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12日報道,隨著日本厚生勞動省【人口動態統計】的公布,一個令人震驚的數據浮出水面:2022年,全年因意外事故死於家中的人數高達15673人,這個數位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4.4倍。在這些家中意外中,洗澡時發生的「意外溺亡」竟占據了死因的第一位,約占總家中意外事故的40%。
那麽,為何洗澡這樣的日常活動會成為潛在的危險源呢?罪魁禍首是 「熱休克」 。
當人體從寒冷的外部環境進入高溫的浴室,尤其是進行泡澡時,身體會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反應。此時,外周血管擴張,身體散熱加快,重要器官如心臟、腦血管內的迴圈血量減少,導致低血壓,出現頭暈、胸悶、口渴,嚴重者出現低血壓性休克。
如果從浴室或浴缸內走出來,人體突然感受到寒冷,交感神經占據主導地位,導致血壓升高,血流速度加快,心臟負擔加重。
在低室溫和高水溫的雙重沖擊下,人體可能遭受巨大的壓力,從而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嚴重病癥,最終可能導致溺亡。
值得註意的是,這一風險在冬季尤為突出。數據顯示,冬季死於家中的意外事故數量高於夏季。這主要是因為冬季氣溫較低,「熱休克」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增多。此外,冬季也是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這些病癥與熱休克共同作用,進一步加劇了家庭意外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預防這類意外呢?
1. 溫度適中:保持浴室、浴缸內的溫度適中,避免與外界溫差過大。從低溫開始逐漸過渡到較高溫。
2. 熱身運動:在洗澡前,可以適當進行熱身運動,提高身體的適應能力。
3. 掌握時間: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建議在20-30分鐘左右,以免出現胸悶、口渴、頭暈等不適癥狀。
4.避免劇烈運動: 泡澡時,身體處於松弛狀態,外周血管擴張,不宜進行按摩或遊泳等劇烈運動,避免加劇心腦等重要臟器缺血。
5. 避免空腹和酒後泡澡:空腹和酒後泡溫泉容易導致低血糖和加劇心腦缺血,建議在飯後1-2小時再泡澡。
6. 觀察水質:在選擇泡澡場所時,要註意觀察水質是否清澈,是否有異味或汙染物,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7. 及時補水:提前準備好溫水,少量頻服及時補充水分。
8. 註意保暖:從浴室或浴缸內走出來,要註意及時披上厚浴巾或穿上衣服,避免溫差過大。
9. 註意個人衛生:泡澡前,要先淋浴,以確保身體幹凈,避免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同時,也要註意保持浴池的清潔衛生。
10. 陪伴:對於老年人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建議在洗澡時有人陪同,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救助。
總之,洗澡或泡澡看似簡單的日常活動,卻隱藏著不小的風險。我們應該重視「熱休克」帶來的潛在威脅,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溫暖洗浴的同時,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