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趙雲在公孫瓚手下正經的東漢軍官,反而跟著劉備是屈尊了

2023-12-24歷史

趙雲在公孫瓚手下正經的東漢軍官,反而跟著劉備是屈尊了

古代封官或者升官有兩個理由,一是需要去鎮守一個地方,如魏延後期鎮守漢中時官職火箭一樣躥升,二是需要征戰他國,比如後期劉備罰吳。很可惜這兩個原因和趙雲不沾邊,第一劉備要平衡元老、東州士、益州士、荊州士的權力,趙雲作為親信不可能外放。二趙雲反對劉備唯一的一次親征,也就是伐吳。所以趙雲的官職就不可能升遷。

劉備去世後,趙雲最高做到鎮字重號,其實這時候已經有高光的趨勢了,可以太倒黴,整個北伐集團一起背馬謖的黑鍋,諸葛亮和趙雲各自貶三級,趙雲又成了鎮字雜號,之後就是年紀大了,沒什麽立功機會,最後病死。從另一方面說,劉備進漢中王之後大賞群臣,趙雲看似官職不如關張馬黃,實際上劉備在當時來說並沒有開府權力

也就是封的官職有名無實(畢竟皇帝和東漢政治權力把握在曹魏手裏,雖然東漢名存實亡,但是劉備的漢中王包括漢帝都沒有被承認,也就是在名義上並不成立)。另外趙雲在劉備伐吳時是持否定態度的,哪怕這樣,劉備也將白帝城,也就是劉備的後背交給了趙雲(督江州軍事),在這裏確實能看出他對趙雲的信任。所以我個人對趙雲的評價大致可以概括為:有能力,受信任,不逢時。另外史書確實存有很大的漏洞,包括趙雲謚號的時間和劉禪對趙雲的態度等等。

而諸葛亮和趙雲在劉備分荊得益後都不受重用。因為這時劉備心變了,不再是漢臣,而是想稱帝或者割據。政治上劉備向地方豪強妥協,經濟上加重賦稅,軍事上將主要矛盾轉為孫劉矛盾。兩個漢臣,在二元君主制的東漢末年,是要面臨抉擇的。如果擱置爭議,就必然會有所失。但劉備不公開說自己的想法,這些漢臣也就沒法表態,只得被迫在忠義之中,選擇義。

直到諸葛亮掌權,蜀漢才再次將矛頭指向亡漢的魏,才將趙雲提拔上來。諸葛亮起復的幹部,包括費詩趙雲這種反對劉備稱帝而被貶的。只可惜此時,廉頗老矣,英雄遲暮。再怎麽樣努力,天地翻覆火已殂,亡了的漢也不會復活。趙雲早年在公孫瓚手下時就是正經東漢軍官,並不是部曲私兵,跟著劉備是屈尊了的。同理,淳於瓊、孫堅這種猛人給袁紹袁術打工。

趙雲不是不太會說話,他是和荀彧有類似的問題。「從仁政所在」,「終不背德」,他想要效忠的是行德政的君主,並不單純是忠於公孫瓚或者劉備本人。這一點在劉備地盤小的時候還顯現不出來,但到劉備已經跨有荊州益州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政治集團,不僅是為了理念奮鬥的小圈子了。所以不奪成都田產和不東征孫權這兩次犯顏直諫他都沖在前面,而勸進稱王勸進稱帝卻都看不見他的影子。趙雲沒有晉升也不過是求仁得仁而已,但是並不影響他在歷史功績和評價。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