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醫入門:中醫診斷,看病診病的第1課

2024-07-03養生

一、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1、四診:是中醫診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

望—診察病人的神、色、形、態

聞—聽聲音、嗅氣味

問—詢問有關疾病的情況

切—診脈和按診

2、辨證:對表現出來的癥狀確定證型

證名──證的代名詞

證候──證的外候(癥狀、體征)

證型──常見、典型、證名規範的證

辨證的方法:病因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

3、辨病:又稱診病,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綜合分析四診資料,對疾病的病種作出判斷,得出疾病病名診斷的思維過程

4、病歷書寫:又稱「病案」,古稱「診籍」

二、中醫診察疾病的基本原理

司外揣內,見微知著,以常達變

三、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原則

整體審察、四診合參、病癥結合

四、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

1、公元前五世紀扁鵲

「切脈、望色、聽聲、寫形」

2、公元前三世紀【黃帝內經】

從理論上奠定了中醫診斷學的基礎

3、西漢 淳如意 創「診籍」

4、東漢 張仲景【傷寒論】

創六經辨證,概念清楚,層次分明

5、東漢 華佗【中藏經】

論癥、論脈、論臟腑寒熱虛實,甚為精當

6、西晉王叔和【脈經】為中國最早的脈學專著

7、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是中國第一部病源診斷的專著

8、元朝敖氏【點點金】【金鏡錄】為論舌的第一部專著

9、明朝張景嶽【景嶽全書】

10、明朝李時珍【瀕湖脈學】

11、清朝林之翰【四診抉微】四診並重,色脈並重

「老師,我有一個問題,」小王說,將書合上,眼神中充滿了好奇。他總是充滿激情地學習中醫,不斷記錄著老師的話語,認真做筆記。謝老師微笑著點頭,示意小王繼續。

「沒有儀器裝置,古代中醫能看好病嗎?」 小王的問題直截了當。

謝老師坐回他的辦公桌前,把手輕輕擱在桌面上。他看著小王,開始解答這個復雜的問題。

儀器裝置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與醫療相關的儀器裝置一般是指單獨或組合套用於人體的儀器、裝置、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還包括所需的軟體。它們的作用主要有:用來預防、診斷、治療疾病,監護患者,緩解患者的某些癥狀或達到其他的醫學目的;在解剖或生理研究過程中,起到替代或調節的作用。

小王點點頭,示意自己理解了這一部份。

謝老師接著說:「 這些功能在西醫顯然使用得更為廣泛。它們就是醫生感覺器官的延伸,是醫生的 '千裏眼' 和 '順風耳'。 但是,以前就沒有這些儀器裝置,所以以前的中醫不需要這些儀器裝置。他們用中醫的診斷方法。

小王思考了一下,然後問道:「那麽,中醫古代是如何診斷疾病的呢?」

謝老師微笑著回答:「 中醫認為,事物之間存在著交互作用和因果聯系,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局部的病變可以產生全身性的病理反應,全身的病理變化又可反映於局部。因此,疾病變化的病理本質雖然藏之於 '內',但必有一定的癥狀、體征反映於 '外',局部的表現常可反映出整體的狀況,整體的病變可以從多方面表現出來。

小王聽得入迷,繼續追問:「那中醫是如何獲得這些資訊的呢?」

謝老師回答道:「 傳統的中醫的診斷並不完全依賴於儀器裝置,而是透過審察其反映於外的各種疾病現象,在中醫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分析、綜合、對比、思考,就像偵探循著線索破案一樣。我們並不要求 '眼見為實',而是根據特定的方法進行推理,求得對疾病本質的認識。這種特定的方法就是中醫診斷的基本原理,比如 '司外揣內'、'見微知著'、'以常衡變' 和 '因發知受'。

診法是醫生對患者進行診察、搜集病情資料的基本方法

謝老師又說:「 概括來說,就是透過對表現在外的機體情況推斷機體內部各臟腑、組織之間正在發生的變化;透過對微小的變化,比如耳朵、眼睛、脈象、舌象上的一些變化,了解其所反映的相應病情變化;透過與正常人體形態、顏色、功能表現的對比,衡量出是否已發生相應的病變以及病變的情況;透過發病的條件、原因、誘因,知道機體是遭受了怎樣的外部或內部的刺激而發生的病變。 你要了解這些,必須要認識中醫的診法。 」 輕輕地合上手中的書籍,又說道:「小王,你要知道, 診法是醫生對患者進行診察、搜集病情資料的基本方法,它是中醫診斷的基石 。」

小王略微點了點頭,示意自己正在認真傾聽。

望、聞、問、切四診

謝老師接著說道:「 診法主要包括望、聞、問、切四診。望診是透過視覺觀察患者的全身和局部變化,排出物等情況,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比如,面色蒼白、舌苔黃膩,都可能是一些病情的表現。」

【難經】第六十一難

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最早使用四字聯稱,則應處於【古今醫統】:「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之綱領。」

小王用筆記本記錄下了這些重要的資訊。

謝老師繼續:「 聞診是透過聽覺和嗅覺來辨別患者的聲音和氣味變化,以獲取病情資料的方法。 例如,患者聲音低沈無力、有咳嗽聲,可能是呼吸系統出現問題的征兆。」

小王專註地聽著,他可以感受到謝老師對每個診法的深入解釋。

謝老師又說:「 問診是透過有目的地詢問患者或陪診者,以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治經過、現在癥狀等情況,從而診察病情的一種方法。 問診時,要綜合考慮患者的言辭、表情和語氣,掌握更多資訊。」

小王點了點頭,他心裏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未來的實踐中多多運用問診法。

最後,謝老師提到:「 切診是透過手的觸覺,對患者的某些部位進行觸、摸、按、壓,以獲得病情資料的方法。

小王想象著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如何運用切診法,心裏不由得湧起一陣興奮。

謝老師看著小王,微笑著說:「 望、聞、問、切四診是醫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患者的各種癥狀進行診察的方法,它們之間相互補充,不能彼此取代。只有綜合運用四診,才能從病證的現象中探求其本質,對病情作出正確的診斷。

小王恍然大悟,他拿出筆記本,認真地記錄下這些重要的知識點。謝老師看到他的認真態度,欣慰地點頭。

「小王,你要記住, 透過四診所搜集到的病情資料,主要包括癥狀、體征和病史。癥狀是患者主觀感覺到的痛苦或不適,如胸悶、頭痛、腹脹等;體征是客觀檢測出來的異常征象,如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沈細等。中醫學中癥狀和體征統稱為癥狀,或簡稱癥。癥是疾病所反映的現象,是判斷病種、辨別證候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