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34年離開瑞金後,毛主席為何終生不願重回此地?民間傳說可信嗎

2023-12-18歷史

王明的崛起之路

1927年8月,毛主席在武漢辭別了瞿秋白。當時瞿秋白極力邀請毛主席隨中央機關一起遷到上海工作,毛主席卻拒絕了他:「我要上山下湖,到山林裏去跟綠林好漢交朋友。」

此後,毛主席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回到湖南,改組了湖南省委,並領導了秋收起義。此後,他帶領部隊上了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之後又奮戰數年,建立了蘇區根據地。

毛主席不在中央工作的這些年裏,中央人事變動頻繁,有的人他認識,有的人他不認識,再加上當時條件惡劣,雙方交流較少,對彼此的情況都不是很熟悉。

1928年6月,六大在莫斯科召開,在會議上,代表們認真觀看並學習了蘇共在城市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成功經驗。六大結束後,代表們陸續返回中國,開始強調:今後的中國革命,要走以城市為中心的武裝革命道路。

不久後,中央派了劉安恭前往紅四軍擔任臨時軍委書記和政治部主任,並傳達中央的最新精神。

毛主席對劉安恭的那一套說辭不以為然,以他多年的經驗來看,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他和朱德一起給中央寫信,據理力爭,對劉安恭進行了鬥爭。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總理在接到毛主席和朱老總的信後,便將陳毅派到了紅四軍,接替劉安恭的工作。

1930年6月11日,當時負責中央領導工作的李立三推出了「立三路線」,他起草了著名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該決議決定應該以武漢為中心,發起全國性的暴動,聯集中紅軍對中心城市發起進攻,最終「會師武漢,飲馬長江」。

李立三的這些主張,和毛主席在農村實行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完全對立,因此在紅四軍中難以貫徹。李立三為此曾在會議上點名批評毛主席說:「在全國軍事會議中發現了妨礙紅軍發展的兩種障礙:一是蘇維埃區域的保守觀念,一是紅軍狹隘的遊擊戰略。最明顯的是四軍的毛澤東同誌……」

不久後,毛主席和朱老總接到了中央要他們再去攻打長沙,盡管他們對此命令非常疑惑,但在前委大多數同誌都同意的情況下,毛主席也只好執行命令了。結果就是經過16天的苦戰,不但長沙沒有攻破,紅軍還陷入到了腹背受敵的情況。在這種局面下,毛主席果斷作出了停止進攻的決定。

不久後,六屆三中全會召開,瞿秋白和周總理主持會議,糾正了李立三所犯的嚴重錯誤,李立三被要求離開中央去莫斯科向共產國際作檢查。

王明在李立三主政期間,曾和博古等人一起旗幟鮮明地反對過李立三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決議,李立三為此撤銷了王明的中宣部秘書一職,將他下放到了江蘇當宣傳部幹事。

得知六屆三中全會批評了李立三,王明自然滿心擁護。然而,不久後他又從夏曦那裏得知,共產國際對六屆三中全會的結果並不滿意,因此他便開始公開給中央寫信,批評李立三的錯誤是在「左」的詞句掩蓋下的「右傾機會主義」,指責三中全會對立三路線未加以絲毫的揭破和打擊,在主要問題上實際上還是在繼續著立三路線,他提出了一系列比李立三的冒險主義還要「左」的錯誤觀點,要求召開六屆四中全會,並撤換三中全會上誕生的中央領導。

王明之所以有如此底氣,一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有共產國際撐腰,二是因為這年年底,他的老師、共產國際執委兼東方部部長米夫來到了中國。

晚年王明

在米夫的策劃下,六屆四中全會於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開,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在這次全會上取消了從前的所有處分,並攫取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身份,2月,他又升為政治局常委。當時的向忠發雖然在名義上是總書記,但中央領導的權力實際上已經從李立三轉移到了王明那裏。

自此之後,一支以王明為代表的「教條主義」派,或者叫「共產國際派」逐漸形成,他們把馬克思主義機械地教條化,把共產國際的指示和蘇聯的經驗神聖化,給中國革命帶來了一系列的重大損失。

