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沒有劉居英,抗美援朝結局或覆寫!他向總理提一建議,總理:同意

2023-12-12歷史

今年3月份,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各平台的官方帳號上釋出了這樣一篇文章【哈工程人永遠懷念您,我們的劉居英老院長!】,文中寫道:

今天是劉居英老院長

誕辰106周年紀念日

作為哈軍工第二任院長

學校的初創時期

他是陳賡院長主要助手和接班人

在哈軍工的18年

他貫徹陳賡院長的辦學思想

勵精圖治,鞠躬盡瘁

他為國家培養出大批棟梁之才

使哈軍工躋身全國著名高校前列

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裏

他為國家的鐵路基建踏遍萬水千山

為祖國鐵路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僅從文中的描述,我們就能看到這位老人的不凡,而當我們翻開歷史中有關「劉居英」的這一頁時,看到的將不僅是鐵路、戰爭和功勛,更是一段隨著共和國歷史波瀾起伏的偉大人物的一生。

從求學到革命

1917年3月31日,劉居英出生於長春市城南20公裏伊通河西岸的新立城。對教育極其重視的父母,從小就給予了哥哥陸平(原名劉誌賢)和劉居英(原名劉誌誠)兄弟倆良好的家庭教育。

彼時的中國正處於舊民主主義時期的末尾,內有各方軍閥割據混戰,外有西方列強虎視眈眈,各方有誌人士為了救亡圖存紛紛奔走在神州大地上,成長在這種環境中的劉居英從小就被種下了救國救民的思想根基。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年僅14歲的劉居英一家的平靜生活被打破了,日本人兇狠地砸開了每一戶東北人的房門,少年劉居英因此不得不輟學。對日本人深惡痛絕的劉居英內心的「報國種子」開始萌發。

在哥哥的影響下,劉居英參與到了革命事業中去,在暗中與敵人周旋,他的名字也因此被「偽滿洲國」的爪牙們深深記住,通緝榜上的姓名是敵人為他添置的第一枚勛章。

但危機四伏的生活總是不能長期維系的,在敵人的追捕和生活壓力下,劉居英很快就不得不離開東北,只身去往北京。

得益於父母從小的培養和優秀的學習能力,不久後的1935年,劉居英憑借數學化學雙百的好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

入學北京大學化學系之後,他本應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去,要是放到現在,大概了吧要走上科研的道路,可是日寇很快把魔爪伸到了華北。5、6月份,國民政府為了把對抗重心放到共產黨人身上,與日偽政權簽訂了【何梅協定】和【秦土協定】,導致察哈爾和河北兩省主權盡落日本人手中。

當時的青年學生們得知此事後群情激奮,在共產黨員們的帶領下紛紛走上街頭,示威抗議。而北平政府當局得知後派出大量軍警,打傷、逮捕不少學生和共產黨員,但流血事件的發生反而進一步助長了遊行人群的憤慨情緒,大家依舊在街頭成群結隊高聲呼告,這便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

作為這場運動的組織和參與者,劉居英收獲了很高的聲望,並第一次對中國共產黨產生了好奇和欽佩,也讓他思考起了投筆從戎的可能性。隨著政治環境逐漸惡劣,深思熟慮過後,劉居英決定提前肄業,放棄了在北大繼續深造的機會,轉而投向革命事業的道路中去,便是此時他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那時是1936年,那時他正值19歲青春年華,彼時的他還不知道,未來他將把一生奉獻給共產黨和人民的事業。

輾轉烽火之中,投身鐵軌之上

1936年8月,劉居英任中共北方局豫西特派員,積極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宣傳黨的主張;10月,組成豫西工作委員會,配合紅軍北上和東進。次年調回北京,從事宋哲元部(29軍)的地下黨工作。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被調到山東負責統戰工作,組織領導當地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為山東當地的抗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結束,而解放戰爭又接踵而至。劉居英隨肖華一起去往東北,回到了長春老家擔任長春市長,他也成為了長春第一任市長。

1946年5月,東北局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戰略轉移,準備從佳木斯方向撤往哈爾濱,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負責撤離任務的林彪接到了一份緊急電報,電報的內容顯示劉居英「偷」走了三節用於運送撤離物資的火車。

林彪得知後大為光火,當即尋找劉居英,準備找他問個明白,要是給不出個說法,那恐怕就得軍法伺候了。

很快,在下屬的協助下,林彪來到了劉居英正在「作案」的地方:只見劉居英渾身濕透,臉上已經被煤染黑,此時正在賣力地將糧食一袋一袋地炕上火車。旁人見林彪來了,趕忙提醒劉居英,他一見林彪臉色不悅,當即便明白了他尋找自己的緣由,說道:「大部隊雖然順利撤離到了蛟河帶區,但沒有足夠的糧食吃,恐怕會延誤撤離任務。要是吃的問題沒及時的解決,結果就不是損失幾節火車空皮那麽簡單了。」

