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澤東曾直言一師長有「反骨」,4年後果然叛變,這人是誰?

2024-01-24歷史

1932年,毛澤東主席敏銳地指出紅軍一師長有叛變的可能,為此不惜動用步槍隊將他擊斃。這位一師長名叫郭炳生,其父曾經救過彭德懷的命,而彭德懷本人則親自培養和資助郭炳生赴海外留學。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這一留學卻促成了一個叛徒的誕生。

在1932年9月的一個日子裏,彭老總正在辦公室處理軍報,一名部下手裏拿著一份急電,滿臉焦急地走了進來。

這份急電來自紅2師政委彭雪楓,內容只有短短一句話:「紅3師師長郭炳生已經叛變,目前正帶領親信前往蔣介石的根據地撫州白區。」

彭老總聽後又氣又急,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最為信任的部下會在這個時候叛變投敵。

郭炳生自14歲起便在彭老總的悉心照顧下成長,無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入伍從軍,彭老總對他就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

然而,對於彭老總的這個「親兒子」,毛澤東卻用了11個字來評價:「這人有反骨,他不適合革命。」據毛澤東所說,郭炳生的反叛傾向早在1928年就開始顯現。

1921年,郭炳生只有13歲,而彭老總則帶領湖南新軍來到長沙打擊地主。在聽說地主胡作非為後,彭老總率領部隊反擊,盡管地主被制裁,但彭老總也因此被通緝。

面對強大的湖南督軍,彭老總無法與其抗衡,只好逃走。而他逃到的一個農戶家裏,正是郭炳生的父親郭得雲。

在彭老總遭遇困難時,郭得雲毫不猶豫地傾盡所有幫助他,使得彭老總成功逃脫督軍的追查。這份恩情彭老總銘記於心,他決定找到郭得雲報恩。

然而,當他回到湖南時,得知郭得雲已經因病去世,只留下他的14歲獨子郭炳生。彭老總深感自責,決定收養郭炳生,並且為了報答恩人和培養郭炳生,他拿出全部積蓄送他出國留學。

如果當初郭得雲沒有把盤纏交給彭老總,郭炳生就有錢上學,彭老總為此深感愧疚和心痛。他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能夠償還郭得雲的恩情,同時也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人才。

在國外求學期間,郭炳生初次接觸到軍事理論,他終於認識到,家國正處於困境,要想恢復國家的繁榮昌盛,就必須要進行革命。

恰逢1927年,蔣介石對共產黨進行殘酷打壓,郭炳生毅然選擇回到祖國,他加入了彭老總的軍隊,並在平江城打下了他的第一場戰鬥。

在這場戰鬥中,郭炳生表現得異常英勇,和他一同作戰的,只有800名戰士。他們秘密潛入平江城,成功俘虜了2000多名敵軍,還繳獲了100萬發子彈以及1000多把步槍。

郭炳生憑借這一出色的戰績,一戰成名。他的職位也從新兵晉升為連長,再到紅5軍8大隊隊長。此時的郭炳生,僅僅只有20歲。

彭老總對郭炳生的信任無人能及,這位恩人獨子在彭老總手下無人能敵。然而,與彭老總相反的是,毛主席在初次見面時就警告說,要對郭炳生有所警惕。

郭炳生在回國後的戰績累積中不斷攀升,坐穩師長之位後,卻遭到了軍隊裏的閑言碎語。他的品行問題成了最讓彭老總和毛主席擔憂的問題。

雖然他在戰鬥中表現出色,但他的行為卻讓人質疑他的忠誠。

郭炳生的驕縱自大與軍閥習氣,加上其過人的戰功和一定的權力,使得他經常無端呵斥部下,其言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隊的風氣。

毛主席及時提醒彭老總,指出郭炳生不適合革命,有反骨。

在主席的指導下,彭老總將註意力集中在郭炳生身上,並在為期三個月的考察中,發現郭炳生並未表現出異常,只是偶爾有些抱怨。

早期彭老總的手下缺乏人才,而郭炳生是其中少數的優秀將領。出於對人才的珍視,彭老總沒有對郭炳生進行嚴厲的懲罰。

然而,在這段時間裏,郭炳生內心叛變的種子已經開始悄悄生根發芽。從1928年到1932年,郭炳生將面臨三次重大變故,這些變故將徹底引導他走向叛變的道路。

第一次變故發生在1930年,彭老總接到命令,前往贛州進行爆破攻擊,以攻下贛州。這項艱巨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得力幹將郭炳生的頭上。

