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2年前,毛主席曾對金日成說:美帝的諾言不能信,應從最壞做準備

2024-01-30歷史

72年前,毛主席曾對金日成說:美帝的諾言不能信,應從最壞做準備

1973年5月8日,國軍敗將杜聿明和宋希濂在經歷特赦後,曾遊覽過韶山。在紀念解放戰爭的陳列館中,他們首次有機會仔細了解我軍當年是如何戰勝他們的。

最終,兩位將領在走出展覽館時,不約而同地說了這樣一番話:「毛澤東是戰略巫師!」與此同時,他們還囑咐門口的工作人員:請務必將這番贊譽傳承給後人。

可以肯定的是,毛主席,一個並未接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領導人,在制定軍事戰略時展現出的卓越水平令人印象深刻。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國內戰場上,也在抗美援朝時期得以體現。

抗美援朝是毛主席一生中最艱難的決策之一。多年之後的今天,重新審視他當時的許多言論,仍然感到其高瞻遠矚,比如: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你打,最後打敗你;"

等等。

本篇將與讀者分享的是毛主席與北韓領導人金日成在討論抗美援朝時的一句話。他認為:

"美帝的諾言、協定都是不可靠的,因此應該從最壞的方面做準備。"

這句話出自毛主席72年前的言論。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放到今天,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為什麽在72年前,主席會有這樣的洞察力呢?他所說的「從最壞方面做準備」究竟是出於什麽樣的背景和情境呢?

一:毛主席在何種情況下說出這番話? 那是1950年12月3日的事。

當天,北韓領導人金日成匆匆趕到北京,與毛主席會晤。而此時,北韓前線局勢如何呢?

首先,此時誌願軍已經入朝一個多月,進行了兩場戰役,在世界範圍內嶄露頭角。長津湖之戰更是讓五星上將麥克亞瑟所謂的「聖誕攻勢」成為笑柄。

其次,此刻美國國內出現各種聲音,一些人主張繼續戰鬥,一些人主張和解。而美國總統杜魯門在11月30日高調接受記者采訪:

記者問杜魯門:「總統先生,您對北韓局勢有何打算?」

杜魯門毫不猶豫地表示:「同以往一樣,我們將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驟來應對軍事局勢!」

這番話無疑讓在場的記者們激動不已,其中一位記者更表示:「那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彈?」

杜魯門同樣毫不猶豫,故意提高音調回答:「包括我們擁有的任何武器!」

其三,當時國際社會出現了一系列異口同聲的呼聲,包括印度等13個亞非國家正準備向聯合國遞交一項提案。他們期望戰爭能夠停止,希望我軍不再越過三八線,不再進行進攻。

金日成存取毛主席的背景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總體而言,美國人失去了一些自信,主張和平的聲音開始逐漸浮現,而杜魯門則威脅要動用核武器,試圖透過"核訛詐"來對抗我們。

形勢錯綜復雜,金日成冒險前來北京,目的就是想聽聽毛主席的看法。而關於這些問題,毛主席的看法非常明確。為了保持對歷史事實的最大尊重,筆者全文采用主席當時的原始措辭。

關於誌願軍當前的勝利,毛主席的原話是:

「之前我一直擔心兩個問題,其一是誌願軍過江後是否能在北韓站穩腳跟,在第一次戰役之後,這個問題得以解決;其二是依靠目前的武裝裝備,是否能夠與裝備現代化的美軍交戰,而交戰後是否能夠取得勝利,事實證明這兩個問題都得到了解決。我們不僅能與美軍交戰,而且戰勝了他們,原來的擔憂似乎是不必要的。」

關於美國威脅動用核武器的問題,毛主席的原話是:

「別說蘇聯已經掌握了核武器,杜魯門根本不敢輕舉妄動發動一場原子戰爭,即便像對付日本一樣,在北韓投放原子彈,杜魯門也沒有義務提前通知對方,讓對方有所準備!總的來說,杜魯門這種做法實質上就是威脅與恐嚇。」

