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秦國賢良多為外籍,除知人善任之外,究竟何因令人才紛紛投奔?

2023-12-16歷史

"戰",顧名思義,是士兵手中的武器,也是那個時代最為沈重的註腳。戰國時代,寓意著一個充滿戰爭和混亂的時代。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興衰更叠,都書寫著一位傳奇君主的史詩,而那些輔佐明君的能臣武將,更是史書中的璀璨星辰,為後世所敬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國家的繁榮昌盛,與人才的匯聚密不可分。然而,在戰國時期,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秦國在統一天下的征途上,似乎更多的是依賴於外籍人士。而這些人為何會選擇離開故土,為秦國效力,甚至舍棄家國大義,對曾經的故土同鄉痛下殺手,充當「漢奸」的角色呢?

首先先介紹一個著名的歷史大事件。西周時期,「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無緣無故的廢嫡立庶違犯了祖制,被他老丈人申侯,串通繒國和犬戎殺死在驪山下,西周滅亡。接著申侯的孫子姬宜臼[jiù]繼位,並遷都洛邑,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一、封建禮制的破壞,致使頻繁的土地兼並削弱了士階層的家國意識

周幽王被殺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違逆了傳統禮制,在古代中國,禮儀是維系社會秩序和道德規範的重要手段。在春秋時期,戰爭被視為一種高尚的行為,而且作戰方式也頗有意思。交戰國雙方都會自覺遵循一種戰場「禮儀」,與如今我們所熟知的運作各種戰術、計謀作戰的方法大相徑庭。

首先作戰的雙方會約定好時間、地點。在戰鬥前,雙方派出使者交代交戰理由,摸清對方態度。交戰時,必須等雙方都擺好陣勢,然後士兵挑選對手進行一對一作戰,碰到敵國國君需禮貌下車行禮。打傷對方不能再攻擊,敵人戰敗逃跑後不能追,敵人車輦壞了還需幫對方修好,遵守戰場的禮儀和規則在當時被視為一種榮譽和責任。

比如在晉楚鄢陵之戰中,晉軍主將卻至在戰場拼殺時曾三次與楚王四目相對,但他每次都從戰車上下來謙遜有禮地對楚王行禮致意。為了表達對卻至的贊賞和感謝,楚王賜予他一張寶弓作為獎賞。

而周幽王廢嫡立庶挑戰了以'禮「治國的社會價值觀,禮儀制度逐漸受到破壞。周幽王被殺後,周平王遷都,也使王室宗族的權威被逐漸削弱。到了戰國時期。鐵器和牛耕在戰國時期的廣泛使用,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人們開始有能力生產更多的糧食、布帛等物品,這使得私有財產迅速增加,也導致了土地兼並和私有化出現,社會的不平等和分裂現象開始加劇,從而影響了禮儀制度的維持。

於是,各國逐漸擺脫了周朝的封建禮制,轉向更為集權的政治體制。這種變革使得各國政權的掌控更加集中,鐵器 、青銅器等兵器的使用,以及車兵、步兵等兵種的設立,都使得戰爭的規模和激烈程度大大增加,兼並戰爭越來越頻繁,小國幾乎被消滅殆盡,從而更容易推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同時,在戰國時期,尚武精神盛行,人們普遍勇猛、善戰。這種社會風氣使得戰爭成為了一種榮譽和地位的象征,各諸侯國都希望透過戰爭來展示自己的實力和威嚴,戰爭越發頻繁。再加上各種思想流派紛呈,營造出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一波思想解放的浪潮,人們開始頻繁的挑戰傳統禮樂制度,忠誠、孝道等傳統價值觀逐漸受到質疑和批判,士階層開始更加註重個人的自由和權利。

在這種環境下,個人的生存和家族的延續才是人們關註的重點,而不是國家的整體利益。最後,各諸侯國之間存在世襲制等不合理的制度,這也導致了人們對於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強,進一步削弱了家國意識的這種價值觀。這些變化都促使了各國的人才流動,到了戰國後期,有識之士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機遇和實作個人價值紛紛湧入秦國。

二、宗族血緣關系的瓦解,世襲制度衰落,士階層開始崛起

隨著周天子的權力衰落,貴族階層逐漸失去了對社會的控制力,貴族階層原本是維護禮儀制度的重要力量,貴族階層的衰落導致了禮儀制度的衰敗,宗族血緣關系也開始瓦解。帶來的就是世卿世祿制的逐漸解體,這種世襲制度,是一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繼承制度,其中職位和封地由嫡長子繼承。

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世襲制度已經相當成熟,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份。隨著民間聚徒講學風氣的盛行,庶民百姓的才智得到了充分展現的機會。這種風氣也為民間優秀人才提供了脫穎而出的機會,士階層開始逐漸崛起。在戰國時期,各國為了爭奪霸權和領土,紛紛進行變法圖強。

這些變法圖強運動需要大量的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來支撐,這也為士階層的發展提供了契機。魏文侯和秦孝公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不僅註重變法圖強,還對士人階層禮遇有加,從而吸引了眾多曠世英才。這些改革者們求賢若渴的精神面貌,也為士人階層的發展註入了強大的動力。

戰爭環境也導致了人才流動的頻繁,也進一步瓦解了宗族血緣關系,士人階層不再受限於家族和宗族。這也進一步提高了士人階層的地位。「入楚楚重,出齊齊輕,為趙趙完,畔魏魏傷」,也反映了當時各諸侯國對士人階層的重視和依賴。

