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22名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4人犧牲18人失蹤,他們究竟去了何處?

2024-05-01歷史

在四川省瀘定縣的瀘定橋邊上,佇立著一座紀念碑,上面鄧公親自書寫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這幾個大字,以此來紀念紅軍這英勇的一戰。但是一直以來,對於飛奪瀘定這次戰役,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有人說飛奪瀘定橋一共有22勇士,也有人說是21勇士,更有甚者認為當時飛奪瀘定橋只有十八名勇士,但是無論是多少勇士,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我們卻連一個名字都說不出來,就好像這些勇士們在完成這次壯舉之後就神秘消失了一樣,而在幾十年之後,一個細小的線索卻再次引起了人們的註意。

1935年5月26日 ,我們的紅軍戰士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之下終於是透過了彜族同胞所在的區域,來到了大渡河的河岸,在大渡河的河岸只有一個合適的渡口,那就是安順場,機緣巧合之下,我們的部隊奪取了一條當地的大地主準備用來逃走的船只,憑借這一條船,我們順利的奪下了安順場的渡口,但是即使渡口已經奪下,當時的形勢也是極為緊迫,蔣介石的部隊修著碉堡都快要趕上我們了,大渡河因為水流過於湍急,所以無法架橋,只能依靠渡船,而當時的渡船只有四條,其中三條都在搶修,毛主席稍微估算了一下,預計如果我們全部依靠渡船過河最起碼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到時候蔣介石的部隊爬都爬過來了。

我們根本沒有半個月的時間,怎麽辦?毛主席當機立斷,命令大部隊立即北上,奪取瀘定橋,由瀘定橋渡河。為了以防萬一,毛主席特意安排了紅一軍團的一師在安順場乘船渡河,然後沿著河東岸向北進發,二師和紅五師在河西岸西北進發,二師和五師作為主力部隊,攻下瀘定橋,而一師則作為奇兵策應。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飛奪瀘定橋的勇士,就在河西岸的隊伍中,當時的安排是這樣的,2師4團作為先頭部隊,快速前進,為後續大部隊打通道路,盡量奪取瀘定橋,規定期限是3天,而當時4團的團長叫黃開湘,政委叫楊成武,沒錯,就是後來的開國上將,楊成武。

在黃開湘和楊成武的帶領下,四團在27日開始向北出發,僅僅第一天的時候就奔行了差不多90裏山路,這一天不僅僅是單純的行軍,還包括了清除敵人的火力點和敵人安插在河岸的阻擊部隊,可以說這個速度相當可以了,從安順場到瀘定橋有320多裏路,如果按照這個速度,4團絕對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趕到瀘定橋,但是就在28日淩晨五點鐘,四團再次開始出發的時候,朱老總下達了新的命令,因為後方的敵人越來越近,所以要求四團在29日就攻下瀘定橋,這一下比原來的時間少了一整天的,此時四團的戰士距離瀘定橋還有240裏的山路,中間還有一些敵人的崗哨需要清除,而那個時候也沒有現在的汽車,全都是靠著戰士的兩條腿來走,難度可想而知。

28號到29號,四團需要在奔行240裏路的同時,搞定路上的敵人,並且攻下瀘定橋,這個任務如果讓國民黨來,恐怕當時就撂挑子了,但是四團什麽都沒有說,立即開始了自己的狂奔,晚上七點的時候,四團距離瀘定橋大約還有110裏路的距離,也就是說在之前的1個小時裏面,四團飛奔了130裏山路,順帶搞定路上三四股敵人的部隊,眼看任務已經快要完成了,天上卻下起了大雨。

就這樣,戰士們冒著大雨,泥濘的山路上繼續狂奔,這個時候,左邊是陡峭的山崖,右邊是咆哮的大渡河,戰士們只要腳下一滑,就會跌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可是即使如此,戰士們也沒有任何的怨言,依然在漆黑的夜裏狂奔。

有人問,為什麽不點火把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不知道對面的情況,如果此時點上火把,那麽很容易就引起敵人的懷疑,但是跑了一半左右的路程的時候,河對岸卻突然亮起了火光,一條長長的隊伍出現在我們紅軍戰士的對面,這不是別人,正式要去瀘定城增援的川軍,蔣介石也擔心我們會從瀘定橋渡河,所以提前做了準備,但是對面的川軍只知道是要去增援,並不知道紅軍此時已經在奔向瀘定城的路上了。