他見林彪不說話,又補充道:「我意外發現,這裏有一些空著的火車頭和火車皮。所以趕緊帶著一個班的人和三名專業司機,同時借用了三節火車皮和一個火車頭來運輸糧食。其實,這個事情我已經事先和上級說明情況了……」

劉居英說完後便等著林彪表態。本以為林彪會責罵自己一通的劉居英卻聽見他說:「做得不錯,你立功了!」

擡頭再看,林彪已經露出了笑容,身旁接二連三響起的誇獎聲也讓劉居英明白自己做對了。這件事讓中央看到了劉居英在鐵路工作的可行性,不久劉居英便被排到鐵路部門工作,也就是從此時起,「命運的齒輪開始緩緩轉動」,劉居英即將在鐵路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精彩一筆。

賽局美軍,粉碎「絞殺」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成立了。但是西方世界的敵對力量仍然使國家安全受到了巨大威脅。1950年6月,抗美援朝豬戰爭爆發,幾十萬支援軍將士為了國土安全,拿起剛剛才放下的槍桿子「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幫助北韓人民抗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聯合國軍都是剛剛經歷了二戰洗禮的老兵,戰鬥經驗豐富,又擁有對於中朝軍隊來說幾乎斷代式領先的武器裝備,包括飛機大炮、個人作戰裝備,其後勤補給也堪稱豪華,有肉類和蔬菜罐頭、麵包、餅乾、巧克力、糖果,甚至是香煙。

誇張的軍備造就的是其在北韓戰場上前期近乎瘋狂的推進速度,美軍從仁川登陸到打過三八線只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面對此時堪稱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軍隊,不僅前線的將士壓力巨大,負責後勤的同誌們同樣忙得停不下來,劉居英便是其中一員。

中國兵法自古就講究一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與聯合國軍交手之前,各類重要的戰略物資就被緊鑼密鼓地送往了前線,包括1.67萬噸糧食、430噸食用油、920噸罐頭,以及馬料9000多噸。這些物資看起來很多,但考慮到戰爭周期和每天接近5000噸的消耗,物資可以說是緊缺到了極點。

另外北韓半島特殊的地形和過長且單一的補給運輸路線也是讓後勤人員十分頭疼的問題,這既使得物資運輸周期較長,又讓敵人看見了可乘之機。

我們都知道,負責北韓戰場的美軍最高統帥是將領麥克亞瑟。雖然大量的史實表明他的作戰指揮能力和一線將領有些差距,但他畢竟經歷了二戰,經驗豐富且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誌願軍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後勤補給,只要能切斷誌願軍的補給。

就算不打,只是困都能困死幾十萬誌願軍,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他派出了大量轟炸機、戰鬥機對誌願軍的物資運輸路線進行轟炸,對橋梁、鐵路等交通運輸路線進行破壞,給我軍的後勤補給造成了堪稱淪陷性的打擊,而這一系列針對誌願軍後勤的破壞行動被稱為「絞殺戰」。

據後來統計,「絞殺戰」中美軍共出動1700多架飛機,這讓麥克亞瑟在當時叫囂用3個月徹底切斷誌願軍補給線。

面對這種情況,總指揮彭德懷憂心忡忡地表示:「若是沒有火車運輸,汽車白天又無法突破轟炸,這幾十萬大軍繼續朝南打下去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隨著北韓寒冬的來臨不少誌願軍戰士由於缺少棉衣,都還披著單衣在戰場上執行任務。許多連隊為了不被美軍的偵察機發現,只能一連幾個小時地趴在雪地中,讓覆蓋在身上的冰雪成為天然的掩護。

惡劣的作戰環境讓中央十分重視後勤問題。

1951年年初,在沈陽的第一次後勤工作會議上,已經擔任東北軍區鐵道運輸司司令員職務、成為了誌願大軍的補給總負責人的劉居英在聽完一位負責人匯報以後焦急地站起來說:「總理,很抱歉!能不能讓我先匯報一下,就五分鐘的時間。」

匯報中劉居英數度哽咽,最後原定5分鐘的匯報時間被延長到了一個小時,最後劉居英向周總理請求為鐵路後勤部門提供高射炮。

總理思索了一會兒,贊同了這個提議,並說道:「這條運輸線得是一塊打不爛,也炸不斷的鋼鐵!」

不久後,美軍為扭轉第五次戰役後的不利局面,大規模、高強度地發起「絞殺戰」,面對美軍飛機的狂轟濫炸,劉居英在此時提出了一個大膽、瘋狂的想法,以至於讓周總理都為之震驚,過了許久才做出回復。