這番言辭直截了當。

以上兩個觀點得到了金日成的全盤認同。特別是毛主席判斷出美國人不敢輕舉妄動使用原子彈,這對金日成而言猶如一劑「定心丸」。(在戰爭結束後,史達林同誌評價毛主席有關原子彈的看法時也表示:「他是正確的。」)

最終,金日成表達了一個困擾著他的疑慮:「敵人已經釋放出了要停戰的訊號,如果敵人要求和談停火,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請註意,金日成提出這個問題是在1950年12月3日,而最終停戰是在1953年7月。也就是說,在正式簽署停戰協定之前的兩年裏,美國人就已經傳出了和解的訊息。

問題的焦點在於,1950年12月,他們是否真心希望停戰?我們是否可以相信?對此,毛主席表示懷疑,並提出了兩個理由:

首先,在美軍仁川登陸後,大軍越過三八線北進,為什麽不當時提出停戰?現在已經戰敗了卻又要談判停戰。

毛主席的言下之意是,美國人不會輕易放棄南韓,所謂的和解傳聞只是希望擾亂我們的步伐,爭取自己喘息的機會。

其次,美帝的承諾和協定都是靠不住的,因此我們應該做最壞的準備。

這就是主席說這番話的背景。那麽,他的判斷是否準確呢?

二:事實證明了主席的判斷 中國有句古訓:「事實勝於雄辯」。

美國人究竟怎麽想的呢?從後來他們的一系列舉動可以看出。隨著誌願軍的連戰連勝,美國人采取了兩種完全矛盾的行動:

一方面,他們前線的將領曾在廣播裏高呼:「我們願意就停火問題展開談判!」

另一方面,他們又迅速在國內擴兵100萬,總兵力從250萬擴充到350萬,並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沒錯,美國竟然因中國人民誌願軍進入全國而宣布緊急狀態,可能有人沒有想到吧?)

毫無疑問,這是矛盾的。對此,周總理直截了當地指出了他們的意圖:

「很顯然,昨天反對和平,是為了讓美國能夠繼續擴張侵略;今天支持停戰,同樣是為了讓美國有時間喘息,準備再度交戰,至少能夠保持當前的侵略陣地,做好再次進攻的準備。」

確實,這正是當年美國展示出的雙重立場。

這種雙重立場,若放在一個個體身上,無論是誰都難以接受與之交往。若置身於一個國家之中,那麽「正義」這個詞對其而言,顯然是不相稱的。

這種雙重立場在停戰談判正式啟動後表現得更加明顯。

停戰談判始於1951年7月10日,於1953年7月27日簽署,歷時整整兩年零17天。在整個過程中,美國人的不禮貌行為實在令人咋舌。總體而言,他們的行為可分為:

談判初期:傲慢、耍無賴。

這種傲慢最終演變為近乎耍賴的態度。一開始同意將軍事分界線劃定在「三八線」,但後來卻希望將界線劃至誌願軍後方十公裏處,試圖在不戰而得的同時獲得1.2萬平方公裏的領土。而他們一位代表竟然說出這樣的原因:

「你方地面部隊具有強大的優勢,並且這種優勢還會增加,而美方地面部隊不具備這種優勢,因此我們必須要有一定深度的天然防禦陣地……」

因為你們的陸軍不如我們,所以我們就應該為此屈服?這是否有合理性?

談判後期:言而不信。

由於美國人的傲慢、無禮和耍賴,兩年多的談判過程一直在停滯中進行。有時,雙方談判代表進入會場後,就靜坐不言,誰也不開口。可見,談判已經陷入何等僵局。

直至1953年6月,美國人實在無法繼續拖延,各項談判內容才勉強達成共識。按照計劃,接下來就是雙方高層簽署協定。

已經到了緊要關頭,當時我軍許多戰士都認為:這次美國人應該不敢再搞事了吧,畢竟他們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全球還有那麽多國家在關註著!