而楊成武看到對面亮起火把之後,當即下達命令,全軍點燃火把繼續前進。對面的川軍很明顯也看到了我們的隊伍,但是因為距離比較遠並且天黑還下著雨,所以他們並不知道我們是哪裏的部隊,所以他們隔著大渡河向我們喊話,問我們是那支部隊的。

戰士們想都沒想,就報出了之前擊潰的川軍的部隊的番號,說自己奉命前往瀘定橋進行增援,對面的川軍不疑有他,於是大渡河的兩岸,兩條火龍就像在賽跑一樣,快速奔行,但是過了沒多久,對面的那條火龍突然停了下來,我們的戰士們當時就向著他們喊話,詢問發生了什麽事。對面的回答讓我們的戰士們楞了一下,對面回答說,到點了,下班吃飯了。

但是在我們並沒有過多的猶豫,很快就再一次開始了前進,為了快速前進,四團將所有的重武器都交給一個連,然後剩下的隊伍輕裝前進,終於在29號早上六點左右,到達的瀘定橋的西側橋頭,並且順帶幹掉了西側橋頭守衛的敵人部隊。

簡單來說,四團用了25個小時,跑了240裏山路,中間還經歷了不少次戰鬥以及遭遇大雨大霧這樣的惡劣天氣,可以說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而到了瀘定橋之後,我們的戰士們沒有直接開始作戰,而是選擇了休息,因為按照計劃,下午四點鐘戰鬥才會打響,並且這個時候我們的重武器也還在路上。

隨著重武器的到來,奪取瀘定橋的戰鬥很快就開始了,作為連線四川和西藏的唯一橋梁,就算是國民黨也不舍得全部炸了,因為當時修建這座橋的時候,康熙帝花了不少銀子才建成的,但是為了阻止我們奪取瀘定橋,他們將橋面上鋪著的木板全部都拆除了,只剩下了13根碗口粗的鐵鏈橫在湍急的大渡河之上。

雖然這座橋僅僅只有103公尺,但是河對岸,敵人的機槍陣地早就已經架設好了,光禿禿的鐵索和敵人黑洞洞的槍口,這神仙來了也過不了啊。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的隊伍不信神,而且在奪取瀘定橋的時候,我們居然有火力優勢,你敢信?當時的紅四團輕重機槍加起來一百多挺,對面雖然是川軍,但是根本沒辦法比。

在戰鬥開始之前,四團在橋的兩側分別布置了一個營的兵力,一方面是擴大打擊面,阻擊增援的敵人,第二方面是集中火力,火力壓制對面的敵人,剩下的隊伍中挑選出了22名勇士,作為尖刀隊突進,而後面跟著一個連,這個連的戰士每個人都帶著木板,跟在22勇士的後面鋪設木板,最後一個連就是突擊隊,一旦橋面鋪設完畢,突擊隊立刻出發,沖到對面敵軍陣地中,撕開一道口子。

在這裏我們解釋一下,為什麽是22名勇士,在最初人們傳開的時候,一部份人認為僅僅只有18名勇士,但是後來的時候,人們才知道,在戰鬥中,有四名戰士在敵人的攻擊中不幸犧牲,跌落進了湍急大渡河,屍骨無存,至於21名勇士的說法,是在一八六期的戰士報中有一句話是這麽寫的,二連的21個英雄首先爬鐵鏈冒火過河。而最終22勇士的說法還是采用的當時四團政委楊成武將軍回憶錄中的說法。

1935年5月29日下午四點,隨著嘹亮的號聲響起,尖刀隊迅速沿著鐵索開始攀爬。對面的敵人看到這裏嚇得都懵了,他們從來沒想過打仗還能打到這個份上,爬著鐵索就過來?開什麽玩笑?可是就在他們準備攻擊的時候,我們兩個營的兵力直接壓得他們擡不起頭來。看到這樣的情況,當時負責守城的部隊慌了,立即派人請求增援,但是意外的,他們發現就在河東岸也有我們紅軍的部隊,而且距離他們已經不遠了,得知這件事的川軍長官當時就下定決心,溜了。

但是上峰的命令必須執行,瀘定城還是要守的,怎麽辦呢?於是這個名為李全山的川軍將領當即立斷,留下一個營守衛瀘定城,然後自己帶著剩下的人跑路,而留下的這個營長也不是傻子,長官都跑了,自己也做好準備吧,於是他留下了一個班守衛橋頭,自己帶著剩下 人撤到了瀘定城,做好了隨時準備跑路的準備。

