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35年,孫傳芳正在佛堂誦經,一婦女朝他連開三槍,所為何事?

2023-12-17歷史

1935年11月13日下午3時左右,位於天津城東南的草廠庵居士林內突然響起「呯呯呯」三聲槍聲,正在主持誦經的一位老者倒在血泊之中。

事後大家才知,被槍擊的人正是民國時期叱咤風雲、曾雄踞5省的聯軍總司令孫傳芳。而槍殺他的卻是一個30出頭,身材稍胖、還裹著小腳的婦女,名為施劍翹。堂堂聯軍總司令竟然死在一個弱小婦女手下,引起了軒然大波。

更離奇的是,施劍翹槍殺孫傳芳後並未打算逃離,而是留在原地散發傳單。她被捕後,先是判了10年徒刑,繼而減為7年,最後竟被國民政府特赦。

施劍翹為何要槍殺孫傳芳,國民政府為何要將其特赦?

孫傳芳

孫傳芳屠殺俘虜種下惡果

民國初期,大小軍閥多如牛毛,常因各種瑣事爆發戰爭。1925年,張作霖的奉軍不斷南下,勢力擴張到長江流域,大有席卷全國之勢。

駐紮在長江流域的直系軍閥孫傳芳感受到嚴重威脅,起兵反奉,這便是第三次直奉戰爭。奉軍未料到孫傳芳反應如此迅捷,被打個措手不及,只能向北收縮。

不料孫傳芳仍不肯罷手,繼續向北推進。張作霖便調張宗昌部前去增援,張宗昌部隊中編有白俄士兵,攻勢淩厲。 但由於孤軍冒進被孫傳芳部前後夾擊,張宗昌的前敵總指揮施從濱被俘。

孫傳芳一氣之下,不聽部下勸告,竟然將施從濱殺了,還把他腦袋砍下來掛在城墻上羞辱。孫傳芳此舉犯了大忌:

其一、 軍閥們常年混戰已經達成一種默契——內戰不殺戰俘。就算是敵軍高級將領,只要繳槍投降,也能保住性命。後來傅作義守涿州一百多天,殺傷大量奉軍,投降後張作霖本來要殺他泄憤,也被張學良勸住了。

其二、 施從濱是位聲望很高的老將,其弟是辛亥革命時發動灤州起義的領導人,犧牲後還被國民政府追授上將軍銜。施從濱本人廉潔愛民,很受軍民愛戴。他被殺後,各方紛紛譴責孫傳芳。

其三、 當時北洋政府被奉系控制,奉軍南征打著政府的旗子,施從濱算是朝廷命官。從法理上看,私自殺害朝廷命官更有謀逆之嫌。

不過,那個年代都靠實力說話。孫傳芳在戰爭中占據著優勢,即便外界對其殺施從濱一事頗多指責,但大家都拿他沒辦法,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北洋軍閥部隊

施從濱家人可咽不下這口氣,他的長女便是本文開頭提到的施劍翹, 時年20歲。施劍翹性格剛烈,雖然是女兒身,但從小文武雙全。她很受父親喜愛,兩人感情很深。

聽說父親被殺後,施劍翹悲痛欲絕。她認為如果父親是戰死沙場,也算死得其所。但被俘後,以羞辱的方式將其殺害,實在難以接受。 施劍翹決定為父親報仇。

一個弱女子想要找堂堂五省聯軍總司令部報仇談何容易?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施劍翹也是個聰明人,她決定從長計議。先是帶著母親去找到父親的上級張宗昌提出三個請求:

第一、給一筆賠償金,全家遷往天津租界,自此不再與軍界往來;

第二、將原先擔任排長的哥哥施中誠提拔為團長;

第三、把弟弟施中權送到日本留學。

施劍翹這樣做是把報仇的希望寄托在哥哥施中誠身上,施中誠原本是施劍翹的堂兄,因父親過世較早被過繼給施從濱。

施中誠後來官至煙台警備司令,但官當得越大顧慮的東西就越多,他勸施劍翹放棄報仇的念頭。 施劍翹聽完大怒,一氣之下寫了一封信要與哥哥斷絕兄妹關系。

此後,施劍翹又將報仇的希望寄托在施靖公身上,此人比施劍翹大10多歲,原本是施從濱的部下,後來前往閻錫山部任職。他看上施劍翹並向其求婚,而施劍翹提出的條件是必須幫她報仇。