然而,事實證明我們對他們的期望過高。接下來,一個「跳梁小醜」的出現改變了局勢,這個人正是南韓總統李承晚。

作為南韓總統,李承晚一直是一個激進的人物。他在南韓的地位一直不太牢固,頻繁受到政敵的質疑。因此,對他而言,依賴美國來打贏這場戰爭成為鞏固自己地位的有效手段。

聽說中美基本談妥了停戰協定,李承晚陷入慌亂。他透過激起南韓民眾的抗議,向聯軍司令克拉克施壓,要求繼續戰鬥。期間,他甚至威脅說:即使美軍不打,我們也會繼續前進。

為了制造混亂,李承晚還做了一件讓毛主席和彭老總都極為憤怒的事:在深夜裏,秘密地將2萬多被俘的北韓人民軍押送到南韓的訓練中心。已經達成的戰俘釋放協定就這樣被破壞。

三:毛主席決定暫緩簽署,繼續戰鬥 或許有些讀者在此時會產生疑問:破壞協定的是李承晚,好像和美國方面關系不大?然而,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顯然並非如此。

實際上,自從李承晚跳出來制造麻煩後,毛主席就已經察覺到這一切都是因為美國在幕後的不作為。我們曾多次向美方提問,希望他們給予解釋,但克拉克司令一直在推諉。最終,他竟然表示:讓中國人去教訓一下李承晚吧!

如果美國真的有意介入,難道他們無法控制住那個小小的李承晚嗎?因此,當前國內的軍事歷史學者們普遍認為,美國這種態度實際上是他們常用的手法,不甘心親自簽署協定,又不願親自行動,於是任由像李承晚這樣的「代理人」制造騷亂。

這種手法,美國並非第一次使用,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面對這種情況,毛主席和彭老總的決定是完全一致的。毛主席在後來的一份電報中表示:

「停戰簽字必須推遲,具體推遲到何時,要根據情況的發展才能作出決定。殲滅偽軍數萬人,是非常必要的。」

總結毛主席的態度就是六個字:打到你認輸為止!

由於這封電報和這個態度,抗美援朝的最後一場戰役開始了,那就是著名的金城戰役!

7月13日晚上,金城戰役爆發。

李承晚清楚,他必須贏得這場戰鬥。否則,他將會失去全世界的尊重。因此,他動用了之前不願輕易動員的「親信」部隊。盡管美國一開始並未直接參與,但卻悄悄地為他們提供各種先進裝備。

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卻出乎李承晚的意料。我軍的後勤和火力很快跟上。不到30分鐘的時間,我方誌願軍使用了1900噸炮彈,讓他們見識了「黑煙而白晝」的威力。在猛烈的轟炸後,楊勇將軍率部開始攻城。20多個小時後,李承晚潰敗。

這時,狡猾的美軍不得不采取行動。再不出手,他這個「大哥」的身份怕是難以保持。然而,當美國組織部隊發起反擊時,已經是力不從心了。彭老總早就預料到他們可能會這樣做,提前布下了兵力,等待著阻擊。

整個金城戰役歷時15天,我軍在南方擴充套件陣地160多平方千米,擊斃、傷害、俘虜敵軍5.3萬余人。這是我軍規模最大的一場陣地戰,對軍事歷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此役之後,南韓再也沒有提起繼續戰鬥的念頭;而美國人最終重新回到談判桌前。與之前不同的是,他們的談判代表再也沒有過去的猶豫,誠懇地與我方進行了談判。

1953年7月27日上午,來自全球的200多名記者聚集在北韓板門店。前一天,這裏還只有一些軍用帳篷。經過一夜,一座漂亮的木制大廳迅速建成,記者們紛紛感嘆:中國人不僅在戰場上強大,而且在工程建設速度上也是一流的。

一個小時後,中朝和「聯合國軍」代表進入大廳,開始簽署停戰協定。這一次,美國代表毫不猶豫,僅用幾分鐘,就完成了18本停戰協定的簽署。隨後,他們甚至不願意再多停留一刻,匆匆離去。

尾聲: 從誌願軍跨越鴨綠江開始算起,已經過去72年。毛主席當時的講話依然回蕩在耳邊。筆者希望,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某些人、某些國家都能深刻記得:

中國人是友好的,這是因為我們擁有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謙遜和溫和是深植於我們骨髓的品質。但是,一旦觸碰到我們的底線,中國人也絕不畏懼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