在戰國時期,養士之風盛行,各國都重視士人的培養和發展。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魏國的信陵君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以及秦相呂不韋等人,都是養士的佼佼者,他們各自擁有數百乃至數千食客。這些士人在各國都受到了很高的待遇,為士人階層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隨著社會政治地位的提高,士階層不再屈從於權貴的束縛,而是傲然藐視王侯,展現出一種獨立的人格和精神風貌。這種自我覺醒和追求進一步推動了士人階層的發展和崛起,他們的思想和行動深刻影響著歷史的走向,使得他們成為社會的重要力量。因此,他們選擇為誰效力不再受道德與宗族的限制,而是選擇自己內心所看重的個人利益或是名譽,秦國的國內制度與政策條件剛好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士階層紛紛踏入秦國來施展個人才華。

三、秦國的用人制度與原則

秦國為了爭奪霸權和領土常常進行頻繁的戰爭。這些戰爭需要大量的軍事人才來指揮和戰鬥,同時還需要政治人才來治理國家和發展經濟。因此,人才成為了秦國政治發展的核心需求。為了吸引和招攬人才,秦國采取了以下措施。

1、推行「布衣政治」,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率先廢除了傳統的世襲制度,不再根據血統和門第來選拔官員,而是根據個人的才能和功績來選拔官員。這一措施打破了貴族官僚的壟斷,為更多的人才提供了晉升的機會。

2、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

秦國在用人方面非常註重才能和實績,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例如,商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商鞅原本只是魏國的一個小官員,但他憑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向秦孝公提出了變法的建議,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商鞅在秦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國逐漸變得富強起來。這種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使得秦國能夠吸引和留住大量的人才,為國家的崛起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3、推行軍功爵制秦國推行軍功爵制

軍功是晉升的重要依據,根據將士在戰場上的表現授予相應的爵位和官職。這種制度使得人才能夠在戰場上展示自己的才能,為國家的統一做出貢獻。例如,「殺神」白起就是透過軍功爵制脫穎而出的,建立卓越的軍功,逐漸得到了秦昭襄王的賞識和重用。並在長平之戰中一舉坑殺趙國40萬士卒,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因軍功卓著被封為武安君。這種軍功爵制的推行,不僅激勵了將士們的鬥誌,也為國家選拔和吸引了大量的軍事人才。

4、推行舉薦制度

秦國推行舉薦制度,鼓勵地方官員舉薦人才。這種制度使得更多的人才能夠進入官場,為國家服務。例如,李斯是荀子的學生,他在趙國任官後被推薦到秦國,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成為了秦朝的重要官員之一。再如王翦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時的著名將領,他也是透過舉薦制度被任命為將軍的。

5、寬容和善待人才

秦國寬容和善待人才,不拘一格用人。對於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人才,秦國都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鄭國渠」由南韓水工鄭國主持修建,原本這是南韓的一個「疲秦」之計,即設法讓秦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削弱其國力。然而,南韓的「疲秦」陰謀敗露後,秦王嬴政仍然決定讓鄭國主持修建這個渠道。完工後,鄭國渠成為了關中地區的重要灌溉系統,使得關中地區成為天下糧倉。

四、他國對人才的迫害,致使人才流向秦國。

在戰國時期,隨著秦國的崛起,許多在他國遭到政治迫害的人才為了尋找更好出路而選擇流亡到秦國。例如,範雎和張儀。

範雎原本是魏國的中大夫,但因受到陷害被驅逐出境。後來,他得知秦國正在招募人才,便決定前往秦國。在秦國,範雎見到了秦昭襄王,並提出了遠交近攻的建議。這一策略得到了秦昭襄王的認可,範雎因此被任命為相國。他的策略為秦國的擴張和統一提供了重要幫助。

同樣,張儀也曾是魏國人,並在楚國擔任過官職。但也因受到陷害,他被驅逐出境。後來,張儀便前往秦國。在那裏,他被秦惠文王任命為相國。張儀主張連橫政策,遊說各國與秦國結盟,為秦國的擴張和統一奠定了基礎。

四、為了施展自己的才華,實作個人的理想抱負

秦國在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氛圍,這種文化氛圍對於士人來說具有很大的吸重力。秦國的文化註重實用主義,強調功利主義,這與當時其他國家的文化有所不同,因此吸引了一些尋求新思想、新文化的士人前往秦國。

秦國同時進行了一系列顛覆性的社會制度改革,例如推行郡縣制度、統一度量衡等,這些改革對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意義。一些士人看到了秦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認為在秦國能夠更好地實作自己的社會理想和抱負,因此選擇前往秦國。

最重要的是連年戰亂,人心不定,統一已經是大勢所趨,而秦國則是統一中國的最大潛力股。為了實作這一目標,秦國需要大量的謀士、將領、外交家等各方面的人才。因此,許多有誌於統一大業的士人紛紛前往秦國,為秦國的統一事業貢獻力量。

秦國,這個起初被其他諸侯國忽視的西部邊陲小國,透過其統治者對人才的高度重視和廣泛吸納,逐漸在戰國時期嶄露頭角。他們不僅為秦國註入了新的活力,還帶來了豐富的經驗和智慧,盡管各地英才來秦的目的與原因各不相同,但他們的到來為秦國的統一大業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支持。

「能用人者,無敵於天下。」這句話在秦國的實踐中得到了完美印證。這些英才的匯聚不僅深刻影響了秦國的內政外交,而且為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帶來了劇變。在他們的協助下,秦國的力量不斷壯大,得以在戰國時期脫穎而出,最終實作了一統天下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