劉居英這樣提議:「親內建領鐵道搶修部隊的四個師,和美軍來一場速度競賽。美軍毀壞路線,我軍即刻修補。」

周總理吃了一驚,他明白同意此舉無異於用後勤人員的生命換取後勤運輸的保障。

知曉周總理疑慮的劉居英說道:「革命需要流血、犧牲,為了新中國的勝利而披荊斬棘、在所不辭!」

周總理沈默地思考了很久,他也知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於是同意了劉居英的提議。

回到戰場上,劉居英很快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實施起了計劃,但他也采取了各種措施來盡量減少傷亡。

例如,等運輸物資的火車透過後,就將鐵路的軌域拆除,偽裝出一幅沒有修復的樣子;將火車偽裝起來,隱藏到安全的地方,等轟炸過後在護送火車上鐵軌;為了避免新修的橋梁承受不了火車的重量,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前一後增加過橋速度;對需要修復的鐵路只修復不加固以提高修復效率;在一座橋旁邊修建多個橋架……

有了這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方案,誌願軍的後勤問題得到了極大程度上的解決,除了一些無可避免的消耗外,幾乎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

但劉居英卻因為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病倒了。為了保證後勤問題得到充分解決,劉居英每天只睡不到六個小時,天還沒亮時就沿著鐵路檢查路線安全。在「絞殺戰」最猛烈的那段時間裏,劉居英竟有段時間連續四天不眠不休,這導致本就罹患低血壓的他終於撐不住,暈倒在了戰場上。

部隊立刻展開了搶救,在北京治療和休養了半個多月,才算調理好。但身體剛一恢復,他就吵著要回戰場,家裏人實在攔不住,也就隨他去了。

不久,彭德懷元帥因病回國療養,陳賡大將接替他的工作。在了解後方情況時,聽聞了劉居英的事情後大感震驚,聽完他本人的匯報後,陳賡對劉居英好感倍增,並在日記裏寫到:「聽取劉居英報告運輸情況。在嚴重的轟炸封鎖下,我軍仍保證了供給,這是奇跡!」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劉居英給陳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2年五月底,美國人見在這般狂轟濫炸之下,誌願軍仍能夠將物資不斷地送往前線,他們終於低頭了。

美國第八集團軍最高司令長官範弗利特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我們的空軍和海軍盡了一切力量企圖阻斷中國人的供應,但他們還是用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運到前線,他們創造了驚人的奇跡!」

次年,誌願軍在正面戰場上的英勇表現,讓美國人坐上了談判桌,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了。

這場戰爭過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升,劉居英這樣舍身忘我的將士們居功至偉。

周總理在會議一場上更是毫不吝嗇對劉居英的誇獎:「如果沒有劉居英,抗美援朝戰爭的結局或將覆寫!」

重返高校

此候的幾十年裏,劉居英的生活再也與戰爭無關,但他卻並沒有清閑下來,因為他應陳賡的邀請,到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擔任副院長。

起初,毫無教育經驗的劉居英百般推辭,表示這些年來自己不是在前線就是在後勤,沒有在大學的工作經驗。

但陳賡已經了解過了劉居英的工作能力,認定了他這樣靈活睿智,眼光長遠的人必然適合為祖國培養高等人才,讓他一步一步慢慢來。

1954年,哈軍工開學,陳賡高興地向學生們介紹到:「這是黨中央給咱們派來的新校長,劉居英同誌是當年的北京大學學生,是個知識分子,有著光榮的履歷。在北韓戰場上,他是我們誌願軍高級將領中的一位英雄!」

接下來的十年裏,劉居英深耕教育,盡其所能為祖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工人才。

1961年陳賡病逝,劉居英接替程庚成為了哈軍工的院長。

總結

61歲那年,劉居英又回到了鐵路部門,擔任鐵道兵副司令員直到七十歲後退休。2015年12月,劉居英於北京去世,享年98歲。

他這幾乎跨越了一個世紀的一生波瀾壯闊得如同一部英雄史詩,那麽當我們想要概括他這偉大的一生時應該怎麽形容呢?

是說他和同他一樣的千千萬萬的道路工作者們用肩膀扛起了祖國的運輸大業;還是說他進可沖鋒陷陣,退可運籌帷幄;亦或是戰功赫赫名揚四方,甘為園丁桃李天下。

但我想,他本人或許從不在乎功名外物,也許早已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校園內,一代代的學生們聽聞他的事跡,仍把他作為榜樣著他才是對這位向共和國奮鬥了一生的少將的最好的紀念:

劉居英院長留在校園的銘印

見證了他為這所大學鞠躬盡瘁的歲月

這些記憶我們將永遠銘記

‘吃水不忘挖井人’

今年我們將迎來建校70周年

倍加懷念劉居英院長為代表的

哈軍工創業者和老前輩們

讓我們踏著先輩們的足跡

弘揚哈軍工精神

做好新時代向海圖強的答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