贛南會議:王明和毛主席的第一次交鋒

毛主席和王明在軍事思想和路線、土地革命、建立根據地等諸多方面存在著無法調和的分歧。

1931年9月1日,王明發出一份長達1.2萬字的指示信,再次對以毛主席為首的蘇區中央局進行了批評,認為「蘇區同誌對於立三路線的錯誤,尤其是國際路線的正確,還缺乏全部的深刻的了解。」

這一年,顧順章、向忠發相繼被捕叛變,中央在上海的工作被迫轉入地下,不久後王明離開上海前往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臨行前,他推舉博古主持臨時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還不忘再次向蘇區中央局發去電報,批評蘇區犯了「嚴重的錯誤」。

△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舊址 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舊址

根據王明和博古的指示,中央代表團隨即在瑞金葉坪召開大會,對毛主席的「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和「遊擊戰爭」等方針進行了全面的批評,並撤銷了毛主席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的職務。這便是著名的贛南會議。

贛南會議的結果表明,蘇區中央局事實上已經完全接受了中央指示信中的錯誤觀點,這是蘇區命運轉變的一個重要節點。

王明到達蘇聯後,又在莫斯科以中央的名義發來電報,要求成立中革軍委,並取消紅一方面軍總司令、總政委等職務和組織。這樣,毛主席的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自然也被取消了,但作為紅一方面軍的重要締造者,他還是可以參加軍隊內的一些主要活動。

好在蘇區根據地是毛主席等人一手建立起來的,在蘇區,主席的聲望依舊不容忽視。不久後,失去代理書記職務的毛主席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改做起了政府工作。毛主席被稱為「毛主席」也正是從這一時候開始的。

寧都會議:毛主席失去了軍事職權

1932年6月,蔣介石在和日本簽訂【淞滬停戰協定】後獲得了短暫的安寧,他於是開始著手準備對中央蘇區的又一次圍剿。

在這種大敵當前的背景下,周總理給蘇區中央局寫信,希望恢復毛主席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他的建議被采納。

在毛主席和朱老總的指揮下,一方面軍先後進行了宜黃、安樂戰役,重挫了國軍進攻的勢頭。在戰後,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又立即下令,要紅軍乘勝追擊,奪取南城,然而大軍到達城下時發現,蔣介石已經調集了3個師做好了準備。

鑒於這種情況,毛主席、朱老總在和周總理商量後,決定改變原先部署,撤退到東韶一帶休整,重新尋找作戰時機。

這本是戰場上的隨機應變,機斷處事,但後方的臨時中央的蘇區中央局卻非常不理解,他們一再催促紅一方面軍繼續北進,威逼南昌。毛主席、周總理、朱德、王稼祥等在回電解釋,繼續反對北進方針,堅持原地休整。

矛盾於是變得公開化了。蘇區中央局轉而決定停止紅軍行動,並在寧都召開蘇區中央局全體會議,解決毛主席等人不執行中央戰略方針的問題。

在這次會議上,毛主席堅持自己觀點,認為紅軍不應該在不利條件下離開蘇區,主動迎戰強敵。中央局的一些成員則批評毛主席對革命勝利和紅軍力量估計不足,對奪取中心城市消極怠工,並把他提出的「誘敵深入」指責為「守株待兔」。

毛主席的據理力爭,在他們看來,成了「態度不好」,「承認和了解錯誤不夠。」

寧都會議舊址

第一次會議時,周總理因為在前線並未參加,但朱老總和王稼祥都給予了毛主席很大的支持。

王稼祥說:

「我是四中全會後中央派來的,對中央的指示,我一直服從和執行。但我從幾次反圍剿的勝利,以及打贛州的教訓中逐漸認識到,毛澤東同誌的思想主張,是符合紅軍和蘇區實際情況的,他的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我和毛澤東同誌並非舊交,相識的時間也不長。倒是和王明、博古等同誌是老同學、老同事甚至老鄉……

