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萬打30萬,誰打頭陣?劉伯承問。眾將沈默,一人挺身而出:我來

2024-01-17歷史

在1946年9月,我們剛剛在隴海線取得了勝利。

蔣介石為了復仇行動迅速,親自點將劉峙、陳誠、白崇禧。劉峙和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隨時聽候調遣。而白崇禧雖然桂系出身,與胡宗南關系緊密,但在關鍵時刻他也能和蔣介石保持一致,一同對抗敵人。

蔣介石找白崇禧來幫忙,只是想讓他為劉峙和陳誠出謀劃策。也許蔣介石明白,白崇禧在戰略和戰術上的才能,要超過他們二人。

因此,他把白崇禧當作軍師,讓他出謀劃策,但卻沒有給予他指揮軍隊的權力。這並不是唯一的一次,後來在東北戰局時,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

30萬國民黨軍在白崇禧的指揮下,采取了兵分兩路的策略,兵力遠超劉鄧大軍六倍。然而,陳誠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劉鄧大軍擅長運動戰,對於穿插、迂回、包圍的戰術非常熟悉,這種打法容易被劉鄧大軍反包圍。

因此,他主張利用絕對優勢的兵力進行攻擊。陳誠的提議看起來穩妥,但實際上卻可能會被劉鄧大軍反制。

陳誠改變了策略,雖然兵力仍然占優勢,但他的步步為營戰術更加穩健,但同時也缺乏靈活性,無法快速形成優勢兵力。

只要有一路兵馬露出破綻,就容易被逐個擊破,援軍趕來時只能亡羊補牢。劉鄧發現國民黨軍戰術的變化後,立即制定了反擊計劃。

在戰前會議上,劉伯承慷慨激昂地問道:「眾將心裏都清楚,這第一仗不好打,所以誰都沒敢輕易表態。就在場面陷入僵局時,劉鄧故意將第一仗的目標避開了敵軍五大主力部隊,準備打敵整編第三師。

這個師雖然不是五大主力部隊,兵力接近一萬五千人,裝備了一部美械,機動性很高,不僅在中原突圍時給我軍造成過大麻煩,還在滇緬公路與日軍交過手,實力不容小覷。」

王近山是一位深思熟慮的人,他決定打頭陣是因為他有拼死一搏的決心,而不是因為他有必勝的把握。他的決定震撼了所有人,甚至連劉鄧二人也被他的決心所感染,當場表示全力支持他。

而另一邊,趙錫田則在電話裏囂張地向劉峙表態,聲稱半個月之內就將劉鄧大軍趕回太行山。然而,趙錫田的傲慢話語並沒有讓劉峙惱怒,反而讓他對趙錫田充滿了信心。

於是,劉峙安排趙錫田去攻菏澤,這讓劉鄧大軍的計劃更加容易實施。結果,趙錫田的整三師像一只無頭蒼蠅一般,一頭撞進了劉伯承在大楊湖地區布置的口袋陣中。

敵整編三師進入我軍的包圍圈以後,老天似乎也要助我軍一臂之力,

敵整編三師的坦克和裝甲車在我們的攻擊下變成了活靶子,大大減輕了他們的威脅,於是劉伯承決定抓住機會,命令我們的部隊向包圍圈內的敵人發起總攻。

在這個命令發出後,王近山率領的六縱,雖然是一支年輕的縱隊,但在沖鋒陷陣時不畏犧牲,他們面對收縮在村莊的敵人,猛烈沖擊,很快就將敵整編三師的防禦陣型撕開了一道口子。

其它縱隊趁機沖了進去,如同風卷殘雲一般,將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整編三師的全殲徹底打亂了國民黨軍的部署,使他們不得不放棄原來的計劃,心中充滿了遺憾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