幾年過去了,施靖公好不容易當上了旅長,但由於閻錫山在中原大戰中戰敗,他的部隊被編遣。施靖公只能又充當閑職,對報仇一事更是絕口不提。 施劍翹對他徹底失望,於1935年初帶著兩個孩子返回天津。

她認為靠別人是靠不上了,只能自己去報仇。兩個大男人都做不到的事,她一個婦女要怎麽去報仇呢?也許真是上天註定,一天施劍翹聽到一個訊息——孫傳芳也住在天津。

施劍翹

孫傳芳躲進租界吃齋念佛

1926年,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並在龍潭之役中大破孫傳芳主力。此後孫傳芳一蹶不振,只能帶著余部去投靠張作霖。盡管兩人曾經打得死去活來,但面對北伐軍,兩人成了利益共同體,張作霖表示不計前嫌願意與孫傳芳合作。

可惜1928年日本關東軍制造皇姑屯事件將張作霖炸死,孫傳芳的殘部無所依從被閻錫山收編,孫本人只能逃往沈陽,在張學良麾下寄食。

此時的孫傳芳夾在東北軍之間,身份有些尷尬。 從他個人的角度出發,當然是希望東山再起。在政治上,他試圖說服張學良接受日本人支持,對南京政府虛與委蛇,必要時入關爭奪地盤。

但國仇家恨在身,年輕氣盛的張學良斷然不肯與日本人為伍,他最終選擇了改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指揮。孫傳芳始終在做張學良的思想工作,他的政治觀點與東北軍元老派人物楊宇霆一致。

而楊宇霆又與張學良有矛盾。一是當年楊宇霆私自處死了被張學良器重的郭松齡;二是張學良剛剛掌權,楊宇霆自恃元老身份,不把張放在眼裏,還從他手中搶權力。

張學良一怒之下設計殺了楊宇霆,孫傳芳表面上支持張學良,但內心極為恐懼,害怕此事牽連到自己。不久,他便借故離開沈陽,避往大連。

不過他仍未放棄勸說張學良,直到中原大戰,張學良率兵入關支持老蔣, 孫傳芳終於死了心,躲進天津租界中不問政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孫傳芳這樣顯赫的人物,想洗手不幹也並非易事。

轉眼之間來到了1935年,當時日軍已經占據東北,並不斷向華北蠶食,扶持了殷汝耕的冀東偽政權,還企圖謀劃「華北五省自治」。於是,孫傳芳成了日軍的拉攏物件。

日本人一邊透過孫的舊部、時任天津市警察局長劉玉書勸說孫;一邊到處散發「擁孫倒蔣」的傳單。

孫傳芳雖然打了一輩子內戰,但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還算拎得清,不願與日本合作。他害怕背上漢奸罵名。此外,日本人此前要扶持的幾個物件都遭到軍統暗殺,孫不想步他們的後塵。

為了表示自己不再參與政治活動,他特意召集記者發表講話,撇清與日本人的關系。同時又與前北洋政府國務總理靳雲鵬等人出資在天津東南城腳的草廠庵創辦居士林,每日吃齋念佛,擺出一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姿態。

孫傳芳故居

離奇的判罰

話說施劍翹得知孫傳芳也在天津後,四處打探他的訊息,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便把大兒子施僉刃送進租界的一所貴族幼稚園。湊巧的是孫傳芳的一個女兒孫家敏也在這個幼稚園,施僉刃無意中將此事告訴了母親。

於是,施劍翹便盯住了孫家敏從而得知孫傳芳的車牌號,還聽說他周末常去看電影。施劍翹便在電影院蹲守,一次她看到孫傳芳在幾個人簇擁下從電影院出來,很快便上了小轎車,飛快地離去,根本不給她任何機會。

接著施劍翹又找到孫傳芳的住處,一看都是高墻電網,門口還有幾個警衛,蹲守了一段時間仍然沒有發現機會。

1935年9月17日,是施從濱去世10周年的祭日。想到仇人就在眼前,卻無法為父親報仇,施劍翹悲從中來,難以抑制住淚水。但她又害怕母親聽到後會難過,只能跑到觀音寺裏去燒紙祭祀父親。

