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萬歷封鄭氏為後,百年後合葬,336年後,考古卻發現鄭氏不在定陵

2024-07-22歷史

1620年,明神宗朱翊鈞彌留之際,留下了一道遺詔,封他心愛的鄭貴妃為皇後,並願百年後與她合葬。然而,336年後,當考古人員開啟定陵地宮,發現她連影兒都沒見。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一、遺詔與未遂的願望

明神宗朱翊鈞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終於下定決心,將鄭貴妃封為皇後,冀望百年後與她同眠。然而,萬歷一朝,大臣們認為皇帝遺詔有悖禮制,無法執行。

孝端王皇後本就為皇後,與皇帝合葬無可厚非。而孝靖王皇後,雖然僅為王貴妃,卻因太子朱常洛的孝心,被追封為皇太後,遷入定陵。然而,心愛的鄭貴妃,卻無緣與明神宗合葬。

二、鄭貴妃的孤寂與哀怨

明神宗去世後,鄭貴妃在世上孤獨地掙紮了10年。這位曾經受盡寵愛的妃子,失去了明神宗的庇護後,被迫住在冷宮,飽受冷落和孤寂。朝中大臣視她為妖妃,無人同情,更無人照拂。

1630年,61歲的鄭貴妃因抑郁而死,被孤零零地葬在銀泉山下。如果泉下有知,明神宗一定難以瞑目,他那心愛的女人,未能長眠身側,反倒是那位他不愛的王貴妃與他共眠一處。

三、鄭貴妃與明神宗的愛恨情仇

明神宗與鄭貴妃的故事充滿了愛恨交織。鄭貴妃進宮後雖兩年才得寵,但一旦進入明神宗的視線,她便成了他心中的唯一。

鄭氏之所以能得到明神宗的寵愛,不僅因為她的美貌,更因為她能陪伴在明神宗身邊,成為他的解語花,幫助他排解心中的憂愁。

1582年,年僅14歲的鄭氏被冊封為淑妃,而王氏因生下皇長子朱常洛才被封為王恭妃。四年後,鄭氏生下朱常洵,明神宗立即封其為皇貴妃。

然而,朝臣們認為,皇長子的生母王氏應先被封為皇貴妃,但明神宗無視反對意見,堅決將鄭氏封為皇貴妃。此後,國本之爭愈演愈烈。

四、國本之爭的風波

依照明朝祖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王皇後無子,朱常洛理應被立為太子,但明神宗偏偏愛鄭貴妃,想立朱常洵為太子。朱常洛長到14歲,明神宗卻遲遲不為其請老師,王恭妃也被打入冷宮。直到朱常洛19歲,太後幹涉,萬歷才立朱常洛為太子,而朱常洵則封為福王。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爭鬥中,明神宗為了不立朱常洛為太子,逼退首輔四人,罷免、謫貶發配百余名朝臣,矛盾不斷升級。最終,朱常洛被立為太子,明神宗為補償鄭貴妃,傾囊賞賜。可憐的王恭妃則在冷宮淒涼度日,直至去世。

五、鄭貴妃的無奈與哀怨

明神宗一生對鄭貴妃的寵愛有加,甚至不惜與朝臣為敵,只為封她為皇後。然而,鄭貴妃在他去世後卻備受冷落。

十多年的國本之爭,讓朝廷官員們視她為禍國殃民的妖妃,明神宗的遺詔也因此未能實作。鄭貴妃在冷宮中度過了孤寂的十年,最終抑郁而亡,孤獨地葬在銀泉山下。

六、歷史的無情與現實的殘酷

336年後,考古人員開啟定陵地宮,發現鄭貴妃的遺體不在其中,令人唏噓不已。她的一生,曾受盡寵愛,但最終卻孤獨離世,未能與心愛的人長眠一處。明神宗的一生,對鄭貴妃的愛令人動容,但這份愛卻未能改變她的命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無風卻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