當他帶著部隊到達贛州南門外時,郭炳生卻發現自己處於困境。

他要面對的,是超過8000名國軍,而且南門的環境並不適合進行爆破。由於贛州城外地勢低窪,積水眾多,要在這種地方挖地道埋炸彈,不僅任務量大,而且還面臨著隨時被國軍發現的風險。

郭炳生在高壓下執行任務,挖了好幾次地道,但都被河水沖垮,連續的失敗讓他大發雷霆,他在地道下當眾斥責了部下。

然而,這一罵聲音太大,竟然讓國軍發現了他們。郭炳生本就在氣頭上,他不管不顧,只率領著少數士兵撤退。任務失敗後,郭炳生被通知進行談話。

約談他的,正是紅2師政委彭雪楓。彭雪楓深知郭炳生脾氣暴躁,此次約談的重點,是讓他趁機反思錯誤,並積極改正脾氣。

但是,落到郭炳生眼裏,這次約談卻成了上級對他的責備。

郭炳生一直堅稱,任務失敗的直接原因在於贛州的低窪地形,以及上級過於關註思想工作而忽視了日常訓練。現在,彭雪楓又來約談他,這使他本來就對錯誤不承認的態度更加惡劣,他認為上級此舉是為了刁難他,故意先給他安排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後再找機會批評他。

顯然,約談並沒有改變郭炳生的錯誤思想,反而使他更加不滿。可以說,從這一刻開始,郭炳生心中就已經有了叛變的想法。

到了1931年,第二次的變故,讓郭炳生的錯誤之路越走越遠。

1931年,距離郭炳生的背叛還有1年。這一年,他經歷了第二次變故。開始,他只是有些抱怨,接著開始克扣津貼,對革命失去了熱情,沈迷於喝酒和享樂。

政委的勸告已經無效,彭老總派出了政治部部長黃克誠來解決這個問題。

郭炳生在面對政治部部長時,一反常態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保證改正。但實際上,這只是他的偽裝,當看到黃克誠時,他知道彭老總已經知道了他的事。

為了避免被降職,他選擇了口頭認錯,但實際上對彭老總更加不滿。1932年,郭炳生正處於危險邊緣,但他接到了新的任務。

他將和政委彭雪楓一起,分別率領六團和七團對抗敵軍。在危險的情況下,彭雪楓做出了決定:他所在的七團將繼續戰鬥,而郭炳生所在的六團和五團則會先撤退。

彭雪楓打算保護郭炳生,但是郭炳生已經沒有了鬥誌,對於撤退的命令,他沒有理睬,更糟糕的是,他竟然打起了五團的主意。

為了獲取五團,郭炳生撒謊,散布謠言說彭雪楓已經陣亡,只有跟隨他才有出路。於是,郭炳生帶領五六團前往撫州白區,而撫州白區正是國軍的根據地。

當彭雪楓發現五團六團失聯時,他立即聯系線人,但是得到的回復卻是五團、六團正在趕往敵占區。彭雪楓立刻意識到郭炳生要投敵!

為了阻止郭炳生,彭雪楓立即率領部隊追趕。然而,郭炳生顯然沒有想到計劃這麽快就被暴露,為了逃避,他甚至試圖殺害彭雪楓。

如果看到郭炳生,必須格殺勿論。而郭炳生還在國軍部隊享受,蔣介石為了示威,還將郭炳生叛變的訊息四處傳播。

郭炳生對此一無所知,他的末日正在悄悄靠近。

1933年,郭炳生在寧都、宜黃一帶作戰,由於蔣介石的宣傳,我軍對這名叛徒深惡痛絕。隨著郭炳生節節敗退,上百名戰士迅速包圍了他,打算立刻處決這名叛徒以解心頭之恨!

為了發泄憤怒,戰士們排成一列,對郭炳生同時開槍,經過一陣震耳欲聾的掃射,郭炳生的生命最終走到了盡頭。值得一提的是,郭炳生被擊斃時,年僅25歲,如果他沒有誤入歧途,他的未來必定充滿希望。

要知道,彭老總早期指揮的紅3軍,人員只有1萬人,下轄4個師部。

曾經,1師的李實行,4師的何時達,6師的陳毅安,都是非常優秀的師長。他們曾經並肩作戰,但如今,前三位師長都已經犧牲,只剩下郭炳生一個人。

郭炳生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當上了3師的師長,但最後卻因為自己的驕傲和意誌不堅,選擇了投敵叛逃。雖然他曾經是彭老總的得力愛將,但在主席的眼中,他卻有「反骨」,最終被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