一個老和尚看她哭得很傷心,便來勸慰她皈依佛門。還說:「你看靳雲鵬、孫傳芳那樣的大人們遇到低谷不都信佛了嗎?」 聽到孫傳芳三個字,施劍翹立刻止住了哭聲,與老和尚交談一番後,得知孫傳芳創辦居士林的事。

施劍翹混進居士林,參加幾次活動後了解到,孫傳芳每周三、六都會到居士林聽經,而且每次都坐固定的位置。

施劍翹散發的傳單

事發當天,孫傳芳入座後,原本坐在他身後距離較遠的施劍翹慢慢站了起來,緩步走到他身後,突然從大衣裏掏出槍朝著他連開三槍。孫傳芳當場斃命。

佛堂裏頓時大亂,本可以趁亂逃走的施劍翹並不打算離開。她向眾人喊話:「大家不要害怕,我只是為父報仇,絕不會傷及無辜。」接著她向眾人散發了一份叫【告國人書】的傳單,大致描述了自己刺殺孫傳芳的原因,隨後又請大家去報警。

事情發展到這裏看起來並不復雜,就是一個替父親報仇的簡單案子,但復雜的是接下來的審判:

刺殺孫傳芳案一審由天津地方法院審理,法院認為施劍翹有自首情節,而且殺人只是為了報父仇,與窮兇極惡的匪徒有區別,所以判處10年徒刑。

施劍翹和孫家都對判決不服,向河北高等法院提起上訴。孫家認為施劍翹的自首不能成立,而施劍翹則認為判罰過重。

也許是為了平息原告的怒氣,河北高院否定了施劍翹的自首情節, 認為警察到居士林之前已經知道殺人一事,被告人自己沒有打電話自首而由旁人打電話,旁人之舉動也可視為報警。故被告自首行為不明顯。

河北高院最終做出了一個非常矛盾的判決 ——撤銷了對施劍翹的自首認定,但又將她的刑期減為7年。一起命案僅被判刑7年,奇怪的是施劍翹仍不服,向南京最高法院提起上訴,結果是上訴被駁回。

更奇怪的是案發將近一年後,國民發出命令稱:「施劍翹發於孝思,奮不顧身,其誌可哀,其情尤可原」,特予赦免。

當時的媒體報道

施劍翹為何被特赦?

案情為何會如此發展,跟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很大關系:

1、施劍翹有兩點有利因素

其一、 從作案動機看,施劍翹是「為父報仇」。在中國傳統觀念裏「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施劍翹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理解和同情,不僅沒有受到指責,反而被稱贊為遵孝道。而且因報父仇而免刑在民國是有先例的:

1925年馮玉祥為除掉北洋軍閥徐樹錚,密令部下陸承武將徐樹錚槍殺。事後,陸承武聲稱是為了報殺父之仇未被追究。20年後,徐樹錚的兒子當了國民政府行政院高官,向法院提起訴訟,仍未被受理。

其二、 施劍翹有自首情節。為了刺殺孫傳芳,施劍翹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比如提前寫好了【告國人書】,先聲奪人地占領了輿論陣地,獲得民眾的同情。同時,案發後她並未打算逃走,就是為了能以自首換取減刑。盡管事後法院並未認定自首情節,但輿論普遍認為她是自首,不斷聲援。

2、孫傳芳有兩點不利因素。

其一、 孫傳芳給外界的印象不好。孫傳芳是舊軍閥,一生都在打打殺殺,民眾對他的印象是作惡多端,殺人如麻。尤其是舊軍閥部隊,毫無軍紀可言,常年混戰給老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更關鍵的是,孫傳芳還是國民政府通緝的要犯。

從事實角度出發,也是他破壞軍閥之間的默契,殺戰俘在先。因此孫傳芳之死,大多數民眾的反應是拍手稱快。

其二、 民眾同情弱者。孫傳芳和施劍翹,一個是曾經叱咤風雲的五省聯軍總司令,一個只是普通女子,強弱對比鮮明。盡管孫傳芳已經下野,但其舊部遍及國內,仍有相當勢力。孫家也曾透過這些舊關系運作,並在媒體發聲。不過這些都更引起了民眾的反感。

3、輿論一邊倒地支持施劍翹

基於以上兩點原因,輿論歐變支持施劍翹。【新民報】尖銳地指出孫傳芳本是通緝要犯,按律當處以極刑,但躲進租界後政府無能使其逍遙法外。如今施劍翹殺了要犯,卻被判刑,有欠公允。