我們要看誰的主張對革命更有利。」

王稼祥最後強調:

「大敵當前,不可換將;指揮重任,非他莫屬。」

他的發言讓大會陷入了僵持,雙方觀點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此時周總理從前線趕了回來,由於他是蘇區中央局的書記,主持會議的責任自然交給了他。

作為會議主持人,周總理在會上試圖緩和雙方的爭議,對雙方各打五十大板,並且替毛主席作了很多解釋,但最終,支持臨時中央的意見還是占了上風。

周總理於是提出了兩個方案:一,今後由毛澤東同誌負責指揮戰爭,周恩來監督行動方針的執行;二,由周恩來負責指揮戰爭,毛澤東同誌協助。

但是毛主席認為,既然他已經不能得到信任,工作自然無法開展,他選擇主動結束。

最後,會議的結果形成了一條通令:

工農紅軍第一方面兼總政治委員毛澤東同誌,為了蘇維埃工作的需要,暫回中央政府主持一切工作。

就這樣,毛主席離開了軍隊,失去了軍隊的指揮權。

毛主席為何終生不回瑞金?

會後,毛主席準備赴福建長汀福音醫院療養。王稼祥向毛主席告別,並希望毛毛主席再爭取一下留在前方。毛澤東回答說:「算了吧,我們是少數,還是服從多數吧!」

毛主席離開寧都時,周總理騎馬為毛主席送行了一段路。毛主席對周總理說:「前方如有急需,可來電報,我即前去。」

而此後有一點時間,周總理也一直自稱是「代理政委」,認為毛主席遲早會恢復職務的。他有時候也會把一些檔送到主席那裏,請他「如有便請閱」。

寧都會議後,蘇區中央局的一些成員對周總理在寧都會議上的態度很不滿意。他們曾聯名致電臨時中央,批評周總理「沒有大力反對以消極等待為中心的右傾危險」,在結論中沒有給毛主席的「錯誤」以明確的批評,反而有些地方替他解釋掩護」,認為周總理犯了「調和主義」的錯誤。周總理對此難免又是一番解釋。

毛主席在長汀福音醫院養病4個月後,便回到了瑞金主持政府工作。但此時臨時中央已經抵達中央蘇區,臨時中央完全聽從王明的指揮,來到中央蘇區沒多久,他們就開展了「反羅明路線」運動,在這次運動中,鄧小平、毛澤覃、謝維俊、古柏、賀子珍、賀怡、賀敏學等人都遭了牽連,毛主席的處境越來越孤立。

毛主席只在賀子珍的陪同下去了雲石山的雲山寺休養,那裏荒涼冷清,只有一個已經還俗的姓趙的和尚在面前種菜。毛主席後來回憶說:「那時候,不但一個人也不上門,連一個鬼也不上門……」

在此期間,毛主席的老部下林彪、聶榮臻、楊至成都來看望過他。

在第五次反「圍剿」期間,蔣介石集中11個師進攻廣昌,期間毛主席曾找到博古、李德,建議紅軍向湖南中部運動,以調動江西的敵人到湖南,尋機殲滅之,但他的建議並未並采納。

可以說,瑞金是毛主席的「傷心地」。民間曾有說法,由於毛主席在瑞金有很多不愉快的記憶,所以從長征離開瑞金到病逝,他一次都沒有回過瑞金。而且,毛主席一生詩詞無數,寫過井岡山、黃洋界、吉安、上杭、大柏地、廣昌、龍崗、婁山關等很多地方,但沒有一首是關於瑞金的,這給瑞金人民留下了很大的遺憾。

井岡山幹部學院特聘教授淩步機認為,這些說法雖然多半是大家的猜測,但不能說瑞金的不愉快在毛主席心裏沒有一點影響。然而,淩步機教授也指出:1959年廬山會議前,毛主席確實有過來瑞金舊地重遊的打算,當時贛州也為主席準備好了住所,但由於廬山會議開得並不順利,瑞金之行也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