓軍卻茫然不知誌願軍戰士就埋伏在不遠處,更無從知曉誌願軍大部隊已經浩浩蕩蕩開進北韓。

而南韓軍對美軍的抱怨也不是「電洞來風」。

美軍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偵察裝置,既然美軍的偵察機都沒有偵察到什麽異常資訊,那麽,南韓軍的「高枕無憂」也是有情可原了。

第三,喬裝打扮,兵分三路。

在留存不多的老照片裏,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奇特的現象。

包括「萬歲軍」軍長梁興初等不少高級將領在內,他們的穿著與我們熟悉的誌願軍完全不同。

朝式帶折直筒帽、立領黃呢軍服、牛皮武裝帶、黃呢馬褲、黑色長統馬靴……

這都是北韓人民軍高級軍官穿著的軍服。

除一部份誌願軍高級將領之外,不少誌願軍先頭部隊的指戰員也都換上了北韓人民軍的軍服。

因為中國人和北韓人在膚色、長相等方面基本沒有什麽差別,所以,一旦與美軍或南韓軍相遇,「喬裝打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迷惑敵人的作用。

另外,首批入朝的誌願軍部隊都是原第四野戰軍所部,各個軍都有不少能夠聽得懂北韓話、還能說一口流利的北韓話的戰士。

在誌願軍部隊開赴北韓之際,這些戰士大部份被調配給了先頭部隊。

除了換裝北韓人民軍服裝之外,首批入朝的誌願軍部隊還使用了特殊的名稱和番號,一度給美軍造成錯覺。

大家都知道,首批入朝參戰的誌願軍部隊都是地地道道的野戰軍部隊。

這幾個軍原本都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他們長期在中國東北地區作戰,有豐富的寒冷地區作戰、生存經驗。

美軍一度以為,「誌願軍」不過是一支由中國老百姓自發組織而成的「誌願者組織」,而不是訓練有素、有強悍戰鬥力的正規軍隊。

因為叫「誌願軍」,美國人還由此認為,中國政府不敢向北韓派出正規軍隊,「誌願軍」出兵北韓不過是中國政府作出的象征性姿態。

他們自信地認為,這種「民間自發組織的軍隊」不會對戰局產生任何影響。

有趣的是,誌願軍入朝初期專打南韓軍的舉動也會給美國人造成錯覺。

抗美援朝初期,誌願軍首選的打擊目標不是美軍,而是實力較弱的南韓軍隊。

這讓美國人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那就是:「誌願軍」實力不濟,沒有能力與美軍交戰。

即使與誌願軍交上火之後,美軍仍然搞不清楚對手究竟有多少兵力,到底是一支什麽樣的軍隊。

他們始終認為,中國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了少數部隊,目的也僅僅是幫助北韓人民軍撤退到一個安全地帶,僅此而已。

至於美軍偵察發現的「5萬人的中國軍隊」,這裏面又反映了誌願軍另外一個策略。

出於謹慎,首批入朝的誌願軍部隊分成了三個批次,各自按不同的方向分別渡過鴨綠江。

第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韓戰爆發後,中國屢次對美國發出警告:

如果美軍不聽勸告,執意要越過三八線,中國政府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可是,美國人把中國的警告當成了耳邊風。

包括「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亞瑟在內的美軍高級人一致認為:不管是戰爭意圖,還是戰爭實力,中國絕對沒有出兵北韓的可能。

麥克亞瑟甚至狂妄地叫囂:「中國如果參加戰爭,‘聯合國軍’將把中國打回到遠古的石器時代」。

說到底,美國人根本沒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裏。

正因為如此,麥克亞瑟才敢對美軍士兵許諾「戰爭會在感恩節前結束」。

美國人之所以如此自信,說起來自然也有他們的道理。

畢竟,自從美軍在仁川登陸後,北韓人民軍一路潰敗,美軍的推進速度太快、進展也太順利了。

在此之前,美國總統杜魯門也曾問過麥克亞瑟:「中國是否可能出兵北韓?」

麥克亞瑟的回復是:「可能性很小。」

麥克亞瑟特別強調說:「他們沒有空軍,而我們在北韓有空軍基地,有足夠多的飛機,如果中國出兵北韓,他們一定會遭遇極為慘重的傷亡」。

平心而論,麥克亞瑟等美國人作出「中國不會參戰,或不會大規模參戰」這樣的預判也非毫無依據。

美國人知道,新中國剛剛成立,確實不具備出兵北韓的客觀條件。

事實上還有一些美國人未必知道的情況。

在毛澤東主席作出「抗美援朝」、出兵北韓的決定之前,國內提出反對的人也不少。

那是因為,新中國雖然已經誕生,但是還有台灣、西藏等地區尚未解放。

當時,新生的人民政府需要鞏固,國民黨殘余勢力還在作垂死掙紮,一些地區的「匪患」還有待掃除。

一句話,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

另外,中美兩國在武器裝備、綜合國力方面懸殊極大。

這些因素都是美國人判斷中國不可能出兵北韓的依據。

顯然,麥克亞瑟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決心和膽魄。

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領導下,中國政府不僅作出了出兵北韓的決定,中國人民誌願軍還在不久之後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絕對主力。

回想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我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贊嘆:

中國以一國之力迎擊以美國為首的十七國軍隊,這需要有多大的膽魄和決心。

中國人民誌願軍數十萬大軍開赴北韓戰場,居然能夠成功地保守住了秘密。

這是中國智慧最精彩的呈現!

就連美國人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