【朝報】也發表了揚州婦女界致首都的通電,歷數孫傳芳的罪惡,贊揚施劍翹為父報仇不惜一死的大義凜然的精神。此外,蘇州各學校校長、蕪湖律師公會、九江各中學甚至懷寧國民黨縣黨部也紛紛發電聲援施劍翹。

馮玉祥

4、馮雲祥左右了局勢

外界認為施劍翹是個弱女子其實是對她的誤解。施劍翹的叔父施從雲是馮玉祥的老戰友,她的堂弟施則凡當時正是馮玉祥的副官,案發後施則凡立即去找了馮玉祥。

當時老蔣剛剛邀請馮玉祥到中樞任職,兩人冰釋前嫌,馮雲祥到南京的前十天,老蔣宴請了他五次。隨後馮玉祥先後當選為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權勢如日中天。

馮玉祥的日記顯示,案發後他便立即介入了該案。 如果說別人拉關系是走後門,那麽馮玉祥則是開天窗, 他直接找到了司法院院長居正,開始活動特赦問題。正是有這層關系,施劍翹一審被判十年。

後來雙方都不服上訴到河北高等法院,該院院長鄧哲熙是馮雲祥舊部,正是由於馮的推薦,鄧才當上立法院委員、河北高院院長,於是施劍翹又被減刑三年。

最後南京最高院駁回上訴,施劍翹被押往監獄服刑,為了改善她的生活,馮玉祥又派施則凡去找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宋哲元原來是馮玉祥部下五虎將之一,他立即命令天津第三監獄對施劍翹給予關照。

在輿論發酵以後,馮玉祥大擺宴席,請了幾乎所有法律界有權勢的人,向他們大談施劍翹的問題。後又邀請國民黨元老李烈鈞、於右任、張繼等8人寫了一封聯名信給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要求特赦施劍翹

由於司法部門已經透過審議,到林森這也只是做個順水人情,最終施劍翹被特赦。 馮玉祥在該案中幾乎動用了自己所有人脈,看得出來他是個很重情義的人。

5、孫傳芳案背後的政治原因:

曾潛伏在國民黨高層的地下黨員郭汝瑰在回憶錄中表示,老蔣怕孫傳芳去給日本人當傀儡,由軍統運作一個叫施劍翹的女子去將孫傳芳殺了。軍統少將沈醉也持該觀點。

其實,該案中還有兩大疑點: 一是 施劍翹使用的是一把白朗寧手槍,她自稱是找一個不知名的退休軍官購買。

但這個說法很值得懷疑,白朗寧手槍在當時屬於高級貨,一般軍官是搞不到的。當年,軍統王牌特工陳恭澍刺殺張敬堯時就想用這種手槍,可是四處都找不到。最後還是戴笠派人親自送去給陳恭澍。

二是 孫傳芳的貼身副官趙海山,案發時並沒有還擊也未報警,在將孫的遺體送回孫宅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作為一位重要見證人,法庭甚至都未傳喚他。

如果沒有人在背後運作,這兩個疑點很難解釋。於是有人猜測這是一起政治暗殺,施劍翹只是被利用,而馮雲祥在幕後求情也是正中下懷。

孫傳芳雖然表面上拒絕了日本的要求,但可以推測他們之間還有聯系。直到汪精衛叛國的前一刻,日本人仍在勸說拉攏與孫傳芳一起創辦居士林的靳雲鵬,他們肯定也不會輕易放棄孫傳芳。

所以,孫傳芳對老蔣來說始終是一個威脅,必須要除掉他。

軍統劇照

但是在此之前,軍統在華北地區策劃了多起刺殺親日分子的行動,包括【振報】社長白逾桓、【國權報】社長胡恩溥。這也使用日軍極為惱火,不斷向山海關增兵,威脅要武力解決該事件。

最終,國民政府作出妥協與日軍簽訂了【何梅協定】,將部隊撤出河北省,軍統等機構撤出華北,演變成因小失大的結局。

日後,國民黨對不敢輕易動用軍統力量刺殺親日分子。所以,有人推測可能是軍統不便出面,便利用施劍翹去刺殺孫傳芳。以報父仇之名,既能堵住日本人之口,又能贏得民眾同情。

喜歡本文的朋友,麻煩點選上方名片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