而守衛橋頭的士兵一看我們的紅軍戰士就要過來了,立即點燃了澆在橋頭鎖鏈上的煤油,希望可以阻止我們的前進,遺憾的是他們最後看到的景象就是我們的紅軍戰士沖破火墻,猶如猛虎一般向他們沖了過來。

瀘定橋戰役在整個長征的歷史中幾乎算不上什麽大的戰役,但是卻無比重要,如果當時四團沒有能在規定的時間中拿下瀘定橋,那麽我們的大部隊將會遭遇淪陷性的打擊,而在這次的戰鬥結束之後,紅四團也受到了表彰,得到了一面錦旗,而當時活下來的18名勇士,則每人得到了1套列寧服,1支筆,一個筆記本,一個搪瓷碗,一雙筷子。對於現在來說,或許這些東西唾手可得,但是在當時的戰士們看來,這可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但是因為當時的情況十分危急,所以一切都從簡舉辦,而自從這次的戰役結束之後,幾乎就再也沒有人找到了18名勇士了。他們的資料就像是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對於這些勇士們來說,這就好像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但是在王永模的眼中,這22名勇士的名字應該被人們所銘記。

王永模是在1966年的時候被派到了瀘定縣進行工作,看著奔騰的大渡河,王永模發誓要讓這22名勇士的名字重新出現在人們的面前,王永模在尋找了眾多的線索之後,發現了一名勇士的下落,這個人就是劉梓華,當時是1975年,王永模在江西南昌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在一個大廳中,王永模發現了一個名為劉梓華的戰士的相片,而在他的簡介中,有這樣一句話,劉梓華同誌是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英雄之一,而這份資料來自於河北廊坊軍區,在經過求證後,王永模確定了,劉梓華就是曾經飛奪瀘定橋的英雄之一,但是遺憾的是,在1951年的時候,劉梓華就去世了。

在後來的求證中,王永模甚至還找到了楊成武,在楊成武的口中,王永模再次找到了線索,根據楊成武的回憶,當時在這個22人的隊伍中,還有一個叫做雲貴川的戰士,沒有人知道這個戰士到底叫什麽,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個戰士實在紅軍經過貴州雲南四川交界的時候加入我們的隊伍的,是一個苗族的小夥子,並且年齡很小,只有十幾歲,極其擅長攀爬,而這個戰士在之後的臘子口戰役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有了第一個第二個,就會有第三個第四個,在王永模的不懈調查之下,一個個戰士的名字浮出水面,李友林,廖大珠,劉金山,王海雲的名字相繼浮出了水面,而在2007年,趙長發,楊田銘的名字也分別在上海和南昌被發現。

其中前四個名字包括之前的劉梓華都是官方透過王永模的資料找到的,而楊田銘的名字則是他的女兒提供的,當時王永模在報紙上釋出了尋找飛奪瀘定橋22名勇士的訊息之後,一個電話打到了他們的哪裏,這是一個名為楊黨燕的女性,她聲稱自己的父親楊田銘也是飛奪瀘定橋的22名勇士之一,隨後根據楊黨燕提供的線索,王永模都江西省圖生日找到了楊田銘的資料,甚至還找到了61年5月21日的時候楊田銘在江西日報上發表的一片名為飛奪瀘定橋的回憶文章,而在他的家中,也保留了一部照片,根據楊田銘的回憶,王永模繼而發現了趙長發的名字。

隨後在一些資料中,王永模再次有了驚人的發現,他找到了當時因為被敵人的機槍打中而跌落進大渡河的4個戰士的名字,李富仁、劉大貴、魏小三和王洪山,在加上之前8位元勇士的名字,我們至今位置也僅僅知道12個人的名字,還有十位勇士的名字我們無從知曉,對於王永模來說,尋找到這22位勇士的名字是他此生的心願,就在2005年瀘定橋邊建成的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前面,佇立著22根方形的柱子。這22根柱子所代表的的就是飛奪瀘定橋的22位勇士,但是在著2根柱子上,只有5根柱子上刻著名字,其他的都是無字碑,而在這五根刻有名字的柱子上,只有一個刻有頭像,這就是第一位被找到的勇士,那位在河北廊坊軍區的劉梓華。

雖然現在仍然有17根柱子都是沒有任何刻痕的,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22位勇士的名字將會被我們全部找到,這22根柱子上將不會再有空白,十三根鐵索曾經撐起中國,這二十二位勇士也將永遠照耀著我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